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 > 第29章 天幕讲述:太平天国的崛起

天幕没有急于公布第七题的答案,而是以一种近乎编年史般的冷静口吻,开始了讲述:

【第七题相关背景阐述。】

【咸丰元年(1851年),于广西金田,爆发了一场由洪秀全领导的、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

【洪秀全自称上帝次子,耶稣基督之弟,受天父上帝之命下凡诛妖(指清廷及一切传统偶像)。其教义糅合了民间信仰与对基督教的理解,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等口号,对底层民众具有极大吸引力。】

【起义军势如破竹,北出广西,进入两湖。咸丰二年,攻克武昌,声威大震。随即,太平军顺江东下,于同年攻克江南重镇江宁(南京),并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至此,太平天国与清廷南北对峙,占据了清廷财赋重地的半壁江山。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于热河行宫驾崩,南京(天京)依然为清廷心腹大患。】

这详细的讲述,如同在从顺治到道光的四个时空投下了一连串的重磅炸弹!

“上帝次子?!耶稣之弟?!”

“这……这是何等狂悖之言!”

“竟能席卷半壁,定都南京十余年?!这洪秀全何等人物?!”

人们被这闻所未闻的起义缘由和如此迅猛的势头惊呆了。这已非传统的改朝换代或异族入侵,而是一种混合着宗教狂热和世俗诉求的、完全陌生的反抗形态。

就连那些矢志“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成员,此刻也大多陷入了茫然。他们的目标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奉的是朱明正统。可这“太平天国”,拜的是“上帝”,称的是“天王”,行事作风与传统义军截然不同,这让他们一时不知该如何自处,心中充满了困惑与隔阂。

而在广州等沿海口岸,那些来自泰西的传教士们,听到天幕说洪秀全自称“上帝次子”、“耶稣之弟”时,惊得连连在胸前划着十字,脸上写满了震惊、荒谬,甚至是一丝被亵渎的愤怒。“heresy!blasphemy!(异端!亵渎!)”他们低声惊呼,完全无法接受这种对基督教义的“篡改”和“利用”。

与所有人的震惊不同,隐藏在道光时空广东花县的郑仁坤(洪秀全),此刻正死死捂住自己的嘴,才没有狂笑出声!他浑身因激动而剧烈颤抖,眼中闪烁着近乎癫狂的光芒。

“天京!天京!朕的天京!”他心中在疯狂呐喊,“天幕说得一字不差!金田、武昌、南京!定都天京!直到那鞑子皇帝死,天京仍在朕的手中!哈哈哈!上天垂象,果然朕就是上帝次子,是真命天子!”

天幕的讲述,与他之前的梦境和“神启”完全吻合,这让他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他不再只是一个做着白日梦的落魄书生,而是被“历史”和“天意”共同选中的“太平天王”!一股前所未有的自信和使命感充盈着他的胸膛。

然而,与此同时,紫禁城中的道光皇帝旻宁,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后,脸色已变得铁青,眼中迸发出凛冽的杀意!

“洪秀全……广东……上帝次子……”他咬牙切齿地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原来如此!原来那个藏头露尾、被天幕点名的‘洪秀全’,竟是这等祸乱天下的巨奸大恶!朕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他立刻厉声下达旨意:“传朕密旨!着广东巡抚、广州将军,并各州县,即日起,秘密严查境内所有姓名谐音为‘洪秀全’、‘洪秀泉’等者,尤其是与洋教有所牵连、言行乖张、素有妄言之徒!宁可错抓,不可错放!一经发现,立刻锁拿,密送京师!”

