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 > 金陵残梦:南唐小周后从椒房艳后到阶下囚的悲戚一生

五代十国的纷争乱世里,南唐都城金陵恰似江南烟雨里的一抹温柔。公元 950 年,司徒周宗府中传来一声啼哭,府中夫人诞下了一名女婴,这便是后来搅动南唐后宫、让后主李煜魂牵梦绕的小周后。彼时的周家已是金陵望族,周宗身为南唐重臣,长女早已嫁入宫中,成为李煜的皇后,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大周后。小周后的降临,给这座官宦府邸又添了几分喜气,只是谁也未曾料到,这个粉雕玉琢的女婴,未来会在南唐的兴衰史上留下一段悲戚又传奇的印记。

小周后自幼便显露出不同于寻常女子的灵动与美貌。她肌肤胜雪,眉目如画,一双眼眸似含着江南的烟雨,清澈又带着几分娇憨。周宗夫妇对这个小女儿疼爱有加,请来名师教她读书、作画、弹琴,小周后天资聪颖,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一学便会,年纪轻轻便在金陵的贵女圈中小有名气。不过,相较于那些循规蹈矩的大家闺秀,小周后更多了几分活泼与不羁,时常趁着家人不注意,溜出府去,在金陵的街头巷尾感受市井烟火。

公元 964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降临在大周后身上。彼时的大周后已与李煜成婚多年,二人感情深厚,李煜得知皇后病重,忧心忡忡,日夜守在病床前。可后宫诸事繁杂,仅凭宫女太监打理终究不妥,周宗夫妇商议后,决定让已经年满十四岁的小周后入宫,帮忙照料姐姐的起居,也顺便熟悉宫中事务。

小周后第一次踏入南唐皇宫时,心中满是好奇与忐忑。皇宫的巍峨壮丽远超她的想象,朱红的宫墙、金色的琉璃瓦,还有随处可见的奇花异草,都让她目不暇接。但更让她心动的,是那个端坐于大周后病床前的男子 —— 南唐后主李煜。彼时的李煜虽已登基多年,却依旧带着几分文人的儒雅与温柔,他身着龙袍,却没有帝王的威严压迫,眉宇间满是对妻子的关切。小周后在一旁静静照料,听着李煜轻声细语地与大周后交谈,偶尔还会念上几句自己新作的诗词,那温柔的嗓音,细腻的情感,像一颗石子,在小周后的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起初,小周后只是恪守本分,悉心照料姐姐。可随着相处日久,她渐渐被李煜的才情与温柔所吸引。李煜也注意到了这个活泼灵动的小姨子,小周后的天真烂漫,与病榻上日渐憔悴的大周后形成了鲜明对比,给沉浸在忧虑中的李煜带来了一丝慰藉。两人时常在宫中偶遇,或是在花园中一同赏花,或是在书房里探讨诗词,一来二去,情愫暗生。只是碍于大周后的病情,两人都将这份感情深埋心底,未曾表露。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一天,大周后在病榻上昏睡醒来,朦胧间看到小周后正站在床边,手中拿着一支李煜常用的玉笛,眼神中满是娇羞。大周后心中一动,联想到此前宫中的流言蜚语,顿时明白了一切。她强撑着病体,质问小周后,小周后被问得不知所措,只能低头啜泣。李煜得知后,急忙赶来安抚,可大周后心意已决,从此不再与小周后说话,病情也因此愈发严重。公元 965 年,大周后在无尽的遗憾与哀怨中离世,年仅二十九岁。

大周后的离去,让李煜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为大周后写下了许多哀悼的诗词,字里行间满是思念与愧疚。而小周后也因姐姐的离世和这段未能说出口的感情,陷入了自责与痛苦。那段时间,两人虽同在宫中,却刻意保持着距离,宫中的气氛也变得压抑起来。

