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 > 第80章 披萨香溢坊:雨林物资备与防水衣驰援

2024 年 12 月 6 日清晨七点,晨雾还未散尽,“望海贝坊” 后厨的磨砂玻璃上就凝满了水珠。小涛踮着脚趴在烤箱前,鼻尖几乎贴在玻璃门上,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玻璃上晕开。烤箱内,裹着蛋液的虾仁在高温下渐渐蜷成弯月,琥珀色的芝士碎正顺着波浪纹的烤盘边缘缓缓流淌,在白炽灯光下泛起蜂蜜般的光泽。

“李叔叔,快好了吗?我都闻到香味了!” 小涛急得直搓手,蓝色围裙下摆沾着星星点点的面粉,像撒了层薄雪。他转身时,挂在围裙口袋上的恐龙钥匙扣随着动作叮当作响,和烤箱发出的轻微嗡鸣交织成清晨特有的韵律。窗外忽然传来海鸥的长鸣,惊起一阵细碎的冰棱从屋檐坠落,在不锈钢操作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李伟捏着印有 “阳光厨具厂” 烫金 LoGo 的硅胶铲,在十七双亮晶晶的眼睛间来回穿梭。金属挂钩碰撞出清脆声响,他故意压低声音:“小馋猫们听好,烤箱的‘叮’声是魔法咒语 —— 上次李叔叔偷偷提前开箱,结果披萨像融化的月亮,小玥举着盘子直乐:‘李叔叔,披萨在流芝士眼泪!’”

他猛地抖开牛皮纸,焦黄蜷曲的披萨边暴露在众人眼前,边缘泛着诡异的金属冷光,宛如被高温炙烤过的废铁。“看看这‘焦炭艺术品’!” 他用指尖重重叩击桌面,细碎的黑色碎屑如同战败的残兵,簌簌地掉落下来,“昨天我舍命尝鲜,到现在后槽牙还在叫苦不迭!都记好了,十五分钟,多一秒就得和这‘黑武士’作伴!”

小玥正帮小海揉面团,小海的小手沾满面粉,面团揉得歪歪扭扭。“要像揉橡皮泥一样,顺时针转着揉,” 小玥耐心地教,“我第一次揉面团,把面粉撒了一地,李叔叔还说‘玥玥,你这是在种面粉吗’。” 小海咯咯地笑,面团慢慢变得光滑,阿海蹲在旁边,手里拿着新鲜的虾仁和鱿鱼(昨天刚捕的,阿海特意留的),正切成小丁:“海鲜要切小,不然烤的时候会掉下来,我以前烤鱿鱼没切,鱿鱼卷起来把芝士都带下来了,小海还说‘爸爸,这鱿鱼在逃跑’。”

上午九点,小厨师培训班的烘焙课正式开始,李伟举着手机开启 “烟火厨坊” 直播,镜头里孩子们围着烤箱坐成一圈,烤盘里的海鲜披萨冒着热气。“家人们,今天咱们教‘海鲜芝士披萨’,用阳光厨具厂捐的烤箱,阿海送的新鲜海鲜,” 他笑着挥手,“不过烤披萨的坑我可踩过不少 —— 第一次没刷披萨酱,直接放芝士,烤出来像‘芝士饼’,小涛吃了一口就说‘没味道’;还有一次把酵母放多了,面团发得像气球,烤出来的披萨边比脸还厚。”

在线人数很快涨到 3.5 万,弹幕里笑作一团。Id “烘焙博主小甜” 留言:“李老师,烤披萨要在烤盘上刷层薄油!这样不会粘盘,我以前没刷,披萨底粘在烤盘上,撕都撕不下来!我上周捐的 20 张烘焙油纸,今天应该到县物流站了,王主任帮忙转过来,下午就能到,给孩子们烤披萨用!” 李伟赶紧回应:“谢谢小甜!我们正愁烤盘粘呢,油纸太及时了!”

Id “宝妈群群主” 留言:“哈哈!我家孩子第一次烤披萨,把火腿肠切成了‘大肉块’,烤出来硌牙!咱们月捐人数涨到 1200 人啦,昨天退休教师群的 50 位老师也加入了,每月能筹 1200 元,够买 30 斤面粉和 20 斤芝士!” 还发了张月捐名单截图,退休教师的 Id 整齐地排在后面,备注着 “每月 10 元,支持孩子”。

Id “县文旅局” 官方留言:“雨林考察的物资已协调到位 —— 县应急管理局捐的 10 套防水衣、5 个急救包,今天上午十点到;县农业局捐的 20 斤有机大米和 10 斤压缩饼干,作为考察期间的口粮;另外,雨林区的老王发来消息,说已经准备好野生菌,等着你们一起做菌菇汤,还会带当地孩子去采菌!” 弹幕里顿时刷满 “考察物资齐了”“期待雨林篇”,Id “退休教师刘姨” 留言:“我捐 500 元买巧克力,给渔村和雨林的孩子当礼物,已经转到贝坊账户了,明天让阿强帮忙带过去!”

