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 第261章 全球影史票房榜第2名

2000年11月22日,上海,初冬的寒意已被影院门口炽热的期待驱散。《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全球首映日的热潮席卷了这座东方都市,位于繁华街区的这家老牌影院门口,人潮汹涌,队伍蜿蜒曲折,挤满了各个年龄段的影迷和书迷,他们脸上洋溢着兴奋与焦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近乎节日的躁动。巨大的电影海报上,那个戴眼镜的男孩挥舞魔杖,仿佛要向所有人施展一个名为“渴望”的魔法。

“一张票!就一张!我排了六个小时了!”

“内部票早就没了,黄牛手里都炒到八百块了!”

“求求你们,还有没有加座?”

议论声、恳求声、叹息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一票难求”的交响。全国各地的影院情况大同小异,这部由风靡全球的奇幻小说改编的电影,尚未正式揭开面纱,就已经点燃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就在这片喧嚣中,一个不起眼的侧门悄然打开,许愿一手牵着妻子龚雪,一手牵着兴奋得小脸通红的儿子许多鱼,在影院经理恭敬的引导下,低调而迅速地步入内部通道。作为小说的原作者,以及这部电影在东方世界备受瞩目的导演兼制片人,他手中自然拥有无需排队、直达最佳观影位置的“特权”。许多鱼紧紧攥着爸爸的手,仰头看着走廊上悬挂的魔法世界海报,嘴里不停地小声念叨:“爸爸,我真的能看到会动的哈利和赫敏了吗?”

龚雪温柔地抚摸着儿子的头,看向身旁的许愿,眼中充满了自豪与爱意。她深知,为了将这部宏大的奇幻世界搬上银幕,丈夫在过去日子里倾注了多少心血,往返于中英之间,协调着庞大的国际团队。

影厅内,灯光暗下,龙标闪过,熟悉的《哈利·波特》主题音乐响起,许多鱼立刻屏住了呼吸。当荧幕上出现“导演\/编剧 许愿”的字样时,龚雪在黑暗中紧紧握住了许愿的手。许愿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温度,目光凝视着荧幕,心中百感交集。这不仅仅是他笔下的故事,更是他亲手用镜头语言构建的梦想世界。

两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影厅里时而爆发出惊叹当霍格沃茨城堡全景首次展现,时而响起轻松的笑声罗恩的搞笑吐槽,时而又陷入紧张的寂静面对巨怪和最后的棋盘阵。许多鱼完全沉浸在魔法世界里,随着剧情进展时而紧张地抓住爸爸的胳膊,时而兴奋地踢着小腿。当哈利最终战胜奇洛教授,赢得学院杯,影片在温馨感人的氛围中结束时,影厅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那个魔法男孩的,也是送给将文字变为光影奇迹的创造者——许愿。

灯光亮起,许多鱼激动地扑进许愿怀里:“爸爸!太棒了!和书里一模一样!不,比书里还好看!”

许愿笑着看着儿子,拍了拍他的脸颊,然后看向龚雪。龚雪眼中闪着泪光,轻声道:“你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随后几天,各大报纸的娱乐版和文化版都被《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霸占。

《文汇报》 以头版报道:“许愿跨界执导出击,魔法风暴席卷全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首周末票房破纪录,书写华语导演世界奇迹!” 文章详细描述了全球影迷的热情,并高度评价了许愿的导演功力,称其“完美还原了书中的奇幻世界,同时赋予了影像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堪称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与艺术创新”。

《中国青年报》 的标题更显激昂:“从文学巨匠到银幕魔法师:许愿的‘波特’奇迹!” 文章回顾了许愿从《牧马人》、《三体》到《钟鼓楼》,再到如今《哈利·波特》系列的创作历程,称其“完成了从优秀作家到世界级导演的华丽转身,证明了中国电影人驾驭国际顶级Ip的能力与视野”。

《新民晚报》 则聚焦于文化现象:“‘波特’热背后的许愿魔法:如何让全球观众为东方视角的西方奇幻买单?” 文章分析了许愿在改编中融入的东方哲学思考与细腻情感表达,认为这正是影片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共鸣的关键。

赞誉如潮水般涌来,将许愿推上了世界电影界的风口浪尖。

时间跳转到2001年1月,英国伦敦。一则来自电影行业权威机构的公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全球范围的巨大波澜:《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全球总票房累计达到惊人的15.8亿美元!这一成绩,使其空降全球影史票房榜第2名的宝座,仅次于某部现象级的灾难爱情片!

