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八百里加急!永安府落雁城军报!”
这时,一名兵部侍郎匆匆入殿,呈上一份金色雁翎军报。
高文达接过军报,快速扫视,脸色微变,即刻呈上:“陛下,大胤皇朝近日向铁门关一线增兵逾二十万!统兵者乃大胤名将,镇国公韩飞虎!其前锋已抵关外五十里下寨,意图不明!”
“韩飞虎?”
殿内响起几声低呼。此人乃大胤军神,战功赫赫,他亲自统兵,绝非小事。
李凌云看着军报,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了两下,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他抬起眼,目光却并未看武将,而是落在了都察院左都御史澹台明夷身上。
“澹台御史。”
澹台明夷微微一怔,出列躬身:“臣在。”
“你素来精通刑名律法,亦通晓外交辞令。朕命你为钦差,持节即刻前往铁门关,代朕面见那韩飞虎。问他,陈兵我关外,意欲何为?是欲重启战端,还是另有所图?”
此言一出,众人皆讶。
澹台明夷迅速收敛讶色,沉声道:“臣遵旨!必据理力争,探明虚实!”
“不是据理力争。”
李凌云淡淡道:“是居高临下,质问他。我太渊刚平南境,拓土万里,锐气正盛。朕,不介意西边再多一个启岚郡。你将这话,原样带给他。”
澹台明夷眼中精光一闪,顿时明白了李凌云的意图,这是要以势压人,试探对方底线!
他深深一揖:“臣,明白了!”
李凌云环视群臣,声音沉稳有力:“北境之患,在心腹,当以雷霆击之。西境之扰,在疥癣,暂以威势慑之。诸卿各司其职,无需慌乱。”
他看向高长虹和林破山:“定国公,林指挥使,即刻去准备吧。”
“臣等告退!”
高长虹、林破山雷厉风行,大步离去。
“澹台御史,你也去准备吧。”
“臣告退。”
安排完毕,李凌云缓缓起身:“今日议事至此。退朝。”
“恭送陛下!”
百官躬身相送,看着那玄黑背影转入后殿。
走出太和殿后,李凌云微微眯眼,望向北方,又转向西方。
“蛮族…大胤…”
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正好,朕的血浮屠,还未杀够。”
……
亥时,御书房。
李凌云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被月光勾勒出模糊轮廓的飞檐斗拱。
这时,空气如同水波般微微荡漾,一道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御书房中央。玄袍,溟海暗纹,面容模糊。
“陛下。”
溟殿殿主微微躬身。
李凌云并未回头,似乎早已料到他的到来:“都处理干净了?”
“隐鳞在玉兰府根系已彻底铲除,总部亦已抹去。韩骏…神魂俱灭。”
“嗯。”
李凌云轻轻应了一声,随后转过身:“此时前来,不止是为了复命吧。”
“武宗皇帝陛下,传下法旨。”
“召您前往太一宫。”
李凌云瞳孔深处似乎有微光一闪:“老祖宗…终于要见朕了?”
“法旨已至,臣特来引路。”
“那就走吧。”
李凌云没有任何犹豫,拂袖便向殿外走去。
溟殿殿主无声地跟上,两人身影融入夜色,数息之间便来到巍峨的皇城墙根之下,那奔流不息的渊水之畔。
夜间的渊水,黑沉如墨,水声哗哗,比白日更显深邃莫测。
两人身形毫不停留,悄无声息地没入冰凉的河水之中。
溟殿殿主在前引路,周身散发出一圈极淡的波动,将水流排开,速度极快地向渊水最深处潜去。李凌云紧随其后,周身皇道灵力自然流转,将水压与寒意隔绝在外。
不知下潜了多深,周围已是一片死寂。前方,幽蓝的微光逐渐汇聚,映照出一扇巨大无比、古朴异常的石门。
石门与河底的山岩融为一体,材质非金非石,表面布满了模糊不清的古老刻痕。
而在石门旁,盘踞着一道巨大的阴影。
那是一条蛟龙。
其躯干粗壮如宫殿巨柱,覆盖着桌面大小的、闪烁着幽冷金属光泽的暗青鳞甲。它仅仅是盘踞在那里,一股浩瀚如海、深不可测的威压便弥漫开来,竟是涅盘三转,神魂不灭的存在。
溟殿殿主和李凌云在石门前十丈处停下。
那蛟龙的巨大竖瞳缓缓转动,聚焦在两人身上。一股无形的意念,直接涌入两人的识海:
“止步。此乃太一禁地,非召勿入。”
溟殿殿主微微上前半步,同样以神念回应:“奉武宗皇帝法旨,引当世人皇,李凌云,入宫觐见。”
蛟龙的巨大头颅微微抬起,那双燃烧着幽火的竖瞳仔细地“打量”着李凌云,那股神念再次扫过。
李凌云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力量拂过全身,他体内皇道灵力自行运转,散发出淡淡的金色光晕,抵御着这股窥探,面色却依旧平静,昂首与那对巨大的龙瞳对视。
片刻之后,那古老的神念再次响起,慵懒之意稍减:“嗯…确是李家血脉,龙气鼎盛…既有法旨,进去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