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红楼梦白话文版 > 第2章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诗道: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

话说封肃听见公差传唤,心里 “咯噔” 一下,手心瞬间冒了汗,连忙快步走出家门,脸上堆着笑上前询问。那些公差却不由分说,只一个劲地嚷:“快把甄爷请出来!” 封肃心里打鼓,连忙陪着笑解释:“小人姓封,不姓甄。只有我前女婿姓甄,如今已经出家一两年了,不知道各位问的是不是他?”

公差们对视一眼,不耐烦地说:“我们不管什么‘真’的‘假’的,奉了太爷的命令来问话。他既然是你女婿,你就跟我们走一趟,亲自去见太爷当面说清楚,省得我们再到处乱跑。” 说着,不等封肃再多说一句,几个人推推搡搡就把他架走了。封家的人个个吓得脸色发白,站在原地手足无措,不知道这到底是福是祸。

那天约莫二更时分,封肃才满脸堆笑地回来了,脚步都带着轻快。家里人连忙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封肃喝了口茶,眉飞色舞地说道:“原来咱们本府新上任的太爷姓贾名化,是胡州人氏,以前跟我女婿是旧相识。今天他从咱们家门口路过,正好看见娇杏那丫头在买线,就以为我女婿搬到这里住了。我把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跟他说了,太爷还挺伤感,叹了好一会儿气,又问起我的外孙女英莲。我告诉他英莲是看灯的时候弄丢的,太爷说:‘不妨事,我会派衙役务必把她找回来。’说了一会儿话,临走的时候还送了我二两银子呢!”

甄家娘子听了这话,眼圈一红,喉咙里像堵了团湿棉花,说不出的酸楚,勉强忍着才没哭出来。这一夜倒也没再发生别的事。到了第二天一早,贾雨村就派人送来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说是答谢甄家娘子当年的收留之恩。另外还捎来一封密信给封肃,托他问问甄家娘子,能不能把娇杏姑娘给他做二房。

封肃一看信,高兴得眉开眼笑,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巴不得能巴结上这位新太爷,连忙跑到女儿跟前,一力撺掇着答应下来。当天夜里,只用了一乘小轿,就把娇杏悄悄地送进了知府衙门。贾雨村自然是满心欢喜,当即赏了封肃一百两银子,又送了甄家娘子许多衣物财物,让她好好生活,等着寻访英莲的下落。封肃揣着银子回了家,心里美得说不出话来。

要说这娇杏丫头,就是当年回头看了贾雨村两眼的那个丫鬟。只因偶然的一次回望,就引出了这段缘分,这也是她自己万万没想到的奇遇。谁曾想她的命运竟如此顺遂,自从到了贾雨村身边,只过了一年就生了个儿子。又过了半年,贾雨村的正妻忽然得了重病去世了,贾雨村就把娇杏扶了正,让她做了夫人。正应了那句话: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原来贾雨村当年得了甄士隐的银子之后,十六日就起身进了京城。到大比之年,他果然十分得意,考中了进士,被选为外班官员,如今已经升任本府知府了。他虽然才干出众,但性子难免有些贪婪苛刻,而且又仗着自己有才学,常常轻慢上司,那些同僚们都对他侧目而视,心里很是不满。没到一年,就被上司找了个由头,写了一本奏折弹劾他,说他生性狡猾,擅自篡改礼仪。皇上看了奏折大怒,当即下令把他革职查办。

朝廷的文书一到,本府的官员们个个暗自庆幸,都觉得大快人心。贾雨村心里又羞又恨,胸口像是被巨石压住一般喘不过气,但脸上却一点怨色都没有,依旧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他交代完公事,把这些年做官积攒的钱财和家眷都送回了原籍安置妥当,自己却一身轻松,游山玩水,遍览天下的名胜古迹去了。