大周后离世后,李煜沉浸在悲痛中难以自拔,后宫之事也无心打理。朝中大臣见状,纷纷上奏,请李煜册立新后,以稳固后宫秩序。此时,周宗再次向李煜举荐自己的小女儿,认为小周后温柔贤淑,且早已熟悉宫中事务,是皇后的不二人选。李煜心中虽对大周后怀有愧疚,但这些年来对小周后的感情也早已根深蒂固,经过一番挣扎,他最终还是答应了大臣们的请求。

公元 968 年,李煜正式册立小周后为皇后,史称 “小周后”。册封大典办得极为隆重,金陵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一睹新皇后的风采。小周后身着华丽的凤袍,头戴凤冠,在宫女的簇拥下,一步步走向皇宫大殿。当她站在李煜身边,接受百官朝拜时,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她以为,从此便能与心爱的人携手相伴,共度一生。

成为皇后之后,小周后深得李煜的宠爱。李煜本就生性浪漫,对小周后更是倾尽所有。他为小周后在宫中修建了奢华的宫殿,宫殿的墙壁上镶嵌着珍珠翡翠,地面铺着昂贵的地毯,殿内摆放着各种奇珍异宝。不仅如此,李煜还时常带着小周后游山玩水,金陵的每一处美景,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春天,他们一同去玄武湖泛舟,看两岸的桃花灼灼;夏天,他们在清凉殿中避暑,品尝着冰镇的瓜果,听着悠扬的乐曲;秋天,他们登上栖霞山,欣赏满山的红叶,吟诵着伤感的诗词;冬天,他们在宫中围炉赏雪,煮酒论诗,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美好。

小周后不仅容貌出众,而且极具才情,她的诗词画作虽不及李煜那般出名,却也有着独特的风格。两人时常在书房中一同创作,李煜写下诗词,小周后便为其配上画作,或是弹奏乐曲,夫唱妇随,羡煞旁人。李煜还曾为小周后写下许多缠绵悱恻的诗词,其中最着名的便是那首《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词生动地描绘了小周后与李煜私下相会的情景,字里行间满是浓情蜜意,也让后人得以窥见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然而,小周后的受宠也引来了宫中其他妃嫔的嫉妒。有一些妃嫔因得不到李煜的宠爱,便暗中散布流言蜚语,诋毁小周后。但李煜对小周后深信不疑,每当听到这些流言,他都会极力维护小周后,将那些散布谣言的妃嫔斥责一番,甚至将她们打入冷宫。在李煜的庇护下,小周后在后宫中的地位愈发稳固,无人敢再轻易招惹。

小周后虽身处后宫,却也并非只知享乐。她深知李煜身为帝王,肩上肩负着国家重任,时常在一旁提醒李煜要勤于政事,关心百姓疾苦。有一次,金陵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百姓们颗粒无收,生活困苦。小周后得知后,便劝说李煜打开国库,赈济灾民,同时减免当地的赋税。李煜听从了小周后的建议,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了灾情,百姓们对小周后也十分感激。

在小周后的陪伴下,李煜度过了一段极为幸福的时光。他沉浸在爱情与诗词的世界里,几乎忘记了外界的纷争。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中原地区,北宋王朝已经崛起,正一步步向南唐逼近,一场灭顶之灾即将来临。

公元 960 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此后,赵匡胤开始了统一全国的征程,他先后灭亡了后蜀、南汉等政权,下一步,便将目标对准了南唐。

起初,李煜为了保全南唐,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他向北宋称臣,每年缴纳大量的贡赋,甚至主动去除了 “唐” 的国号,改称 “江南国主”,希望能够换取北宋的信任,维持南唐的偏安局面。小周后深知李煜的苦衷,她虽然不希望丈夫如此屈辱,但也明白以南唐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强大的北宋抗衡,只能在一旁默默支持李煜,陪伴他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

