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她颜:中国古代女性传奇故事 > 乱世浮萍:五代十国后唐琼华公主的传奇人生

公元 923 年,汴水之畔的后梁王朝风雨飘摇,而在河东大地,一场足以改写天下格局的变革正在悄然酝酿。这一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国号大唐,史称后唐,一个崭新的政权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诞生。就在这举国欢庆的氛围里,后唐皇宫的一处偏殿内,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划破长空,李存勖的妹妹,日后被封为琼华公主的李氏,降临到了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

琼华公主出生时,后唐刚刚建立,根基未稳,北方有契丹虎视眈眈,南方各割据政权更是蠢蠢欲动。但对于年幼的琼华公主而言,皇宫内的生活暂时隔绝了外界的战火与纷争。她的母亲是李存勖的宠妃曹氏,曹氏温柔贤淑,对这个女儿疼爱有加。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琼华公主逐渐长大,她自幼聪慧过人,对诗书礼仪有着极高的天赋,短短几年时间,便已能熟读《诗经》《论语》,还写得一手好字。宫中的宫女和太监们都十分喜欢这位乖巧懂事的小公主,每当她在花园中诵读诗文时,总能引来不少人的驻足聆听。

李存勖虽然常年在外征战,但对这个妹妹也十分疼爱。每次征战归来,他总会第一时间来看望琼华公主,给她带来各地的奇珍异宝,讲述战场上的趣闻轶事。琼华公主总是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偶尔还会问一些天真烂漫的问题,让征战归来疲惫不堪的李存勖感受到一丝温暖与慰藉。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后唐建立之初,虽然击败了后梁,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但内部矛盾却日益尖锐。李存勖称帝后,逐渐变得骄傲自满,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对朝政疏于管理。朝中大臣们分为两派,一派以郭崇韬为首,主张休养生息,整顿吏治;另一派则以伶人、宦官为首,迎合李存勖的喜好,不断挑拨离间,陷害忠良。琼华公主虽然年幼,但也隐约感受到了宫中气氛的变化,母亲曹氏常常告诫她,在宫中要谨言慎行,不要轻易卷入纷争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琼华公主出落得越发亭亭玉立,她不仅容貌秀丽,而且心地善良,常常帮助宫中那些生活困苦的宫女和太监。有一次,宫中一位老太监因为不小心打碎了李存勖心爱的玉器,被李存勖下令重罚,即将被杖责至死。琼华公主得知后,急忙跑到李存勖面前,跪地求情,她声泪俱下地说道:“皇兄,这位老太监在宫中侍奉多年,忠心耿耿,此次只是一时疏忽,并非有意为之,求皇兄饶他一命吧!” 李存勖看着妹妹梨花带雨的模样,心中的怒火顿时消了大半,最终赦免了老太监的死罪,只是将他贬为庶民。此事过后,琼华公主在宫中的声望更高了,人们都称赞她是一位善良仁慈的公主。

时间来到公元 925 年,后唐的国力在李存勖的昏庸统治下逐渐衰退,而南方的前蜀政权却日益强大。前蜀皇帝王衍荒淫无道,穷奢极欲,不断派兵骚扰后唐的边境,给后唐带来了不小的威胁。为了稳定南方局势,同时也为了拉拢前蜀的一些藩镇势力,朝中大臣郭崇韬向李存勖建议,与前蜀进行政治联姻,将琼华公主嫁给前蜀的重要藩王王承休之子王仁裕,以此来缓和两国之间的关系,为后唐争取更多的时间来整顿内部。

李存勖一开始并不愿意将自己疼爱的妹妹远嫁他乡,但在郭崇韬等人的再三劝说下,他也意识到了政治联姻的重要性。当时后唐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如果能与前蜀缓和关系,就可以集中精力应对北方的契丹和内部的叛乱势力。李存勖最终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当他将这个决定告诉琼华公主时,琼华公主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便流下了眼泪。她虽然舍不得离开母亲和皇兄,舍不得熟悉的皇宫,但她也明白,自己身为公主,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在这个乱世之中,个人的命运早已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皇兄,妹妹明白您的苦心,为了后唐的安危,妹妹愿意远嫁前蜀。” 琼华公主擦干眼泪,坚定地说道。李存勖看着妹妹坚强的模样,心中既欣慰又愧疚,他紧紧握住琼华公主的手,说道:“妹妹放心,皇兄一定会派人保护你的安全,等将来后唐国力强盛了,皇兄一定会接你回来。”

