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 > 第33章 答案揭晓与认知鸿沟

天幕没有给各时空太多猜测的时间,冰冷的电子音很快宣布了第九题的答案:

【第九题答案:英吉利、法兰西。】

这个结果,对于康熙和乾隆时空的统治核心圈层而言,几乎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康熙时空,千叟宴的宫殿内,康熙帝玄烨微微颔首,脸上是了然与沉重交织的表情。他下方的皇子大臣们,如胤禛、胤禩、张廷玉等人,也都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色。他们凭借对海外情势的有限了解和对提示的精准分析,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乾隆时空,太上皇弘历冷哼一声,带着一种早已看透的了然。和珅连忙奉承:“太上皇圣明,洞察万里,早已看穿英佛二夷之狼子野心!”刘墉、纪晓岚等人虽不语,但心中也默认了这个答案。身处帝国权力中枢,他们至少对这两个屡次出现在奏报和使团记录中的西洋强国名号,是熟悉的。

更令人稍感安慰的是,在这两个时空,不仅仅是京师的皇帝与重臣选对了。那些散布在各地的督抚、将军,乃至有资格接触相关邸报和书籍的宗室、三品以上官员,大部分人也依据有限的知识和逻辑,将票投给了“英吉利”与“法兰西”。

在江宁织造府,在广州将军衙门,在成都的满城……许多官员看着天幕上的答案,心中暗道:“果然是泰西这两强!”这表明在康熙、乾隆时代,大清上层精英对于外部世界的主要威胁,尚保持着基本的、正确的认知。闭关锁国政策虽已施行,但信息的闸门尚未完全焊死,精英阶层对“谁是主要对手”这一点,心里还是有数的。

然而,当天幕显示出各时空答题统计结果时,康熙和乾隆脸上的那一丝“果然如此”的镇定,瞬间凝固了。

图表清晰显示,道光时空的正确率,低得令人发指!除了道光皇帝本人、林则徐、曾国藩等少数密切关注时局、主张睁眼看世界的高级官员外,竟有超过八成的人选错了答案!更刺眼的是,统计细项表明,其中相当一部分错误选项,竟来自于在两广、两江地区任职的官员!

“混账!”康熙时空,玄烨猛地一拍御座扶手,胸口剧烈起伏。他闭关,是防汉防洋,巩固统治,可他万万没想到,百余年后,自己的后代臣子,尤其是那些身处沿海、理应最了解夷情的广州官员,竟会昏聩至此!连最主要的敌人是谁都搞不清楚?!

乾隆时空,弘历也是倒吸一口冷气,脸色铁青。他自诩十全武功,虽也闭关自守,但马戛尔尼使团的到来让他对英国的威胁有过直观感受。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到了孙子辈,大清的官员反而退步到了如此地步?身处抗英前沿的广州官员,居然不识英吉利?

这一刻,康熙和乾隆,隔着时空,感受到了一种比战败赔款更深层次的恐惧。

敌人船坚炮利,尚可说是“技不如人”;赔款割地,虽为国耻,但若能保住江山社稷,总有卧薪尝胆的机会。然而,自己倚为统治根基的官僚体系,尤其是身处关键岗位的官员,竟然在认知层面上出现了如此巨大的、致命的偏差!

这意味着,整个国家机器在应对外部威胁时,可能从信息收集、分析到决策执行,都出现了系统性的失灵。底层的情报无法有效上传,中枢的指令无法被正确理解,甚至执行者本身就生活在信息的茧房里,用臆想和过时的观念去应对真实的、强大的敌人。

“若自己人皆成了聋子、瞎子,甚至信了夷人那套说辞……”康熙不敢再想下去,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这比明刀明枪的敌人,更要命千百倍!

乾隆亦是同样想法,他看向和珅等人的目光中,第一次带上了一种超越权术的、对未来的深切忧虑。他意识到,闭关锁国或许在短期内维护了稳定,但长久来看,可能正在缓慢地扼杀这个帝国感知真实世界的能力,最终培养出一批无法应对变局的糊涂官。

天幕之下,两个“盛世”的皇帝,因后世子孙时空那惨不忍睹的答题结果,同时惊醒,感到了统治根基深处传来的、细微却清晰的碎裂声。而这一切,对于正身处风暴眼、焦头烂额的道光皇帝来说,仅仅是无数坏消息中,又一个沉重而无情的打击。