【海鲜芝士披萨实操教学】

“先揉面团,” 李伟拿起一团发酵好的面团,放在面板上,“面粉、酵母、糖、盐按 5:0.1:0.5:0.3 的比例,我以前酵母放多了,面团发得像小山,烤出来的披萨边硬得像石头,小海咬了一口就哭了,说‘牙疼’。” 他边揉边擀,面团慢慢变成圆形,“擀的时候要从中间往四周擀,别太用力,不然边缘会厚,我以前擀得太急,中间薄得像纸,烤的时候破了个洞,芝士都流出来了。”

小玥跟着擀面团,动作很熟练:“还要在面团边缘捏出小边,这样芝士不会流出来,我第一次没捏,芝士流到烤盘上,烤成了‘芝士脆’,还挺好吃的。” 孩子们都笑起来,小海也试着捏边,阿海在旁边帮忙,把捏坏的地方补好:“没关系,第一次都这样,我以前捏边捏成了‘波浪形’,烤出来像小花,小海还说‘爸爸,这披萨真好看’。”

“刷披萨酱,” 周小雨拿着小刷子,给每个孩子的面团刷酱,“酱要刷均匀,别太多,不然会咸,我以前刷太多,烤出来的披萨像‘酱饼’,孩子们都只吃边不吃中间。” 她边刷边笑,“还要留 1 厘米的边,不然酱会流出来,我第一次没留边,酱流到烤箱里,烤成了黑渣,清理了半天。”

孩子们开始铺配料,先放芝士,再放海鲜丁,最后撒点黑胡椒。小涛放了太多虾仁,面团边缘都塌了:“李叔叔,我的虾仁太多了!” 李伟笑着帮他拿掉几个:“虾仁要均匀放,不然烤的时候会压塌面团,我以前放了一把鱿鱼,面团中间塌了个坑,芝士都流进去了,像‘海鲜芝士坑’。”

烤箱温度调到 180 度,烤 15 分钟。李伟盯着计时器:“时间要准,少一分钟芝士没凝固,多一分钟披萨边会焦,我以前烤了 20 分钟,边焦得像炭,小玥还说‘李叔叔,这披萨边能当柴火’。” 计时器 “叮” 的一声,孩子们欢呼起来,烤盘里的披萨金黄诱人,芝士拉着长长的丝。

烤箱发出清脆的

声,金灿灿的披萨裹着腾腾热气被缓缓推出。小海踮着脚尖,双手小心翼翼地托着烤盘,像捧着稀世珍宝般雀跃地朝阿海奔去:爸爸!快看!我做的!

阿海接过那三角形的披萨,轻轻咬下一口,酥脆的饼底发出悦耳的轻响,浓郁的芝士拉出绵长的银丝。他眼底泛起欣慰的笑意:哎哟,我家小海这手艺,都快把爸爸的饭碗抢走啦!

小海转身又端着盘子,来到李伟面前:李叔叔,谢谢你教我! 男孩清亮的嗓音里满是骄傲,鼻尖还沾着些许面粉,像个可爱的小花猫。李伟捏起温热的披萨,不禁想起小海反复练习揉面的模样 —— 那孩子总说,要做出能暖到人心底的味道。

欢声笑语在灶台边流淌。小玥用叉子戳起自己的披萨,虾仁在融化的芝士间泛着油光:小敏!这个虾是我剥的,超新鲜! 小敏则将自己那块铺满马苏里拉的披萨分过去:你的拉丝能拉这么长!快教教我!

香味引得村民们围拢过来。李伟掀开保温罩,热气裹挟着番茄与罗勒的香气漫开。尝尝孩子们的手艺! 他笑着分发切好的披萨。寒风拍打着木屋,而屋内此起彼伏的赞叹声里,连空气都变得甜滋滋的。

上午十点,县应急管理局的货车到了,拉着 10 套防水衣和 5 个急救包,防水衣是亮黄色的,上面印着 “应急救援” 的字样。司机师傅边卸车边说:“这防水衣是加厚的,雨林里冷,能保暖;急救包里有创可贴、消毒液、退烧药,还有防蚊虫的药膏,雨林里蚊子多,用得上。” 孩子们围过来看防水衣,小涛摸了摸:“好厚!像小棉袄,李叔叔,我能试试吗?” 李伟笑着帮他穿上,小涛像个小大人,挺着胸脯:“我以后也要去雨林,帮你们采菌菇!”

中午十二点,烘焙油纸送到了,小甜捐的 20 张油纸,正好够孩子们下次烤披萨用。周小雨整理账目,笑着对大家说:“刘姨捐的 500 元到账了,加上月捐的 1200 元,现在账户里有 1700 元,够买考察期间的食材和给孩子的礼物;应急管理局的防水衣和急救包到位,农业局的大米和压缩饼干也到了,考察物资全齐了!”

