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 > 第137章 茶苗伴读开学礼,金奖茶香绕九州

春芽爱心学校的奠基石还带着新刻的石屑,龙鼻嘴村的晨雾就裹着施工声漫过茶山。李伟踩着沾着露水的脚手架,正和施工队核对教室的采光角度——粉丝“建筑设计师阿朗”连夜优化的图纸摊在膝盖上,朝南的窗户尺寸用红笔圈出:“要保证每个教室上午都有阳光,孩子们看书不伤眼睛。”沈亦舟递来安全帽,帽檐上绣着的茶芽图案被晨露打湿,“省农科院的土壤检测报告出来了,湘西其他县的红壤ph值偏酸,种‘湘茶1号’需要改良,粉丝‘土壤专家阿土’已经寄来改良方案,还有20吨有机肥,走了五天山路,今天该到了。”

“省级推广的启动会定在下周,”晓茶抱着文件夹跑上工地,帆布包上的茶芽挂饰撞得叮响,“扶贫办说要让咱们做典型发言,还要现场展示春芽模式的种植技术。可咱们的茶苗适配性报告还缺对比数据,粉丝‘数据分析师阿雯’说需要三天时间处理样本,怕是赶不上材料提交。”她翻开账本,“粉丝众筹的‘春芽推广专项基金’到账45万,‘老茶客’团长说要是需要加急检测设备,全国粉丝随时凑钱。”

话音刚落,周小雨举着直播架从工棚冲出来,镜头里的弹幕已经堆成了小山:“李老师别慌!我是检测机构的,我联系了咱们省的重点实验室,开通绿色通道,24小时出数据!”她把手机屏幕怼到李伟眼前,“‘样本运输阿杰’是冷链物流的,说现在开车来取样本,明天就能送到实验室,检测费他全包了!”

“太及时了。”李伟指尖划过屏幕,“农业技术员阿明”的留言跳了出来:“我已经带着改良土配方去湘西永顺县试种了,当地留守儿童家庭都愿意参与,要是成功,咱们的爱心茶园就能复制到十个县!”弹幕里“春芽模式yyds”刷屏,“教育设备商阿伟”留言:“我捐50套智能黑板,带护眼模式的,已经发物流了,虽然要走七天,但保证赶在学校开学前送到!”

上午九点,土壤专家阿土捐赠的有机肥运到了村口。卡车陷在刚下过雨的泥地里,车斗里的有机肥袋渗着黑色的养分。“这是蚯蚓粪和茶渣混合的有机肥,”粉丝“农技师阿强”跳下车,裤脚沾满泥点,“ph值调节剂已经按比例掺进去了,撒到地里翻耕30厘米,红壤就能适配‘湘茶1号’。”秦大山带着村民们扛着锄头赶来,“人多力量大,今天就把试种的茶地整出来,让省里来的领导看看咱们的效率!”

刚安排好有机肥撒施,晓茶就接到了冷链物流的电话——样本运输的冷藏箱在高速上出了故障,温度超标,检测样本可能变质。“这可是十个县的推广数据,要是坏了,省级推广就要推迟!”晓茶急得声音发颤。周小雨立刻切换直播画面,对准冷藏箱的实时温度监控,弹幕瞬间从加油模式切换到解题模式:“我是制冷工程师,把温控器型号发我,我远程指导维修!”“我在高速服务区工作,已经联系了维修师傅,十分钟内到!”“老茶客”团长的语音炸响:“我让附近的粉丝开车送新的冷藏箱过去,保证样本没事!”

两小时后,新的冷藏箱准时送达。“样本温度稳定在4c,没变质!”检测员阿雯打开箱子,松了口气,“‘数据分析师阿琳’已经在实验室等着了,明天这个时候,完整的适配性报告就能出来。”沈亦舟拍着阿雯的肩膀:“辛苦你了,等推广成功,咱们的爱心茶园就能多帮一百个留守儿童家庭。”

中午的工棚厨房,李伟要教大家做“茶芽蔬菜粥”,给施工队和帮忙的村民当午餐,也为爱心学校的营养食谱试菜。小琳系着粉丝“裁缝阿秀”绣的“春芽厨房”围裙,正把泡好的春芽切碎:“李老师,这粥要煮得软烂点,施工队的师傅们胃不好,孩子们也爱吃。”她举起粉丝“厨具商阿冯”捐的砂锅,“这锅保温好,煮出来的粥又糯又香。”