随后,后唐朝廷开始为琼华公主的婚事忙碌起来。宫中的能工巧匠们日夜不停地为琼华公主赶制嫁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堆积如山。同时,李存勖还任命了一支庞大的护送队伍,由大将李继岌率领,护送琼华公主前往前蜀。在出发前夕,母亲曹氏为琼华公主整理着装,不停地叮嘱她到了前蜀之后要照顾好自己,与王仁裕和睦相处,不要惹王承休生气。琼华公主抱着母亲,泣不成声,母女俩在宫中度过了一个难眠的夜晚。

公元 925 年秋,琼华公主的和亲队伍从洛阳出发,踏上了前往前蜀的漫长旅程。队伍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一路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然而,琼华公主却没有丝毫喜悦之情,她坐在华丽的马车中,看着窗外不断倒退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她不知道自己这一去,将会面临怎样的生活,也不知道后唐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和亲队伍行至蜀道时,遇到了不小的麻烦。蜀道艰险,山路崎岖,马车根本无法通行,琼华公主只能下车步行。蜀道两旁悬崖峭壁,云雾缭绕,稍有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渊。护送的士兵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琼华公主,艰难地在山路上前行。有一次,琼华公主不小心脚下一滑,差点摔倒,幸好身边的侍女眼疾手快,及时扶住了她。尽管旅途艰险,但琼华公主并没有抱怨,她咬紧牙关,坚持前行,她知道,自己身上肩负着后唐的希望,不能轻易放弃。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琼华公主的和亲队伍终于抵达了前蜀的都城成都。前蜀皇帝王衍和藩王王承休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成都城内张灯结彩,百姓们夹道欢迎,场面十分盛大。王承休之子王仁裕早已在城门口等候,他容貌英俊,举止文雅,看到琼华公主下车后,立刻上前拱手行礼,说道:“小王王仁裕,恭迎公主殿下。” 琼华公主微微颔首,算是回应。随后,琼华公主在王仁裕的陪同下,进入了成都城,住进了为她精心准备的王府之中。

琼华公主嫁入前蜀后,起初的生活还算平静。王仁裕对她十分体贴,处处迁就她的喜好,王承休也因为她是后唐公主的身份,对她礼遇有加。琼华公主也努力适应蜀地的生活,她学习蜀地的方言和习俗,与王府中的下人和睦相处,还常常拿出自己的嫁妆接济王府中生活困难的人。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前蜀皇帝王衍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不理朝政,整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修建豪华的宫殿和园林。朝中大臣们纷纷效仿,贪污**之风盛行,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王承休虽然表面上对琼华公主礼遇有加,但实际上却心怀鬼胎,他想利用琼华公主后唐公主的身份,为自己谋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他常常向琼华公主打听后唐的内部情况,试图从中寻找可乘之机。

琼华公主深知王承休的野心,她始终保持着警惕,对于王承休的提问,总是含糊其辞,不泄露后唐的任何机密。同时,她也看到了前蜀政权的腐朽与黑暗,心中十分担忧。她多次劝说王仁裕,让他劝说王承休不要与王衍同流合污,要多为百姓着想,但王仁裕性格懦弱,凡事都听从父亲王承休的安排,根本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唐与前蜀之间的关系再次变得紧张起来。李存勖在郭崇韬等人的劝说下,逐渐意识到了王衍的威胁,决定派兵讨伐前蜀。公元 925 年冬,李存勖任命郭崇韬为都招讨使,李继岌为副招讨使,率领六万大军讨伐前蜀。后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占了前蜀的大片领土,逼近成都。

前蜀朝廷得知后唐大军来袭的消息后,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王衍惊慌失措,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但大臣们要么主张投降,要么主张逃跑,根本拿不出任何有效的抵抗方案。王承休见形势危急,便想挟持琼华公主,以此作为要挟后唐大军的筹码。他暗中调动兵力,包围了琼华公主居住的王府,企图将琼华公主控制起来。

