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327章 真假帝姬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第327章 真假帝姬

作者:新玥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2 12:38:46

{真假帝姬案}

前面的时空的人们都懵了下,虽然还不清楚这是个什么事情,但‘帝姬’二字,这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可以使用的称呼,尤其是还掺杂着真假两个字。

嬴阴嫚眼里划过一抹深思,她也不清楚事情是不是如她所想的那般。

鲁元公主认真的推敲着自己的猜测,吕雉摸摸女儿的头,母女俩准备好好看看。

李丽质差点惊呼出声,她不敢想象真假公主的事情出现在戒备森严的皇家。

太平公主也默默端起酒杯,轻抿一口打算先听故事。

宝安公主的脸上也是诧异的不行,心里在猜测,总有预感这会是他们大宋的公主。

......

当前朝的观众们在议论的时候,明清朝代知道此事的人都有些恍惚,不知道情况的人们也是抓紧询问,时不时有惊呼声从人群中传来。

{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公主,她的命运坎坷又曲折,甚至在历史上还留下了一宗谜案,她就是柔福帝姬。

帝姬,也就是公主。

宋徽宗觉得公主的名字不好听,于是听从了蔡京的建议,仿周朝的王姬叫法,将公主改为帝姬,这个称呼维持了14年就遭遇了靖康之变。

等到高宗继位,有人就觉得‘帝姬’谐音‘帝饥’,寓意不好,赵构又给改成了公主称呼。}

‘靖康之变’这个词一出来,各朝人士基本上已经弄明白了,再结合之前了解到的经过,从前朝到后宫,所有人都不会好过,如今又出了一个真假公主案,多事之秋无疑了。

赵匡胤这心情跟坐过山车似的,实在是想给赵光义这些个后代几巴掌。

宝安公主眼里难掩忧虑,这怎么说也算是后辈,加上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说是饱经磨难也不为过。

赵顼头疼不已,所以本次内容的主角是他孙女了,“赵佶这个蠢货,唉。”

......

绍兴年间

赵构心里打鼓,所以柔福帝姬的身份还有存疑?

已经被迎回的柔福帝姬不禁倒退了几步,尤其是看着宫宴上周围女眷似有若无打量的目光,瞬间脸更加惨白,张了张嘴看着光幕,眼泪不受控制流下来。

{柔福帝姬赵多富,也叫赵嬛嬛。

她是宋徽宗的第21个女儿,她的生母是懿肃王贵妃。

靖康之变时,柔福帝姬17岁,和所有北上的宋廷女性一样,无论是皇后、妃嫔、帝姬、宗姬、王妃、宫女、民女、宗室的儿媳妇等,都统统被分配给了金太宗、皇子、武将臣民。

赵多富和其余十七人还被分到洗衣院去居住。

洗衣院是金国皇室选女人和收容宫女的地方,同样也是惩罚宫女劳动的地方...}

光幕下

不少人眼里的不可思议实在是太明显,但像是王侯将相们却没有多惊讶,亡国后的皇室能有什么好下场?这明摆着的事情。

嬴政脸色不变,这猜都猜得到。

扶苏心里还是很可惜的,不管是百姓还是后宫,都没做什么却要承担亡国带来的困难。

刘彻边看还边吐槽,“朕说了,宁可自己足够强大,也不能弱到被人欺辱,这个宋朝,要是提前知道了历史依旧不强兵,那也是自己活该。”

诸葛亮沉默无言,若当朝者无能是百姓的不幸,若昏庸又无能,那是整个王朝的不幸。

“富国强兵,宋朝可能富,但强兵嘛可见一斑...”杨坚也是免不了吐槽,当然当着众大臣的面,还是委婉了些。

李世民也是摇头不语,他对宋朝的印象那真是一个人傻钱多还没能力守财的财主。

朱元璋看了眼光幕懒得搭理,继续今天的宴会,一点也不想因为宋朝的破事影响了心情,大过年的糟心。

清朝皇帝们见没有说他们清朝,都是好不容易才放松下来,至于宋朝,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

