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八年深秋的应天城,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喜悦与一丝山雨欲来的紧张。就在这微妙的氛围中,一个新鲜事物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瞬间打破了表面的平静,激起了层层涟漪。
“卖报!卖报!新鲜出炉的大明日报!十文一份!朝廷新政大揭秘!陛下和太子殿下亲口嘉奖啦!还有神仙打架的精彩故事看嘞!”
“看报看报!吴王殿下亲笔写的神怪小说封神传开篇啦!女娲娘娘显灵,纣王无道题诗!”
“瑞恒昌上好雪花盐、香喷喷香皂、咸鱼鱼鲞大优惠咯!广告位招租!”
天刚蒙蒙亮,一群身着统一青色短褂斜挎着鼓鼓囊囊布包的半大孩子,如同欢快的麻雀,出现在应天城的大街小巷。他们清脆响亮的吆喝声,瞬间吸引了早起赶集上工的百姓。报童!这个大明前所未有的职业,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十文钱,对普通识字百姓来说不算太贵,一两个肉包子的价钱。好奇心驱使下,不少人纷纷掏钱购买。薄薄的一份报纸,展开却别有洞天。坚韧洁白、带着独特纹理的纸张,清晰美观的印刷字体,分门别类的板块,一切都透着新奇与精致。
头版头条,赫然是套红加粗的巨大标题:《陛下盛赞太子谕令嘉勉 南直隶新政岁入破四千万两创国朝新纪元!》正文详细报道了皇帝朱元璋在奉天殿的喜悦之情,太子朱标对新政成效的肯定和对南直隶士民的感谢,并首次公开披露了夏税田赋一千三百余万两、商税半年两千一百余万两的惊人数字!文章用词通俗,却极具感染力,字里行间洋溢着新政带来的富足与希望。
紧接着的新政解读板块,更是深入浅出:
《摊丁入亩:穷苦佃户张老汉的翻身账》——以一个真实佃户的口吻,算了一笔明白账:往年需交丁税银三钱,人头税折粮一石,租种地主十亩地需交租粮八石,全家累死累活吃不饱。新政后,丁税摊入田亩,他租的地因是劣田税轻,实际负担反而减轻,加上给瑞恒昌腌鱼坊打工挣的工钱,家里破天荒有了余钱,给老婆买了块花布,给儿子买了糖人。
《发票抽奖:王二狗买咸鱼中五百两银救老母》——详细描述了松江府那个轰动一时的中奖故事,配以栩栩如生的木刻版画,极具煽动性。
《废籍令:常州老铁匠孙三喜极而泣送孙入学》——讲述了老匠户重获自由,孙子得以进入新设社学读书的故事。
文章最后总结:新政非为夺利,实为均平,惠泽万民,充盈国库,利国利民!
娱乐趣闻板块则轻松许多:《秦淮河畔新花魁琴艺惊四座》、《贡院街老字号汤包秘方疑遭窃?》、《城东李员外家狸猫产下七色幼崽?》……各种市井八卦,看得人津津有味。
最吸引人的,无疑是故事连载板块。标题是醒目的《封神传第一回:纣王女娲宫进香题淫诗》。朱栋以其超越时代的文笔,融合了话本的通俗与小说的细腻,将纣王无道、女娲震怒的开篇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尤其是对女娲娘娘圣像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的描写,以及纣王题下那首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淫诗,更是让人拍案叫绝。文末那句“且看下回:冀州侯苏护反商,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最后的广告板块,瑞恒昌商号的雪花盐、香皂、腌鱼、鱼鲞广告图文并茂,承诺凭大明日报广告页购买享九折。最下方还有一小段文字,清晰地解释了什么是广告,以及若有商家欲刊登广告,可至大明日报应天总部详询,并标明了价格。
与此同时,各大茶馆、酒楼、甚至府衙、县衙门口,都贴出了大幅的大明日报。识字的衙役或专门聘请的说书人,开始大声诵读报纸内容。尤其是头版的捷报和新政解读,以及那引人入胜的封神榜传吸引了大量不识字的百姓驻足倾听。
“老天爷!四…四千万两?咱大明国库以前一年才收多少?”
“摊丁入亩真有这么好?张老汉这账算得实在!”
“五百两!买咸鱼都能中五百两!明天起我也要发票!”
“这纣王真不是东西!竟敢亵渎女娲娘娘!”
“瑞恒昌的咸鱼打九折?待会儿去买点!”
“这报纸才十文?值!太值了!明天还有吗?”
惊叹声、议论声、叫好声、对纣王的唾骂声、对广告商品的询问声……充斥在应天城的每一个角落。
大明日报如同一颗威力巨大的信息炸弹,在应天轰然炸响!第一期五万份报纸,不到半日,销售一空!报童们空着布包,小脸兴奋得通红。应天总部前,前来询问广告事宜和预订下期报纸的商人、好事者排起了长队。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进了文圣公府。当一份大明日报被门人战战兢兢地呈到子习闲面前时,这位文圣公正在与几位心腹门生品茗论道。他漫不经心地接过,只扫了一眼头版那刺目的标题和数字,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再翻到新政解读板块,看到那些粗鄙却极具煽动性的小人物故事,看到废籍令的字眼,看到对商税抽奖的鼓吹,一股逆血直冲顶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