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老金”的发放,在云岭村乃至周边广袤区域,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引发了一场深层次且影响深远的价值地震。这一举措所带来的影响,绝非仅仅局限于老人们账户上多了一笔稳定且可观的收入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束穿透岁月迷雾的光,照亮了那些长久以来被村民们默默付出却未得到应有重视的领域——对土地的执着守护,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定坚持。这些看似平凡的付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如同隐藏在角落里的珍宝,无人问津。而如今,“生态养老金”的出现,给予了它们超越物质层面的、堪称荣耀的确认,让这些付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村里的李德旺老汉,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得知自己能领取生态养老金后,站在自家的小院里,望着周围熟悉的山林和土地,喃喃自语道:“树荫子底下长出钱来。”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深厚的土地智慧,宛如一句充满预言性的谶语。它在大山之间悠悠回荡,那声音仿佛穿越了层层山峦,轻轻地渗入每一个村民的心田。随着这句话的传播,一种前所未有的、与脚下这片山水紧密相连、荣辱与共、命运交织的共同体意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坚实度,在村民们的心中逐渐建立起来。大家开始意识到,他们与这片土地、这片山林,早已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依存,相互影响。
与此同时,黎曼卿站在涅盘书院的露台上,极目远眺。远处,因秋色的点染,层林尽染,山峦仿佛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染上了五彩斑斓的色彩,美不胜收。她静静地感受着村子里那股洋溢着的、踏实而充满希望的喜悦氛围。这种喜悦,不是某一个人的独自欢愉,而是集体共享的、可持续的福祉。它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每一个村民的心田,让大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对于黎曼卿来说,这种由集体共享的福祉,比她个人获得任何荣誉或财富,都更能让她感到心灵的充盈与平静。她深知,外在的变革已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医疗、教育、生态、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如同一个个稳固的支点,相互支撑,共同支撑起了新云岭的宏阔架构。而此刻,在享受着这份喜悦的同时,一种向内探寻的渴望,一种梳理来时路的冲动,在她心底悄然萌生。她开始思考,自己一路走来,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时刻,做出了哪些选择,这些选择又对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仿佛是一种奇妙的呼应,几天后,秦风带着妻儿回云岭老宅小住。小孙子已经到了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可爱年纪,他的到来,为这座承载了太多记忆的院落注入了蓬勃的生机。院子里,小孙子摇摇晃晃地走着,嘴里不时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引得一家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秦风在帮母亲整理阁楼时,心中满是对过去的回忆。他打算给儿子腾出一间更宽敞的玩具房,让儿子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小天地。就在他忙碌地整理着物品时,无意间碰落了一个蒙着厚厚灰尘、样式古旧的樟木箱子。这个箱子,仿佛是岁月的一个神秘使者,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被重新发现。
箱子落地的闷响,打破了阁楼的宁静,惊动了楼下的黎曼卿。她心中一紧,连忙走上阁楼。只见儿子正有些无措地站在那里,脚边是散落一地的泛黄纸张、黑白照片和一些零碎物件。时光被尘封的气息,瞬间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开来,仿佛带着人们穿越回了过去的岁月。黎曼卿看着这混乱的场景,心中五味杂陈。
“妈,对不起,我没注意……”秦风连忙道歉,他的脸上满是愧疚的神情。他没想到自己的一时疏忽,会让这些可能承载着重要回忆的物品散落一地。
黎曼卿却没有立刻说话。她的目光,被地上一张飘落的黑白照片牢牢吸引。那照片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让她不由自主地缓缓走过去,弯腰拾起。照片上,一对穿着中山装和旗袍的年轻男女并肩而立,男人英俊儒雅,女人温婉秀美,嘴角噙着含蓄而充满希望的笑意。那是她的父母,在她还未来到人世之前,留存于世的少有的影像。看着这张照片,黎曼卿的记忆之门,轰然打开。
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将散落在地上的物品一一拾起。有父母之间往来的书信,纸张脆弱发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碎,但上面的字迹却依然娟秀或刚劲,诉说着那个年代的离愁别绪与理想抱负;有她儿时戴着红领巾、笑容灿烂的照片,那纯真的笑容,仿佛还在眼前闪耀;有她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那代表着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甚至还有曼卿集团鼎盛时期,她接受媒体采访的剪报,记录着她曾经的风光与成就。这个樟木箱子,像是一个被时光遗忘的角落,默默地收藏着她大半生的轨迹,从家族的渊源,到她个人的荣辱浮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