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 > 第161章 尼罗河畔茶苗绿,战火边缘甜茶香

苏丹喀土穆的风沙裹着尼罗河的湿气,砸在越野车挡风玻璃上噼啪响。李伟盯着前方扬尘的公路,指节因攥紧方向盘泛白——车载电台里刚传来联合国预警,青尼罗河沿岸的贝贾部落与阿拉伯部落爆发冲突,他们要去的卡萨拉难民营,正卡在两大部落的交火带中间。

“茶苗叶子蔫了一半。”沈亦舟扒着车斗帆布,声音被风刮得发飘。他手里捏着片卷曲的嫩叶,指尖沾着点黏腻的汁液,“高原下来温差太大,加上缺水,得赶紧找水源。”他摊开地图,红笔圈出的“紧急补水点”旁,被新划了个叉——刚才路过时发现,水源已经被部落武装用沙袋围死了。

周小雨的直播架刚支起来,就被一阵横风吹倒。她扑过去扶的时候,镜头扫过路边的难民营——破旧的帐篷沿河岸扎了半里地,几个孩子光着脚在沙地里追一只秃鹫,最小的男孩怀里抱着个裂了口的陶罐,罐底的水渍早干透了。“家人们,我们到苏丹卡萨拉了……”她的声音突然顿住,镜头里,两个部落族人举着弯刀互相嘶吼,尘土里滚着几滴暗红的血。

直播信号断断续续,弹幕隔了四十秒才涌进来。“水利工程师阿江报道!”Id后面是张锈迹斑斑的抽水泵照片,“我捐的四套深层抽水泵和水管,上周从广州港发的,走尼罗河航运到苏丹港,结果贝贾部落封了河道,船现在堵在栋古拉,估计还要三天才能绕到苏阿金港。”他发了段船闸拥堵的视频,几艘货轮在河面上排成长队,“已经联系了苏丹华人船务公司,他们说可以用小驳船夜里偷运,就是要给部落交‘过路费’——一袋米换一米航道。”

“米我来凑!”“老茶客”团长的转账记录立刻刷屏,“刚和阿梅凑了5吨大米,跟她捐的糕点一起走陆路送过去。不过有个坏消息,卡萨拉到苏阿金的公路被冲毁一段,货车要多绕两天,估计比阿江的水泵还晚到。”

“谁要跟你凑!”阿梅的委屈表情包带着蒸汽波特效,“我捐的不是普通糕点!是加了麦芽糖浆的‘春芽甜糕’,高糖高能量,专门给低血糖的孩子吃。”她甩上张烘焙房的照片,烤盘里的甜糕金黄金黄的,“就是包装有点惨,货车颠得厉害,有两箱甜糕都粘成块了,不过味道肯定没翻车!”

越野车突然猛地一震,左后轮陷进了弹坑。李伟刚踩下刹车,就听见“哗啦”一声——车后传来茶苗倾倒的闷响。他跳下车时,正好看见三个戴头巾的贝贾族人举着长矛围过来,领头的汉子脸上有块月牙形的疤,长矛尖对着车斗里的茶苗,眼神警惕如鹰。

“不许碰这些苗!”沈亦舟立刻摸向副驾的工兵铲,却被李伟拽住。他从背包里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是用蜡纸包着的春芽茶样——还是湘西寄来的明前茶,芽头饱满得能掐出水。“我们是来种茶的,不是来打仗的。”他撕开蜡纸,茶香混着尼罗河的水汽飘出去,疤脸汉子的喉结明显动了动。

“茶?”汉子的阿拉伯语带着浓重的土腔,伸手接过一撮茶叶凑到鼻尖。他突然抬手指向难民营方向,“贝贾的孩子,连甜水都喝不上,要这东西有什么用?”他的长矛往地上一戳,沙地里露出半块干枯的玉米芯,“去年干旱,庄稼全死了,现在要么抢,要么饿死。”

“这茶能换钱,换米,换干净水。”李伟蹲下来,用树枝在沙地上画了棵茶树,又画了个装钱的袋子,“一棵茶树能采三十年,比抢来的粮食稳当。”他指了指车斗里的茶苗,“这些苗种在河岸沙地里,根系能固沙,还能当屏障,你们和阿拉伯部落的人,就不用再为了争土地打架。”

疤脸汉子突然笑了,露出颗缺角的牙:“我叫伊德里斯,贝贾部落的首领。”他往地上吐了口沙,“三个月前,阿拉伯人烧了我的帐篷,杀了我的弟弟。现在你让我信‘稳当’?”他的长矛又抬了抬,却没往茶苗上戳——风卷着片茶叶,刚好落在他胸前挂的铜坠上,坠子是个小小的骆驼造型,磨得发亮。

沈亦舟突然拽了拽李伟的袖子,朝难民营角落努嘴。那里有顶蓝色的联合国帐篷,帐篷门口围着几个女人,其中一个正抱着个昏迷的女孩哭,女孩的脸肿得像发面馒头,嘴唇紫得吓人。“是急性肾炎,”沈亦舟的声音压得很低,“苏丹的水源污染严重,孩子喝了脏水最容易得这个。”

