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躲在墙垛之后,双眼透过望远镜,城外方安国部与吴三桂关宁骑兵的战斗场景清晰地映入眼帘。
战火纷飞中,双方士兵拼死搏杀,喊杀声即便隔着厚重的城墙,仿佛也能隐隐传入耳中。
城外清军的火炮也在加紧轰击开封城墙。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转身走下城墙,脚步匆匆朝着崇祯的住处赶去。
不多时,林深来到崇祯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后,神情严肃地禀报道:“陛下,多尔衮已然对开封城发起总攻,想必首辅李默也已成功完成对清军的合围之势。
现在,城外方安国将军所部此刻正与吴三桂的关宁骑兵陷入苦战,战况激烈万分。臣斗胆,请求陛下准许御林军出城参战!”
崇祯听闻,神色忧虑,默默地在房中踱步。
开封城的这场战斗已然进行到最为关键的时刻,他心里再清楚不过,御林军作为最后的精锐力量,此时若出城参战,极有可能面临全军覆没的下场,有去无回。
然而,若不派出御林军支援,城外的方安国部一旦抵挡不住吴三桂的骑兵,多尔衮的清军便极有可能攻破开封城,届时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自踏入开封城起,便已明确御林军归林深统领。
此刻,回想起忠勇军为了大明江山,为了护他周全,在战场上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壮烈场景,他的内心深受触动。
御林军,同样身为大明的武装力量,又怎有退缩的理由?
更何况,这御林军原本就是从忠勇军中挑选的精锐改编而成,想必他们骨子里同样流淌着渴望战斗、保家卫国的热血。
这般思索间,崇祯眼中闪过决然之色,他提高声音,大声喊道:“徐涛!”
徐涛立刻出列,身姿挺拔,声音洪亮地回应:“臣在!”
崇祯目光如炬,看向徐涛,问道:“听到林深政委的命令了吗?”
徐涛神情严肃,毫不犹豫地答道:“臣听的很清楚,政委命令御林军出城作战,御林军全体将士早已摩拳擦掌,做好了与清军玉石俱焚的准备!”
崇祯微微点头,神色坚定地说道:“好!林深,你们去安排作战计划吧!”
望着林深和徐涛快步离去的背影,崇祯缓缓转过身,望向远方,喃喃自语道:“李默吾弟,朕的性命,以及大明的国运,就全交到你手上了。”
话语中,既有对局势的忧虑,又饱含着对李默的信任与期待。
开封城东城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清军的炮弹如雨点般在城墙上肆虐,炸得砖石横飞,尘土蔽日。
林深挺立在高台上,神色凝重而坚毅,台下是五千御林军骑兵,他们身着战甲,骑在战马上,身姿挺拔,整齐划一,宛如一道钢铁长城。
徐涛策马来到高台之下,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向林深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高声汇报:“林政委,御林军五千人,实到五千人,请政委检阅!”
林深目光缓缓扫过这五千骑兵,心中满是感动与不舍,眼眶不由自主地微微发红。
他提高声音,大声问道:“出了这道门,你们也许就回不来了,怕吗?”
“不怕!”
五千骑兵齐声怒吼,声音响彻云霄,仿佛要将这战火硝烟都震散。
“杀敌报国!”
激昂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充满了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这时,有一名士兵高声喊道:“政委!我们也是忠勇军一份子,看着城墙上的兄弟们一个个死去,我们早就想出去杀鞑子了,如今有机会出城杀敌,属下正求之不得呢!”
其他士兵纷纷附和,士气愈发高涨。
林深看着眼前这群热血激昂的将士,重重地点了点头,他转头向徐涛交代任务:“你率军从东城杀出去,与方安国汇合,之后去摧毁清军的炮兵阵地!只有拔掉这根钉子,我们才能减轻城墙上的压力,为最终的胜利创造机会!”
徐涛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答道:“属下得令!”
林深大手一挥:“来,开城门!”
随着他的命令,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一股热浪裹挟着战火的气息扑面而来,御林军骑兵们握紧手中的武器,眼神中燃烧着复仇与杀敌的火焰,只等一声令下,便如猛虎般冲向敌阵。
御林军个个精神抖擞,腰挎锋利马刀,寒光闪烁,仿佛随时能割破敌人咽喉;身背汉阳造步枪,这精良武器是他们克敌的底气;每人腰间还别着五颗手榴弹。
待城门缓缓大开,发出沉闷的“咯吱”声,御林军骑兵们双腿一夹马腹,列队冲出城门,马蹄声如滚滚闷雷,向着城外清军迅猛杀去。
东城门外的清军瞧见开封城内竟杀出如此大量的骑兵,顿时一阵骚乱。
这里的清军并非主力,大多是汉军八旗。他们本以为开封城会在多尔衮的进攻下苦苦坚守,绝没想到城内会突然杀出一支如此勇猛的骑兵。
一时间,汉军八旗士兵们面露惧色,有的下意识握紧手中武器,身体却忍不住微微颤抖;有的则交头接耳,神色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