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的尽头是什么?是更伟大的传奇,还是回归平凡?黎曼卿用她的后半生给出了答案:真正的涅盘,不是成为被仰望的神话,而是将自身化为养分,滋养众生,融入永恒。此卷,是一个灵魂的归途,亦是一种精神的永恒。
山风依旧带着初夏特有的温柔轻拂过墨脱群山的每一个褶皱,启明星那柔和的银白色光芒正渐渐融入破晓时分的玫瑰色晨曦中,将整座云岭村从安详的沉睡中缓缓唤醒。远处层叠的梯田泛着晨露的微光,近处木屋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构成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黎曼卿与顾泽楷并肩站在村后的山坡上,两人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她微微侧着头倾听他说话,他则专注地注视着她被晨曦镀上金边的侧脸。这个瞬间仿佛被时光凝固,成为了这片土地与天空之间一个永恒的剪影,见证着他们共同经历的风暴与成长。此刻,内心的风暴已然止息,灵魂找到了回归的港湾,但这并非终点,而是另一种更深远、更平静的生命航程的起点,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开启全新的篇章。
当他们携手从山坡回到承载着三代人记忆的老宅时,日常生活似乎恢复了往日的节奏——清晨的鸟鸣依旧准时响起,厨房飘来酥油茶的香气,院里的藏獒懒洋洋地趴在墙角晒太阳。然而细心的观察者会发现,这个家庭正在细微处发生着深刻而美好的变化。在黎曼卿那间朝南的书房里,那些来自全球顶尖学府和跨国企业的邀请函整齐地摞在橡木书桌的角落,烫金的校徽和夸张的头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却如同等待处理的旧报刊般安静地躺在那里。其中不乏哈佛商学院抛出的橄榄枝,欧洲某着名研究所开出的天价薪酬,以及国际商业伦理协会的终身荣誉职位。但她没有急于回复任何一份,每日的生活依然保持着返璞归真的节奏:清晨必定去涅盘学堂前的古柏林散步,午后到村合作社查看农产品加工情况,傍晚则与顾泽楷一起蹲在田埂上,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墨脱石根蕨的最新培育进展,那些来自世界商业中心的喧嚣与诱惑仿佛都与她隔着一层毛玻璃般遥远。
这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庭院里时,黎曼卿正跪在湿润的泥土旁,小心翼翼地给新移栽的石根蕨幼苗浇水。这些珍贵的植物是她与顾泽楷历时三年培育的成果,每一片嫩叶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顾泽楷大步流星地穿过庭院,手里拿着几封刚到的信函,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曼卿,看来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调侃,又夹杂着对妻子选择的坚定支持。
黎曼卿接过信件,指尖触碰到那些质感高级的信封,却没有丝毫波动。她随手拆开最上面一封,信纸散发着淡淡的檀香味。这是来自北京某顶尖高校的聘书,以特聘教授的名义邀请她组建商业伦理研究中心,开出的年薪数字后跟着好几个零,足以让任何学者心动。随信还附赠了校园内一套带花园的教授公寓使用权。她只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了然的微笑,然后将聘书递给身旁的顾泽楷:
你怎么看?
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映照出她平静如水的眼神。
顾泽楷推了推金丝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温和而坚定的光芒:
还记得你在斯德哥尔摩领奖时说的话吗?你说商业向善的种子,应该撒在最适合它生长的土壤里。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
正说着,院门外突然传来熟悉的汽车引擎声,紧接着是急促的脚步声。不多时,儿子秦风提着一个精致的礼盒匆匆走进院子,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
妈,这是王董特意托我带来的,他那个跨国企业想请您出任全球战略顾问,条件随便您开。
秦风挺直了腰板,眼神中既有对母亲的骄傲,又带着些许困惑。
黎曼卿接过那个烫金字的礼盒,慢条斯理地打开,里面是一份镶着金边的合同和一把崭新的豪车钥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轻轻合上盒子,转头看向儿子,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
小风,你还记得李叔临终前说的话吗?
秦风一愣,随即像是被什么击中般低下头,声音有些哽咽:
记得。他说...说咱们云岭的根,要扎得更深,才能长得更壮实。
他说着,眼眶微微发红。
是啊,
黎曼卿的目光越过儿子的肩膀,望向远处连绵起伏的苍翠群山,那里有她深爱的土地和人民,
这些邀请都很光鲜亮丽,能给我带来名声、财富和所谓的,但我要的不是站在云端指点江山,而是能够真正弯下腰,听见泥土呼吸的地方,触摸到最真实的生活脉搏。
她的声音轻柔却坚定,每个字都像是从心底生长出来的。
就在这时,一阵低调的刹车声响起,一辆没有明显标识的朴素公务车稳稳地停在院外。车门打开,走下一位穿着简朴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手里捧着一个红色文件夹,步伐稳健地走向他们。来人恭敬地递上一份盖着省政府公章的聘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