这一天,贾雨村偶然游到了扬州地面。他听说今年的盐政御史是林如海,心里顿时生出几分好奇。这位林如海,表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如今已经升任兰台寺大夫,本是姑苏人氏,现在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刚一个多月。

林如海的祖上曾经袭过列侯爵位,传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五代了。起初朝廷只允许世袭三代,后来当今皇上隆恩浩荡,比前代君主更加宽厚,额外加恩,让林如海的父亲又袭了一代爵位。到了林如海这里,就靠着自己的本事考中科举,走上了仕途。林家虽然是富贵官宦之家,却也是书香门第,家风醇厚。只可惜林家的人丁不兴旺,子孙后代不多,虽然有几门亲戚,也都是堂族,没有什么亲近的嫡派支脉。

如今林如海已经四十岁了,之前有过一个三岁的儿子,可偏偏去年夭折了。他虽然有几房姬妾,奈何命中无子,也只能无可奈何。现在身边只有一位正妻贾氏,生了一个女儿,小名叫黛玉,今年刚五岁。夫妻二人没有儿子,所以把黛玉当成掌上明珠一般疼爱。又见黛玉聪明伶俐,模样清秀,就打算让她读书识字,多少识得几个字,也算是聊解膝下无子的寂寞。

偏偏这时贾雨村偶感风寒,病倒在了旅店里,一病就是一个月,才慢慢好转起来。一来身体劳倦,二来盘缠也快用完了,他正想找个合适的地方暂且安身。幸好他有两个旧友也在扬州居住,听说盐政御史林如海正在聘请西席教授女儿读书,贾雨村就托朋友帮忙,谋到了这个差事,暂且先安身下来。

好在他只需要教一个女学生,还有两个伴读丫鬟伺候。这女学生年纪又小,身体还十分怯弱,功课也没有严格的数量要求,所以贾雨村教起来倒也十分省力。不知不觉就又过了一年,谁曾想女学生的母亲贾氏夫人突然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去世了。黛玉亲自伺候母亲汤药,守丧尽孝,悲痛万分,贾雨村也就暂时辞了馆,想另寻出路。林如海却想让女儿守孝期间也继续读书,就又把他留了下来。近来黛玉因为悲伤过度,本就怯弱多病的身体更是雪上加霜,旧病复发,连日来都没能上学。贾雨村闲居在旅店,无所事事,每当天气晴和的时候,吃过饭就出来四处闲逛。

这一天,他偶然走到了城外,想要欣赏一下乡村野趣。走着走着,忽然来到一处山环水绕、茂林修竹的地方,隐隐约约能看到一座庙宇。只见那庙宇门巷破败,墙垣腐朽,门前挂着一块匾额,上面写着 “智通寺” 三个字。门旁还有一副破旧的对联,写着: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贾雨村看了这两句话,心里一动,暗自思忖:“这两句话文字虽然浅近,但意思却十分深刻。我也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寺,倒从没见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话。这庙里想必有个经历过人生起伏的高人,不如进去看看。” 想着,他就迈步走了进去。庙里只有一个年老体衰的和尚在煮粥,贾雨村见了,心里顿时有些失望,也就没太放在心上。等他上前问了和尚几句话,才发现这老僧又聋又糊涂,牙齿都掉光了,说话含糊不清,问东答西,完全说不到一块儿去。

贾雨村心里不耐烦起来,转身就走了出来,打算到附近的村店里喝几杯酒,消遣一下。刚要走进店里,就看见座位上有一个人站起身大笑起来,快步迎了出来,嘴里说道:“真是奇遇,奇遇啊!” 贾雨村定睛一看,原来是在京城古董行里做生意的冷子兴,以前在京城的时候就认识。贾雨村一直很佩服冷子兴,觉得他是个有本事、有见识的人,而冷子兴也借着贾雨村的文人名气,两人说话十分投机,格外合得来。