一场针对“洪秀全”这个尚未完全崭露头角的名字的大搜捕,在道光皇帝的盛怒下,于广东等地悄然展开。只是,此时的道光君臣绝不会想到,他们要找的那个“洪秀全”,此刻还只是一个名叫“郑仁坤”的落魄塾师,正躲藏在乡野之间,为天幕“证实”了他的“天命”而激动战栗。

天幕的讲述仍在继续,内容愈发惊心动魄:

【面对太平军的凌厉攻势,清朝经制之师——八旗与绿营一触即溃,败绩连连。咸丰皇帝不得已,下诏鼓励各地官绅兴办团练,自筹粮饷,助剿“发匪”。】

【其中,以湖南曾国藩所创“湘军”最为突出,鼎盛时兵力高达十八万众。其后,又有左宗棠之“楚军”、李鸿章之“淮军”相继而起,仿湘军建制,形成三大地方武装集团。】

【然而,即便倚重如此重兵,清军在与太平军作战中仍屡遭挫败。定都天京后,太平军发动西征与北伐。其中北伐一支虽仅二万余人,却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京畿,打到了天津城外!京师震动!咸丰帝仓惶调遣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领蒙古骑兵精锐驰援,历经苦战,方将这支孤军深入的北伐军全歼。】

【而在主要战场长江流域,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亦屡战屡败,于鄱阳湖与太平军水师交锋时,更是遭遇重创,曾国藩本人三次兵败,羞愤交加,几欲投水自尽。】

【经此太平天国一役,延续二百年的清朝八旗军事体系彻底暴露其腐朽无能,已基本丧失战斗力。清廷后期之存续,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臣统帅的湘、楚、淮军,以及僧格林沁等蒙古王公的骑兵。】

这详细的战况描述,让前几个时空的人们听得心惊肉跳!

“北伐军两万余人就能打到天津?!”

“湘军十八万……仍不能制胜?”

“曾国藩……几欲自尽?”

“八旗……竟已不堪至此?!”

从顺治到乾隆,这些时空的君臣们刚刚还在为某个皇帝(他们大多猜测是雍正)试图“改革八旗”而忧心忡忡,觉得是动摇国本。此刻却听到,根本不用等到那遥远的“改革”,仅仅一场大规模的内乱,就彻底撕下了八旗战力的遮羞布,让其腐朽无能的本质暴露无遗!

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后知后觉的恍然弥漫在他们心头。他们忽然觉得,那位试图改革八旗的皇帝,或许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早已看到了隐患?只是这隐患爆发得如此猛烈,如此彻底,仍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而在道光时空,养心殿内的气氛已然降到了冰点。

旻宁(道光)皇帝面如死灰,天幕的每一句话都像鞭子一样抽打在他的心上。八旗崩坏,匪患直逼京畿,朝廷竟要依靠汉人组织的庞大团练才能苟延残喘……这比他所能想象的最坏情况还要糟糕十倍!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祖宗江山风雨飘摇、权柄旁落的凄惨未来。

然而,殿内最恐惧的人,莫过于一直垂手恭立、沉默不语的曾国藩。

当听到“湘军十八万”、“三大军事集团”、“清廷赖以生存”这些字眼时,曾国藩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头皮阵阵发麻,冷汗瞬间湿透了内衫!

“十八万……私军……军阀……”这几个词在他脑海中疯狂盘旋。他饱读史书,岂能不知这意味着什么?东汉末年的州牧、唐代的藩镇……哪一个不是始于朝廷倚重,终于尾大不掉,甚至篡逆自立?!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以头抢地,声音因极致的恐惧而颤抖变形:“皇上!臣……臣万死!此皆天幕妄言,臣对皇上、对大清忠心耿耿,天地可鉴!臣……臣岂敢有丝毫拥兵自重之念?此等言论,实乃将臣置于炭火之上啊!求皇上明察!”

他此刻的恐惧,甚至超过了面对洪秀全那样的公开叛逆。因为叛逆是明处的敌人,而手握重兵、功高震主的权臣,往往是君王心中最猜忌、最先要铲除的对象!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皇帝那审视而冰冷的眼神,看到了自己可能面临的兔死狗烹的下场。

道光皇帝看着脚下抖得如同筛糠的曾国藩,眼神极其复杂。他当然知道此时的曾国藩还是个忠诚的臣子,但天幕揭示的未来,像一根毒刺,已经深深扎进了他的心里。信任的裂痕,一旦产生,便再难弥合。

殿内一片死寂,只有曾国藩压抑不住的粗重喘息声。天幕带来的“未来”,尚未发生,却已开始扭曲“现在”的人心与君臣关系。而那场席卷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风暴,在众人心中,已然成为了一场注定将彻底改变大清命运的巨大浩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