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6月12日,会议厅内,一套套军装陈列在长案上,阳光透过窗棂,将肩章上的龙纹与锚链图案照得熠熠生辉。李鸿章端坐主位,左手边是政务院总理张香涛,右手边是身着陆军礼服的左宝贵与海军总司令丁汝昌,李和、裴荫森、吴安康、李准、邓世昌等将领分列两侧,案头摊开的《军衔制章程》墨迹未干,每页都标注着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
“军无秩则乱,衔无定则散。”李鸿章手指叩击案上的章程,声音沉稳有力,“今日定军衔制,既要区分等级、明确权责,也要彰显军功、激励士气——诸位皆是沙场老将,需合力敲定这套‘军中纲纪’。”
一、军衔体系:三军统序,军种分阶
张之洞率先起身,展开《军衔制总纲》,清了清嗓子道:“经政务院与军政部反复商议,拟设‘三军军衔’与‘军种军衔’两级体系,以金银星徽、肩章纹路区分等级,具体如下:”
- 三军元帅:仅设1席,由总统兼任,为全军最高军衔,肩章刺绣金底五爪金龙,无星徽,象征“统帅全军、家国一体”。
- 注:此军衔非军功所能授,仅为国家总统统辖军政的象征,不参与具体军事指挥,日常由陆海空(暂设陆海)军种元帅代行全军协调职责。
军种军衔:陆海分设,陆战队归并海军
1. 陆军军衔(从高至低)
- 陆军元帅:1席,授予陆军总司令,肩章金底刺绣陆军军徽(步枪与长城),配3颗金星,为陆军最高指挥官军衔。
- 陆军大将:设3-5席,授予陆军副总司令、总参谋长等高级将领,肩章金底陆军军徽,配2颗金星。
- 陆军上将:授予各集团军司令、军区司令,肩章金底陆军军徽,配1颗金星。
- 陆军中将:授予军级指挥官、陆军军校校长,肩章银底陆军军徽,配3颗银星。
- 陆军少将:授予师级指挥官、军参谋长,肩章银底陆军军徽,配2颗银星。
- 陆军大校:授予旅级指挥官、师参谋长,肩章银底陆军军徽,配1颗银星。
- 陆军上校至少尉:依次对应团、营、连、排、班级军官,肩章以银星数量区分(上校3星、中校2星、少校1星;上尉3星、中尉2星、少尉1星),士兵军衔分上士、中士、下士、列兵,以肩章条纹区分。
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军衔(陆战队归并海军体系,仅在军种标识上区分)
- 海军元帅:1席,授予海军总司令,肩章金底刺绣海军军徽(锚链),配3颗金星,为海军最高指挥官军衔。
- 海军大将:设4-6席,授予海军副总司令、各舰队司令(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舰队)、海军陆战队总司令,肩章金底海军军徽,配2颗金星。
- 海军上将:授予舰队副司令、海军总参谋长、海军陆战队副总司令,肩章金底海军军徽,配1颗金星。
- 海军中将:授予战列舰编队司令、海军军校校长、海军陆战队军级指挥官,肩章银底海军军徽,配3颗银星。
- 海军少将:授予战列舰舰长、巡洋舰编队司令、海军陆战队师级指挥官,肩章银底海军军徽,配2颗银星。
- 海军大校:授予巡洋舰舰长、驱逐舰编队司令、海军陆战队旅级指挥官,肩章银底海军军徽,配1颗银星。
- 海军上校至少尉:依次对应驱逐舰舰长(上尉至中校)、护卫舰舰长、艇长及各级参谋,肩章银星数量与陆军一致;海军陆战队军官在肩章加绣“锚链步枪组合徽”,士兵军衔与陆军一致。
军衔特殊规定
1. 海军陆战队不单独设元帅、大将,最高军衔为海军大将(由陆战队总司令担任),归海军元帅统辖。
2. 舰艇指挥官军衔对应:
- 战列舰舰长:大校至少将(万吨级海天级战列舰舰长授少将,万吨级威远舰舰长授少将、七千吨级定远舰镇远舰舰长授大校)。
- 巡洋舰舰长:大校至中校(4300吨级新致远舰、3000吨级安海级巡洋舰舰长授大校,两千吨级以下巡洋舰舰长授中校)。
- 驱逐舰舰长:上尉至中校(鱼雷驱逐舰舰长授上尉至少校,大型驱逐舰舰长授中校)。
- 艇长(鱼雷艇、登陆艇):中尉至上尉。
首批授衔:论功行赏,破格彰勇
丁汝昌起身递上《首批授衔名单》,目光扫过众人道:“此次授衔以‘军功为主、资历为辅’,结合自身功勋、建国筹备贡献,拟定首批授衔名单,提请总统与总理审议:”
三军与军种元帅
- 三军元帅:李总统。
- 陆军元帅:左宝贵(陆军总司令,朝鲜之战,辛丑之战有功)。
- 海军元帅:丁汝昌(海军总司令,海军战时总指挥、原海军提督、四海舰队整编总负责人)。
大将授衔
1. 陆军大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