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重生猎户:七个女儿都是宝 > 第69章 乔迁新居,女儿心花开

上梁大吉的喜庆余温尚未完全散去,新房建设的步伐便以更快的节奏向前推进。房架立起之后,砌墙、苫草(用厚厚的茅草覆盖屋顶,保温隔热)、盘炕、安门窗、抹墙皮……一道道工序在工匠和帮工们娴熟的手艺与饱满的热情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几乎每一天,新房都会呈现出新的面貌,吸引着全屯人好奇和赞叹的目光,更牵动着宋卫国一家九口(包括未出世的孩子)期盼的心。

宋卫国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最后的冲刺阶段。他不仅是监工,更是最重要的劳力和技术顾问,与工匠们一同忙碌,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李素娟的孕肚愈发明显,行动也愈发不便,但在王桂兰和逐渐懂事的疏影、清浅的悉心照料下,她气色很好,每日最重要的工作,便是坐在老屋门口,远远望着那座拔地而起的新家,手里缝制着新的窗帘、被褥,脸上带着温柔而满足的笑意,仿佛要将所有的希望与憧憬都缝进那一针一线里。

赵金花似乎也彻底认清了现实,或者说,被这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新生活所触动,不再阴阳怪气,反而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和照顾小孩子的责任,让李素娟能更安心地养胎。李满仓和李满屯则继续在工地上混着,虽无大功,但也算安分守己,期待着新房落成后,或许能沾光吃上一顿更丰盛的“完工酒”。

终于,在夏末秋初一个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好日子里,新房彻底落成了!

青石垒砌的墙基厚重扎实,黄泥掺着麦秸抹就的墙面平整光滑,高高耸起的茅草屋顶如同覆盖着一层金色的波浪,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崭新的松木窗棂上贴着李素娟巧手剪出的红色窗花,双开的厚实木门刷着深色的桐油,散发着好闻的木香。房前开辟出了一片平整的院落,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致打理,但已显露出开阔的格局。这一切,与旁边低矮、破旧、阴暗的老屋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仿佛一个跨越了时代的崭新符号,矗立在白石屯的土地上。

搬家,定在了第二天。

这一夜,老屋里的所有人都失眠了。

宋卫国和李素娟并排躺在炕上,听着身边孩子们均匀的呼吸声(孩子们似乎也感应到明天的特殊,睡得格外香甜),却毫无睡意。月光透过破旧的窗纸缝隙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明天,就搬过去了。”李素娟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格外轻柔,带着一丝如梦似幻的不真实感。

“嗯,搬过去了。”宋卫国应道,大手在黑暗中准确找到她的手,紧紧握住。他的手心温暖而粗糙,充满了力量。

“像做梦一样……”李素娟喃喃道,眼眶有些湿润。她想起了刚嫁过来时的惶恐,想起怀孕时挨的骂、受的冻,想起女儿们饿得哇哇哭的夜晚,想起宋卫国曾经醉醺醺砸东西的可怕模样……那些灰暗的记忆,此刻在即将到来的新生活面前,变得遥远而模糊。

“不是梦。”宋卫国的声音低沉而肯定,“以后,都是好日子。”

他没有多说,但紧握的手和简短的话语,却比任何誓言都更让李素娟安心。她向丈夫身边靠了靠,感受着他坚实的臂膀,终于带着微笑和期待,沉沉睡去。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一家人便都起身了。没有喧闹,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庄严而喜悦的神情,如同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最重要的,是请“灶王爷”。按照老规矩,搬家必须先请灶神。宋卫国恭敬地将老屋灶台上那张被烟熏火燎得看不清模样的旧灶王爷像请下来,用一块新的红布包好,由他亲自捧着。李素娟则拿着锅底坑里掏出来的一包灶坑灰(象征烟火延续),疏影捧着那盏擦拭得锃亮的煤油灯(象征光明),清浅拿着一个装着五谷杂粮的小布袋(象征衣食无忧),梦蝶和映雪合力抬着一个装满了清水的新瓦盆(象征生活滋润)……就连最小的嫣然和知画,也被分派了拿着新扫帚、新抹布的任务,怀瑾(七丫)则被王桂兰抱着。每个人都承担着一份寓意美好的“职责”。

宋卫国打头,李素娟紧随其后,然后是捧着各种象征物的孩子们,王桂兰抱着怀瑾,赵金花、李满仓、李满屯也默默跟在队伍末尾,一同走出了这间承载了太多苦难记忆的老屋。

初升的太阳将金色的光辉洒满大地,也照亮了他们前往新家的路。队伍沉默却充满力量,走向那座在晨光中熠熠生辉的新房。

打开崭新的、带着桐油香味的木门,阳光瞬间涌入了宽敞的堂屋(客厅)。地面是夯实了的黄土,平整而坚实;墙壁雪白(用了珍贵的白灰);头顶是裸露的、散发着松木清香的房梁和椽子,显得格外高阔;东西两面墙上,都开着宽大的窗户,使得整个屋子亮堂得晃眼!

