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婚典礼这个充满纪念意义的特殊场合上,那个由长达二十五年的书信精心凝聚而成的巨大“爱”字,宛如一颗散发着温暖光芒且具有强韧吸引力的引力核心。它仿佛拥有着一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将黎曼卿与顾泽楷生命中最深沉、最真挚的情感,以及最珍贵、最难忘的记忆,如同用坚固的锚链一般,牢牢地锚定在了云岭这片充满生机与温情的土地上。
这份超越了普通言语所能表达范畴的浪漫与承诺,并没有因为盛大而庄重的典礼结束而逐渐消散。相反,它就像一瓶经过岁月沉淀的陈年佳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后来的日子里愈发醇厚香浓。这份情感如同细腻的春雨,无声却又持续地浸润着他们的每一天,让他们的婚姻生活始终弥漫着温馨与甜蜜的气息。
他们的日常相处,更多时候是安静而祥和的。有时候,黎曼卿会静静地待在书房里,专注地整理着各类资料,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过往岁月的珍视。而顾泽楷则会在画架前,全神贯注地描绘着山景,他用画笔捕捉着大自然的每一个瞬间,将山峦的轮廓、树木的姿态和云雾的缭绕都生动地呈现在画布上。又或者,他们会一同在庭院里侍弄花草,小心翼翼地为每一株植物浇水、施肥、修剪枝叶,静静地看着天空中云朵缓缓地卷曲、舒展,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还有时候,他们会并肩在黄昏的田埂上悠闲地散步,脚下的土地散发着淡淡的泥土芬芳,他们无需过多言语,只是静静地感受着彼此的存在,以及脚下这片土地均匀而沉稳的呼吸。
然而,生命的节奏就如同大自然中一首神秘而美妙的乐章,自有其玄妙而独特的韵律。在经历了极致的圆满与安宁之后,往往就如同平静湖面下暗藏着漩涡,预示着某种转折或者升华即将悄然来临。
初冬的一个清晨,薄霜如同细碎的银粉,为广袤的田野和连绵的远山勾勒出了一道道精致的银边。清冽的空气带着丝丝寒意,仿佛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抚摸着人们的脸颊。黎曼卿像往常一样,在庭院里慢慢地活动着筋骨,她伸展着身体,动作舒缓而优雅。然而,她的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长久地投向了村口的方向。在那里,涅盘中学的建筑群已经初具规模,崭新的校舍在冬日那淡薄而柔和的阳光下,反射着充满希望的光芒,仿佛是一颗颗闪耀的星星,预示着未来的辉煌。再过半年,第一批充满朝气和梦想的学生就将入驻这所崭新的学校,开启他们人生中新的篇章。
她静静地看着那随风飘扬的旗帜,眼神中充满了欣慰,那是对学校建设顺利进行的认可和对未来学生们成长的期待。同时,她的目光中也掠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捕捉的眷恋与释然。这眷恋,或许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曾经奋斗历程的不舍;而这释然,则是对未来的一种坦然接受,对自己人生使命的一种放下。
下午时分,黎曼卿将顾泽楷、李晓峰和涅盘中学的筹备组负责人叫到了“归耘居”的书房。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书墨香气,四周摆放着整齐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黎曼卿坐在书桌前的椅子上,她的声音平和而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同以往的、近乎交付般的郑重。她缓缓说道:
“中学快建好了,我想,在正式开学前,去给未来的孩子们,上一堂课。”
顾泽楷微微一怔,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就了然于胸。李晓峰和筹备组负责人则面露惊喜之色,李晓峰激动地说:
“黎主席/黎奶奶,您愿意去讲课,那真是太好了!孩子们肯定受益匪浅!我们马上安排最大的阶梯教室!”
筹备组负责人也连忙附和,眼中满是期待。
然而,黎曼卿却缓缓地摇了摇头,她的脸上绽放出一个温和而亲切的微笑。她轻声说道:
“不去教室。就在还在平整的操场上吧,面对着那片他们即将奔跑、成长的场地。不拘形式,就是和孩子们聊聊天。这堂课……就叫‘生命与土地’吧。”
她顿了顿,目光缓缓地扫过眼前几位最亲近的伙伴,语气轻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最终意味:
“这堂课,可能……会是我最后一次,这样公开地,和这么多人分享我的想法了。”
话音落下,书房里瞬间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这寂静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人感到有些压抑和不安。
顾泽楷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他的眼中情绪复杂,有对黎曼卿决定的理解,有不舍她即将离开公众视野的难过,更有一种无声的支持。他早已从她近来一些细微的举动——比如更细致地整理家族档案室,仿佛是在与过去的岁月做最后的告别;更频繁地翻阅旧照片,沉浸在对往昔回忆的眷恋之中;以及金婚典礼上那近乎完美的“谢幕”感——隐约预感到了什么。
李晓峰和筹备组负责人先是愕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随即,一股强烈的不安与酸楚涌上心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