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失业后我成了做菜邪修,全网学疯 > 第126章 老茶种与新希望

晨露还凝在茶苗的嫩芽上时,沈亦舟的指尖已经触到了一片卷曲的叶片——叶缘泛着焦黄色,背面爬着几只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小绿虫,像撒在叶上的碎翡翠。他立刻蹲下身,扒开周围的土垄,发现邻近三株茶苗的根系都缠着细细的白丝,心猛地一沉。

“李伟!”他朝民宿工地的方向喊,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慌,“你快过来看看,茶苗不对劲!”

李伟正和援建队的工程师老吴核对民宿的梁柱尺寸,手里还攥着根画粉棍。听见喊声,他把粉棍一塞就往茶园跑,裤脚带起的泥点溅在刚平整的地基上。“怎么了?”他蹲在沈亦舟身边,指尖捏起那片焦叶,“这是……茶小绿叶蝉?还有根结线虫?”

赶过来的李教授脸色也变了,从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病虫害图鉴翻到某一页:“没错,就是这两样。洪水过后湿度大,最容易滋生这些玩意儿。要是不及时治,用不了一周,整片茶园的茶苗都得遭殃。”他指着根系的白丝,“这线虫会吸光茶苗的养分,叶子蝉还传播病毒,双重打击啊。”

沈亦舟翻着爷爷的笔记,手指在泛黄的纸页上飞快滑动:“爷爷写过,他当年在淮安救灾,也遇到过类似情况。用苦楝叶煮水浇根能杀线虫,对付叶蝉得用印楝油喷雾,但这两种东西都得现采现制,咱们这儿哪儿找这么多苦楝树?”

“后山有片苦楝林!”秦大山扛着锄头跑过来,草帽檐上的露水顺着帽绳往下滴,“洪水没淹到那儿,就是树长得密,不好砍。可这印楝油……我活了五十多年,从没在湘西见过印楝树啊。”

周小雨的直播架刚好架在旁边,镜头把几人凝重的神情都拍了进去。她赶紧把麦克风凑到李教授身边,声音放轻却清晰:“家人们,我们遇到新麻烦了。茶园里爆发了病虫害,需要苦楝叶和印楝油才能防治。苦楝叶后山有,但印楝油咱们这儿没有,有没有家人知道哪里能买到?或者有替代的办法?”

弹幕瞬间从之前的“期待春芽茶香肉”变成了焦急的讨论。“农业狗小李”的Id跳得最快:“我是农科院植保所的!印楝油湖南没有,但广西凭祥的农资市场有现货!我现在就联系那边的同学,让他们帮忙调货!”

“云南茶农老王”跟着发:“苦楝叶煮水的时候得加生石灰,比例10:1,煮透了放凉再浇,杀线虫效果翻倍!我当年就是这么救的茶园!”下面立刻有人接:“老王靠谱!我家种茶三十年,这个方子确实管用!”

“广西农资小张”的留言带着急迫:“我就是凭祥做农资的!印楝油我这儿有十吨,现在装车走绿色通道,最快三天到湘西!但运费得三千,我先垫着?”

李伟赶紧对着镜头摆手:“运费不用你垫!‘老茶客’团长的第三批捐款刚到账,正好能用上。小张你把账号发过来,我们现在就转钱。”他转头对秦大山说,“你带几个年轻村民去后山砍苦楝叶,注意安全,别伤着自己。”

“李老师等一下!”“农业狗小李”又发了条长评,“印楝油虽然管用,但浓度得控制在0.3%,不然会烧苗。我把稀释方法和使用说明做成文档,现在发给周小雨。另外,线虫怕高温,浇完苦楝水后,最好在土垄上盖层秸秆,既能保墒又能杀菌。”

沈亦舟立刻掏出手机:“我来对接小李,把方法记下来。”他指尖在屏幕上飞快敲击,抬头对李伟笑了笑,“你看,咱们的粉丝里藏着不少专家,比我翻爷爷的笔记还快。”

“那是,咱们春芽团队的粉丝都是‘全能后援团’!”李伟拍了拍他的肩膀,转身对志愿者们喊,“一组跟秦支书去后山采苦楝叶,二组跟着李教授学煮水配药,三组去镇上买生石灰和秸秆,中午我给大家做‘茶芽驱虫糙米饭’,吃完更有力气干活!”

