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 第260章 再获茅盾文学奖

时间:2000年11月11日

地点: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愈发庄严宏伟。台阶上铺着长长的红毯,一直延伸至门口,两侧是翘首以盼的媒体记者和少数获准进入的幸运读者,长枪短炮的镜头在阳光下闪烁着兴奋的光泽。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将在这里举行。这一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今日注定要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刻——一位作家,同时以两部作品折桂。

许愿的身影出现在红毯上时,立刻引发了一阵不小的骚动。岁月并未在他脸上留下过多痕迹,反而洗炼出一种沉静内敛的光芒,那双眼睛依旧清澈、深邃,仿佛能洞穿世情,却又带着温和的疏离感。他没有在红毯上过多停留,只是微笑着向两侧的媒体和读者点头致意,步伐稳健地走入大会堂。

会场内,灯火辉煌,气氛庄重而热烈。巨大的五星红旗悬挂在主席台后方,台下坐满了中国文学界的精英与名流:德高望重的文坛耆宿、锋芒初露的青年作家、各大文学期刊的主编、评论家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墨香、期待与无形竞争的特殊气息。

叶冰如,头发已见花白,但精神矍铄。她早早坐在了前排,看着许愿入场,眼中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与骄傲,仿佛看着自己亲手发掘的璞玉,历经时光打磨,终成传世瑰宝。

许愿的位置被安排在靠近前排的中央。他坐下后,与身旁相识的作家们低声寒暄,态度一如既往的谦和。然而,他身上那种经由东西方文化共同滋养、加之巨大成就自然形成的强大气场,让他即便在人群中,也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四周的目光。不少年轻作家偷偷投来钦羡与敬仰的眼神,低声交换着关于他的传奇——二十出头便以《牧马人》震惊文坛,此后多年深耕不辍,作品横跨科幻、现实主义、历史叙事乃至儿童文学,不仅在本土拥有巨大影响力,其《哈利·波特》与《查理九世》系列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阅读狂潮,堪称现象级的文化输出。此刻,他无疑是全场最耀眼的存在之一。

下午三时整,颁奖典礼正式开始。主持人是央视一位以沉稳大气着称的资深主持人。一番热情洋溢的开场白后,他介绍了到场的主要领导和评委嘉宾。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发表了讲话,重申了茅盾文学奖的宗旨与意义,并对中国文学的未来表达了殷切期望。

重头戏终于到来。评委会主任,一位白发苍苍、德高望重的老评论家,缓步走上讲台。他扶了扶老花镜,打开手中的信封,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现在,我宣布,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是——”老评论家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带着历史的回响与文学的重量。

他略微停顿,环视全场,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

“《额尔古纳河右岸》,作者,许愿!”

“哗——!”热烈的掌声如同潮水般瞬间涌起,席卷了整个会场。闪光灯亮成一片,记录下这历史性的瞬间。

然而,掌声尚未完全平息,老评论家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脸上带着一丝罕见的、欣慰的笑容。

“同时,”他提高了声音,带着宣布重大消息的郑重,“获得本届茅盾文学奖的另一部作品是——”

会场再次陷入极致的安静,许多人已经预感到了什么,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期待。

“《蛙》,作者,许愿!”

“轰!”

这一次,掌声、惊叹声、议论声如同惊雷炸响,彻底引爆了会场!双奖同归一人!这在茅盾文学奖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来自哪个方向,都无比一致地投向了那个坐在前排,依旧保持着沉静微笑的身影。

许愿在听到自己名字第二次响起时,内心亦是一片波澜。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站起身,先向评委会方向鞠躬致意,然后转身,向全场起立鼓掌的同行、前辈和朋友们深深鞠躬。

颁奖仪式正式开始。音乐响起,礼仪小姐手捧奖杯和证书款款走上台。

“首先,有请《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作者许愿先生上台领奖!”主持人声音高亢。

许愿稳步走上舞台中央。为他颁奖的是中国文坛一位极负盛名的老作家,也是本届评委会的荣誉主席。老人握着许愿的手,用力摇了摇,眼中满是激赏:“小许啊,不,许愿同志!了不得!一部写山林民族史诗,一部写乡土中国命运,格局、笔力、情怀,俱是巅峰!为你高兴!为中国文学高兴!”老人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是真情流露。