道光时空,养心殿内。

旻宁(道光皇帝)死死盯着天幕上那刺眼的答题统计结果,一股比得知英法联军将来犯京时更深的寒意,从心底蔓延开来,瞬间冻透四肢百骸。

“广州……广州的官员,竟有大半没选英吉利、法兰西?!”他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一直以为,大清的问题在于“器不如人”,在于“奸民吸食鸦片损耗国力”,在于“夷人贪得无厌”。只要派林则徐这样的干吏前去,雷厉风行,禁绝烟毒,再整顿海防,即便不能立刻与夷人争锋,至少也能守住疆土,维持体面。

可眼前这天幕揭示的现实,像一盆冰水,将他最后一点侥幸浇灭。

问题远不止于“器”,更在于“人”,在于他赖以统治天下的整个官僚体系的蒙昧与失灵!身处对抗夷人最前沿的广州官员尚且如此,内陆那些承平日久的官吏,又能对外部世界有多少了解?这已不是某个官员昏聩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性的认知缺失!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道光反复咀嚼着这句古训,此刻听来却无比讽刺。己不知己(太平天国的隐患),彼不知彼(英吉利的威胁),这仗还怎么打?

他原本对林则徐广州之行抱有的期望,此刻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他不怕英国人狮子大开口,谈判嘛,无非是讨价还价。他怕的是,一旦真的爆发冲突,以目前大清上下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能支撑多久?一旦战败,割地赔款尚在其次,最可怕的是……

他猛地想到了天幕提及的“太平天国”。

“……原来那些隐瞒的东西就再也隐瞒不下去了,恐怕未来的太平天国就是如此而来的……”一个冰冷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战败,会像一把重锤,彻底砸碎大清看似稳固的外壳,将内里的腐朽、虚弱、以及被层层掩盖的尖锐矛盾,全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到那时,民怨沸腾,人心思变,那席卷半壁江山的“长毛之乱”,恐怕真的会借势而起,再也无法遏制!

派林则徐去,可能点燃外患,引爆内乱。

不派林则徐去,鸦片继续流毒,白银外流,军队腐化,国力衰微,内乱同样可能发生,而且可能来得更快。

进退维谷!真正的进退维谷!

道光皇帝颓然坐倒在御座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和无力。他节俭,他勤政,他试图力挽狂澜,却发现自己仿佛站在一个即将崩塌的悬崖边,无论朝哪个方向迈步,都可能坠入深渊。

几乎在同一时刻,南京城西,隐居着述的魏源,也正抬头望天。

看着本时空那惨不忍睹的答题结果,他先是愕然,随即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近乎苦涩的笑容。

“荒唐……真是荒唐……”他摇着头,心中五味杂陈。他耗费心血搜集海外情报,编纂《海国图志》,大声疾呼“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希望能打破这蒙昧的局面。可天幕的结果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告诉他,他的声音在这铁桶一般的沉寂里,是多么微弱。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试图撼动大树的蚂蚁,拼尽全力,却似乎什么也没能改变。

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几乎要将他淹没。

然而,就在这极度的沮丧之中,一股相反的、更为强烈的情绪却猛地升腾起来——是愤怒,是不甘,更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正因为如此……正因为愚昧至此,闭塞至此!”魏源握紧了拳头,眼神重新变得锐利,“林公此行,才更显得必要!哪怕……哪怕最终不免一战,哪怕会战败!”

他的思路变得异常清晰。这个腐朽、僵化、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的体系,靠内部的温和改良已经难以唤醒。它需要一剂猛药!需要一次来自外部的、剧烈的冲击!需要一场即使粉饰太平也掩盖不住的惨痛失败!

“战败,固然是屈辱,是国殇。但唯有战败,才能如同雷霆,震醒这昏睡已久的巨室!才能让所有人,从皇上到胥吏,从士子到百姓,都不得不睁开眼睛,看清楚我们面对的究竟是何等样的对手!看清楚这‘天朝’之外,是何等样的世界!”

“这铁屋子,既然从里面难以打破,那就让外面的撞击,来轰开一扇窗户吧!哪怕这窗户是以鲜血和耻辱为代价凿开的,至少,能透进一丝光亮,能让人看到出去的可能!”

魏源深吸一口气,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张。他要把自己对于夷务、对于海防、对于“师夷”之策的所有思考,更加系统、更加直白地写下来。他要让这微弱的声音,在林则徐可能点燃的那场风暴中,成为未来那扇窗户边,第一声清晰的呐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