弹幕里瞬间又活泛起来。“加班狗阿凯”发了个嫉妒的表情包:“凭什么你们又有新菜吃?我在藏区啃了三天青稞饼,小琳做的糖馒头甜得我牙都快掉了!”“小琳本琳”立刻回复:“那是你不懂欣赏!李老师都说我有进步了,下次给你做茶芽青稞饼,保证不甜!”下面跟着一串“阿凯保重”的调侃,把紧张的气氛冲淡了不少。

沈亦舟趁着李伟安排工作的间隙,给“农业狗小李”回了消息,把爷爷笔记里关于病虫害防治的补充方法发了过去。没过两分钟,小李就回了电话,声音带着年轻人的激动:“沈老师,您爷爷的方法太有用了!他提到的‘轮作驱虫法’,我们所里去年刚验证过,比单纯用药效果还好!”

“真的?”沈亦舟眼睛一亮,“我爷爷说在茶园里间种大蒜和薄荷,既能驱虫又能改良土壤,就是不知道适不适合湘西的气候。”

“太适合了!”小李的声音更响了,“湘西的酸性土刚好适合大蒜生长,薄荷的气味还能驱避叶蝉。我现在就把间种的间距和方法发给您,咱们可以在茶园外围先种一圈试点。”

周小雨把这段对话用手机扩音放了出来,志愿者们都欢呼起来。李教授点点头:“这个方法好!既环保又省钱,比买农药划算多了。等病虫害控制住,我们就开始间种。”

正说着,村口传来了卡车的鸣笛声。周小雨举着直播架跑过去,镜头里出现了三辆印着“春芽援助”字样的货车,车身上还贴着粉丝们手写的标语:“茶苗加油,春芽必胜”“李老师的邪修菜等着好茶”。

“是广东粉丝捐赠的物资到了!”周小雨激动得声音发颤,“家人们,半个月前广东粉丝众筹的大蒜种、薄荷苗还有太阳能杀虫灯,今天终于到了!”

货车门打开,一个个装满种苗的纸箱被卸了下来。广东粉丝代表阿明跳下车,黝黑的脸上全是汗:“李老师,沈老师,我们从广东拉了三天三夜,终于到了!这里有五万株大蒜种,三万株薄荷苗,还有二十台太阳能杀虫灯,都是我们广东茶农合作社捐的。”

李伟紧紧握住他的手,发现他的手掌上全是老茧:“辛苦你了,阿明。你不是说要回来当导游吗?怎么还亲自押车过来了?”

阿明挠了挠头,笑得有些腼腆:“我跟老板请了长假,想先帮着把茶园建好。这些种苗都是我们精挑细选的,抗病虫害能力特别强,种在茶园里绝对没问题。”他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递给沈亦舟,“这是我们合作社老社长的珍藏,三两‘宋种’茶籽,说让您和李老师试试,能不能在湘西种活。”

沈亦舟打开布包,里面的茶籽颗粒饱满,泛着深褐色的光泽。他凑到鼻尖闻了闻,有股淡淡的兰花香。“这可是稀世珍宝啊。”李教授凑过来看了一眼,激动得声音都抖了,“宋种是凤凰单丛的母树品种,全国都没多少,老社长居然舍得捐出来。”

阿明摆摆手:“老社长说,好茶要种在有希望的土地上。龙鼻嘴村有你们,有这么多好心人,就是最有希望的地方。”他指了指货车上的杀虫灯,“这些灯是太阳能的,不用接电,晚上自动亮,能把周围的害虫都吸引过来杀死,特别省心。”

中午的茶园旁,李伟支起了四口大铁锅,锅里咕嘟咕嘟煮着苦楝叶水,旁边的小锅里则炒着腊肉和刚采的嫩茶芽。沈亦舟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个小本子,给围过来的村民和志愿者讲解:“家人们,李老师今天做的这道‘茶芽驱虫糙米饭’,不仅好吃,还藏着学问。茶芽里的茶多酚能提高免疫力,腊肉补充能量,糙米的膳食纤维能促进消化,特别适合干重活的时候吃。”

“沈老师又开始科普了!”“护士小孙”留言,“我已经把配方记下来了,明天就做给住院的老人吃,既营养又好消化。”“美食博主阿花”跟着发:“求李老师多炒几秒,让我看看茶芽什么时候下锅最合适!”