伊德里斯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突然收了长矛。他大步走到帐篷前,蹲下来摸了摸女孩的额头,动作轻得不像个举刀的汉子。“我女儿,法图玛。”他的声音沙哑,“病了五天,联合国的药刚送到,就被阿拉伯人抢了。”他从怀里掏出个皱巴巴的药盒,里面是空的,“医生说,再没有青霉素和干净水,她就活不成了。”

“青霉素我有线索!”“医疗器械商阿峰”的弹幕跳得飞快,“我捐的两箱儿童青霉素和生理盐水,跟阿江的水泵一起堵在栋古拉了。不过刚才联系上中国维和部队,他们说可以派装甲车护送物资从苏阿金港走,就是要等明天天亮——夜里过交火带太危险。”他发了张维和部队装甲车的照片,车身上的五星红旗在夕阳下格外醒目。

“先做应急处理!”李伟突然喊。他让沈亦舟从车斗里翻出备用的净水片,又摸出半袋春芽茶,“沈亦舟,生火!用茶水煮盐水,给孩子做物理降温,茶里的茶多酚能消炎。”他蹲在法图玛身边,用干净纱布蘸着自己仅剩的矿泉水,轻轻擦她发紫的嘴唇。

沈亦舟找了三块石头垒灶,刚点燃木柴,就被伊德里斯的族人围住了。一个年轻族人举着弯刀要劈柴堆,被伊德里斯一脚踹开:“让他们煮!”他蹲在灶边,看着沈亦舟往陶罐里撒茶末,突然开口,“我见过这种茶,在喀土穆的中国商城,一小包要换两只羊。”

“现在种,以后你们自己就能产。”沈亦舟往罐子里加了勺盐,火苗舔着罐底,茶香渐渐飘出来。他从背包里掏出本皱巴巴的手册,翻到“沙漠种茶”那一页,“苏丹的沙质土掺点尼罗河淤泥,保水性比埃塞俄比亚的红土还好。这茶苗根系能扎三米深,比你们种的骆驼刺还耐旱。”

李伟这时正教周小雨做“春芽甜茶”——把阿梅提前寄来的麦芽糖浆倒进茶汤里,搅拌成琥珀色的甜水。“贝贾部落爱喝甜茶。”他舀了勺尝了尝,眉头皱了皱,又加了点茶末,“甜而不腻才对,太甜会齁得慌。”他端着搪瓷缸走到伊德里斯面前,“尝尝,比你们用树皮煮的甜水好喝。”

伊德里斯盯着搪瓷缸里的茶汤,犹豫了三秒才接过去。茶温烫得他指尖缩了缩,他抿了一小口,眼睛突然亮了——甜香混着茶香在舌尖散开,比部落里用枣泥熬的甜水更清爽。他一口气喝光,把缸子往地上一蹲:“你说的是真的?这东西能种活,能换米?”

“不仅能换米,还能换青霉素。”沈亦舟凑过来,把手机递给他。信号刚好恢复,屏幕上是奥马尔的视频——黑瘦的汉子站在达尔富尔茶园里,身后跟着十几个采茶的族人,每个人手里都捧着鼓鼓的钱袋,“这是我在埃塞俄比亚认识的奥马尔,以前也是部落首领,现在种茶一年赚的,比抢三年还多。”

伊德里斯的目光钉在视频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骆驼坠子。远处突然传来枪声,他猛地站起来,长矛往地上一戳:“跟我来!”他朝族人喊了句土语,几个举着弯刀的汉子立刻收了武器,“我知道一个秘密水源,能浇活你的茶苗。但你们要答应我,茶种出来,分一半给贝贾的孩子。”

越野车跟着伊德里斯的骆驼队钻进一片胡杨林。林深处藏着眼山泉,泉水从岩石缝里渗出来,在沙地上积成个小水洼,周围长着几丛翠绿的骆驼刺。沈亦舟刚把茶苗搬到水边,就听见周小雨的惊呼——直播镜头里,弹幕正疯狂刷屏,“海外华人商会阿明”捐了10万美金,备注是“贝贾部落茶苗种植基金”。

“糕点和大米到了!”远处突然传来汽车喇叭声。阿梅雇的货车在胡杨林外停住,车斗里的大米袋堆得像小山,旁边的纸箱上印着“春芽甜糕”的字样,有几个箱子边角被撞瘪了,露出里面金黄的糕体。阿梅的视频连线刚好打过来,对着镜头哭唧唧:“你们看,我的甜糕没粘成块!就是货车司机被部落拦了两次,差点把货给扣了。”

“多亏了阿江的‘过路费’。”沈亦舟笑着帮司机卸米,“他用驳船运水泵的时候,给贝贾部落送了两袋米,刚好认识了伊德里斯的弟弟。”他指了指正在帮着搬茶苗的族人,“现在两大部落都同意,以茶园为界,谁也不许在茶地周围开枪——他们都等着收茶换钱呢。”