“大米要提前泡半小时,”李伟往砂锅里加山泉水,“水开后下大米,煮到开花再放春芽碎和胡萝卜丁,最后撒点盐就行。”他用勺子搅着粥底,“春芽里的茶氨酸能促进食欲,施工师傅们累了一天,喝这个刚好。孩子们长身体,茶芽中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的β-胡萝卜素能互补,营养更均衡。”

“春芽的膳食纤维还能帮助消化,”沈亦舟帮着盛粥,“而且茶芽中的茶多酚有抗氧化作用,对长期在户外干活的师傅们好。”阿凯端着碗凑过来,吸溜着鼻子:“我闻着就香,比城里餐馆的海鲜粥还诱人。”小琳举起锅铲作势要拍:“昨天偷吃茶芽酱被抓,今天还敢来蹭饭?先去帮孩子们搬新书,粉丝‘出版社阿雅’捐的,别把书弄湿了!”弹幕里“阿凯又被拿捏”的表情包刷了屏,“营养师阿婷”留言:“这个粥的营养配比太科学了,我已经把配方发给湘西的乡村学校,让更多孩子受益!”

粥刚煮好,省农科院的陈教授打来了电话:“你们的茶苗适配性数据太关键了!永顺县的试种茶苗已经发芽,比当地品种早三天,这说明改良方案可行。国际茶展的邀请函也下来了,下个月在杭州举办,要是能拿金奖,春芽茶就能进入高端礼品市场。”

“国际茶展?”李伟手里的勺子差点掉了。沈亦舟接过电话:“我们的茶样已经寄出去了吧?粉丝‘评茶师阿芳’说要帮我们做风味提升,加了松针窨制,香味更独特。”陈教授笑着说:“早就寄到了,评委会的专家已经尝过,说这茶有‘山林的灵气’,就等你们来拿金奖了!”

下午,爱心学校的教室开始铺地砖。粉丝捐赠的智能黑板运到了一半,剩下的卡在了盘山公路的弯道上。“黑板是钢化玻璃的,不能磕碰!”施工队队长急得转圈,“这弯道太窄,卡车根本转不过来。”周小雨立刻开启直播求助,“道路工程师阿峰”的消息秒回:“我刚查了卫星图,前面有个开阔地可以掉头,我联系了当地的吊车师傅,半小时内到,吊车费我出!”

半小时后,吊车稳稳地把智能黑板吊过弯道。“这黑板能联网,还能播放茶园种植的视频,”设备安装师傅阿伟调试着屏幕,“孩子们以后上自然课,就能看实时采茶直播。”小宇带着爱心茶园的孩子们跑过来,踮着脚摸黑板:“李老师,以后我们是不是就能在这学种茶了?”李伟蹲下来,帮他擦掉脸上的泥点:“当然,这里会有最棒的老师,最棒的设备,还有你们种的茶苗陪着你们读书。”

国际茶展的前三天,李伟和沈亦舟带着精心准备的茶样赶往杭州。出发前,秦大山把一个布包塞进李伟手里,里面是用老茶树枝做的茶针,上面刻着“春芽”二字:“这是我爹传下来的,当年他就是用这个茶针泡出的好茶,拿到上海的茶展上获奖。现在传给你,去杭州拿个金奖回来,让咱们的春芽茶扬眉吐气。”

茶展现场,“中国春芽”的展位前围满了人。李伟穿着粉丝“服装设计师阿乔”定制的中山装,衣襟绣着茶苗暗纹,沈亦舟帮他整理好展示架上的茶样:“别紧张,就像在茶园直播一样,把春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他递过一杯温水,“‘翻译官阿玲’在旁边,要是遇到外国评委,她来帮忙翻译。”

“大家好,我是李伟,来自湘西龙鼻嘴村。”李伟拿起一杯春芽茶,茶汤金黄透亮,“我们的茶种在海拔800米的红壤上,用山泉水灌溉,驱虫靠的是粉丝捐赠的印楝油,不施一粒化肥。这些茶叶,很多是留守儿童采摘的,他们用小手把茶芽摘下来,换成给奶奶治病的药钱,换成自己的学费。”他把茶杯递给评委,“这杯茶,是生态的味道,更是爱心的味道。”

评委会主席端起茶杯,先闻香,再慢啜,眼睛瞬间亮了:“这茶有兰花香的底韵,还有松针的清冽,比我去年喝的西湖龙井更有层次。”他翻看着爱心茶园的照片,“这个故事太动人了,茶叶的品质好,背后的精神更可贵。”旁边的外国评委竖起大拇指:“this tea has love,its the best chinese tea Ive ever drunk(这茶充满了爱,是我喝过最好的中国茶)。”