琼华公主得知王承休的阴谋后,心中十分镇定。她知道自己不能落入王承休的手中,否则不仅自己会有生命危险,还会给后唐大军带来麻烦。于是,她决定与王府中的一些忠心耿耿的下人一起,逃离王府。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琼华公主换上一身普通百姓的衣服,在侍女的掩护下,偷偷地从王府的后门溜了出去。

然而,琼华公主的逃离计划并没有那么顺利。王承休很快就发现琼华公主不见了,他立刻下令全城搜捕。琼华公主和侍女们在成都城内东躲西藏,好几次都差点被王承休的士兵发现。就在她们走投无路的时候,遇到了一支正在成都城外侦查的后唐军队。这支军队的将领正是李继岌手下的大将高季兴,高季兴认出了琼华公主,连忙将她保护起来,并派人火速向李继岌汇报。

李继岌得知琼华公主平安无事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立刻率领大军加快了进攻成都的步伐。公元 926 年正月,后唐大军攻克成都,前蜀皇帝王衍出城投降,前蜀政权正式灭亡。琼华公主在高季兴的护送下,见到了李继岌,兄妹二人相见,感慨万千。李继岌告诉琼华公主,李存勖得知她平安无事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已经下令让她尽快返回洛阳。

琼华公主在李继岌的护送下,踏上了返回后唐的旅程。此时的后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存勖在击败前蜀后,变得更加骄傲自满,他不仅没有整顿吏治,反而变本加厉地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还大肆屠杀功臣。郭崇韬因为功高震主,被李存勖下令处死,朝中大臣们人人自危,一场新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

琼华公主回到洛阳后,看到皇宫内一片奢靡的景象,心中十分担忧。她多次劝说李存勖,让他不要再沉迷于酒色之中,要重视朝政,善待功臣,但李存勖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觉得琼华公主多管闲事。琼华公主见皇兄执迷不悟,心中十分失望。

不久之后,后唐内部爆发了大规模的叛乱。魏州的士兵因为不满李存勖的统治,发动了兵变,随后,邢州、沧州等地的士兵也纷纷响应。李存勖派遣大将元行钦率军镇压,但元行钦屡战屡败,叛乱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李存勖不得不任命李嗣源为统帅,率军前往魏州平叛。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英勇善战,深得军心。他率军抵达魏州后,并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与叛乱的士兵进行谈判。叛乱的士兵们纷纷表示,他们之所以发动兵变,是因为李存勖昏庸无道,只要李嗣源能够带领他们推翻李存勖的统治,他们就愿意归顺。李嗣源在士兵们的拥戴下,决定起兵反唐。

李嗣源的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逼近了洛阳。李存勖得知李嗣源叛乱的消息后,惊慌失措,他急忙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但此时的朝廷已经人心涣散,大臣们要么逃跑,要么投降,根本没有人愿意为李存勖效力。李存勖无奈之下,只能亲自率领少量禁军出城抵抗,但禁军士兵们早已对李存勖不满,在战场上纷纷倒戈相向。

琼华公主得知李存勖亲自出城抵抗的消息后,心中十分焦急。她急忙赶到皇宫的城楼上,眺望城外的战场。只见后唐的军队节节败退,李存勖在乱军之中四处逃窜,身上已经多处受伤。琼华公主看着皇兄狼狈的模样,心中悲痛欲绝,她大声呼喊着皇兄的名字,想要冲下去保护他,但被身边的宫女死死拉住。

就在这时,一支叛军冲了过来,为首的将领正是李嗣源的手下石敬瑭。石敬瑭看到城楼上的琼华公主,心中一动,他知道琼华公主是李存勖的妹妹,如果能将她擒获,就可以用来要挟李存勖。于是,石敬瑭下令士兵们向城楼发起进攻,想要活捉琼华公主。

琼华公主知道自己不能落入叛军手中,她转身回到宫中,想要寻找母亲曹氏。然而,此时的皇宫已经乱成一团,宫女和太监们四处逃窜,曹氏也早已不知去向。琼华公主在宫中四处寻找,最终在一处偏殿内找到了曹氏,此时的曹氏已经吓得浑身发抖。琼华公主扶起母亲,说道:“母亲,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