在前后朝引起议论的同时,宋朝的君臣百姓们注定要难受了。

赵匡胤已经气得头晕目眩,看得宫宴上的一众文武大臣心惊胆战。

太医们别说好好参加宴会了,一个个赶紧候在旁边,顺便还要给自己弄点救心丸吃下。

大臣们也是一边看光幕,一边担心官家被气出个好歹,毕竟大宋才建立没多久,内外还不稳定。

同样的大臣们心里也在骂,实在是古今这么多朝代,怎么就他们这么窝囊,骂完还要小声的找周围的太医们弄点救心丸。

“赵太医,给我一颗救心丸。”

“我这也要几颗。”

“咱这边也需要,免得一会儿给气病了。”

......

熙宁年间

宝安公主也在安抚高太后,当然她自己也气红了脸。

赵顼已经气得快呼吸不过来了,好好的新年,大臣们战战兢兢,太医们也忙前忙后。

苏轼只感觉面前的饭菜毫无胃口,唉,“希望这年会好吧。”

王安石看了苏轼一眼,“会的,只要朝野上下同心协力,一切都会变好。”

司马光犹豫了下,还是坚定走过来,“不知我还能加入你们吗?”

王安石愣了下,微微颔首,“欢迎。”

苏轼捋了捋胡子哈哈大笑,“当然好。”

苏辙也笑着烘托气氛,“是啊,我们所有人有劲一块使,相信一定会好的。”

......

绍圣年间

赵煦心里还是满腔怒火,看着赵佶的眼神都冰凉透骨。

赵佶也顾不上大家看他的愤怒,他现在失魂落魄的模样,看得可怜极了。

民间

北宋的百姓们无一不愤怒,被欺辱成这样,那是他们大宋的脸面就这样被人践踏。

可以说现在对外用兵,他们是极其支持的。

南宋的百姓们早已经历了这一切,看光幕提起,又不免陷入无尽悲痛中,很多人痛失亲人、失去家园,这一切对他们而言是无法抹去的伤痛。

赵构现在管不了其他,他就想知道真假公主到底是什么事情,想了想,直接派人把公主带来。

柔福公主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眼睛早就红肿不堪。

{当时和赵多富住在一起的还有宋高宗的母亲韦氏、皇后等人...

以上关于赵多富的记载,基于《靖康稗史》中。

《宋俘记》中记载了赵多富后来被金太宗嫁给了完颜宗贤。

而在正史中,又只记载了赵多富后来在金国嫁给了一个汉人,名徐还。

在南宋建炎四年,韩世清在湖南得到了一个女子,她自称自己是宋徽宗的第21个女儿柔福帝姬,从金国逃回来的...}

民间,各时空的老百姓们都在议论纷纷,实在是第一次知道这么离奇的事情,而且还是在皇家。

大娘手里的瓜子都不香了,满脸八卦的兴致,“这到底是真的假的,从敌国跑回来?肯定不简单。”

小伙晃了晃脑袋猜测道:“会不会是有人故意冒充了这柔福公主,想要搏一把富贵。”

大叔瓮里瓮气的开口,“应该是真的,普通人哪有这么大的胆子冒充公主啊,那可是要杀头的。”

......

绍兴年间

赵构听到他母亲的名儿还有些愣了下,心里也很是难受,相比起他父兄回来是个大问题,他亲娘他还是希望能早日回来。

不过现在面前还有个问题,看着眼前站着的‘赵多富’,赵构实在是头痛,“你先坐下吧,先看光幕怎么说。”

赵多富泪眼朦胧的点点头,但她心里也不确定,因为一开始就说了留下了谜案,所以后世人只怕都是各种猜测。

王公大臣、后宫嫔妃、皇子公主们也都在紧张的关注着。

岳府上,李娃一家也在讨论着这个事情。

辛赞也是无奈的摇摇头。

远在前线的岳飞和儿子也在持续关注,只怕皇宫是太平不了了。

韩世忠和夫人相互对视一眼,一时半会都沉默着。

百姓们的焦点也都放在光幕上,这公主存疑,大伙儿都没心思过年了。

......

