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一年的春意,比往年更早地染绿了珠江两岸。
广州府城,作为帝国南方最重要的通商口岸,空气中常年弥漫着海盐、香料与各国商货混杂的独特气息。
然而今日,这座以商贸闻名的城市,却被一股森然的军武之气所笼罩。原设在城西的右军都督府衙门,如今已焕然一新,门前那面崭新的大明南部战区司令部匾额,在岭南明丽的阳光下,反射着沉肃的光泽。
衙署内外,哨兵林立,他们身着新配发的海蓝色或鸦青色夏季常服,领章与臂章标识着他们归属于不同的新编部队,眼神警惕,身姿挺拔,与往日卫兵略显散漫的状态判若两人。
衙署正堂,格局与成都的西部战区都督府相仿,但氛围却带着几分南国特有的湿润与海上而来的隐约咸腥。
巨大的《南部战区疆域图》上,色彩斑斓,清晰地标示着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大镇总兵府,和几个海外关键据点,如旧港宣慰使司。海域部分,还标注着新成立的大明南海水师参将府的巡防范围。
这片战区,囊括了帝国最复杂的陆疆与海疆,既有层峦叠嶂的西南夷区,又有波涛万里的中国南海。
端坐主位的,是南部战区总兵官,新近晋封黔国公,并被授予大将军衔的西平侯沐英。沐英年富力强,常年在云南镇守,皮肤呈现出久经风霜的古铜色,眼神沉稳内敛,却又带着洞悉边情民瘴的锐利。
他身着大将礼服,赤色罗衣上象征品级的三爪蟒纹补子与肩章上的四颗金星交相辉映,但眉宇间却无丝毫骄矜,只有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朱元璋的义子,常年独镇西南的一方重臣,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脚下这片土地的复杂与潜在的风险。
左侧上首,是战区副总兵官,授上将军衔的晋王朱?。与秦王朱樉相似,朱?也经历了从拥兵藩王到战区副帅的转变。他面容较朱樉更为清瘦,眼神中带着一丝文气,但此刻身着上将礼服,倒也显得英气勃勃。
他深知,朝廷将此重任交予他,既是安抚,也是将其纳入体系的有效手段。对于云南、贵州等地原本属于他势力范围的卫所改编,他的态度至关重要。他的身后,站着另一位副总兵官,同样授上将军衔的定远侯王弼,一位以勇猛和执行力着称的宿将。
右侧,则是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镇的总兵官,以及南洋水师参将府的主官,皆是沐英旧部或朝廷精心选拔的干才。值得注意的是,原右军都督府的重要将领,如沐英的老部下常升,已被调离,准备前往即将开始改制的前军都督府任职,这既是正常的人事轮换,也体现了朝廷防止军阀化、打破固有藩篱的决心。
诸位,沐英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长期发号施令形成的自然威严,西部战区宋国公,已为我等做出表率。如今,陛下诏令,军改之轮驶入我南部疆域。此地,山高林密,海阔浪急,民情异于中原,防务关乎海陆,其挑战,犹在西部之上。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手中乌木棒首先点在云南、贵州区域。
云南、贵州二镇,乃我南部战区陆上根基,亦是改编难点所在。沐英目光扫过被任命为云南镇总兵的将领,一位面色黝黑、眼神坚毅的中年人,此地土司林立,部落众多,以往多以羁縻安抚为主,军事存在相对薄弱。改编之要,在于改土归流军事布控相结合。
他详细阐述道:新设镇总兵府,并非要立刻与所有土司为敌,而是要将朝廷的军事存在,实实在在地扎根下去。择优选拔原卫所精锐,与部分愿意归化的土司兵合练,组建新的参将府、游击府,驻守关键交通枢纽、矿产地和肥沃坝子。对于顺从朝廷、配合改制的土司,可给予其子弟入新军任职、或转为地方治安官的机会。对于冥顽不灵、阻挠改制甚至暗中作乱者,沐英语气转冷,则需以精兵雷霆击之,捣其巢穴,改设流官,以儆效尤!切记,恩威并施,方是长久之道。改编过程中,需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紧密配合,情报共享,步调一致。
晋王朱?此时开口,他的声音较为清朗:黔国公所言,实乃老成谋国之举。本王……本将在山西时,亦曾处理过类似边务。对待土司,不可一味强压,亦不可过分姑息。新军之强,在于纪律与火力,而非人数多寡。应以少量精锐,控扼要害,辐射周边。同时,可效仿汉武旧事,鼓励军屯与商贾进入,潜移默化,改变当地格局。他的建议,引经据典,显示出一定的见识,也意在表明自己并非尸位素餐之辈。
沐英点头:晋王殿下高见。云南镇总兵府,你要特别注意与黔国公府旧有安抚体系的衔接,避免令出多门。改编后的部队,要尽快形成战斗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土司叛乱。
指挥棒移至广东、广西。此二镇总兵府,面向南洋,海疆万里,倭患虽因南朝称臣而大减,然海盗、西方夷商船只活动日趋频繁,不可不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