就在琼华公主和曹氏准备逃离皇宫的时候,李存勖浑身是血地跑了进来。他看到琼华公主和曹氏,心中十分愧疚,说道:“妹妹,母亲,是皇兄无能,连累了你们。” 琼华公主看着皇兄凄惨的模样,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说道:“皇兄,事到如今,说这些已经没有用了,我们还是尽快离开这里吧,否则就来不及了。”

李存勖摇了摇头,说道:“我是后唐的皇帝,岂能临阵脱逃?我要与后唐共存亡。” 说完,李存勖拿起身边的宝剑,想要冲出殿外,与叛军决一死战。琼华公主急忙拉住他,说道:“皇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我们还活着,就有机会东山再起。” 但李存勖已经下定了决心,他挣脱琼华公主的手,毅然决然地冲出了殿外。

不久之后,殿外传来了一声惨叫,琼华公主和曹氏知道,李存勖已经遇害了。母女俩悲痛欲绝,相拥而泣。就在这时,石敬瑭率领叛军冲进了偏殿,他看到琼华公主和曹氏,说道:“公主殿下,太后娘娘,末将奉李嗣源将军之命,前来保护二位的安全。” 琼华公主知道石敬瑭是在欺骗她们,但此时她们已经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任由石敬瑭摆布。

李嗣源在击败李存勖后,登基称帝,史称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整顿吏治,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后唐的国力逐渐得到恢复。对于琼华公主和曹氏,李嗣源并没有为难她们,而是将她们安置在宫中的一处偏殿内,给予了她们一定的待遇。

琼华公主深知,在这个新的朝廷中,自己和母亲的处境十分艰难。她们是前朝皇帝的亲属,难免会受到一些大臣的猜忌和排挤。因此,琼华公主告诫母亲,在宫中要谨言慎行,不要轻易与外界接触,避免卷入新的政治纷争之中。

在新朝的日子里,琼华公主过着低调的生活。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参与宫中的事务,而是将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和刺绣。她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花开花落,心中思绪万千。她怀念以前在皇宫中的生活,怀念疼爱自己的皇兄李存勖,但她也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自己必须面对现实,努力在这个新的朝廷中生存下去。

李嗣源虽然对琼华公主和曹氏还算礼遇,但他的儿子李从荣却对她们心怀不满。李从荣骄横跋扈,野心勃勃,他认为琼华公主和曹氏是前朝的余孽,留着她们迟早会成为祸患,因此多次在李嗣源面前诋毁她们,建议李嗣源将她们处死。琼华公主得知李从荣的阴谋后,心中十分害怕,但她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思考应对之策。

有一次,李从荣故意在宫中设宴,邀请琼华公主和曹氏参加。琼华公主知道李从荣是想在宴会上陷害她们,于是她提前做好了准备。在宴会上,李从荣故意让侍女给琼华公主和曹氏的酒中下毒,想要毒死她们。琼华公主早已识破了李从荣的阴谋,她假装不小心将酒杯打翻,说道:“哎呀,真是不好意思,不小心打翻了酒杯。” 李从荣见阴谋没有得逞,心中十分生气,但又不好当众发作,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假意说道:“公主殿下不必在意,不过是一杯酒罢了,来人,再为公主殿下和太后娘娘斟上。” 琼华公主心中清楚,李从荣绝不会善罢甘休,这次的宴会只是一个开始,自己和母亲今后的日子恐怕会更加艰难。

果然,在宴会结束后不久,宫中就传出了一些流言蜚语,说琼华公主和曹氏心怀不满,暗中勾结前朝旧臣,想要推翻李嗣源的统治,为李存勖报仇。这些流言蜚语很快就传到了李嗣源的耳中,李嗣源虽然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心中对琼华公主和曹氏也多了几分猜忌。

琼华公主得知这些流言蜚语后,知道这一定是李从荣散布的,目的就是要离间自己和李嗣源的关系,让李嗣源对自己和母亲产生疑心,从而达到除掉她们的目的。琼华公主明白,想要化解这次危机,就必须主动向李嗣源表明自己的忠心,消除他心中的猜忌。