{韩世清对女子的身份心中存疑,就找来了朝中多名官员鉴别。

后来经过一番鉴定,大家相信了她是柔福帝姬,于是就上报给了赵构...

于是赵构派以前的宫人宫女来检验真假,外貌很像,问她问题也能答得上来。

唯一存疑的就是这姑娘有一双大脚。

赵多富也对此做了解释,当初北上时,金人像赶牛马一样驱赶她们,走了上万里,脚当然不可能和以前一样。

赵构听了很难过,就没有再怀疑她的身份,召进宫来封为福国长公主,给她的优待也是前所未有。}

前面朝代的公主皇妃们,一个个都静等着下文。

君王们倒是不担忧,毕竟只要没有落到北宋这种亡国地步,平常皇家哪会出现这种混淆皇室血脉的大事啊?

赵匡胤在太医们的高超医术下,已经缓过来了,只是明眼人都能从他铁青的脸上看得出来怒气。

熙宁年间

赵顼缓了缓就开始骂赵佶这个王八蛋,虽然他是皇帝不假,但现在是注重面子的时候吗?他的老脸都被丢完了。

绍圣年间

赵佶虽然不知道他爹气狠了在骂他,但现在他皇兄是真的在骂,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前还踹了他好几脚。

官员们求情是不可能求情的,忠臣们更是巴不得官家好好收拾赵佶一顿。

绍兴年间

赵构打量着赵多富,心里在考虑要怎么处理这件事,若是假公主会被天下取笑,若是真公主,现在也是被各时空议论。

赵多富心里惶惶不安,身上冷汗直流,她已经顾不得别人的目光了,这个内容可是关乎她的生死。

百姓们也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在围观此事。

{公元1141年,金国和南宋签订了绍兴和议,赵构的生母韦氏被送回。

韦氏知道了赵多富的事情,告诉高宗真正的柔福已经死在了金国,自己亲眼所见,还把她的棺椁带了回来。

赵构听他妈这么说,就把赵多富抓到了大理寺审理。

审理结果就是这个赵多富是假的,她原本是一个叫李静善的尼姑。

因为之前遇到一个宫女,宫女说她和柔福帝姬长得很像,还告诉了她很多宫内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假冒公主的戏码。

审案出来后,赵构将赵多富在大理寺处死。}

光幕下

大部分人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觉得肯定就是假公主,争议声不绝。

尤其是绍兴年间

百姓们一个个都讨论得起飞,临安百姓都顾不上玩乐,纷纷走出门来前往皇宫的方向去,就想看看皇家现在会如何处理此事。

皇宫内

赵构目光冷厉的看着赵多富,“你还有什么话好说?你本名叫李静善?嗯?假冒柔福该当何罪?”

赵多富膝盖一软,直接跪下来,哭得泣不成声,看着周围人愤怒的目光,“不是,我是真的柔福...”

......

{不过关于柔福帝姬的真实身份一直都存在争议。

因为在赵多富的事情之前,也有一个女子假冒宋徽宗的第二个女儿荣德帝姬,但一眼就被检验的老宫女认出是假的。

赵多富经过重重检验,所有人都认为她是真公主,没人怀疑后才被接回宫。

虽然大多数宋人的记录和史料都说了逃回来的帝姬是假的,但还有不少野史认为是真的。

就有人说了,韦氏之所以说赵多富是假的,是害怕她说出自己在金国遭遇的种种不堪。}

光幕下

各时空的争议声更大了,还真有不少人觉得野史的说法也很有道理。

这相信正史的和相信野史的瞬间吵成了一团。

绍兴年间

临安百姓们都加快了速度到宫门前。

宫内

赵构差点没被噎到,脸上青了红,红了黑,合着他发火早了。

赵多富眼泪都哭干了,她好恨,为什么要这样对她?

一众大臣、后妃、宫人们也傻眼了,所以到底真相是什么?

在前线打仗都顾不上过年的岳飞,实在是没忍住皱了皱眉,他还是不敢相信一个普通尼姑的胆子会这么大,难道单纯只是为了荣华富贵?

