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四月十五,日食带来的余悸尚未在金陵城百万军民心中完全消散,紫禁城又迎来了一场更为盛大、更为瞩目的典礼——册封朱栋为吴王。这不仅是简单的册封,而是蕴含着朱元璋对这位年仅十五岁却屡立奇功、提出根基永固策的次子,无以复加的器重与期许。其封号之尊吴乃朱元璋称帝前王号、权柄之重集军政监察大权于一身、恩宠之隆世袭罔替、亲军三万,远超诸王,直逼东宫!整个应天府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新落成的吴王府及今日的册封大典上。
巳时正刻,奉天殿。七日前分封诸王功臣的盛况犹在眼前,今日的奉天殿,其庄严肃穆更胜往昔。丹陛两侧,除了原有的宫廷仪仗,更增添了象征吴王权威的特殊卤簿,一杆高耸入云的玄色大纛旗,旗面以金线绣着斗大的篆体吴字,在风中猎猎作响,另有代表天策上将军的朱雀旗、代表大宗正院的蟠龙赤绶旗、代表中书省平章的麒麟旗,以及新设的天策、天枢、神策三卫军旗,迎风招展,气势磅礴。殿前广场上,除了文武百官,更有新组建的天策军精选的二千精锐,身着特制的玄甲赤袍,肃然列阵,盔明甲亮,杀气凛然,无声地宣示着新主即将获得的滔天权柄。
朱元璋今日身着最隆重的十二章纹大裘冕,玄衣纁裳,日月在肩,星辰在背,山龙华虫章纹在衮服上熠熠生辉,十二旒白玉珠冕旒垂落,遮不住他眼中深沉如海、锐利如电的光芒。太子朱标侍立其左,身着太子衮冕,神色温润中带着对弟弟由衷的喜悦与期许。大殿中央, 主角朱栋,身着崭新的亲衮冕,头戴九旒冕冠,虽年仅十五,但身姿挺拔如青松,面容沉静似古井,七日前日食时眼中那洞悉的光芒已然沉淀为一种内敛而厚重的威严。经历了根基永固策的朝堂风暴和日食天变的洗礼,这位少年亲王的气质已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吉时已到——!” 司礼监掌印太监朴公公那特有的、极具穿透力的嗓音再次响彻大殿内外。
鼓乐大作,编钟恢弘,琴瑟和鸣。在庄重肃穆的韶乐声中,册封大典正式开始。朴公公手捧一卷由极品黄绫精心装裱、以金粉书写、分量远超寻常圣旨的诏书,在两名手捧金册、金宝的司礼太监簇拥下,行至丹墀中央最高处。他深吸一口气,展开诏书,那明黄耀眼的绸缎在殿内无数烛火映照下,仿佛流淌着金色的光芒。他运足中气,用尽乎咏叹的庄严语调,开始宣读那份注定震撼朝野、赋予朱栋无上权柄与责任的册封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圣王立极,必建亲贤以藩屏家国;天子垂拱,须赖股肱而总揽枢机。咨尔皇次子朱栋,朕之元子,栋!天资粹美,神授英睿。冲龄而怀经天纬地之才,总角已具安邦定国之志。首创鹗羽,洞察奸邪于未萌。 当草昧初开,百废待兴之际,尔不循常例,奏设鹗羽卫于潜邸。明察秋毫,广布耳目,使奸宄无所遁形,忠良得以保全。鄱阳湖畔,陈逆奸谍潜踪,几坏大局,赖尔鹗羽卫明断,立破奸谋,消弭巨祸于无形!此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今特旨:扩增鹗羽卫,增其员额,广其权责,掌刺奸、侦伺、护卫、直奏之权,不隶三法司!尔及尔之嗣子,当世领鹗羽卫指挥使之职,辅佐东宫太子及其后世子孙,监国护道,肃清朝纲!此乃朕以家国托付之重,望尔永秉忠贞,心如铁石!
提举医药,活民济世泽苍生。 尔总掌医药提举司,革除前元弊政,广设医暑药局,修纂《医政律》,厘定药材流通,惠泽天下病黎。更于军中广置良医,活将士于疮痍,保国家之元气!功在当代,德在万民!今特旨:晋尔医药提举司为天策提举司,秩正三品!原设六属及其职能不变,另增格物一属,专司百工技艺、火器改良、新物研发之事!尔仍领天策提举司事,总天下医药、工技、格物之政!望尔精益求精,使国无夭札,器利兵强!
献永固之策,定万世之基。 尔深谋远虑,洞悉前朝积弊,于朕前陈根基永固策,条分缕析,切中肯綮!降等世袭防禄米之滥,宗学勋学开进身之阶,析产限田抑兼并之祸,一体课税增国用之实!此策之立,虽经波折,然实乃保我朱明江山千秋万代、勋贵宗室与国同休之根本**!功在社稷,利在千秋!非大智大勇大忠者,焉能为此?!
鉴尔殊勋茂绩,忠勤体国,才智超绝,实乃天赐朕之瑰宝,国之柱石! 朕心嘉悦,无以复加!特晋尔王爵,更定封号,授以重权,委以重任,赐以殊荣:
特封尔为大明吴王! 赐金册、金宝(印玺),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位在诸亲王之首,冕服、车旗、邸第、官属,礼仪皆视东宫太子,亚天子一等!于紫禁城东侧,特赐吴王府一座,规制宏丽,仅次皇宫,即日乔迁!
授尔军政重权,总领枢要:
授中书省平章政事位同副相,协理天下政务,有封驳、谏议、监察百官之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