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野上霜 > 第460章 柳命达

野上霜 第460章 柳命达

作者:今二三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1 02:14:42

-

桐县所发生的一切都绝非个例。

傅霜知已经以临时钦差的名义给两浙辖下所有州县发布了文书,要求各州县按照要求安置灾民。

两浙地区包含了此次水灾的大多数灾区,若是两浙稳住了,此次整个水灾地区也差不多就稳住了。

然而,傅霜知的一举一动对于二皇子等人来说是透明的。

因此,傅霜知给哪个州县发文书,二皇子便一同给哪个州县发私信。

一个是钦差,一个是皇子,一个需要自己先出钱出力,一个只需要置之不理。

太多“聪明人”觉得,明显选择后者才是聪明的做法。

于是,除了杭州,别的大多数地方,傅霜知的流民安置方法压根没有推行开。

于是,走投无路的流民聚集在各州县城门前,苦苦煎熬忍耐的有,忍不下去,直接反了的更有。

就在桐县被李世清带领的乱军占领时,周边无数个州县也几乎是同时发生了大大小小的暴动。

鹿野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商队才进入桐县不过半天,便有一支乱军,直接打到了桐县这里。

“他大爷的,怕不是有上万人!”

雷礼骂骂咧咧地进来,跟鹿野描述所见的场景。

鹿野在县衙整理文书的功夫,雷礼等人便在县城各处买进卖出,顺便打听消息,结果城内消息还没打听明白呢,便见进城的百姓突然多起来,一打听才知道,有支南边来的乱军正朝桐县的方向赶来。

听到是乱军,雷礼等不及派人,自个儿亲自骑了快马去探。

于是便看到了那乌泱泱仿佛遮天蔽日的乱军。

虽然估不太准,但起码一万之数是有的。

而且虽然离得远,但这支乱军光从行进方式上就能看出,比李世清那半吊子带领的杂牌军强多了,很显然领头的是个有点能耐的,才让队伍看起来如此井然有序。

看清这些后,雷礼马不停蹄地就赶紧跑回桐县来跟鹿野汇报了。

汇报之前,还赶紧让城门吏把桐县城门关上了。

桐县城墙既不高大也不坚固,年久失修好像一推就倒似的,然而再怎么着也是道城墙,是城墙就总能给敌人一些阻碍,给自己人一些安全感。

听说乱军来了,城门吏也是麻溜儿地落下了城门。

毕竟这可跟上次李世清不同,李世清是本地人,而且打的主意就是把桐县当据点,因此再怎么起义造反,也不会对着桐县百姓滥杀无辜,更不用说直接跟李世清勾结起来的城门吏,那更是把李世清的乱军当做了自己人,因此当时的城门吏毫无心理负担地放了李世清纠集的乱民入城,却不敢在此刻放那不知哪儿来的乱军入城。

但只是关城门可还不够。

于是雷礼着急忙慌地就找鹿野来了。

守城这事儿,鹿野熟啊。

但关键是——

这个城,他们需要守吗?

虽然鹿野没有明说,但从她的举动以及对自己等人的吩咐来看,鹿野来桐县也不是为了占山为王在这里当个土大王来着,她的最主要目的,应该还是商队补给以及获知消息,当然,顺便整顿一下如今混乱一片的桐县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等这些都做完,他们肯定还要离开桐县,去往北地,毕竟北地才是他们的大本营。

因此,为了这么个只是过路的桐县,犯得着费心费力地守城吗?

鹿野给出了答案。

“召集所有人,不止我们的人,城内居民,凡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也都召集起来。”

雷礼一听,立刻就明白了鹿野的选择,因此也不多说废话,大声应道:

“是!”

整个桐县顿时忙碌起来。

商队这边不说,桐县本地人中,许多人尚且不知道如今他们桐县当家做主的人已经又换人了,见有人敲锣打鼓地征集青壮,说要抵抗城外乱军来袭,还以为又是那啥清王的人呢,待集结之后才发现不对。

这领头的咋变成了个女人呢?

难不成清王是女人?