岳云是直接有话就直说了,“我看这事还是要好好审理,单凭韦贤妃说的话,别人又没办法证明她说的是假话。”

另一边

韩世忠和妻子同样是愁眉不展。

梁红玉心里很不爽,“若真是韦贤妃说了假话,那柔福公主太可怜了,好不容易才逃回来,结果就因为一己私心被害死。”

韩世忠拍了拍妻子的肩膀,安慰道:“放心吧,这一次不会这么简单就了结此事,肯定需要更加仔细的审查,不然官家也不好向天下交代。”

......

{在《宋俘记》中的记载,当时赵多富和韦氏被金太宗嫁给了完颜宗贤,在另一本《窃愤续录》中,还说了韦氏给完颜宗贤生了个儿子。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说,韦氏故意说赵多富是假帝姬,还找了个徐姓医官,说赵多富嫁给了他儿子,包括亲眼看她去世,这些都是韦氏一人之言。

《随国随记》也记录了,韦氏非常着急的让赵构处死赵多富,赵构也知道他母亲在说谎,但毕竟是生母还是太后,只能牺牲赵多富了。}

前面的王朝皇室都跟看了一场大戏一样,百姓们也没想到这瓜比平时还撑。

赵匡胤这牙齿咬得吱吱作响,皇室闹出这么大的笑话,简直是过年的好一出大戏。

赵顼抚着额头臊的慌,看得大臣们担心不已,这不管是真是假,都是皇家的一大丑闻。

赵佶眼里愤怒的看着光幕,若韦氏这女人说的是假话,那着实可恨。

绍兴年间

赵构:...他的心好累。

这下他不可能再随意处死赵多富,否则民间只怕要闹起来,至于他母亲,非议也不会少。

最要命的是现在真相到底是什么,他又不能放着不管,肯定还是要查。

沉默了良久后,赵构看着赵多富,决定先软禁,另外继续派人查。

赵多富哭着谢恩,事到如今已经不是她能做主的了。

点开评论,不少网友也对此纷纷发表意见。

【反正不相信一个普通女子敢冒充公主,但要是所有人联合起来造出一个假公主,也不知道目的是为何】

各朝的老百姓们看得直点头,他们又不傻,除了少部分利欲熏心的,大多数百姓都无法相信皇宫中的娘娘公主过的是什么日子,再说,被发现了那可是要杀头的。

绍兴年间

现在从朝堂到民间都处在一个尴尬局面,所有人都确认过是真公主了,结果官家他娘回来说是假的,瞧瞧这事搞的。

【感觉大概率是被灭口了,柔福又不是韦氏生的,还见过韦氏受辱,加上韦氏还妒忌她跑了出来,所以恼羞成怒给灭口。

至于她能跑回来感觉也能理解,一路上都是被裹挟的】

这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别说民间在谈论此事,就连赵匡胤都开始怀疑了,问题是怀疑没用啊,需要的是真相,真是急死他了。

赵顼深深叹了口气,若是假公主,那也是他儿子亡了国,才给有心之人可乘之机,若是真公主,也怪赵佶找了个毒妇。

赵煦瞪了眼赵佶,赵佶又臊又气,恨不得亲自跨越时空去把赵构骂一顿,给老子赶紧查啊。

【公主是真的,礼仪和规矩和在宫内多年养成的习惯做不了假,怪只怪她知道的太多,还和太后共侍一夫,只能灭口】

百姓们都觉得很可惜,若真是如此,那的确是可怜。

赵构差点一口气上不了,再看下去他感觉自己都要先郁闷死了。

大臣们现在也不知道听哪种观点了,新年第一天就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多个史料都说柔福帝姬死在了金国,现在后人推测韦太后杀帝姬,以此证明是真的,这很勉强】

各朝人士都知道后世人说的有道理,但现在争议那么大,朝廷肯定要好好查清楚,才能堵住悠悠众口。

赵构也真不敢直接判,还是要讲究证据,还是先派人查吧,他这个皇帝当得太心累了,本想得过且过、安然度日,偏偏一堆事情找上门。

宫门口围观的百姓们还等着看结果,这事可大了,关系到大宋在各时空的脸面,虽然丢脸得够多了,但也不能自暴自弃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