颁奖仪式上,当“春芽茶”三个字从主持人嘴里念出时,李伟的眼眶瞬间红了。沈亦舟用力拍了拍他的后背,掌心的温度透过衣料传过来——那是两人并肩扛茶苗磨出老茧的手。“春芽茶荣获国际茶展金奖,”主持人举起奖杯,“它不仅代表着中国生态茶的最高品质,更代表着一种爱心传承的精神,一种乡村振兴的力量!”李伟接过奖杯,转身与沈亦舟紧紧握了握手,无需多言,八年风雨同舟的默契都在掌心的力道里。台下的粉丝代表举着“春芽飘香”的横幅,欢呼声响彻整个场馆。

消息通过直播传回龙鼻嘴村,全村人都沸腾了。秦大山拄着拐杖,在老樟树下放起了鞭炮,春芽宝宝穿着绣着茶芽的新衣服,追着鞭炮跑。“咱们的春芽茶拿金奖了!”秦大山抹着眼泪,“我爹当年的梦想,今天实现了!”小宇举着手机直播,弹幕里“春芽牛批”“为国争光”刷屏,“老茶客”团长留言:“我已经组织粉丝订做了金奖纪念茶饼,每个粉丝都能领到,让大家都沾沾喜气!”

从杭州回来的路上,晓茶的电话就没停过。“北京的‘国宴食品供应商’要和咱们签长期合同,”晓茶的声音带着激动,“他们说以后国宴上的茶,就用咱们的春芽茶!还有上海的连锁超市,要给咱们做专属货架,全国200家门店同步上架!”她顿了顿,“粉丝捐赠的教学设备都到齐了,爱心学校的桌椅、图书、实验器材,全是新的,就等开学了!”

春芽爱心学校的开学仪式定在九月一日。这天一早,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来帮忙,粉丝代表从全国各地赶来,带来了给孩子们的书包、文具和图书。“这是我捐的绘本,”粉丝“绘本作家阿雅”抱着一摞书,“里面的主角就是小宇,讲他种茶救奶奶的故事,希望能鼓励更多孩子。”“体育用品商阿强”扛着篮球架进来:“我捐10套篮球架,还有足球、跳绳,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开学仪式上,小宇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穿着粉丝“裁缝阿秀”捐的新校服,胸前别着茶芽形状的校徽,“我以前没有钱上学,只能帮奶奶采茶。现在有了春芽爱心学校,有了李老师和沈老师,有了粉丝叔叔阿姨,我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了。”他举起小拳头,“我以后要好好学习,种出更好的春芽茶,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很多村民都抹起了眼泪。

李伟站在主席台上,看着眼前的孩子们,喉咙微微发紧。“今天,春芽爱心学校开学了,”他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这所学校,是粉丝们用爱心盖起来的,是村民们用双手建起来的。它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家,一个让留守儿童能读书、能成长、能感受到爱的家。”他指向远处的茶园,“那边的茶苗在生长,就像你们在成长,只要有爱心浇灌,你们都会像春芽一样,长成参天大树。”

开学第一课,李伟教孩子们做“茶香小馒头”。“用春芽茶汤和面,”李伟把面团揉成小剂子,“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有茶香,又有营养。”孩子们围着桌子,小手沾着面粉,跟着李伟一起揉面团。小宇揉的馒头歪歪扭扭,李伟笑着帮他整形:“没关系,只要用心做,就是最好的馒头。”

“春芽茶汤里的茶多糖能让馒头更松软,”沈亦舟帮孩子们擦着脸上的面粉,“而且茶氨酸能让馒头有淡淡的甜味,不用放糖也好吃。”一个小女孩举着馒头问:“沈老师,我能把馒头带回家给奶奶吃吗?”沈亦舟点点头:“当然可以,这是你自己做的爱心馒头,奶奶吃了一定会很高兴。”

中午,孩子们在学校食堂吃了第一顿午餐——茶芽蔬菜粥、茶香小馒头,还有粉丝“有机农场阿伟”捐的有机蔬菜。小宇把自己的馒头掰了一半给旁边的留守儿童:“你吃,这个馒头很香,我家里还有李老师送的茶芽酱。”小女孩接过馒头,小声说:“谢谢,我长大了也要种茶,像你一样帮助别人。”

