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万万没想到,竟被古人围观了日常 > 第326章 古代的奇葩税法

{古代那些奇葩税法}

老祖宗们如今也已经理解了后世所说的‘奇葩’是何意,绝对不是他们原本理解的那个意思。

百姓们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后世说的奇葩税法都有什么。

本就研究律法的官员们转动一下脑子,就是不知道他们所想的和后世人所想的是不是一个样。

帝王们脸上都很平静,但心里还是不免泛起了嘀咕,虽然他们觉得自己朝代的税法没问题,但万一后世人觉得“奇葩”呢,那不就成各时空的谈资了。

{一、剩女税。

在古代王朝,为了防止出现大批剩女,基本上都会有相关规定来避免。

比如在汉朝时期,就有一种针对未婚女子的税收,叫做剩女税。

汉初,因多年的战乱和社会动荡,整个王朝处在凋零状态。

为了能尽快恢复人口,汉高祖推行了‘剩女税’的政策,以此促进年轻女子尽快成亲。}

刘邦不自在的摸摸鼻子,这种事只要是王朝统治者就不会放着不管,人口和劳动力,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源,虽然这种做法在后世年轻人看来,可能理解不了。

孔子轻笑了两声,他知道后世人成亲晚,又崇尚的是婚姻自由,更何况还有不少人抵触的状态,所以看到这种剩女税,难免会觉得奇葩。

各朝的帝王、文武大臣们都是能理解这种税收的,所处的角度不同,即便是后世,等时间久了,若是婚育率依旧低,该有的促进措施肯定会有的...

先辈们此刻也想到了孩子们的情况,无奈摇摇头。

{在当时,汉朝规定年满十五还未出嫁的姑娘,需要缴纳普通人头税五倍的税款,每年大概是六百钱。

这笔钱可不少,尤其是对于穷苦百姓家庭,将会是极大的经济负担。

迫于无奈,长辈只能将家中的女孩早早出嫁。

但姑娘要是年纪超过了三十还没出嫁,就可以免税。

这个政策在现在我们看来很是严苛,汉朝女性的婚姻大事就是如此简单粗暴的被干预。}

光幕下

古代未婚的姑娘们看得心里都憋得慌,她们也憧憬后世可以自由婚恋,但这种可能人都还没见过,就不得不出嫁的情况,实在是叫她们心里糟糕透了。

小伙子们同样也想要好好考虑婚姻大事,他们和长辈们不同,更容易接受后世的思想,在看到后世年轻人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后,谁也不想草率的成家,像一些有志气的,还打算先创出一番事业出来。

刘邦很无奈,后世人觉得奇葩,但他也不能因此就这样取消了,汉初一切都是要以恢复经济和生产为主,国之大事,他要为整个王朝的未来考虑。

{二、间架税。

间架税也可以说是物业税,是唐朝时期出现的一种税。

税收标准是按照房屋的占地面积、修建时间、质量好坏来评定标准收税。

安史之乱后,虽然叛乱被平定,但藩镇割据依旧存在。

朝廷年年用兵,国库里的那点积蓄,都已经被消耗完了。

财政没钱了呀,就要想办法。

于是在唐德宗建中四年的五月,间架税开始实施。}

其他朝代的百姓们心里堵得慌,这朝廷没钱就找他们,实在是叫人看得生气,偏偏还没办法拒绝。

天宝年间的大唐百姓更难受,祸也不是他们闯的,好好种地靠天吃饭,结果偏偏祸从天降,自己一家流离失所不说,子孙后代还要承受苛捐杂税,这是人干事?

李世民嘴里的酒咽也不是、吐也不是,给他憋得脸通红。

原本他还说自己都没弄什么奇葩税收,哪知道后代就出现了。

武则天脸上的笑意也淡了下来,这个安史之乱简直是一大毒瘤,戳破了简直是害死人。

李隆基也很心塞,这唐德宗是他孙子还是哪个?

李亨同样烦躁,想起老头子干的好事,好好的非要闹出一个安史之乱出来。

李适看着光幕尴尬不已,一想到太宗他们都能看到,心里也委屈啊,他是为了啥嘛,还不是因为实在穷,兜里连两个铜板都没有。

{当时长安城的房子,分为了三等。

上等房每年每间要交两千文;

中等房每年要交一千文;

下等房每年要交五百文。

房子越多,税就交得越高。

要是有人妄想逃税,举报者还有赏银拿。

这年的秋天,五万军兵哗变,要把皇帝赶下台,他们打的口号就是‘不税汝间架。’

没办法,唐德宗最终只能废除了间架税,前后不足半年时间。

不过已经实施了半年的税法,国库也算是有了点存粮,够德宗发几年工资了}

李世民:...

