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376章 饥荒的施粥行为

{为什么古代发生饥荒,富人就会选择施粥?}

古代的富人哑然了,虽说这事他们有发言权,但让他们怎么说,难道要说怕那些刁民饿急眼了进来抢?

百姓们有聪明的也猜得到原因,老实本分些的,暂时还没想到。

{网友一:古代一旦发生饥荒,底层的那些老百姓不光是流离失所,还要饿肚子。

几个人或许还不担心,但成千上万的人成了流民,他们什么都没有,为了能活着,哪个地方有粮食,哪个地方就会成为战场。

至于那些拥有粮食的富人,就会变成流民屠杀的对象。

即便修建的碉堡再坚固,也有很多的家丁帮忙镇压,但起义只会愈演愈烈,最终碉堡还是抵挡不住农民军,富人全家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如果是你,会不会选择一开始就施粥}

光幕下

古代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们很沉默,若非经过动乱,身在太平年间的人,很多都不会想得那么深。

一些老百姓们同样是没想到这些,还以为就是富人家心善,当然不可否认有人是真的善良,但更多的都是做长远打算。

这想清楚后,百姓们都议论开了。

老汉年少时也是经历过灾荒的,边开口边泪流不止,“为了能活着,有什么是不能做的,真的饿到极致,人肉都有人惦记。”

满脸络腮胡子的大叔呸了一声,“是啊,咱们在忍饥挨饿,那些人在吃香喝辣,甚至还有强抢灾民里面的姑娘回去当小妾的,呸。”

小伙子撩了撩袖子,“这爹娘还有妻儿都快饿死了,当然要抢,要是平时就是行善积德的人家,咱也不会下死手,但若是平时就欺负咱的狗东西,看劳资不恁死他全家。”

......

君王们没说什么,都灾荒年了,要是流民规模再大,那饥民越来越多,就会形成规模庞大的起义军,改朝换代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这有时候赈灾也是为了稳定民间,否则百姓失控就麻烦了。

世家大族想的也差不多,不是谁都心善,而是担心自家也保不住。

{网友二:古代的富人又不傻。

饥荒的时候,那些精壮的灾民会先被选出来,组成炮灰,以防生变。

至于那些剩下的灾民,再拿出一部分陈粮,每天给一顿稀粥,保证饥民饿不死,吊着一条命,长时间喝下来,人也没力气造反了。}

王侯将相们皱着眉头,显然是担心后世人说的这些被民间看了去,这可不是小事,万一被一部分人借此生事,那也会有不小的麻烦。

百姓们虽然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但现实就是再不满,大家也不会做什么,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在灾荒之际,大部分人知道怎么做了。

{网友三:你如果是富人,在面对流民时,选择施粥,那么米在锅里,若你选择不施,那么你人在锅里}

各时空的富人们:...

虽然这不是鬼故事,但却是把不少人吓得一激灵,尤其是富家小姐们,什么时候见过这种阵仗啊。

{网友四:1942这个电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里面那个小地主也是富甲一方,流民来问你要吃的,你给还是不给?不给就给你体面}

虽然祖辈们没看过这个电影,但多多少少结合这话也能猜到一点。

只是这个电影的名字让民国的众人都有些不好的预感,他们之前可都知道他们时代的灾荒多。

刘晓希嘴里也在解释,她还想给民国先辈们提个醒,“1942年,当时正处在抗战期间,豫地爆发了一场大饥荒。

这年的春天开始,豫地就滴雨未下,地里的庄稼都枯萎了。

夏秋之际,扑天盖日的蝗虫席卷了这片土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减产。”

听着这番话,各时空的豫地百姓们眼眶都红了。

民国的豫省民众惊恐万状,他们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如此严重的饥荒,会有多少亲人去世?

其他地方的百姓们这心里也不好受啊。

只是现在不是难过的时候,先辈们都在想办法,万一这一世天灾如期而来,那提前的准备肯定是要做的,挖沟修渠、水库蓄水,尽可能降低旱灾的影响...