李伟拿着锅铲,对着镜头演示:“茶芽要最后放,炒太久会老,失去香味。看到没?腊肉的油脂煸出来后,先下糙米翻炒,等米半熟了再放茶芽,翻炒十秒就出锅,这样茶芽又嫩又香。”他舀了一勺炒好的米饭,递到沈亦舟嘴边,“尝尝?今天的茶芽特别嫩,比上次的还香。”

沈亦舟张嘴咬下,眼睛弯了起来:“好吃!茶芽的清香刚好中和了腊肉的油腻,糙米也煮得软硬适中。”他转头对村民们说,“大家吃完饭后,咱们分两组行动,一组给茶苗浇苦楝叶水,一组种大蒜和薄荷,争取今天把病虫害的问题控制住。”

“好!”大家齐声回答,声音洪亮。秦大山的媳妇抱着春芽走过来,手里拿着个绣着茶苗图案的小荷包:“李老师,沈老师,这是我连夜绣的,给春芽挂着,保佑他健康长大,也保佑咱们的茶苗平安。”

荷包上的茶苗绣得栩栩如生,针脚细密,边缘还绣着“春芽”两个小字。沈亦舟接过荷包,轻轻挂在春芽的襁褓上:“谢谢嫂子,这荷包真好看。春芽以后肯定是个爱护茶苗的好孩子。”

刚吃完饭,《湘西晚报》的记者就追了过来,手里拿着刚印出来的报纸,头版头条就是春芽团队的照片——李伟背着秦大爷在洪水中行走,沈亦舟抱着春芽在茶园里微笑。“李老师,沈老师,你们上头条了!”记者激动地把报纸递过去,“这篇报道已经被省里的媒体转载了,好多爱心企业都打电话来,想给你们捐物资。”

李伟接过报纸,看着照片上自己冻得发紫的嘴唇,突然笑了:“这张照片拍得不错,就是把我拍得太狼狈了。”沈亦舟凑过来看了一眼,指着照片角落里的牦牛角挂饰:“你的平安符还在呢。”

记者趁机采访了阿明,当问到为什么放弃广东的工作回来支援家乡时,阿明的回答让直播弹幕瞬间安静下来:“我爸妈都是茶农,洪水冲毁了茶园,他们一夜之间白了头。是李老师和沈老师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回来不仅是为了帮他们,更是为了给自己的家乡做点事。”他顿了顿,声音有些哽咽,“我想让我的孩子以后能在满是茶园的家乡长大,而不是像我一样,从小就背井离乡去打工。”

周小雨的声音也带着哭腔:“家人们,这就是我们春芽团队的意义。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一群人的抱团取暖。阿明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湘西茶农的故事。我们重建的不仅是茶园,更是大家的家园和希望。”

弹幕里,“广东打工仔阿强”发了条长评论:“我也是湘西人,在广东打工十年了。看了阿明的故事,我明天就辞职回去,跟着李老师和沈老师种茶。就算赚不到大钱,能守着家里的老人孩子,守着家乡的土地,就值了。”下面跟着一串“我也回去”“算我一个”的留言,像一颗颗跳动的红心。

下午的茶园里,大家分工明确,干劲十足。李伟带着男人们给茶苗浇苦楝叶水,粗布手套早被竹制瓢柄磨破了边,指缝里嵌着深褐色的药渍,洗都洗不掉——那是苦楝叶煮水后沉淀的色素,沾在皮肤上又痒又涩。他弯腰舀水时,后颈的汗顺着衣领往下淌,在背上洇出一大片湿痕,每浇完一株就用石灰块在根部画个圈,石灰末混着汗水粘在脸颊上,像抹了层白霜。王大叔的袖口被药汁泡得发硬,却笑着说:“这味儿虽冲,闻着就踏实!”;沈亦舟带着女人们和孩子们种大蒜和薄荷,手把手教她们挖三指深的坑,指尖捏着细小的蒜种放进土里时,春芽宝宝突然从妈妈怀里探过身,小手在半空中抓了抓,恰好碰到一株刚栽好的薄荷苗,嫩白的指尖沾了点泥土,咯咯地笑起来。沈亦舟赶紧用干净的指腹帮他擦掉,轻声说:“轻点碰呀,这是保护茶苗的小卫士呢。”;阿明则和援建队的工程师们一起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红色的杀虫灯在茶园里排成一排,像一串醒目的灯笼,他爬上梯子固定灯架时,裤脚扫过茶丛,带落的晨露打湿了鞋面。