许愿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镌刻着茅盾先生头像的青铜奖杯,以及红绒封面的获奖证书,再次躬身:“谢谢先生,谢谢评委们的肯定。”

他走到话筒前,发表了简短的获奖感言,声音平稳而充满力量:

“感谢茅盾文学奖评委会将这份至高荣誉授予《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是我对那片神秘壮美的山林,对鄂温克这个坚韧而富有诗意的民族,一次深情的凝望与书写。它关乎记忆、变迁、人与自然永恒的对话。感谢孕育了这部小说的土地和人民。这个奖项,是对所有坚守精神家园者的鼓励。谢谢大家。”

掌声再次雷动。

稍作停顿后,主持人再次宣布:“现在,有请《蛙》的作者许愿先生,再次上台领奖!”

当许愿第二次走上同一个舞台,从另一位文化界领导手中接过同样沉重的奖杯和证书时,会场的气氛达到了顶点。掌声经久不息,许多人都站了起来。

许愿再次站到话筒前,这一次,他的感言更为深沉:

“再次感谢评委们对《蛙》的认可。这是一部触及灵魂、追问历史的作品,它关乎生命、苦难、救赎与一个时代的复杂面容。写作的过程,于我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试图理解那片土地上人们的挣扎、坚韧与希冀。文学的力量,在于记录,更在于照亮。感谢所有愿意直面这段历史的读者。这份荣誉,属于那片土地上所有沉默而伟大的灵魂。”

他的话语真挚而恳切,没有浮华的辞藻,却直抵人心。两部作品,一北一南,一山林一乡土,一史诗一叙事,风格迥异,却同样展现了许愿驾驭宏大题材的非凡能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颁奖典礼结束后,进入了自由交流与祝贺的时间。许愿瞬间被层层包围。

叶冰如第一个挤到他身边,紧紧握住他的手,眼眶湿润,声音哽咽:“小许……许愿!好!太好了!我……我真是……”她激动得说不出完整的话,只是用力拍着许愿的手臂,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位从他第一部作品起就一路陪伴、扶持的编辑,此刻的喜悦与自豪,无人能及。

紧接着,众多作家同行纷纷上前:

一位以描写都市生活见长的着名作家用力握着许愿的手:“许兄,双星并耀,实至名归!《额尔古纳河》的苍茫,《蛙》的深刻,令人叹服!这才是文学应有的格局!”

一位年轻的女作家,带着崇拜的目光:“许老师,您是我的偶像!您的每一部作品都给了我巨大的启发,恭喜您!”

一位资深评论家感慨道:“许愿啊,你这可是给中国文学立下了一个新的标杆!打通雅俗,融汇中西,如今更是双冠加身,了不起!”

一位与他相熟的同辈作家笑着捶了他一下:“老许,你这不声不响,放了个双响炮啊!今晚必须请客!”

镁光灯在他身边不停闪烁,记者们争相提问:

“许愿先生,同时获得两项茅盾文学奖,您此刻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额尔古纳河右岸》和《蛙》的创作背景和动机有何不同?”

“您的作品在全球都拥有广泛读者,您如何看待中国文学走向世界?”

“据悉您在英国也在进行重要的文化项目,能否谈谈您接下来的创作计划?”

许愿耐心而得体地回答着问题,态度谦和,逻辑清晰,既表达了对奖项的尊重,也阐述了自己的文学理念,更流露出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情。他的言行举止,完美诠释了一个功成名就、蜚声国际,却始终扎根于母语文化的大作家风范。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无数祝贺声中,许愿的身影显得格外挺拔。他手中握着两座沉甸甸的茅盾文学奖杯,象征着中国文学界对他本土创作的最高肯定。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远在伦敦筹划魔法世界的“国际作家”,而是真正回归本源,以其深厚扎实的文学成就,站上了中国文坛的巅峰,光芒万丈,无可争议。

他知道,明天的各大媒体头版,都将会被“许愿”、“双奖”、“茅盾文学奖新历史”这样的字眼占据。而在他的心中,除了荣耀与欣慰,更有一份沉静的责任感——文学之路漫长,他将继续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