一些没见过李世清的人发出了如此荒谬的猜想。

不过,鹿野的话很快打断了他们的胡思乱想。

鹿野将雷礼探听到的情况又添油加醋了一番说给众人听,重点在于,这支乱军来者不善,若是任由他们入城,将桐县劫掠一空后再扬长而去,将是最有可能的下场。

这也并非鹿野危言耸听,而是经验之谈。

不管前世还是这世,纵观历史,这种农民起义军,有素质可言的可谓屈指可数,尤其听雷礼说,来人足有上万人,且在快速行军中,上万人的吃喝拉撒,若是没有充足的后勤部队供应,不可能如此轻松地快速行军,但一群刚刚造反的乱民,上哪儿准备专业的后勤部队?

所以答案显而易见。

这就是支走到哪儿打到哪儿,打到哪儿劫掠到哪儿的土匪乱军。

若是让他们打入桐县,这整个桐县的百姓和钱财就绝对遭大殃。

当然,如今这局势,鹿野不可能圣母心发作,仅仅因为桐县会遭殃就出手抗地,但既然她自己都身在桐县,出手帮一把便也是帮自己,不然鹿野可不认为,那些乱军入城之后会放过自己商队,而她的商队就算要赶紧趁乱出城,被那些人知道有这么一只大肥羊刚刚溜走,追上来截杀的可能性也很大。

所以,不管是从什么角度,鹿野都想守住这座城。

而在鹿野的解说下,桐县百姓也很快明白了如今的形势。

虽然对于眼前这说话的女人究竟是何身份仍旧有疑问,但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再考虑这点了。

大致说明了一下情况,鹿野便有条不紊地开始布置。

桐县的城墙不咋地,但再不咋地也是城墙,有城墙在,桐县就有地里。

鹿野让人准备搜集了热水、桐油、弓箭等各种常规守城物资,又将征集来的青壮分别安排在城门各处。

商队的精锐则更是各个精打细算,分别安插在各个关键位置。

就连不满十五岁和已经超过五十岁的老幼,也被安排了后勤工作和随时待命的位置。

这一切做好,终于,桐县城墙外,乱军抵达。

-

城墙外,柳命达率领着两万大军,看着眼前这座城墙矮矮的小县城终于松了一口气。

桐县,虽说只是个小县,但此县有大片良田,在风调雨顺的年月里,绝对算是个宜居之地,甚至据说县城里还有个小粮仓。

城小,守备力量弱,却有钱有粮。

简直是再好不过的补给地点。

因此,大军北上之路,柳命达便将桐县列入了必经之地。

在到达桐县县城之前,柳命达的大军已经行进了两天,这两天里,除了自带的少许干粮,只能在路过的村镇小小补充一下,但柳命达自诩义军,并不肯让手下将路过村镇全部劫掠光,只抢了村镇上的小官富户之家,对于贫民则分文不取,但村镇上的小官富户又能有多少油水,因此这两天也不过是勉强填饱肚子罢了,虽然也有些金银的收获,但如今这情况,有金银也得能花的出去。

好不容易终于到了一个稍微繁华些的县城,整支队伍都在期盼着大干一场。

柳命达自然知晓大军的心思,但却在抵达城门下时犯起了嘀咕。

桐县城门紧闭。

城门上安静如死。

甚至听不到一丝城内的嘈杂声响。

如此安静,让柳命达不禁疑窦丛生。

他也不是脑子一热啥都不探查就来攻打桐县的。

不同于李世清,柳命达是个有经验有阅历的造反者。

他出身小农之家,虽然家中不富裕,又是幼子,但却颇受父母宠爱,要不然也不会给他取了“命达”这个名字,寓意便是“命运通达”,然而事与愿违,柳命达自出生后,命运便好似一天也没通达过。

疼爱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便早早过世,家中兄长和嫂子不愿意养他这个拖油瓶,将他当做皮球般在各亲戚间踢来踢去,柳命达便在兄嫂和各个亲戚家轮流寄人篱下地长大,早早就学会了人情冷暖和看人眼色。