周小雨的直播镜头跟着大家移动,突然被秦大山叫住。老人拉着她走到茶园深处,那里有一棵半枯的老茶树,树干上还留着洪水冲刷的痕迹。“这是我们龙鼻嘴村最老的茶树,有一百多年了。”秦大山抚摸着树干,声音带着敬畏,“洪水来的时候,我以为它死了,没想到今天发了新芽。”

镜头凑近,老茶树的枯枝上果然冒出了几点嫩绿的新芽,像撒在枯木上的星星。秦大山从口袋里掏出个铁皮盒,打开后,里面装着几十粒发黑的茶籽:“这是老茶树结的籽,我藏了三十年,一直没舍得种。现在看到你们,看到这么多好心人,我知道该把它们拿出来了。”

他把铁皮盒递给李伟,双手微微颤抖:“李老师,沈老师,我把这些老茶种交给你们。你们年轻,有学问,有本事,一定能让它们长出新的茶树,让我们龙鼻嘴村的老茶香,传下去。”

李伟接过铁皮盒,感觉沉甸甸的。盒子上的锈迹里,藏着老人一辈子的期盼。他郑重地对秦大山鞠了一躬:“大爷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种这些茶籽,等它们长成茶树,我们就用它们做最好的茶叶,做最好的邪修菜,让龙鼻嘴村的茶香飘遍全国,飘遍全世界。”

沈亦舟也走上前,握住秦大山的手:“大爷,我会把这些老茶种的种植方法记下来,写进爷爷的笔记里,让它们和‘春芽’的故事一起,永远流传下去。”

周小雨把这一幕完整地拍进直播里,弹幕里的粉丝们都被感动了。“老茶客”团长连麦进来,声音哽咽:“秦大爷,您放心,这些老茶种的种植资金我们来出。我已经联系了省农科院,他们会派专家过来指导,一定让老茶种长出新希望。”

“太谢谢你们了,谢谢大家。”秦大山对着镜头深深鞠躬,眼泪掉在老茶树上,“我们龙鼻嘴村的人,世代种茶,以茶为生。洪水冲毁了我们的茶园,却冲不毁我们种茶的心。有你们在,我们的茶,一定能重新长起来。”

傍晚的时候,广西农资小张发来消息,印楝油已经装上了冷链车,预计三天后准时抵达。“农业狗小李”也把间种的详细方案发了过来,还附带了几张其他茶园的成功案例照片。李教授拿着方案,越看越兴奋:“按照这个方法,咱们的茶园不仅能抗病虫害,产量还能提高50%,品质也会更好。”

“那我们的‘春芽’品牌就更有底气了!”李伟笑着说,“等茶叶采摘了,我们先做一批样品寄给上海的收购商,再做一批送给全国的粉丝,让大家都尝尝龙鼻嘴村的好茶。”

沈亦舟翻着爷爷的笔记,突然眼睛一亮:“我爷爷笔记里记着一种‘茶酒’的酿法,用新茶芽和糯米酿的,口感清甜,还能活血驱寒。我们可以试试酿一批,作为‘春芽’品牌的特色产品。”

“好主意!”李伟一拍大腿,“我负责酿酒,你负责配方,周小雨负责直播宣传,咱们把‘春芽’品牌做起来,让村民们不仅能卖茶叶,还能卖茶酒、茶点,多一条增收的路。”

晚上的安置点,篝火比往常更旺。阿梅的弟弟拉起了马头琴,秦大山带着村民们唱起了湘西的茶歌,歌声粗犷而悠扬,飘在茶园的上空。李伟和沈亦舟坐在旁边,手里拿着那盒老茶种,借着篝火的光,仔细地挑选着颗粒饱满的茶籽。

“你说,这些老茶籽什么时候能发芽?”李伟拿起一粒茶籽,放在手心摩挲着。

“只要温度和湿度合适,很快就会发芽。”沈亦舟笑着说,“就像我们的春芽团队,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小的希望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周小雨举着直播架走过来,镜头里,篝火的光芒映在两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家人们,今天我们又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希望。秦大爷的老茶种,广东粉丝的种苗,广西粉丝的印楝油,还有全国粉丝的爱心捐款,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她把镜头对准那盒老茶种,“这些老茶种,承载着龙鼻嘴村的历史和希望,我们会好好呵护它们,让它们在湘西的土地上,长出新的生命。”

弹幕里,“老茶客”团长发来了新的捐款明细:“第四批捐款已经到账30万,专门用于老茶种的培育和茶酒的研发。明细已经公示在公益账号上,欢迎大家监督。”

“太给力了!”李伟对着镜头竖起大拇指,“请大家放心,每一分捐款都会用在刀刃上。等茶酒酿好了,我第一个寄给‘老茶客’团长,让您尝尝我们春芽团队的手艺。”

“还有我!”“加班狗阿凯”的Id跳了出来,“我已经把民宿的装修图画好了,明天就发过去。李老师你可得说话算话,我的‘春芽留守冠军’奖牌别忘了!”