消息传出,举世哗然。一个由中国作家转型的导演,执导的第一部魔法大片,竟然取得了如此匪夷所思的成功!许愿的名字,瞬间与“顶级导演”、“票房保证”、“魔法缔造者”等词汇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大制片厂、媒体、影评人都在惊呼:一位新的世界级电影大师诞生了!

伦敦,希思罗机场附近的一家高级酒店会议室内,灯火通明,长枪短炮架起,来自全球各地的记者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这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破纪录票房庆功会后的一场特别媒体见面会,焦点自然是导演许愿。

许愿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从容地坐在台上,面对台下闪烁的闪光灯和无数期待的目光,他脸上带着温和而沉稳的微笑。

bbc记者率先提问:“许愿导演,祝贺您!15.8亿美元,影史第二!这个成绩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您此刻的感受如何?作为一位来自中国的导演,取得如此西方奇幻题材的巨大成功,您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许愿微微倾身,对着话筒,用流利的英语回答,声音平静而有力:“谢谢。感受嘛,首先是感谢,感谢全球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厚爱,感谢我们出色的制作团队,包括独立制片人大卫·海曼,选角导演苏珊娜·迈尔斯,艺术指导约翰·布里奇斯,摄影指导罗杰·普拉特,服装设计师朱迪安娜·马科夫斯基,特效团队的尼克·戴维斯……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让霍格沃茨从书页中走了出来。至于成功的关键,”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我认为是‘尊重与创新’。我们极度尊重原着小说的精神内核和魔法世界的基本设定,但同时,我们在视觉呈现、节奏把控和情感挖掘上,试图加入一些新的视角和理解。魔法世界是想象的产物,而想象是无国界的。”

《泰晤士报》的记者紧接着追问:“许导,巨大的成功也带来了巨大的期待。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波特迷’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什么时候开始拍摄?您会继续执导吗?时间表能否透露一下?”

这个问题一出,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镜头都对准了许愿,等待他的回答。

许愿笑了笑,似乎早有准备:“是的,第二部的筹备工作已经在计划中。我很荣幸能继续带领这个团队,探索霍格沃茨的更多秘密。至于具体的时间表,”他巧妙地回避了确切日期,“我们需要更精细的筹备,确保第二部能比第一部更加精彩,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请给我们一点时间,好吗?”

《综艺》杂志的记者不甘示弱,抛出了一个更尖锐的问题:“许愿导演,有传闻说,很多好莱坞一线明星,甚至是几位奥斯卡影帝影后,都通过各种渠道向您表达了希望参演《密室》的强烈意愿,哪怕只是客串一个小角色。您会考虑引入更多大牌明星来提升影片的吸引力吗?”

许愿闻言,收敛了笑容,神情变得认真而坚定。他清晰而缓慢地说道:“感谢所有优秀演员对《哈利·波特》系列的青睐。但是,”他加重了语气,“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角色是第一位的,演员必须为角色服务。我们第一部的三位小演员——丹尼尔、艾玛和鲁伯特,他们就是哈利、赫敏和罗恩,观众已经接受了他们,他们也会随着角色一起成长。我们不会为了所谓的‘明星效应’而打乱故事的连贯性和角色的纯粹性。”

他环视全场,目光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所以,我在这里正式回应:《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将坚持使用我们现有的、优秀的演员阵容,不会为了迎合明星而增加不必要的角色或改变原有角色的设定。 我们需要的是‘像’角色的演员,而不仅仅是‘有名’的演员。霍格沃茨的城堡,由它的学生们来守护,这就足够了。”

许愿这番旗帜鲜明、甚至有些“强硬”的表态,在现场引起了小小的骚动,但也赢得了许多记者暗自点头——这是一种对作品极度负责的态度。

路透社记者最后问道:“许愿导演,您拥有英国永久居住权,并长期在此创作和工作。这种跨文化的背景,对您驾驭这样一个源于英国文化的奇幻故事,提供了怎样的独特帮助?”

许愿思考片刻,回答道:“这种经历让我既能深入理解英国的文化肌理和历史沉淀——这对构建霍格沃茨的真实感至关重要,同时又能保持一种略带疏离的观察视角,让我能更清晰地捕捉到这个故事中具有普世价值的情感核心——关于友谊、勇气、成长和对抗黑暗。它帮助我找到了一条连接东西方观众情感的桥梁。”

媒体见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许愿从容不迫的回答,既展现了对作品的绝对掌控力,也表达了对观众和创作规律的尊重。他离开会场时,身后是无数敬佩和期待的目光。

所有人都明白,《哈利·波特》的魔法才刚刚开始,而这位来自东方的“魔法缔造者”,已经用他的才华与魄力,在世界电影史上刻下了属于自己的深刻印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