下午,省级推广的启动会在湘西州政府召开。李伟带着春芽模式的推广方案,站在发言台上。“春芽模式的核心,是‘互联网 生态农业 爱心帮扶’,”李伟对着话筒,“我们用粉丝捐赠的设备种茶,用直播让消费者看到茶叶的生长过程,用爱心茶园帮助留守儿童。现在,我们的模式已经在永顺县试种成功,接下来,我们要把它推广到湘西十个县,帮助一千个留守儿童家庭。”

台下的各县代表纷纷举手提问。“我们县的土壤和龙鼻嘴村不一样,怎么改良?”“留守儿童的培训怎么开展?”“茶叶的销售渠道怎么解决?”李伟一一解答:“土壤改良有粉丝专家的方案,培训有我们的技术员上门指导,销售有我们的直播平台和合作超市,只要大家愿意参与,春芽团队全程支持!”

启动会结束后,十个县的代表都和春芽茶园签了合作协议。“我们县有50个留守儿童家庭,”永顺县的代表握着李伟的手,“他们都盼着能种春芽茶,盼着能像龙鼻嘴村一样,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李伟点点头:“放心,我们明天就派技术员过去,茶苗、设备、肥料,我们都包了,粉丝们已经捐了100万的推广基金,保证大家种得好、卖得好。”

回到村里,茶叶研究所的奠基仪式也开始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驻华代表、省扶贫办的领导、粉丝代表,都来参加了仪式。“春芽茶园的模式,已经成为全球乡村振兴的典范,”联合国代表握着李伟的手,“我们会把这个模式推广到非洲、东南亚,让更多国家的农民受益。”他递过一份文件,“我们正式聘请你和沈亦舟先生为联合国粮农组织亲善大使,希望你们能把春芽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晚上,篝火晚会在爱心学校的操场上举行。村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孩子们举着自己做的茶香小馒头,跟着音乐拍手。小宇和孩子们合唱了《春芽的希望》,稚嫩的歌声飘在夜空中:“春芽茶,香又香,爱心浇灌快成长;春芽苗,青又青,我们都是小星星。”

李伟和沈亦舟坐在操场边,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晚风卷着茶香扑过来,远处的茶苗在月光下泛着银辉。“你看,”沈亦舟往他身边挪了挪,从口袋里掏出个磨得发亮的布包,里面是两块茶木镇纸——用两人创业时种的第一棵老茶树枯枝做的,上面刻着极小的字,“春芽同路”,边缘被岁月磨得光滑,“这是用茶展金奖的奖金做的,老木匠说茶木越盘越有劲儿,就像咱们哥俩这些年一样。”

李伟拿起一块镇纸,指腹抚过深浅不一的刻痕,忽然想起八年前的暴雨夜——两人为了抢救刚冒尖的茶苗,抱着半筐茶芽蹲在田埂上哭,雨水混着眼泪淌在脸上。喉咙一下子发紧,他把镇纸塞进随身的工具包,那里面还放着当年两人共用的旧手套。“当年你说要让茶苗长到每个穷地方,让孩子都有书读,”李伟手肘轻轻撞了撞沈亦舟的胳膊,“现在咱们快做到了。”周围的孩子们笑着跑过,灯笼的光影在两人脸上晃过,粉丝们举着手机记录这一幕,弹幕里“春芽兄弟yyds”“这才是真情谊”刷屏,“老茶客”团长留言:“明年咱们办春芽周年庆,全国粉丝都来,为这对兄弟庆功!”

“以后路还长,”沈亦舟拍了拍他的后背,力道和当年扛茶苗时一样沉稳,“学校要加开种植实践课,研究所要培育新茶种,非洲的推广方案也得提上日程。”他望着远处亮灯的教室,“咱们哥俩接着干,让春芽的茶苗,在全世界的土地上发芽;让春芽的学校,照亮更多孩子的路。”

“嗯。”李伟深吸一口带着茶香的空气,心里格外踏实。远处的山泉在流淌,近处的篝火在跳动,孩子们的歌声在回荡,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有茶,有爱,有并肩作战的兄弟,有一群可爱的人,一起守护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第二天一早,李伟和沈亦舟就带着技术员去了永顺县。留守儿童小娟的家里,土坯房的墙上贴满了“三好学生”奖状。“我想种茶,”小娟攥着李伟的衣角,小手布满了帮奶奶喂猪磨出的茧子,“我想赚钱给爸爸治病,想让妈妈回家。”李伟蹲下来,帮她擦掉脸上的泥点,指腹的老茧蹭过孩子皲裂的脸颊:“叔叔帮你,我们一起种茶,一起让日子好起来。”