李二感觉自己都不好意思看宴会上的臣子们了,自家后代干得太丢人,连工资都开不起,只能想这种办法,还差点被赶下台,他都不好意思说的程度。

杜如晦、房玄龄他们也都是很有眼力见的,直接岔开话题聊天,不让陛下尴尬。

长孙无忌还拉了拉魏徵,眼神示意他这大过年的,可别说什么扫兴的话。

天宝年间

李隆基和李亨父子俩相互对视了一眼,又尴尬的齐齐移开。

李白轻晃着酒杯,这出生在盛唐,见过盛世繁华,也见过战乱四起,唉,也算是一种人生经历了。

杜甫都不敢想自己要是活着德宗的时代,只怕一家人会更落魄,可怜那些无辜的百姓啊。

此时的李适,太想哭了,他容易吗,当皇帝又如何,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三、捋须钱。

南唐时期有一个大贪官叫张崇。

他这个人贪婪残暴,到处压榨民脂民膏。

有一年他去扬州入朝,百姓们以为这个瘟神不回来了,见面后就说,“那小子不会回来了。”

哪知道张崇又回来了,听到这事后,要收渠伊钱。

第二年张崇又去入朝了,大家以为他这次肯定不会再回来,但也不敢开口说了,于是见面就捋胡须庆祝。

哪知道张崇又回来了,得知此事,很是愤怒,又开始征收捋胡钱,百姓们苦不堪言。}

各时空第一次听说这种税钱的百姓们,看得怒气渐起,脾气暴躁的已经开口骂人了。

“这还要不要脸了,啊,这种人怎么老天就不给他收了。”

“到处吸取百姓们的血汗钱还不让人说,呸。”

......

即便是文雅些的读书人都看得直摇头,直性子的也是出口成脏。

两袖清风的清官同样很是不耻这种行径。

包拯也是知道这个人的,刚得知的时候简直是刷新他的三观,“贪婪无耻之人当了官,对百姓可不是一件好事,同样不利于朝廷。”

秦皇汉武这些第一次知道这种钱的帝王,心里em...,这种官员,平时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关键时刻宰了也算是有价值。

{四、欢喜税。

南宋时期,百姓们打官司需要交欢喜税,别看名字取得那么喜庆,但对于百姓可不是什么值得高兴事情。

官府才不管你打赢了还是打输了,都要纳税,这对于交税的人大概是开心不起来的。

所以南宋百姓一般双方有什么矛盾,都会先私下解决。}

南宋百姓们都愣了下,一下子说到他们身上,还有点反应不过来。

其他朝代的百姓们也表示难以接受,穷苦人家本就缺少收入来源,这冷不经又要多出一份钱,真不是什么好消息。

官员们倒是稍微想一下就明白了,这一出欢喜钱,也是避免百姓们浪费朝廷资源吧。

赵匡胤也没多大感受,站在他的角度是能理解的,免得为了一点小事就找衙门。

{五、草鞋税。

在清朝时期,一些贪官为了能榨取更多的民脂民膏无所不用其极,还规定了进城要收税,也就是草鞋捐。

但一些老百姓太穷了,就连草鞋都穿不上。

然而以为不穿鞋就没事了吗,不可能,不穿鞋进城同样有赤脚捐。}

这一出,直接把各朝百姓的怒火惹爆了。

本来日子就过得苦,但偏偏这些贪官污吏当道,没有人替他们做主,还嫌压榨他们不够,变本加厉的欺负人。

老妇人难受的抹着泪,“这些畜生,早晚要遭报应的啊。”

青年握紧拳头,恨得不行,“他们能不能遭报应不知道,但现在过得苦不堪言的是我们。”

......

清朝皇帝们都有点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康熙怒气冲冲的看着胤禛,“立刻派人去查,朕要看看都有谁弄出这种税。”

“儿臣这就去。”胤禛心里也不痛快,这简直是被当众打脸。

......