于是,琼华公主精心准备了一番,在一个合适的时机,独自一人来到了李嗣源的书房。李嗣源见琼华公主前来,心中有些意外,问道:“公主殿下今日前来,不知有何事?” 琼华公主跪在地上,恭敬地说道:“陛下,臣妾今日前来,是想向陛下表明心迹。臣妾和母亲深知,前朝皇帝李存勖因昏庸无道而失去天下,陛下登基后,勤政爱民,百姓安居乐业,臣妾和母亲心中对陛下充满了感激之情,绝无半点异心。近日宫中流传的那些流言蜚语,都是别有用心之人故意散布的,目的就是要离间陛下与臣妾和母亲的关系,还请陛下明察。”

李嗣源看着琼华公主真诚的眼神,心中的猜忌顿时消了大半。他扶起琼华公主,说道:“公主殿下不必多礼,朕也知道那些流言蜚语不可信。朕知道你和太后娘娘都是善良之人,不会做出那样的事情。只是如今朝中局势复杂,有些人心怀不轨,你们在宫中一定要多加小心,避免被人利用。” 琼华公主连忙道谢,说道:“多谢陛下信任,臣妾和母亲一定会谨记陛下的教诲,在宫中谨言慎行,不给任何人可乘之机。”

这次事件之后,李嗣源对琼华公主和曹氏更加信任,而李从荣见自己的阴谋没有得逞,心中虽然十分不甘,但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陷害她们。琼华公主知道,自己虽然暂时化解了危机,但李从荣的野心并没有消失,只要李从荣还在宫中一天,自己和母亲就始终处于危险之中。因此,琼华公主更加谨慎,在宫中尽量避免与李从荣发生冲突,同时也在暗中观察李从荣的动向,寻找机会彻底摆脱他的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嗣源的身体越来越差,朝中的权力逐渐落入了李从荣的手中。李从荣更加骄横跋扈,他不仅在朝中安插自己的亲信,排除异己,还私下里招兵买马,准备在李嗣源去世后,夺取皇位。琼华公主得知李从荣的这些举动后,心中十分担忧,她知道,如果李从荣真的夺取了皇位,不仅自己和母亲会性命难保,后唐的江山也会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

于是,琼华公主决定再次向李嗣源进言,揭露李从荣的阴谋。她找到李嗣源,向他详细说明了李从荣在朝中的所作所为,以及他私下招兵买马的情况,请求李嗣源采取措施,遏制李从荣的野心。然而,此时的李嗣源已经病入膏肓,根本没有精力处理这些事情,他只是淡淡地说道:“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朕会处理的。” 琼华公主知道,李嗣源已经无力回天,自己只能另想办法。

就在琼华公主一筹莫展的时候,李嗣源的另一个儿子李从厚引起了她的注意。李从厚性格温和,为人正直,对李从荣的所作所为十分不满,但由于李从荣手握大权,他一直不敢公开反对。琼华公主认为,李从厚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如果能帮助李从厚夺取皇位,不仅可以摆脱李从荣的威胁,还能保住后唐的江山。

于是,琼华公主开始暗中接触李从厚,向他表达了自己的支持,并为他出谋划策。琼华公主利用自己在宫中多年积累的人脉,为李从厚搜集李从荣的罪证,同时也在暗中联络朝中那些不满李从荣的大臣,劝说他们支持李从厚。在琼华公主的帮助下,李从厚逐渐积累了一定的力量,开始与李从荣分庭抗礼。

公元 933 年,李嗣源病逝,享年六十七岁。李从荣得知李嗣源去世的消息后,立刻率领自己的亲信部队,向皇宫发起进攻,想要夺取皇位。琼华公主和李从厚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率领宫中的禁军,在皇宫内与李从荣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最终,李从厚的部队凭借着人数上的优势和琼华公主的正确指挥,击败了李从荣的部队。李从荣在战斗中被杀死,他的亲信也大多被俘虏。随后,李从厚在琼华公主和朝中大臣的拥戴下,登基称帝,史称后唐闵帝。