刘晓希也不好受,国人过上好日子也不过才几十年,“...受灾的灾民们没有食物,只能吃树皮、草根、观音土、雁粪这些东西,3000万人受灾,300万人遇难,我们现代也有将这次大饥荒改编搬上银幕,我找这个电影给你们看看吧。”

光幕下

各时空都心情沉重的等着看电影,真实的数字让大家都为之颤抖,三百万人啊,祖辈们都不免感慨老天爷的残酷。

孔子正襟危坐,表情严肃的看着弟子们说道:“你们都先歇一歇,都看看电影吧。”

子贡、颜回他们也齐声回应,眼睛盯着光幕。

嬴政也停下手里的事务,这距离大秦两千多年后的天灾,他自然想要看看,虽然是后世人演出来的,但也有一点参考价值。

李世民看着几个孩子,“唉,高明、青雀、丽质,你们都好好看看吧。”

赵匡胤双手放在膝盖上,眸色暗沉,“民国这个乱世,可比朕经历过的还要吓人啊。”

......

百姓们也喊来孩子好好看电影,长辈都知道,这有画面感的教育更叫人印象深刻。

至于民国的豫省百姓们都不知道该抱着什么样的复杂心态来看了。

先辈们怀着沉重的心情,也希望从电影中看到更多的细节。

就这样在各朝人士的注目下,电影也开始播了。

电影时长两个多小时,虽然时间不长,但直到电影结束,让祖辈们还沉浸在剧情中走不出来。

从那干裂的土地,灾情的发生,到灾民们拖家带口举家逃亡,再到逃荒路上那一系列遭遇...

泪点低的人已经被电影中的一幕幕刺激到了,哭得不行,这一刻彷佛看到天灾就在眼前。

民国

豫省这片土地上,响起阵阵哭声。

唯一庆幸的是,这一次大家提前获知了消息,振作起来有更大的机会度过这次难关。

给祖宗们看过了电影后,刘晓希也重新回到贴吧,她之前都没勇气再看第二遍的,还是要找点轻松的内容调节一些心情。

{对于成祖这个庙号,朱棣会高兴吗?}

民国的乡亲们还沉浸在悲伤中,哪里管得了朱棣高不高兴。

洪武年间的朱棣目不斜视,跟他有什么关系,他是燕王朱棣,可不是永乐,他们是两个人。

永乐年间

朱棣原本也在感伤民国大饥荒,结果哪知道看完电影后,头一个话题就往他身上引,“高兴?劳资高兴个锤子。”

朱高炽嘴角一抽,“爹,你说话稍微注意点,太粗俗了。”

“注意个屁,好好的当太宗,结果被你那倒霉的后代改成成祖,还不许劳资生气?”

朱高炽也委屈啊,干他什么事,又不是他让改的。

嘉靖年间的朱厚熜,还挺心虚,谁让这事是他干的,虽说太宗不至于来揍他,但少不了一顿骂吧?

{网友一:原本朱棣修永乐大典、征漠北、下西洋...

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证明自己配得上皇位,结果庙号被嘉靖改了,直接把朱棣篡位的事情摆在台面上说}

其他朝代的君王们乐得看戏,别说,都同为皇帝,这有了对比后,再想到自家的糟心事,就不会太气恼了。

洪武年间

朱元璋神色厌厌的躺在床上,还在为四大案焦头烂额,看了眼光幕,也没心情管朱棣,继续和朱标商量接下来的麻烦事。

永乐年间

朱棣脸上很尴尬啊,所以还得怪嘉靖这个笨蛋。

朱高炽也想不懂为何会改了庙号,唉,瞧瞧把老爷子都气得不清。

另一边回京的大船上,朱高煦还一脸嘲弄的看着朱瞻基,“大侄子,你看看你的后代做的事情,这叫不孝,你皇爷爷现在只怕气的不轻啊。”

朱瞻基懒得理他,又不是他改的。

正德年间

朱厚照悠闲的翘着二郎腿,“还得是朱厚熜,也不知道现在太宗是不是气得想揍人,可惜了,没机会见到。”

朱佑杬都不敢再看光幕了,他实在怕太宗来把儿子捶一顿,儿子维护自己,他当然是感动的。

嘉靖年间

朱厚熜心虚了下又淡定了,反正事情都干了,还能咋滴。

{网友二:judy自己都没意见,大家有什么好较真的?}

各朝人士:...

朱棣眼睛瞬间瞪成了铜铃,双手叉腰喘着粗气,“是我没意见吗,都死多少年了,上哪儿提意见去?还有judy是什么鬼?”