“哇——!”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叹声,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宋卫国径直走进崭新的厨房,将红布包裹的灶王爷像郑重地安放在新砌的、宽大洁净的灶台上。李素娟将灶坑灰倒入新灶膛,疏影将煤油灯放在窗台上点亮,清浅将五谷杂粮倒入新买的米缸,梦蝶映雪将清水倒入水缸……仪式简单却庄重,象征着这个新家的“烟火”正式升起。

仪式一结束,孩子们积蓄的兴奋瞬间爆发了!

“妈!妈!我们的屋在哪儿?”清浅第一个迫不及待地拉着李素娟的衣角问。

宋卫国脸上带着难得的、轻松而自豪的笑容,大手一挥:“走,带你们去看看!”

新房的结构是经典的东北三间房格局。一进门的堂屋兼做厨房和餐厅,东西各一间卧房。东屋是宋卫国和李素娟的主卧,盘着宽敞的火炕,炕席是崭新的高粱秸编的,泛着淡淡的黄色。西屋,则是孩子们的天堂!

西屋同样盘着一铺大炕,足以睡下所有的孩子。炕上铺着李素娟新做的、浆洗得硬挺的蓝色土布炕单。最让孩子们惊喜的是,靠墙放着两个崭新的、宋卫国请木匠打的带抽屉的小炕柜,可以让她们存放自己的小物件!而且,西屋也有一个明亮的窗户!

“这铺炕以后就是你们的了!”宋卫国看着女儿们,声音洪亮。

“我的天爷!这么大!这么亮!”清浅欢呼一声,第一个脱了鞋,像只撒欢的小鹿,蹦到了炕上,在上面打着滚,感受着坚实而平整的炕面,小脸兴奋得通红。

疏影虽然稳重些,但眼里也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喜悦光芒。她小心翼翼地爬上炕,走到窗边,推开崭新的窗扇,清晨凉爽的风带着青草的气息吹进来,窗外是自家的院落和远处的山峦。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心胸都跟着这视野一起开阔起来。这里,再也不用担心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再也不用挤在黑暗的角落里了。

“姐!你看!这个抽屉是我的!”梦蝶发现了炕柜的奥秘,兴奋地喊道。

“我要睡在窗边!”映雪也急忙宣布着自己的“领地”。

嫣然和知画看着姐姐们兴奋的样子,虽然不太明白,但也跟着咯咯直笑,在光滑的炕面上爬来爬去。

连被王桂兰抱着的怀瑾,也挥舞着小手,咿咿呀呀地叫着。

李素娟站在西屋门口,看着女儿们在明亮的新房里欢笑、打滚、规划着各自的小天地,看着她们脸上那毫无阴霾的、如同向日葵般灿烂的笑容,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但这泪水是滚烫的,是甜的。她所有的隐忍,所有的付出,在这一刻,都得到了最丰厚的回报。她的女儿们,终于可以挺直腰板,住在亮堂堂的房子里,拥有一个真正像样的、充满阳光的童年了。

宋卫国走到妻子身边,轻轻揽住她的肩膀,没有说话。他能感受到她身体的微微颤抖,也能理解她此刻汹涌的情感。他看着屋子里欢呼雀跃的女儿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责任感。这一切的奋斗,不就是为了眼前这一幕吗?

接下来的整个上午,都在忙碌而欢快的搬家过程中度过。老屋里那些破旧却承载着记忆的家具物什被一件件搬了过来,虽然在新房里显得有些不协调,但却带着生活的温度。张建军、李二嘎等年轻人也主动跑来帮忙,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中午,在新房的堂屋里,一家人围坐在新打制的、虽然粗糙却结实无比的木桌旁,吃了在新家的第一顿饭。饭菜很简单,依旧是玉米糊糊和咸菜,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爸,妈,这房子真好。”疏影捧着碗,小声而认真地说,“像书里说的那样,窗明几净。”

清浅用力点头:“嗯!又大又亮!我晚上睡觉都不怕了!”

梦蝶眨着大眼睛:“妈,我们以后天天都能住在这里吗?”

“当然,这就是咱们的家了。”李素娟温柔地看着每一个女儿,肯定地回答。

宋卫国看着妻女,声音沉稳而有力:“对,这就是咱们的家。以后,会越来越好。”

阳光透过崭新的窗户,毫无遮挡地洒满整个堂屋,照亮了每一张洋溢着幸福与希望的笑脸,也照亮了这个历经磨难终于迎来新生的家。女儿们的心,如同这充满阳光的新房一样,变得明亮、温暖、灿烂。所有的委屈、恐惧和卑微,都在这一刻,被这实实在在的、亮堂堂的幸福,彻底驱散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