贾雨村连忙笑着问道:“老兄什么时候到这里来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今天偶然遇见,真是太巧了!” 冷子兴笑道:“我去年年底回的家,现在因为还要进京,顺路来这里找个老朋友说句话。承蒙他好意,留我多住两天。我也没什么要紧事,就打算在这里盘桓几日,等到月半的时候再起身。今天我那朋友有事出门,我闲着没事就出来逛逛,没想到竟然遇到了你!” 一边说,一边拉着贾雨村一同坐下,又让人重新整治了酒肴。两人一边喝酒,一边闲聊,说起了分别之后的种种事情。

喝了几杯酒,贾雨村随口问道:“近来京城里面有没有什么新鲜事?” 冷子兴喝了一口酒,慢悠悠地说:“新鲜事倒没什么,不过是老先生你的同宗家里,出了一件小小的怪事。” 贾雨村愣了一下,笑道:“我族里没有人身在京城,你怎么说起这个来了?” 冷子兴打趣道:“你们都姓贾,难道不是同宗一族吗?” 贾雨村追问到底是哪家,冷子兴反问道:“荣国府的贾家,难道玷污了老先生你的门楣不成?”

贾雨村恍然大悟,笑道:“原来是他们家。要说起来,我这寒族的人丁倒也不少,自从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都有,谁能一一仔细考查清楚呢?若说荣国公这一支,倒确实是同宗。只是他们家那样荣耀显赫,我们这些旁支可不敢去攀附,时间久了,自然也就越来越疏远,认不出了。” 冷子兴叹了口气,说道:“老先生你可别这么说。如今这宁、荣两府,也已经萧条了不少,比不上早年的光景了。”

贾雨村有些不信,说道:“当年宁、荣两府的人口那么多,怎么会突然萧条了呢?” 冷子兴喝了口酒,说道:“可不是嘛,说起来话就长了。” 贾雨村追着问道:“去年我到金陵地界,想要游览六朝遗迹,那天进了石头城,从他们家的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两府相连,竟然占了大半条街。虽然大门前冷落无人,但隔着围墙往里一看,里面的厅殿楼阁都还高大雄伟,就算是后面的花园里,树木山石也都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怎么看也不像是衰败的人家啊?”

冷子兴笑了笑,说道:“亏你还是进士出身,原来这么不通世故!古人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家如今虽说比不上早年那般兴盛,但比起普通官宦人家,到底气派不一样。”

他放下酒杯,手指在桌沿上轻轻敲着,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现在贾家人口越来越多,要办的事也越来越杂。主子仆人上下,贪图安逸、享受富贵的多,真正能谋划家事、打理产业的一个也没有。平日里的排场开销,又不肯将就节省,如今外面的架子看着还没倒,内里的家底早就空得差不多了。”

贾雨村端着酒杯的手顿了顿,眉头微蹙:“这还只是小事?难道还有更大的麻烦?”

“那可不!” 冷子兴身子往前倾了倾,声音压低了些,“更要命的是,这么一个钟鸣鼎食、书香门第的大家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贾雨村闻言,眼睛微微睁大,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这样注重诗书礼教的人家,怎么会不擅长教育子孙?别的家族我不知道,单说这宁、荣二府,以前可是出了名的教子有方。”

冷子兴重重叹了口气,摇着头道:“我正说的就是这两家!你听我慢慢说:当年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宁国公是哥哥,生了四个儿子。宁国公去世后,贾代化袭了爵位,也养了两个儿子:大儿子贾敷,长到**岁就夭折了,只剩下二儿子贾敬袭了官。可这贾敬如今一门心思好道,就喜欢烧丹炼汞求仙,家里的事一概不管。幸好他早年留下个儿子叫贾珍,因为父亲一心想当神仙,就把爵位让他袭了。贾敬也不肯回原籍,只在京城外和一群道士混在一起瞎折腾。”