“忘不了!”李伟笑着回,“等民宿装修好了,我亲自给你颁奖,再给你做一桌全茶宴,让你吃个够!”

篝火渐渐弱了下去,村民们和志愿者们都回帐篷休息了。李伟和沈亦舟还坐在原地,把挑选好的老茶籽小心翼翼地放进铺着松针的盒子里。月光洒在盒子上,和老茶籽的光泽交相辉映,像撒了一地的碎银。

“明天我们就把这些茶籽种在老茶树旁边,让它们陪着老茶树一起生长。”沈亦舟轻声说。

“好。”李伟点点头,“等它们发芽了,我们就立个牌子,上面写着‘春芽茶种,薪火相传’。”

远处传来春芽宝宝的哭声,很快又被妈妈温柔的哄劝声取代。茶园里的太阳能杀虫灯亮了起来,红色的光芒在夜色中闪烁,像一双双守护的眼睛。李伟和沈亦舟知道,他们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老茶种的培育、茶酒的研发、民宿的装修……但他们不害怕,因为他们身边有彼此,有千千万万支持他们的粉丝,有龙鼻嘴村世代种茶的村民们。

回到帐篷里,沈亦舟在爷爷的笔记上写下:“二零二五年五月十五日,茶园遭遇病虫害,广东粉丝捐赠种苗与杀虫灯,广西印楝油在途,秦大爷托付百年老茶种。老茶籽入盒,新希望萌生。爷爷,您看,这土地上的希望,从来都没有断绝过。”

窗外的月光透过帐篷的缝隙照进来,落在笔记上,和四十年前爷爷在淮安种下第一株茶苗时的月光一样,温暖而充满力量。远处的茶园里,新种的大蒜和薄荷在夜风中轻轻摇曳,老茶树上的新芽在月光下泛着嫩绿的光,一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春天来了,希望来了,春芽,正在茁壮成长。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李伟和沈亦舟就带着挑选好的老茶籽来到了茶园深处。他们在老茶树旁边挖了十几个小坑,每个坑里都铺上一层腐熟的羊粪,再放上一粒老茶籽,然后小心翼翼地盖上土,浇上清澈的泉水。

秦大山拄着拐杖走过来,手里拿着三炷香,恭敬地插在老茶树前。春芽宝宝被妈妈抱着,小脑袋好奇地扭来扭去,目光落在老茶树枯枝上的新芽时,突然伸出胖乎乎的小手,隔着半尺远轻轻一够,刚好碰到那点嫩绿——新芽在他指尖下微微晃动,像在回应他的触碰。“老茶树,保佑这些茶籽顺利发芽,保佑我们龙鼻嘴村的茶园越来越好,也保佑我们春芽平安长大。”秦大山对着老茶树深深鞠躬,浑浊的眼睛里映着孙儿和新芽的影子,然后转身对李伟和沈亦舟说,“以后这茶园,就拜托你们了。”

“大爷您放心,我们会的。”李伟和沈亦舟齐声回答。

周小雨举着直播架,把这一幕拍了下来。镜头里,老茶树的枯枝上,嫩绿的新芽在晨风中轻轻颤动,刚种下的茶籽旁边,新种的大蒜和薄荷已经冒出了小小的芽尖。远处的太阳能杀虫灯还亮着,红色的光芒在晨雾中渐渐淡去,而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家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周小雨对着镜头说,“我们的老茶籽已经种下,印楝油正在路上,茶园的重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虽然前方还有很多困难,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春芽会长大,茶园会丰收,龙鼻嘴村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弹幕里,粉丝们纷纷留言:“春芽加油!”“茶园加油!”“我们永远支持你们!”这些留言像一束束光,透过屏幕,照亮了龙鼻嘴村的茶园,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

晨雾中,李伟和沈亦舟的身影并肩站在老茶树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充满希望的茶园,是一群勤劳善良的村民,是千千万万支持他们的粉丝。他们知道,春芽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故事的每一个篇章,都将写满爱心、坚持与希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