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10月的伦敦,泰晤士河畔的朴茨茅斯造船厂灯火彻夜通明。巨大的船坞里,“无畏号”战列舰的龙骨已铺设过半,工人们踩着脚手架穿梭,将一块块装甲钢板吊装到位。代英海军部派来的监工站在高处,拿着望远镜紧盯进度,身后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着醒目的倒计时——距离龙国“龙凤号”预计服役时间仅剩8个月,既然抢夺订单失败,那么代英必须抢在前面,保住“世界第一艘无畏舰”的名号。
此时的海军部会议室里,气氛却远不如造船厂那般热烈。第一海务大臣费舍尔将一份《龙国龙凤级参数报告》拍在桌上,语气急躁:“龙国的‘龙凤号’主炮口径305毫米,航速30节,还搭载了水上飞机!我们的‘无畏号’航速只有21节,没有侦查飞机,就算先服役,也未必能占据优势!”
一名海军将领立刻附和:“更麻烦的是南美订单,阿根廷和智利都买了龙国的无畏舰,巴西虽然跟我们签了合同,但也在打听龙国的水上飞机技术。现在必须加快‘超无畏舰’的研发,把主炮口径提到343毫米,航速提到25节,还要提前启动‘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设计,绝不能让龙国在战列舰领域领先!”
会议最终敲定方案:“无畏号”加班加点赶工,力争1906年3月服役;“超无畏舰”研发预算追加200万英镑,主炮口径确定为343毫米;“伊丽莎白女王级”设计提前启动,目标是打造航速28节、装甲厚度300毫米的“超级战列舰”。消息传到上海,李和看着密探发来的情报,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代英果然被拖入了无畏舰的竞速赛道,而龙国的真正底牌,早已转向另一条无人关注的赛道。
同一时间,江南制造局的船舶设计室里,十几名工程师正围着一张巨大的图纸讨论。图纸上,“天权级”航母的轮廓清晰可见:全长200米,宽30米,采用煤油混合动力系统,甲板用高强度柚木铺设,舰体两侧安装8门76毫米高射炮,舰艉设有两座水上飞机弹射架,机库可容纳12架战斗机、8架鱼雷机和6架轰炸机,设计航速30节,刚好能与“龙凤级”战列舰编队。
“局长,甲板用木制的会不会太脆弱?万一被炮弹击中,很容易起火。”一名年轻工程师指着图纸上的甲板区域,语气担忧。
设计局局长摇了摇头,拿起笔在图纸上标注:“现在的飞机载弹量小,战列舰主炮很难直接命中移动的航母,木制甲板重量轻,能减少舰体负担,还能快速修复。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多载机、快航速’,防空交给高射炮,鱼雷发射管完全没必要装——航母的作用是用飞机打击敌人,不是用鱼雷近距离拼杀。”
此时,漂亮国工程师约翰·威尔逊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飞机性能报告》:“我们的‘雏鹰号’战斗机最大时速已经达到120公里,能携带2枚50公斤炸弹;鱼雷机可挂载一枚450毫米鱼雷,射程一公里。按这个进度,明年就能量产,刚好能配给‘天权级’航母。”
李和随后走进设计室,看着图纸上的“天权级”,语气坚定:“代英把所有资源都投到了无畏舰上,他们觉得飞机只是‘侦查工具’,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天权级’一定要加快建造,同时启动商船改造航母的研究——找几艘1万吨级的商船,把甲板改成平的,加装弹射架和机库,未来战争中,我们可以快速将商船改造成辅助航母,用数量压制代英的战列舰。”
工程师们立刻行动起来,商船改造航母的方案很快出炉:选择1.2万吨级的货轮,拆除货舱,加装一层木制甲板,机库容量缩减至8架飞机,保留原有的动力系统,航速可达22节,改造周期仅需3个月,成本不到新建航母的三分之一。李和看完方案后,立刻下令:“先改造3艘商船,用于飞机起降训练,同时向漂亮国推荐这个技术——让他们也意识到航母的价值,一起在这条赛道上发力。”
漂亮国最初对航母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直到1905年11月,龙国邀请漂亮国海军代表团参观威海卫的飞机训练基地。当代表团看到“翔鹰二号”侦察机引导“海天号”战列舰精准命中靶船,“雏鹰号”战斗机用炸弹炸沉退役炮艇,鱼雷机模拟攻击重创“靶船”后,才彻底改变了对飞机的认知。
“用飞机打击战舰,比战列舰主炮更灵活!”漂亮国海军少将威廉·西蒙斯激动地对李和说,“我们愿意加大对航母的投入,与龙国联合研发‘合众国级’航母,同时引进商船改造技术,在大西洋部署辅助航母编队。”
双方很快签订《航母联合研发协议》:龙国提供“天权级”的设计经验,漂亮国负责飞机发动机技术,共同推进舰载机的研发;商船改造技术共享,漂亮国在东海岸改造5艘商船,龙国在太平洋改造4艘,形成跨洋航母训练体系。消息传到伦敦,代英海军部却不以为然,费舍尔在会议上嘲讽:“龙国和漂亮国把货轮改成‘会飞的船’,简直是浪费资源!战列舰才是海战的主宰,等我们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服役,他们的航母不堪一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