周小雨的镜头对准了山泉边的茶苗。沈亦舟正教族人挖坑,李伟把茶苗放进坑穴,伊德里斯用手捧着淤泥培在根部,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把阿梅的甜糕掰了半块,塞进李伟手里,又指了指茶苗,用生硬的阿拉伯语说:“甜……茶……”

弹幕里的礼物刷个不停。“糕点师阿甜报道!”Id后面是张精致的马卡龙照片,“我捐的200盒低糖糕点,专门给糖尿病的老人吃,刚从开罗空运到喀土穆,现在正用维和部队的车送过来,估计明天就能到。”她发了张和维和士兵的合影,“他们说,看到‘春芽’的标志,就知道是自己人。”

“水泵也快到了!”阿江的消息跳出来,附带张驳船靠岸的照片,“夜里偷运成功,现在正用骆驼队往难民营送,后天就能安装。”他发了张水泵安装示意图,“我画了简易版的,用石头固定就行,不用电,靠人力就能抽水。”

天黑时,茶苗终于种完了。伊德里斯杀了只羊,用尼罗河的水炖了锅肉汤,汤里加了点春芽茶末,膻味消了大半。篝火边,贝贾部落和阿拉伯部落的族人坐在一起,手里捧着甜茶,没人再提冲突的事。法图玛醒了过来,喝了小半碗甜茶,突然笑了,露出两颗缺角的门牙。

沈亦舟摸出手机,秦大山的消息刚发进来——附带张中非合作峰会的邀请函,上面写着“特邀春芽援助团出席,春芽茶定为峰会指定用茶”。“秦大叔说,”他把手机递给李伟,“要我们准备点卡萨拉的茶样,下个月峰会带去亚的斯亚贝巴,让各国代表尝尝苏丹的春芽。”

李伟捏着邀请函,指尖有些发颤。他望向山泉边的茶苗,月光洒在嫩叶上,像镀了层银霜。伊德里斯走过来,把个新做的骆驼坠子塞进他手里:“这是贝贾的护身符,保你去峰会平安。”他指了指茶苗,“等你们回来,这些苗就该采茶了,我让部落的孩子都来学,以后他们就不用再举弯刀了。”

周小雨的直播镜头对准了夜空——尼罗河上的星星格外亮,和难民营的灯火连成一片。“家人们,”她的声音带着哽咽,“苏丹的春芽,今晚扎根了。”镜头拉远,胡杨林里的篝火、河岸的帐篷、新种的茶苗,还有两个部落族人握在一起的手,构成了一幅温暖的画面。

凌晨时分,阿江的水泵送到了。沈亦舟和阿伟(索马里来的机械师)蹲在山泉边组装,伊德里斯的族人举着火把照亮,火光映在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当第一股清水顺着水管流进茶地时,孩子们欢呼着跳起来,围着水管追着水花跑,笑声盖过了远处零星的枪声。

李伟靠在越野车边,看着这一幕,突然想起湘西的茶园。秦大山说,现在湘西的茶花开得正盛,阿花和杜尔每天都去茶园浇水,盼着他回去。他摸了摸怀里的茶样罐,里面装着卡萨拉的土壤和茶苗,沾着尼罗河的水,带着贝贾部落的温度。

“下一站,亚的斯亚贝巴。”沈亦舟走过来,递给他一杯刚泡的甜茶。茶汤在搪瓷缸里泛着琥珀色,甜香混着胡杨林的气息,格外清爽。

李伟点点头,喝了口茶。远处的尼罗河波光粼粼,像条银色的带子,绕着新种的茶苗,流向远方。他知道,春芽的故事还没结束,峰会的舞台上,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们——让非洲的茶香,飘进世界的每个角落。

第二天清晨,李伟和沈亦舟准备出发去亚的斯亚贝巴。伊德里斯带着族人来送,每个孩子手里都捧着片新鲜的茶苗叶子,举得高高的。法图玛跑过来,把个画着茶树的陶罐塞进李伟手里,罐子里装着点晒干的甜糕渣。“给……峰会……”她的声音细细软软,像刚抽芽的茶苗。

越野车驶离胡杨林时,李伟从后视镜里看——伊德里斯正领着族人给茶苗浇水,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披了件金色的衣裳。周小雨的直播还在继续,镜头里,茶苗的嫩叶在风中轻轻晃动,远处的尼罗河上,一艘挂着中国国旗的货轮缓缓驶过,船身印着四个大字:春芽同行。

沈亦舟突然指着前方,喊了声:“你看!”远处的公路上,一队中国维和部队的装甲车正朝他们驶来,车身上的五星红旗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装甲车旁,阿江的水泵车正往难民营方向开,水管里的清水在沙地上划出一道银线,像条连接希望的纽带。

李伟踩下油门,越野车迎着朝阳加速。他知道,无论前方还有多少战乱和艰险,只要这些茶苗还在生长,只要还有那么多跨越山海的支援,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尼罗河畔的茶香,会和湘西的茶花一样,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