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 > 第34章 大英帝国的崛起

努尔哈赤的后金时空,气氛有些微妙。

天幕公布了正确答案和统计结果。

努尔哈赤、皇太极、范文程他们选的“罗刹国”(俄国)赫然是个错误选项。

而让他们脸上有些挂不住的是,天幕显示,与他们同时空的大明那边——无论是北京的天启皇帝朱由校、信王朱由检,还是徐光启等精通西学的官员士大夫,乃至不少普通读书人,竟有大几百人都答对了“英吉利”与“法兰西”!

更别提顺治时空,几乎是压倒性的正确答案。

努尔哈赤看着天上那鲜明的对比,自己这边成了极少数,而“明狗”和后世子孙反而正确率极高,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一股无名火憋在胸口。

“哼!”努尔哈赤重重哼了一声,打破了沉默,他环视身旁的皇太极和跪伏在地的范文程,语气带着不解和愠怒:“本汗不知道那劳什子英吉利,有什么可丢人的?本汗一直在辽东打仗,抢地盘,争天下!不知道万里之外的番邦,很正常!”

他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带着真正的困惑和一丝被后世比下去的不爽:“可本汗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我大金的子孙后代,尤其是越往后,像那道光年间,反而越不知道了?!他们坐拥天下,富有四海,难道消息还不如我等在关外时灵通?还不如那帮快完蛋的明狗?!”

这个问题,像一根刺,扎进了在场几个明白人的心里。

皇太极眉头微蹙,他心思缜密,隐隐感觉到问题可能出在“坐拥天下”之后的路子上,但一时也难以理清。

而跪在地上的范文程,头埋得更低了,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一个极其贴切又大逆不道的比喻瞬间冒了出来:“大汗,这……这就像是‘武大郎开店’啊!”

当然,这话他只敢在心里狂喊,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

他内心飞快地剖析着:“大汗您起兵之初,唯才是举,自然需要了解各方情报,包括西边的罗刹,南边的明朝动向。但入主中原之后呢?为了稳固统治,尤其是以少数统治多数,最要紧的不是开拓见识,而是禁锢思想!是让所有人都变得‘听话’、‘安分’。”

“就像那身材矮小的武大郎开了炊饼店,他敢雇个子高的伙计吗?他必然要找比自己更矮的,或者想办法让高个子弯下腰来,这样才能显出他的‘高大’,维持他的权威。我大清……唉,本质上不也是如此?八旗子弟尚武轻文,本身学识根基就浅,为了统治这庞大的汉地,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大家,包括旗人自己,都变得‘无知’一些,只认主子,不问外事。顺治、康熙、乾隆爷那时,或许还处于开拓和鼎盛期,尚有自信和余力去了解外界。可到了道光朝,承平日久,积弊已深,恐怕是真的把自己彻底关起来,还自以为天下第一了……”

范文程甚至想到了更深的层面:“这……这能全怪道光皇帝吗?恐怕根源更早。就像大汗您,攻下沈阳、辽阳这些大城后,那些有见识、有风骨的汉人读书人,要么像我一样被迫剃头效忠,成了‘奴才’,要么就像无数不愿屈服的义士,掉了脑袋……长此以往,谁还敢去学那些被视为‘奇技淫巧’的西洋学问?谁还敢去关心海外风云?活下来的人,都学会了装糊涂,学会了只看主子脸色行事。”

这一刻,范文程脑海中莫名浮现出远祖范仲淹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他曾以出身这样的家族为荣,心中也曾有过士大夫的抱负。但他更清楚地知道,在这刀光剑影、强权为尊的辽东,什么“天下兴亡”,什么“匹夫有责”,在冰冷的现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匹夫有责?呵呵……”范文程在心里苦涩地自嘲,“如今我这‘匹夫’的脖子上就架着刀呢!生存下去,保住性命和眼前这点富贵,才是根本。至于后世子孙如何愚昧,大清江山能否稳固……那都不是我这个‘奴才’现在该想,也能想的事情了。”

他收敛心神,将所有的洞察和感慨死死压在心底,只是以更恭敬的姿态伏在地上,颤声道:“大汗息怒!后世子孙不肖,定然是……是承平日久,疏于探查夷情所致。大汗英明神武,我大金如今锐意进取,定不会如此!”

努尔哈赤听着范文程这不着边际的奉承,心中的疑惑并未消解,反而看着天上那鲜明的对比,看着后世那惨不忍睹的认知水平,一种难以言喻的、对未来的隐忧,第一次悄然浮上心头。他的大金,未来难道真要变成那副模样?