然而,赵匡胤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想要的是彻底统一全国,绝不会容忍南唐的存在。公元 974 年,赵匡胤以李煜拒绝入朝为由,派遣大将曹彬、潘美率领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进攻南唐。北宋大军来势汹汹,很快便攻克了南唐的许多城池,直逼金陵城下。

金陵城危在旦夕,李煜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可南唐的大臣们早已被北宋大军的威势吓破了胆,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抵抗,却始终拿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李煜虽然心中焦急,却缺乏帝王的决断力,他一边下令加固城防,组织军队抵抗,一边又派人前往北宋求和,希望能够拖延时间。

小周后看着李煜日渐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心疼。她知道,此时的李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不仅要照顾好李煜的饮食起居,还要时常安慰他,鼓励他。在金陵被围困的日子里,小周后亲自带领宫中的宫女太监,为守城的士兵们缝制衣物、准备粮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南唐的抵抗事业。

可南唐的军队早已腐朽不堪,根本不是北宋大军的对手。北宋大军对金陵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城中的守军伤亡惨重,粮草也日渐短缺。百姓们流离失所,哀嚎声不绝于耳,曾经繁华的金陵城,如今变得一片狼藉。

公元 975 年十一月,北宋大军终于攻破了金陵城的城门。一时间,喊杀声四起,火光冲天,金陵城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李煜得知城破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他想要拔剑自刎,却被小周后死死拦住。小周后哭着对李煜说:“陛下,您不能死!您若是死了,臣妾怎么办?南唐的百姓怎么办?就算是为了臣妾,为了百姓,您也要活下去啊!”

李煜看着小周后泪流满面的脸庞,心中满是不舍与愧疚。他知道,小周后说得对,自己不能就这样轻易死去。于是,他放弃了自刎的念头,在小周后的陪伴下,带着宫中的妃嫔、大臣们,前往北宋军营投降。

当李煜和小周后身着素服,跪在曹彬面前时,曹彬虽然对李煜的昏庸无能有所不满,但看着眼前这对落魄的帝王夫妇,心中也生出了几分怜悯。他没有过多为难他们,只是派人将他们软禁起来,等待赵匡胤的发落。

不久之后,赵匡胤下旨,将李煜、小周后以及南唐的大臣们一同迁往北宋都城汴京。在前往汴京的路上,李煜看着窗外熟悉的江南景色,想到自己曾经拥有的一切如今都化为乌有,心中满是悲痛与悔恨。他忍不住写下了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的诗句,字里行间满是亡国之痛。小周后紧紧握着李煜的手,无声地安慰着他,她知道,从今往后,他们的命运将彻底改变,等待他们的,不知是怎样的未来。

公元 976 年正月,李煜和小周后等人终于抵达了汴京。汴京的繁华与金陵截然不同,这里的街道宽阔,人流如织,处处彰显着北宋王朝的强盛。可这繁华的景象,对于沦为阶下囚的李煜和小周后来说,却显得格外刺眼。

赵匡胤在皇宫大殿中召见了李煜和小周后。李煜身着囚服,跪在大殿之上,心中满是屈辱与不安。赵匡胤看着眼前这个曾经的南唐后主,心中感慨万千。他没有过多指责李煜,只是封了他一个 “违命侯” 的虚职,将他和小周后安置在汴京的一座宅院中,实际上是将他们软禁了起来。

从此,李煜和小周后开始了屈辱的阶下囚生活。他们的住所简陋狭小,与曾经在南唐皇宫中的奢华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而且,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北宋士兵的监视,没有自由可言。小周后看着李煜日渐消沉的模样,心中满是心疼。她知道,李煜是一个文人,有着自己的骄傲与尊严,如今沦为阶下囚,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于是,她强忍着心中的悲痛,悉心照料李煜的饮食起居,努力为他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希望能够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这对苦命的夫妇。公元 976 年十月,赵匡胤突然驾崩,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光义对李煜和小周后的态度,远比赵匡胤恶劣。他早就听说小周后容貌绝美,心中一直对小周后念念不忘。如今自己登上了皇位,便开始肆无忌惮地觊觎小周后的美色。