“这位贾珍爷,哪里肯好好读书?一天到晚只知道寻欢作乐,把个宁国府搅得鸡犬不宁,也没人敢管他。他倒是生了个儿子,今年十六岁,名叫贾蓉。现在贾敬老爷子不管事,贾珍更是无法无天了。”

冷子兴喝了口酒,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再说说荣府,你刚才听说的那个异事,就出在这里。荣国公去世后,大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贾赦,二儿子贾政。如今贾代善早就去世了,史老太君还在世,大儿子贾赦袭着爵位。二儿子贾政,从小就喜欢读书,祖父最疼他,原本想让他通过科举出身。没想到贾代善临终时上了一道遗本,皇上体恤老臣,除了让大儿子袭官,又问还有几个儿子,立刻宣贾政进宫引见,额外赐了他一个主事的头衔,让他进工部学习,如今已经升为员外郎了。”

“贾政的夫人王氏,头胎生了个儿子叫贾珠,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可惜后来一病就死了。第二胎生了个女儿,偏偏生在大年初一,这已经够稀奇了。没想到后来又生了个儿子,说起来更怪 —— 这孩子一落地,嘴里就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上面还刻着不少字迹,于是就取名叫宝玉。你说这是不是天下少有的奇事?”

贾雨村听得眼睛发亮,放下酒杯笑道:“果然奇异!这孩子的来历恐怕不一般。”

冷子兴却冷笑一声,撇了撇嘴:“所有人都这么说,所以他祖母史老太君把他当成心肝宝贝一样疼。那年他周岁的时候,贾政想试试他将来的志向,就把世上各种各样的东西摆了一大堆,让他抓周。谁知他别的都不拿,伸手只抓那些脂粉钗环。贾政当场就大怒,说‘将来肯定是个沉迷酒色的浪荡子’,从此就不喜欢他。只有史老太君,还是把他当成命根子一样宠着。”

“说来更奇,这孩子现在长到七八岁,虽然淘气得厉害,但聪明机灵的地方,一百个孩子里也挑不出一个。他说出来的孩子话也怪得很,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干净;见了男人,就觉得浊臭逼人’。你说可笑不可笑?将来肯定是个色鬼无疑了!”

贾雨村脸色一正,连忙摆手制止他,语气严肃:“不是你想的那样!可惜你们不知道这孩子的来历,恐怕贾政老前辈也错把他当成**色鬼了。要不是读了很多书、懂得事理,又有穷究事物原理、领悟玄学之道的功夫,是没法明白他的来历的。”

冷子兴见贾雨村说得郑重其事,眉眼间都透着一股较真的劲儿,连忙往前凑了凑,手肘撑在桌案上,追问道:“雨村兄这话听着分量极重,到底是个什么道理?快给我说说。”

贾雨村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酒液滑过喉咙,暖了暖身子,才缓缓开口:“天地间生出人来,除了大仁大义和大奸大恶这两种,其余的人都没什么太大差别。若是大仁大义的人,都是顺应时运而生;大奸大恶的人,却是应着劫难而来。时运昌隆,天下就太平;劫难降临,世道就危难。唐尧、虞舜、大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召公、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这些人都是顺应时运而生的。蚩尤、共工、夏桀、商纣、秦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这些人,都是应着劫难而生的。大仁大义的人,治理天下;大奸大恶的人,扰乱天下。”

他顿了顿,指尖在桌案上轻轻敲了敲,继续说道:“清明灵秀的气,是天地间的正气,是仁人君子所秉持的;残忍乖僻的气,是天地间的邪气,是凶恶之人所秉持的。如今正当国运昌盛、福泽绵长的朝代,太平无事的世道,秉持清明灵秀之气的人,上到朝廷官员,下到民间百姓,到处都是。剩下的那些灵秀之气,没地方去,就变成甘露,变成和风,温和地滋养着天下四海。而那些残忍乖僻的邪气,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意弥漫,就凝结聚集在深沟大壑之中。偶尔被风吹动,或是被云气催动,稍微有了些摇动感发的意思,一丝半缕不小心泄露出来,碰巧遇到灵秀之气经过。正气容不下邪气,邪气又嫉妒正气,两者互不相让,就像风水雷电在地下相遇,既不能消除对方,又不能避让对方,必定要相互搏击、掀起波澜之后才会罢休。”