乾隆也是学他爷爷,本就爱脸面,虽然现在一直都很丢脸吧,但他不可能不管了。

其他朝代的皇帝也开心不起来,他们不确定自己的朝代有没有,毕竟贪官污吏屡禁不止。

先辈们心里都压着怒火,他们有太多想要改变的,对古代也不会有什么滤镜。

即便真的有明君们做到挂念百姓,即便真处置了贪官污吏,抄家所得也是充入国库,受苦的依旧是百姓。

所以他们要做的是即便这个世界是破破烂烂,他们也想消除封建,打造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盛世出来。

{除了税,还有就是捐,‘苛捐杂税’这个词中的捐并非虚指。

美其名曰是捐,但不是你自愿想捐就捐,实际上地方可以非常随意的收取。

可以说,以前的老百姓们,喝口水都是小心翼翼的。

这里就不得不点名晚清到民国这段时期了,‘捐’得特别奇葩。

地方上的那些军阀们为了能筹集军费,想方设法、巧立名目让百姓们‘捐钱’。}

虽然古代的人们不知道民国的税收能有多奇葩,但大家也会结合他们时代的苛捐杂税来总结的,所以只怕是民国时期的税收比他们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民国

父老乡亲们只感觉后世人太懂他们的心声了,哎呀妈呀,总算是被后世人发现了,这种税啊捐啊,多如牛毛,令人发指,日子比苦水里泡的还苦,所以看到真正为了人民的才会拥护,他们不是傻子。

{据说当时已经达到了一事一捐的地步。

有一个词叫‘民国万税’。

还有一句话叫‘自古未闻屎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

一些人只知道电视剧里的民国是风花雪月、是十里洋场,却不知道实际上的民国百姓们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比如说光是养猪就有各种税,母猪生小猪有猪苗捐、长大后有肉猪捐、宰杀时有屠宰捐、买猪肉还有生猪捐...}

光幕下

不少直脾气的古人已经忍不住破口大骂了,实在是见过荒唐的,没见过这么荒唐的,即便一开始提到的那些税,比起民国的都是小巫见大巫,实在是颠覆了大部分人的认知。

即便是帝王们都看得愣神,这简直是世界最大,无奇不有,若非亲耳听到,怕是都难以想象还有这种‘捐钱’方式。

民国

父老乡亲们眼里都有泪光在闪动,好在心里还盼着期望,不然大家伙都不知道这日子要怎么过下去,被外人来欺负,还要被内部某些人压榨,这日子怎么会不苦啊。

老人严肃的看着几个孩子,“你们要好好记住系统的恩啊,若不是祂,只怕咱家几口人早就饿死了。”

小孩重重的点点头,“爷爷,你放心,我们肯定会的。”

年轻的姑娘也开口道:“是啊爹,我们怎么敢忘恩负义。”

......

先辈们看得也很愤慨,他们时代没有什么风花雪月,更多的是一个个生活麻木、支离破碎的老百姓。

{另外,若一对小年轻结婚有新婚捐;

不种鸦片的老百姓有懒捐;

种了的有窝捐;

掏大粪的有粪捐;

老百姓们晒太阳还有晒太阳税;

看戏的有戏捐;

人死了还有棺材捐;

...

类目繁多,虽然在现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荒唐至极,但当时就是有这些东西,对民国的百姓们无疑是背负了一层层的大山。}

老祖宗们的额头上已经布满了一排排黑线,简直是刷新了他们的认知,原以为前面看到的就够离谱了。

一想到那些杀千刀的弄出的这些名目,自家的后人还不知道过的多苦,这心里的火瞬间又沸腾了。

嬴政看了一眼已经懒得说了,说再多又如何,为了钱,总会想出各种手段,这是人的问题。

刘邦直接开口吐槽了,“说起奇葩,谁能比得过这民国,简直是奇葩之首。”

刘彻也是一脸不可思议,他现在缺钱都不敢这样搞,这些是连脸面都不要了啊。

李世民心里对民国的百姓们同情的不行,隋末还历历在目,民国的百姓更苦。

朱元璋想到自己的经历,再来看这民国,心里极其不痛快,“这群不要脸的东西”。

民国

先辈们才是最难的,不仅要和内部的封建残余作斗争,还要应对外部的威胁,虽然很辛苦,但他们的信仰没有变。

父老乡亲们还算庆幸的是能从系统那里买到东西,那些人不敢收走,他们也没那个胆子得罪系统,否则,根本不敢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