阿海开始整理考察要带的海鲜干货,把虾仁干、鱿鱼干装在密封袋里:“这些干货轻便,还能给雨林的孩子尝尝渔村的味道,我以前带干货去邻村,孩子们都很喜欢,说比他们的腊肉鲜。” 小玥和小海在旁边帮忙,把巧克力装在小盒子里,小海还在每个盒子上画了小鱼:“雨林的孩子肯定喜欢,我要告诉他们,这是渔村的小鱼巧克力。”

下午两点,县文旅局的专员小张来了,带来了雨林考察的最终路线图:“从渔村出发,走乡村公路到县城,再转班车到雨林区入口,老王会在那里接你们,大概要 4 个小时;雨林里有段路不好走,要穿防水衣,带好急救包,遇到情况随时联系我们。” 他还带来了老王的视频,屏幕里的老王穿着民族服装,手里拿着新鲜的菌菇:“欢迎你们来雨林!我已经让孩子们采了好多菌菇,等着一起做汤!”

孩子们围过来看视频,小海指着屏幕里的菌菇:“李叔叔,这菌菇能吃吗?会不会有毒?” 小张笑着说:“老王认识所有能吃的菌菇,会教你们怎么分辨,放心吧,不会有毒的。” 小玥拉着小张的手:“小张叔叔,我能给雨林的孩子寄我的画吗?我想和他们做朋友。” 小张点头:“当然可以,我们帮你带过去。”

晚上七点,贝坊的灯还亮着,考察队的物资堆在门口,防水衣、急救包、大米、压缩饼干、海鲜干货、巧克力,还有孩子们的礼物。李伟、沈亦舟、周小雨和阿海坐在厨房,商量考察的分工:“阿海负责开车,周小雨负责记录和物资管理,我负责对接老王和直播,沈亦舟留在贝坊,继续教孩子们做美食,” 李伟顿了顿,“月捐计划的账目要每周公布,让粉丝知道钱用在哪里,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

沈亦舟拿着孩子们的披萨食谱:“我会教他们做烤饼干,下周等你们回来,给你们接风,吃孩子们做的饼干。” 阿海笑着说:“我们会带雨林的菌菇回来,给孩子们做菌菇汤,让他们尝尝雨林的味道。” 小海跑进来,手里拿着个小布袋:“李叔叔,这是我捡的贝壳,你们带过去,送给雨林的孩子,告诉他们这是渔村的礼物。” 李伟接过布袋,里面的贝壳五颜六色,都是小海平时捡的宝贝。

雪霁初晴,银辉漫过贝坊的贝壳幕墙。李伟指尖摩挲着考察物资清单,贝壳墙在月光下流转着珍珠母贝特有的虹彩,恍若倒映着贝坊一路走来的星光。从独自修缮老屋的寒夜,到阿海带着渔网入股时扬起的爽朗笑声;从巴特跨区送来的腌鱼陶罐,到老王帮忙安装的净水设备,再到粉丝们每月准时到账的爱心月捐,还有政府送来的基建图纸 —— 这些温暖的片段,此刻都化作墙上跃动的光斑。

他望向窗外积雪渐融的渔港,这次雨林之行的意义在月光中愈发清晰。搭建第二座公益厨房只是起点,更要架起山海之间的桥梁:让渔村晒场上的鱼干香飘进雨林村寨,把雨林枝头的新鲜蔬果带到孩子的餐盘。当不同经纬度的善意在灶台前相遇,那些素未谋面的孩子,终能捧着温热的饭菜,触摸到跨越千里的温柔。

次日清晨,考察队准备出发,孩子们都来送行,小玥抱着李伟的腿:“李叔叔,你们要小心,早点回来,我还等着学做菌菇汤呢!” 小涛递过来一个保温桶:“里面是我妈妈煮的姜汤,你们在雨林喝,暖身子!” 李伟接过保温桶,心里满是感动 —— 这就是贝坊的意义,不仅是一个厨房,更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这里有孩子的期待,有村民的支持,有粉丝的牵挂,有政府的帮助,这份爱会跨越山海,从渔村走向雨林,从草原走向更多地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温暖的厨房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希望。

车子发动了,孩子们挥着手,喊着 “早点回来”,阿海握着方向盘,小海坐在旁边,手里拿着贝壳布袋,眼里满是期待。李伟举着手机,开启了雨林考察的直播,镜头里渔村的房子慢慢变小,远处的大海泛着光,弹幕里满是 “一路平安”“期待雨林菌菇汤” 的留言,月捐计划的群里,又有 100 位粉丝加入,留言说 “支持公益,每月 1 元,积少成多”。

李伟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公益厨房在不同的地方落地,会有更多孩子吃到自己做的热饭,会有更多人加入月捐计划,这份温暖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到每个角落,让这个冬天,因为爱而格外温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