李从厚登基后,对琼华公主感激不尽,他尊琼华公主为长公主,给予了她极高的待遇。同时,李从厚也采纳了琼华公主的建议,整顿吏治,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努力恢复后唐的国力。琼华公主虽然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和地位,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继续保持着低调的生活,只是在李从厚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为他出谋划策。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李从厚登基后,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但他性格懦弱,缺乏主见,在朝中的威望并不高。朝中的一些大臣对他并不服气,尤其是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更是对李从厚的皇位虎视眈眈。

李从珂英勇善战,在军中拥有很高的威望,他一直认为,李从厚性格懦弱,不适合当皇帝,皇位应该由自己来继承。因此,李从珂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准备夺取皇位。琼华公主得知李从珂的野心后,心中十分担忧,她多次劝说李从厚,让他加强对李从珂的防范,削弱他的权力,但李从厚却认为李从珂是自己的兄弟,不会做出背叛自己的事情,并没有采纳琼华公主的建议。

公元 934 年,李从珂在凤翔发动叛乱,率领大军向洛阳进军。李从厚得知消息后,惊慌失措,急忙派遣大军前往镇压。然而,李从珂的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极强,而李从厚派遣的大军却因为指挥不当,屡战屡败。很快,李从珂的大军就逼近了洛阳。

李从厚见大势已去,心中十分害怕,他想要逃离洛阳,前往魏州避难。琼华公主得知后,急忙劝阻道:“陛下,如今李从珂的大军已经逼近洛阳,您如果逃离洛阳,就会失去民心,到时候再想夺回皇位就难上加难了。您应该坚守洛阳,召集城中的兵力,与李从珂决一死战,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但李从厚早已被李从珂的大军吓破了胆,他根本听不进去琼华公主的劝说,执意要逃离洛阳。

在李从厚逃离洛阳的前一天晚上,琼华公主来到了他的寝宫,说道:“陛下,您既然执意要离开洛阳,臣妾也不再劝阻。但臣妾身为后唐的长公主,不能弃百姓于不顾,臣妾愿意留在洛阳,与百姓共存亡。” 李从厚看着琼华公主坚定的眼神,心中十分愧疚,说道:“长公主,是朕无能,连累了你。你放心,朕到了魏州之后,一定会尽快调集兵力,回来营救你和洛阳的百姓。” 说完,李从厚便带着少数亲信,偷偷地逃离了洛阳。

李从厚逃离洛阳后,李从珂的大军顺利地进入了洛阳城。李从珂进入洛阳后,并没有立刻称帝,而是先找到了琼华公主,想要得到她的支持。李从珂对琼华公主说道:“长公主,李从厚性格懦弱,难当大任,如今他已经逃离洛阳,后唐的江山不能没有君主。我愿意继承皇位,带领后唐走向强盛,还请长公主支持我。”

琼华公主看着李从珂,心中十分复杂。她知道,李从珂虽然野心勃勃,但他确实比李从厚更有能力,如果李从珂能够真心实意地为百姓着想,或许真的能让后唐的江山得以延续。但琼华公主也担心,李从珂登基后,会像李从荣一样,变得骄横跋扈,残害忠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琼华公主对李从珂说道:“殿下,如果您真的能继承皇位,臣妾希望您能答应臣妾一个条件。您登基后,要勤政爱民,善待百姓,不要残害忠良,不要重蹈前朝皇帝的覆辙。如果您能做到这些,臣妾就支持您继承皇位。”

李从珂见琼华公主愿意支持自己,心中十分高兴,连忙说道:“长公主放心,我一定会答应您的条件,登基后一定会勤政爱民,善待百姓,绝不残害忠良。” 随后,李从珂在琼华公主和朝中大臣的拥戴下,登基称帝,史称后唐末帝。

李从珂登基后,一开始确实遵守了自己的承诺,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政策,整顿吏治,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后唐的局势也逐渐稳定下来。琼华公主见李从珂能够信守承诺,心中也稍稍放下了心。然而,好景不长,李从珂很快就忘记了自己的承诺,开始变得骄傲自满,沉迷于酒色之中,对朝政疏于管理。同时,李从珂也对那些曾经支持李从厚的大臣进行了残酷的打压,朝中大臣们人人自危,后唐的局势再次变得动荡不安。