朱棣的疑问正好被刘晓希在解答了,“judy是网友们给取的外文名,和朱棣读音相似。”

朱棣:...还真是谢谢噢。

朱高炽低着头,实在怕被老头子看到他在笑。

各朝人士的脸上也不免扬起笑容,这可是第一个拥有外文名的皇帝。

朱厚照肚子都笑痛了,“还是太宗他老人家有面子,都有外文名了哈哈哈。”

{网友三:不可能高兴。

朱棣是藩王继位,本来皇位就不是他的。

朱棣是太宗,那他的皇位就是来自他爹朱元璋,但实际上他的皇位是来自侄子朱允炆,合法性就有问题了。

朱厚熜同样是藩王继位,他的皇位合法性来自孝宗,就要认孝宗当爹。

他将朱棣的庙号从太宗改为成祖,同样是表明自己的合法性,还不用认孝宗当爹}

各朝人士默默吃瓜,看得还津津有味。

有野心的王侯们才不在意这庙号怎么样,登上皇位才是真的,这朱棣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登上皇位的藩王,也不亏了。

但朱棣不这样想啊,他都要气死了,朱厚熜这家伙明晃晃把他的做法都推翻了。

“不行,这次朕要留下圣旨,看哪个不肖子孙敢再违背劳资的意思。”

朱高炽:...

朱佑樘倒是不在意朱厚熜认不认他当爹,但他在意儿子短命啊,简直是急得他火烧眉毛,唯一好的是,皇后又怀孕了,也算是给他点心理安慰。

正德年间,朱厚照心里很不爽,但他也没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活久一点。

嘉靖也没什么好说的,唯一庆幸的是,现在没人揍得了他。

{为什么国人都不吃燕子?}

各时空的百姓们对燕子这种鸟还是很熟悉的,虽然也是肉吧,但多数人都愿意吃麻雀也不吃这东西,简单来说就是约定俗成。

刘晓希开口道:“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不能伤害它们,另外长辈也会提醒,燕子来家里的屋檐下做窝,会带来好运,有燕子来都会很高兴,更不可能吃它们了。”

古代的孩子们也点点头,他们也是从小被长辈千叮万嘱,不能去杀燕子吃肉。

“二蛋,我们改天去逮麻雀吧。”

“行,听栓子说,小青山的麻雀多,我们去那边。”

......

长辈们也不管孩子们抓不抓麻雀,他们有时候有空了都会去抓,烤来吃也是很不错的,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

{古代遇到天灾没吃的,那草根树皮老鼠之类的,什么不吃?

只是这些玩意儿吃了没多大影响,但燕子吃了那很快人就不行了。

以前的人们只知道燕子吃不得,但现在信息丰富了,我们都知道燕子是候鸟,冬天会从北方飞到南方过冬。

它们过冬的地区有海南、云南、东南亚等地,更远还会跨过大洋,抵达澳大利亚、非洲这些地方。

如此遥远的迁徙距离,决定了它们身上会携带非常多的病毒和细菌。

这要是吃上一口,那都能赶上毒药了}

祖辈们一边惊讶燕子竟然有那么多病毒,一边又惊叹它们还能飞那么远。

古人们都是知道后世地图的,一些人还专门翻开自己绘制的地图来了解燕子的迁徙路程。

这一看不知道,可给古人们惊讶到了。

扎着小发髻的小孩好奇道:“燕子不累吗,那么小小的一只,竟然能飞那么久啊。”

大点的孩子想了想开口,“应该是飞一段时间,就停下来歇歇,再继续赶路吧,燕子又不是傻鸟。”

“那它们每年飞那么长的距离还挺辛苦…”

......

民国

乡亲们也涨见识了,同时还不忘记给家里的孩子们警告一顿,大家以前只知道吃不得,有毒,没想到是真的有毒。

评论区也有不少人在讨论燕子这种鸟类。

【燕子可是到过南非的,天知道它们身上都携带了哪些病毒】

祖辈们对南非这地儿不是太了解,不明白这里是否病毒很多,不然这小崽子不至于这么说啊。

大人们还耳提面命让娃儿们离燕子远一点,碰都不能碰。

【我老家的猫,抓了一只燕子吃,结果死了】

看到这个留言,各时空也有不少人说起了身边的案例。

一位大娘想了想说道:“之前在路上看到一只死燕子,我家狗都没吃,这想起来,狗都知道有毒吃不得。”

二流子嫌弃的翻白眼,“燕子能有什么好吃的,还没老鼠肉多。”

......

【既然燕子有病毒,那为什么还会说燕子来家里是好事啊】

看到这个疑惑,光幕下也有不少人解答了,比如燕子不进苦寒家,还势利眼,来家里做窝说明咱家好,燕子还会吃虫子,对地里的庄稼好...,这些啊都是古代农人们长期生活的经验了。

常年种地的农人们也是会祖祖辈辈总结经验,经过一代代人传下去,就有了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