在小娟家的茶地里,沈亦舟教她辨认茶苗:“这是‘湘茶1号’,叶子是椭圆形的,要种在向阳的地方,浇水的时候不能浇在叶子上。”小娟拿着小锄头,学着沈亦舟的样子挖坑,小手磨红了也不喊疼。“等茶苗长大了,我就能摘茶芽卖钱了,”小娟的眼睛里闪着光,“我要让爸爸喝上我种的茶,让他的病快点好起来。”

从永顺县回来,晓茶带来了更惊喜的消息。“我们的春芽茶被选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的指定用茶,”晓茶举着合作协议,“外交部说要在论坛上向各国代表介绍春芽的故事,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爱心好茶。”她顿了顿,“粉丝‘文创设计师阿峰’已经设计好了论坛专属包装,用土家织锦纹样,印着‘春芽传爱,丝路飘香’八个字,特别大气。”

“一带一路”论坛的现场,春芽茶的展位前挤满了各国代表。李伟穿着绣着“春芽传爱”纹样的中山装,为代表们泡茶:“这是来自中国湘西的春芽茶,种在红壤里,浇着山泉水,是留守儿童用爱心采摘的。”他把茶杯递给外国代表,“希望这杯茶能传递中国的爱心,传递‘一带一路’的友谊。”外国代表接过茶杯,一饮而尽,竖起大拇指:“Good tea,good friendship(好茶,好情谊)。”

论坛结束后,春芽茶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俄罗斯的茶叶经销商要订50吨,”晓茶一边记录一边说,“他们说要把春芽茶卖到莫斯科的高端超市。还有东南亚的经销商,订了30吨,说要做茶饮料原料。”她翻着订单,“咱们的生产线已经24小时不停工了,粉丝‘食品机械阿伟’又捐了两条生产线,正在运输途中,虽然要走十天,但能大大提高产能。”

春节前夕,春芽茶园举办了盛大的年会。全村人、粉丝代表、留守儿童家庭,都聚在了一起。晓茶站在台上,公布了一年的成绩:“春芽茶园全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帮助湘西十个县的1200个留守儿童家庭实现增收,爱心学校招收了86名学生,茶叶研究所已经建成,下个月就能投入使用。”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李伟接过茶针,沈亦舟搭着他的肩膀,两人并肩站在台前。“谢谢秦大叔,谢谢所有粉丝和村民,”李伟的声音带着哽咽,“是你们让老茶籽发了芽,是你们让留守儿童有了希望。以后,我和亦舟会一起守护春芽茶园,守护爱心学校,让这片土地越来越好。”

“从第一次在湘西扛水浇苗,到现在茶苗要种去非洲,”沈亦舟握着李伟的手,举起那枚茶针,“这根茶针,刻着‘春芽’,也刻着咱们哥俩的念想。以后不管去哪,不管遇到啥难,咱们都一起扛!”台下的小宇领着孩子们喊:“李老师!沈老师!春芽加油!”喊声震得屋顶发麻,泪水在很多人眼里打转。

晚宴上,李伟亲自下厨做了“春芽团圆饭”。茶芽炖鸡汤、茶香排骨、茶汁豆腐,每一道菜都飘着淡淡的茶香。小宇和小娟端着茶杯跑上台,杯沿还沾着茶沫,深深鞠了一躬:“谢谢李老师,谢谢沈老师!是你们让我们知道,再小的茶芽,也能长成撑起家的大树!”孩子们跟着涌上台,举着各自的小茶杯,七嘴八舌地喊着祝福,“祝老师天天开心”“祝春芽茶越卖越好”的声音混在一起,温暖了整个屋子。李伟和沈亦舟站起身,端起茶杯回敬,沈亦舟笑着揉了揉最前排孩子的头:“你们才是最棒的小芽苗,我们一起成长。”

月光洒在春芽茶园上,茶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是在为这对新人祝福。山泉在水渠里流淌,“哗啦啦”的声音像是在歌唱。爱心学校的教室里,智能黑板亮着,上面写着“春芽的希望”五个大字。

李伟和沈亦舟站在茶园的最高处,望着漫山遍野的茶苗,望着灯火通明的村庄,望着孩子们熟睡的笑脸。他们知道,春芽茶园的故事,才刚刚开启新的篇章。在这片充满爱心和希望的土地上,春芽茶会继续生长,春芽人的故事会继续书写,茶香会飘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爱心会传递到每一个需要的人心中。

因为每一份爱心都不会被辜负,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守护,每一颗春芽,都能在希望的土壤里,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这光芒,名为春芽,名为爱心,名为传承,更名为幸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