“所以这些气也一定会赋予到人身上,等发泄完了才会消散。那些偶然秉承了这种气而生的男女,往上不能成为仁人君子,往下也成不了大奸大恶。把他们放在千千万万人中,他们的聪慧俊秀、灵秀之气,远在千千万万人之上;但他们乖僻邪谬、不近人情的样子,又远在千千万万人之下。如果生在公侯富贵之家,就会成为痴情种子;如果生在诗书清贫的家族,就会成为隐士高人;就算偶尔生在福薄的寒门,也绝对不会成为仆役走卒,甘心被平庸之人驱使驾驭,必定会成为技艺高超的优伶或是有名的歌妓。”

贾雨村喝了口酒,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像前代的许由、陶渊明、阮籍、嵇康、刘伶、王导谢安两家的人、顾恺之、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希夷、温庭筠、米芾、石延年、柳永、秦观,还有近些年的倪瓒、唐伯虎、祝枝山,再比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女、薛涛、崔莺莺、王朝云这些人,都是换了地方也一样的人物。”

冷子兴听了,拍了下手,眼底闪着亮光,笑道:“照你这么说,岂不是‘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了?”

贾雨村点点头,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正是这个意思。你还不知道,我自从被革职以来,这两年走遍了各省,也遇见了两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所以刚才你一说起宝玉,我就猜到**不离十,他也是这一派的人物。不用往远处说,就说金陵城里,那个担任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的甄家,你知道吗?”

冷子兴眼睛一瞪,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谁不知道啊!这甄府和贾府是老亲戚,又是世交,两家来往得特别亲热。就连我,和他家也来往了不少日子了。”

贾雨村笑了笑,回忆道:“去年我在金陵,也曾有人举荐我到甄府教书。我进去看了看,没想到他家那么显贵,却是个富裕又懂礼数的人家,真是个难得的教书好去处。但府里那个学生,虽然只是启蒙,却比教一个准备科举的举子还费心。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须得有两个女儿陪着我读书,我才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里糊涂的。’他还常常对跟着他的小厮们说:‘这 “女儿” 两个字,极其尊贵,极其清净,比那 “阿弥陀佛”“元始天尊” 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比。你们这些满嘴浊气的臭舌头,万万不能冒犯了这两个字,这可是要紧事。但凡要说起这两个字,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行,要是说错了,就要凿牙穿腮以示惩罚。’”

“他平日里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行为都和常人不一样。可只要一放学,进去见到那些女儿们,就变得温厚平和,聪敏文雅,简直像换了一个人。因此,他父亲也曾经狠狠地打了他好几次,可无奈就是改不了。每次打得疼得受不了的时候,他就‘姐姐’‘妹妹’地乱叫起来。后来听说里面的女儿们拿他取笑:‘为什么打急了就只管叫姐妹?难道是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就不觉得惭愧吗?’他的回答最是奇妙,他说:‘疼得厉害的时候,只叫 “姐姐”“妹妹”,或许能缓解疼痛也说不定。因为叫了一声,果然就觉得不疼了,于是就得了个秘法:每次疼到极点,就接连叫姐妹。’你说可笑不可笑?也因为他祖母过分溺爱,不明事理,每次都因为孙子而责怪老师、责骂儿子,所以我就辞了馆离开了。如今我在巡盐御史林家教书。你看,这样的子弟,必定不能守住祖父的家业,听从师长的规劝。只可惜他家的几个姊妹,都是少有的好姑娘。”