赵光义登基不久,便以皇后的名义,多次召小周后入宫。小周后深知赵光义的心思,心中满是恐惧与抗拒,可她身为阶下囚,根本没有反抗的权利。每次入宫,小周后都会遭受赵光义的侮辱,回到家中后,她便会扑在李煜的怀中,放声大哭。李煜看着妻子受辱,心中满是愤怒与无力,他想要保护小周后,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控。他只能紧紧抱着小周后,不停地安慰她,可自己的眼泪却也忍不住流了下来。

有一次,赵光义再次召小周后入宫,并且特意让人画了一幅《熙陵幸小周后图》,将他侮辱小周后的场景描绘了下来。这幅画不仅是对小周后的极大侮辱,更是对李煜的公然挑衅。小周后看到这幅画后,彻底崩溃了,她整日以泪洗面,精神也变得日渐恍惚。李煜得知此事后,更是悲痛欲绝,他恨自己的无能,恨赵光义的残暴,可他除了用诗词来抒发心中的悲愤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在这段屈辱的岁月里,李煜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词,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还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些诗词字字泣血,句句含情,不仅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思念,更抒发了他作为阶下囚的悲愤与无奈。

小周后看着李煜整日沉浸在悲痛与诗词之中,心中既心疼又担忧。她知道,李煜的这些诗词很可能会触怒赵光义,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灾难。于是,她时常劝说李煜不要再写这些诗词,可李煜根本听不进去,他说:“我身为南唐后主,如今国破家亡,唯有这些诗词能够表达我的心意。就算是因此获罪,我也无怨无悔。”

果然,赵光义很快便得知了李煜的这些诗词。他本就对李煜心存猜忌,认为李煜始终没有忘记南唐,如今看到这些充满亡国之痛的诗词,更是怒不可遏。他觉得李煜是在暗中诅咒北宋,于是便下定决心要除掉李煜。

公元 978 年七夕,这一天是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往年的生日,李煜都会在南唐皇宫中与小周后以及大臣们一同庆祝,场面热闹非凡。可如今,他却只能在汴京的囚宅中,与小周后相依为命。

小周后为了给李煜庆祝生日,特意亲手做了几个李煜爱吃的江南小菜,还温了一壶酒。两人相对而坐,没有欢声笑语,只有无尽的凄凉与悲伤。李煜看着眼前的小周后,心中满是愧疚,他说:“爱妃,委屈你了。若不是我无能,你也不会跟着我受苦。” 小周后强忍着眼泪,摇了摇头说:“陛下,臣妾不委屈。只要能和陛下在一起,臣妾就满足了。”

两人一边喝酒,一边回忆着在南唐的美好时光。李煜一时兴起,又拿起笔,写下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他轻声念着这首词,念到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时,忍不住泪流满面。小周后听到这首词,也早已泣不成声。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首词很快便传到了赵光义的耳中。赵光义看到这首词后,勃然大怒,他认为李煜在词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明显有复国之心,留着李煜终究是个祸患。于是,他当即下令,赐给李煜一杯毒酒。

当太监带着毒酒来到李煜的囚宅时,李煜和小周后正沉浸在悲伤之中。李煜看着眼前的毒酒,先是一愣,随即像是明白了什么,脸上反而露出了一丝释然的笑容。他转头看向小周后,眼中满是不舍与歉意,轻声说道:“爱妃,看来朕终究是要先走一步了。能够与你相识相伴,纵使此生历经磨难,朕也无憾了。”

小周后看到太监手中的毒酒,瞬间明白了赵光义的意图,她扑到李煜身边,紧紧抓住他的手,哭喊着:“陛下,不要!臣妾不要你走!我们还要一起回到江南,一起看玄武湖的桃花,一起在清凉殿避暑啊!” 她一边哭,一边看向太监,哀求道:“求求你们,放过陛下吧!他已经什么都没有了,你们为什么还要赶尽杀绝!”