各时空的人们原本以为天幕会立刻开始下一道要命问答,却见那灰色幕布上景象变幻,冰冷的电子音转而开始叙述,内容不再是直接提问,而是铺开了一幅令人瞠目结舌的宏大画卷。

【在清朝闭关自守之时,海外万里之遥的泰西,已历数百年之变局。】

天幕上首先浮现出欧洲城市的景象,不再是中世纪阴郁的城堡,而是充满活力的广场、雕塑、绘画。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名字一闪而过,伴随着那些充满人性光辉的艺术作品。

【此谓‘文艺复兴’,彼邦之人,挣脱神权禁锢,重拾古希腊、古罗马之智,倡人文,兴学术,谓‘人之发现’。思想之枷锁既断,探索与创造之力遂如洪流奔涌。】

这景象让康熙时空的南怀仁等传教士心潮澎湃,却让大多数只读圣贤书的士子感到陌生与不解。顺治时空的汤若望若有所感,而努尔哈赤则完全不明所以,只觉得那些画儿雕得挺真。

紧接着,画面突变!巨大的机械轰鸣,钢铁的桥梁横跨江河,冒着浓烟的蒸汽机车在铁轨上飞驰,庞大的铁壳船在海上破浪前行,不再依赖风帆。

【此谓‘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以水火之力,驱钢铁巨兽。生产力飞跃,一日之功,可抵昔日千百人力。此乃力量之根本变革,非弓马娴熟可抗衡。】

“这……这是何物?铁牛铁马?”乾隆瞪大眼睛,他见过钟表,却无法理解这钢铁的庞然大物。康熙神色无比凝重,他接触过西方算学、火器,隐约感觉到这是一种远超他所知范畴的“力”。道光心中骇然,他终于直观地感受到,天幕所言英夷“船坚炮利”背后,是何等恐怖的根基。

画面再转,欧洲人的船只遍布世界地图,他们在美洲屠杀土着,在非洲掠夺黑奴,在印度、东南亚建立据点。尤其重点展示了英国。

【英吉利,弹丸岛国,面积不过相当于陕西一省。然凭借其海军与工业之力,竟征服幅员百倍于己之印度莫卧儿帝国,将其变为殖民地,掠夺其财富、物产,供养本土。其国旗插遍全球,自称‘日不落帝国’。】

“陕……陕西大小?”努尔哈赤这次听懂了,他难以置信地看了看自己麾下的八旗精锐,又看了看天幕上那小小的岛国和庞大的印度,“他娘的!这么点地方,能打下那么大的地盘?这英夷是群什么怪物?!”他第一次对“海外番邦”产生了超越火器之外的忌惮。

康熙、乾隆、道光三位皇帝更是心头巨震。他们统治着广袤的领土,深知治理不易,而一个陕西大小的岛国竟能统治百倍于己的印度?这完全颠覆了他们对“国力”的认知。一种基于陆地疆域规模的优越感,开始悄然崩塌。

然而,天幕接下来的内容,却让所有时空的汉人,尤其是明朝时空的人们,精神一振。

【然此强横之英夷,并非从未与中华交锋。明朝崇祯末年,英船曾试图强行闯入广东,与明军交战。】

画面显示出明军水师与英国船只炮战的场景。

【明军击退英船,扞卫海疆。自此,英夷深知中国非印度、美洲可比,不敢再以武力轻易犯境,转而以贸易为主。】

“好!打得好!”天启年间的北京城头,有兵士忍不住喝彩。徐光启等人则面色复杂,既感欣慰,又深知其中侥幸。

【康熙、乾隆时期,中英贸易持续。大清之茶叶、丝绸、瓷器,于泰西风靡,为王公贵族所竞逐。而英夷之货物,于中国市场却少有问津。】

天幕上列出巨大的数字对比,白银的符号不断从英国流向中国。

【每年,因贸易之差,有高达数百万两白银自英吉利流入大清。此乃巨大的贸易顺差。】

看到这里,康熙和乾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脸上露出一丝属于“天朝上国”的矜持与自豪。原来,在不久之前,乃至他们统治的时代,中国在与这强横英夷的交往中,一直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是他们求着我们的茶叶瓷器,是我们赚着他们的真金白银!

但这自豪仅仅持续了一瞬,更深沉的疑问随之而来:既然一直是我们赚他们的钱,他们处于不利地位,那后来……为何会变成他们打上门来,甚至攻入北京?这巨大的转变,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天幕在此恰到好处地停顿,留下了巨大的悬念和思索空间。那曾经的优势,此刻仿佛成了映照未来耻辱的一面镜子,让从皇帝到百姓的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滋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