琼华公主见李从珂逐渐走向昏庸,心中十分失望,她多次劝说李从珂,让他不要再沉迷于酒色之中,要重视朝政,善待大臣,但李从珂根本听不进去,反而觉得琼华公主多管闲事,对她逐渐疏远。琼华公主知道,后唐的江山已经岌岌可危,自己留在洛阳也无法改变什么,于是,她决定离开洛阳,去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度过自己的余生。

在一个清晨,琼华公主换上一身普通百姓的衣服,带着几个忠心耿耿的侍女,悄悄地离开了洛阳。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也不知道未来的生活将会怎样,但她知道,自己必须离开这个充满纷争和杀戮的地方,去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琼华公主和侍女们一路向南行走,她们穿过了茂密的森林,越过了湍急的河流,经过了无数个村庄和城镇。在旅途中,她们看到了百姓们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中十分悲痛。琼华公主常常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钱财,接济那些生活困难的百姓,因此,她也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和尊敬。

经过几个月的艰难跋涉,琼华公主和侍女们来到了江南地区。江南地区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而且远离了北方的战乱,百姓们的生活相对安定。琼华公主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她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庄里买了一处宅院,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在江南的日子里,琼华公主过上了平静而安逸的生活。她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去村庄里散步,和村民们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下午的时候,她会在院子里读书、刺绣,或者教导村庄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村民们都非常喜欢这位温柔善良、知书达理的 “李夫人”(琼华公主在定居后,对外自称李夫人),他们常常会给琼华公主送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琼华公主也会回赠给他们一些自己绣的手帕或者写的字画。

琼华公主在江南隐居的日子里,虽然过着平静而安逸的生活,但她心中始终牵挂着后唐的命运。她常常会向过往的商人打听后唐的消息,了解后唐的局势变化。

公元 936 年,琼华公主从一位商人的口中得知,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夺取皇位,竟然勾结契丹,率领契丹大军进攻后唐。李从珂率领大军抵抗,但由于石敬瑭的军队和契丹大军战斗力极强,后唐的军队屡战屡败。最终,石敬瑭的大军攻克了洛阳,李从珂**而死,后唐政权正式灭亡。石敬瑭在契丹的支持下,登基称帝,国号大晋,史称后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琼华公主的心情一直十分低落,她常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望着北方,默默流泪。侍女们看到她这样,心中十分担心,纷纷劝说她要保重身体,但琼华公主却始终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由于长期的悲伤和抑郁,琼华公主的身体越来越差,她开始经常生病,食欲也越来越差。村民们得知琼华公主生病的消息后,都非常担心,他们纷纷来到琼华公主的家中,为她送来治病的草药和补品,还请来了当地最好的医生为她诊治。但琼华公主的病情却始终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在琼华公主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召集了身边的几个侍女,对她们说道:“我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和纷争,见证了后唐的兴衰荣辱。如今后唐已经灭亡,我也没有什么牵挂了。我死后,你们就把我葬在这个小村庄里,不要为我立碑,也不要告诉别人我的身份,我只想安安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侍女们听着琼华公主的话,早已泪流满面,她们纷纷点头答应,说道:“夫人,我们一定会按照您的吩咐去做,您放心吧。”

不久之后,琼华公主在江南的小村庄里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她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侍女们按照琼华公主的吩咐,将她葬在了村庄附近的一座小山脚下,没有为她立碑,也没有告诉任何人她的真实身份。

琼华公主虽然去世了,但她的故事却在江南的小村庄里流传了下来。村民们虽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但他们都记得这位温柔善良、知书达理的 “李夫人”,记得她曾经为村庄里的百姓们做过的好事。每当有人问起 “李夫人” 的来历,村民们都会笑着说道:“她是一位来自北方的贵人,一位心地善良的好人。”

琼华公主的一生,是五代十国时期无数苦难人民的缩影。她生于乱世,长于深宫,经历了政治联姻的无奈,见证了王朝的兴衰荣辱,体验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但她始终保持着善良、勇敢和坚韧的品质,在乱世之中,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家国和百姓,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坚强和勇敢,要始终心怀善良和正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