待地长大一些,他便迫不及待离开兄嫂,自己跑去投了军。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自愿跑去当兵,经受的苦楚不必多说。

但好在,柳命达熬下来了,不仅熬下来,还学会了一身本事,学了一身功夫,识了一些字,积攒了一些身家。

年纪再大些,从军中退下来后,柳命达便又回到了家乡,在镇上一家镖局做镖师。

他性情豪爽,大方热情,又有本事,还是男人都畏惧却又向往的军旅出身的人,因此结交了许多朋友,尤其是镖局那些镖师,都与他交情莫逆。

但小镇上的镖师自然不会有多好的生意,最关键的是,近些年不管哪里,皆是乱象丛生,山贼土匪横行,走镖的难度大大增加,镖师们挣的都是卖命钱,动不动便有镖师伤了胳膊伤了腿无法再走镖,更惨的直接丧命的也从不少。

柳命达虽然自己命运坎坷,对别人却十分大方,尤其对于相熟的出事的镖师,都是能帮就帮,因此几年镖师干下来,不仅没让身家积攒地更丰厚一些,反而越来越窘迫了。

但也因此收获了许多镖师及其家人的感激信任,在十里八乡的名头也是响当当的。

因此,当他所在的小镇附近有人带头造反,甚至带人抢到小镇时,柳命达直接带着整个镖局乃至整个小镇的人反杀了。

可这只是一层危机。

最大的危机是,柳命达所在的小镇以及下辖的村庄也都遭受了水灾,大部分百姓也都变成了流民。

附近百姓都变成了灾民,镖局又能好到哪里去。

于是,柳命达便带着父老乡亲们去了最近的县城找生路。

然而,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柳命达所在的县城,也如桐县一般,先是收到了傅霜知的公文,然后紧接着,便收到了二皇子的私信。

甚至那个县的官吏更过分,不仅不想着安置灾民,还想着从灾民身上赚一笔,于是居然派兵直接搜刮聚集在城外的灾民的钱财,不给就直接杀人,简直比土匪还土匪。

柳命达自然忍不了这个,因此,直接带着灾民们,反了。

和纯靠时势成事的李世清不同,当过兵,当过镖师,走南闯北过的柳命达是有真本事的,眼界也更开阔些,因此虽然打下了县城,却并没有想着立马称王当个土大王什么的,反而认真思考自己等人应该何去何从。

一边想,也在一边查探消息。

本来还有些后悔直接造反,若是被朝廷派兵围剿该如何。

但很快,柳命达便知道了,造反的可不止他一个。

周围四面八方,多得是造反的人。

灾民们活不下去,除了造反还能干啥?

因此柳命达等了半天,也没等到朝廷派兵围剿的消息。

既然如此,柳命达一咬牙一狠心,决定了:反都反了,那就反到底吧!

既然要反,那就要反出个名堂,就要在这遍地反军的时候不断增强自身力量。

而固守一个小县城可达不到这个目的。

因此,柳命达定下了策略:

率军北上,吸纳流民,以战养战,直抵京师!

有了鲜明的策略,有着超强的执行力,再加上手下一帮生死相依信得过的兄弟,柳命达的造反事业干的风生水起,从最初小镇上仅仅上千人,飞快扩充为两万多人,且全是青壮——老弱病残都被他留在经过的城镇了,既然要造反要打仗,自然还是要选择最精锐的力量。

这两万人的青壮,在柳命达这个有着军旅经验之人的率领下,虽然还比不上正规军,却比绝大多数反军正规的多,加上人心齐,一路打过来可谓是战无不胜,在桐县之前,已经是连下三座县城了,因此对于攻下这种小县城已经是轻车熟路了,但也因此,柳命达看出了桐县的不对劲。

之前三座县城,在得知他们到来时,整个县城都慌乱忙碌,城墙上站满人,还会有人远远呼喝喊话,说些让他们速速投降之类的废话。

但这个桐县,却什么都没有。

没有堆满城墙的人,没有外强中干的喊话,只有一片寂静。

越是如此,柳命达越觉得不对劲。

好像眼前不是一座小县城,而是一头蛰伏的猛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