可太监只是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冷冷地说:“违命侯,陛下有旨,赐你毒酒一杯,还请速速饮下,莫要让杂家为难。” 说完,便将毒酒递到了李煜面前。

李煜轻轻拍了拍小周后的肩膀,试图安抚她的情绪,他说:“爱妃,别哭了。这乱世之中,亡国之君本就没有活路,朕能苟活至今,已是侥幸。如今能死在你的身边,朕已经很满足了。你要好好活下去,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回到江南,看看我们曾经的家园。”

小周后知道,李煜心意已决,再多的哀求也无济于事。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煜端起那杯毒酒,在太监的催促下,一饮而尽。毒酒入喉,李煜只觉得腹中一阵剧痛,他捂着肚子,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冷汗直流。他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紧紧握住小周后的手,艰难地说:“爱妃…… 保重……” 话音刚落,便头一歪,倒在了小周后的怀中,再也没有了气息。

小周后抱着李煜冰冷的身体,哭得肝肠寸断。她不敢相信,那个曾经与她在金陵宫中吟诗作赋、游山玩水的帝王,那个在她受辱时虽无力保护却始终陪伴在她身边的丈夫,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她。太监见李煜已死,便冷冷地吩咐人将他的尸体抬走,只留下小周后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承受着失去爱人的痛苦。

李煜死后,赵光义并没有放过小周后。他见小周后依旧容貌出众,便想将她纳入后宫,据为己有。可小周后心中只有李煜,她宁愿死,也不愿再受赵光义的侮辱。赵光义多次派人劝说小周后,甚至以死相威胁,可小周后始终不为所动。她将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整日对着李煜的遗物发呆,回忆着两人曾经的美好时光。

有一天,小周后从箱底翻出了李煜曾经为她写下的那些诗词,当她看到《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中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的句子时,忍不住又哭了起来。她想起了当年在南唐皇宫中,自己偷偷溜去见李煜的情景,那时的他们,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可如今,物是人非,李煜已经不在了,只留下她一个人在这陌生的汴京,承受着无尽的屈辱与痛苦。

小周后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苟活下去。李煜已经走了,她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了牵挂。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小周后穿上了当年在南唐宫中最爱的那件绣着桃花的衣裙,整理好自己的妆容,然后选择了以自尽的方式,追随李煜而去。

当宫女发现小周后的尸体时,她的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容,手中还紧紧攥着李煜写给她的那首《菩萨蛮》的词稿。或许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又回到了那个花明月暗的夜晚,回到了李煜的身边,两人在画堂南畔相见,一如往昔。

小周后的一生,如同一场短暂而绚烂的烟花。她出身名门,年少时入宫,与李煜相爱,成为南唐的皇后,享受过无尽的荣华富贵;可随着南唐的灭亡,她沦为阶下囚,受尽屈辱,最终在失去爱人后,选择了以死明志。她的故事,是五代十国乱世中一个女子的悲剧,也是南唐兴衰的一个缩影。

后世之人,每当提及小周后,总会为她的悲惨命运感到惋惜。有人称赞她的忠贞不渝,在李煜死后,宁愿殉情也不愿屈从于赵光义;也有人感叹她的命运多舛,生于乱世,身不由己,最终只能在痛苦与绝望中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李煜为她写下的那些诗词,也成为了千古绝唱,让后人得以透过文字,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那段悲戚而传奇的历史。

如今,金陵城早已没有了当年南唐皇宫的繁华,玄武湖的桃花依旧每年盛开,栖霞山的红叶依旧每年染红山林,可那个曾经在宫中与李煜吟诗作赋、游山玩水的小周后,却再也不会回来了。她的故事,就像一场金陵残梦,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让后人反复回味,感慨万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