冷子兴叹了口气,说道:“就算是贾府里,现在有的三个姊妹也很不错。贾政老爹的大女儿名叫元春,因为贤良孝顺、有才有德,被选进皇宫做女史去了。二小姐是贾赦老爹的妾所生,名叫迎春。三小姐是贾政老爹的庶出女儿,名叫探春。四小姐是宁国府贾珍爷的亲妹妹,名叫惜春。因为史老夫人极其疼爱孙女们,她们都跟着祖母一起读书,听说个个都很出色。”

贾雨村挑眉,有些好奇地问道:“更奇妙的是甄家的风俗,女儿的名字,也都跟着男子的名字来取字,不像别的人家那样另外用‘春’‘红’‘香’‘玉’这些艳丽的字。怎么贾府也喜欢这种俗套?”

冷子兴摆了摆手,解释道:“不是这样的。只因现在的大小姐元春是正月初一日出生的,所以才取名元春,其余的姊妹才跟着用了‘春’字。上一辈的姊妹,名字也是跟着兄弟的名字来取的。现在就有证据:如今你尊贵的东家林公的夫人,就是荣国府里贾赦、贾政二位公爷的亲妹妹,她在家的时候名叫贾敏。你要是不信,回去仔细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贾雨村猛地一拍桌子,恍然大悟,眼底闪过一丝明了:“难怪我这个女学生读到书中有‘敏’字的时候,都念作‘密’字,每次都是这样;写字遇到‘敏’字,又会少写一两笔,我心里一直有些疑惑。现在听你这么一说,肯定是因为这个缘故了。难怪我这个女学生言语举止和别人不一样,和现在的女子都不同,想来她的母亲必定不一般,才能生出这样的女儿。如今知道她是荣国府的外孙女,也就不足为奇了。可惜啊,上个月她母亲竟然去世了。”

冷子兴也跟着叹了口气,脸上露出惋惜的神色:“老姊妹四个,这贾敏是最小的,也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不剩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她们的丈夫会是什么样子呢。”

贾雨村点点头,又问道:“正是。刚才说到贾政公,他已经有了那个衔玉而生的儿子,又有长子留下的一个体弱的孙子。那贾赦老竟然没有一个成器的孩子吗?”

冷子兴喝了口酒,说道:“贾政公自从有了宝玉之后,他的妾又生了一个儿子,还不知道品性好坏。只眼前现在有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却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至于贾赦公,他也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贾琏,现在已经二十岁左右了。他是亲上加亲,娶的就是贾政老爹夫人王氏的内侄女,现在已经娶了两年了。这位贾琏爷现在捐了个同知的官职,也是不肯读书,在人情世故上很会随机应变,言谈也很得体,所以现在只在他叔叔贾政老爷家住着,帮着料理一些家务。谁知道自从娶了他这位夫人之后,府里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不称颂他夫人的,贾琏爷反倒被比下去了:说他夫人模样又极其标致,言谈又爽快利落,心机又极其深细,简直是男人万万比不上的。”

贾雨村听了,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可见我刚才说的话没错。你我刚才所说的这几个人,恐怕都是那种秉承了正邪两气而来的一路人,也说不定呢。”

冷子兴笑着端起酒杯,朝贾雨村举了举:“不管是邪还是正,只顾着说别人家的事情,你也喝一杯酒才好。”

贾雨村也端起酒杯,和他碰了一下,说道:“正是,只顾着说话,竟然多喝了好几杯。”

冷子兴笑道:“说着别人家的闲话,正好下酒,就算多喝几杯又有什么关系。”

贾雨村转头往窗外看了看,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街面上的行人也少了,说道:“天也晚了,小心关了城门。我们慢慢进城再接着谈,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两个人站起身,算清了酒钱。正要走的时候,忽然听见身后有人高声喊道:“雨村兄,恭喜了!我特地来给你报个喜信的。”

贾雨村心里一动,后背微微一挺,连忙回头看去,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快步走了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