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115章 战后

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第115章 战后

作者:cgw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2 05:22:42

寒风卷过捕鱼儿海畔的焦土,扬起细碎的雪粒和灰烬。曾经喧嚣的北元王庭,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和沉默的尸骸。明军的日月旗插遍了每一处高地,在铅灰色的天空下猎猎作响。胜利的欢呼已经平息,取而代之的是有序而高效的战后清理工作。

朱栋踏过一片狼藉的金帐废墟,靴子踩在焦黑的木料和破碎的瓷器上,发出咯吱的声响。他的身后跟着一队神策军亲卫和鹗羽卫文书官,每个人手中都拿着清单和笔墨,仔细记录着每一处有价值的发现。

“殿下,这里发现地窖!”一名士兵掀开一块半焦的毡毯,露出下面隐蔽的入口。

朱栋示意亲卫警戒,自己则蹲下身,用佩剑挑开地窖的木盖。一股混合着霉味、血腥和脂粉气的怪异味道扑面而来。地窖里黑漆漆的,隐约可见几个瑟缩的人影。

“出来。”朱栋的声音平静而不容抗拒。

片刻的沉默后,一个颤抖的女声用生硬的汉语回应:“大、大人饶命……我们只是侍女……”

火把的光亮照进地窖,映出几张惊恐万分的年轻面孔。她们衣着华丽却凌乱,脸上涂的脂粉被泪水和灰尘糊成了花脸。在她们身后,堆放着几个精致的檀木箱子,盖子半开,露出里面的金银器皿和珠宝。

“记录:金帐地窖,俘获北元伪帝侍女七人,缴获金银器皿两箱,珠宝一箱。”朱栋对文书官说道,随即看向那些女子,“伪帝的嫔妃在哪?”

一名胆大的侍女指了指西面:“皇后、妃子们被大汗……不,被伪帝带着一起逃了……”

朱栋眉头一皱,立刻招来一名鹗羽卫百户:“传令郭英,伪帝可能还有女眷在逃,严加搜查!”

“遵命!”

这样的场景在营寨各处上演。神策军的士兵们如同梳篦般梳理着每一寸土地,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战利品或隐藏的敌人。在营寨西侧,墨羽正指挥工兵们拆卸几架未被炮火完全摧毁的回回炮,这些将成为格物工技司研究的样本。东边的空地上,缴获的战马被集中起来,由专门的马夫清点、分类,优质战马将补充明军骑兵,其余的则用于运输或发卖。

中军大帐内,徐达正听取各部的战果汇报。

“报大将军!神策军清点完毕:缴获完整铠甲三千七百副,刀枪弓箭无算;战马五万二千匹,其中上等战马约八千匹;金银器皿、珠宝、丝绸等珍宝已装车两百余辆;另有北元典籍、文书、地图等十余箱。”朱栋递上详尽的清单。

“好!”徐达满意地点头,“俘虏呢?”

傅友德接话:“伪帝脱古思帖木儿已严加看押;太子天保奴尸体验明正身;知院捏怯来等大臣四十七人单独关押;普通俘虏三万余人,正按吴王殿下之法分类处置。”

“我军伤亡?”

“阵亡四千余,伤者近万,多为常将军、蓝将军部下骑兵。神策军伤亡不足五百。”傅友德的汇报让帐内众将不禁侧目,看向朱栋的眼神更加复杂——如此大战,神策军竟能以如此微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作用,火器之威,恐怖如斯。

正当此时,帐外突然传来喧哗。常遇春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甲胄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

“大将军!末将请令追击王保保!”他声如洪钟,震得帐布簌簌作响,“探马报那厮仅率千余残兵西逃,正是斩草除根的好时机!”

不等徐达回应,蓝玉也站了出来:“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控制漠北要地。和林、应昌乃胡元旧都,若我军据之,可断残元脊梁!”

朱棣谨慎地补充:“寒冬将至,粮草转运艰难。若贸然深入……”

“燕王殿下莫不是怕了?”常遇春虎目一瞪,“兵贵神速!此时不追,更待何时?”

眼看争论将起,徐达抬手制止,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朱栋:“吴王以为如何?”

朱栋走到沙盘前,手指轻点几个关键位置:“漠北广袤,残元星散。王保保虽败,然其人在,残元心不散。常将军欲追,理所应当。” 常遇春闻言一喜,却听朱栋继续道,“然单靠追击,难竟全功。当军事、政治双管齐下。”

他手指划过几个水草丰美之地,“这些地方是残元部落过冬之所。可遣使招降,许以爵禄、互市;对拒降者,再以雷霆击之。同时,”他指向和林,“确如蓝将军言,当据要地,筑城屯田,步步为营。”

徐达沉思良久,最终拍板:“常遇春!命你率精骑三万,追击王保保,务必擒杀!蓝玉!率兵两万,北上据和林、应昌,立寨屯田!吴王朱栋,押送伪帝、贵族及重要战利品先行南返,向陛下献捷!燕王朱棣,协助傅友德处理善后,随后南归!各部务必在十日内完成准备,不得延误!”

“末将遵命!”众将齐声应诺。

就在明军紧锣密鼓地准备下一步行动时,捕鱼儿海大捷的消息已通过鹗羽卫的六百里加急,飞传至辽东和高丽。

高丽王京开城,鹗羽卫驻高丽千户所。

王梦看着手中的密报,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他转身对副手道:“备马,去都总制使府。该让我们的李将军好好表现表现了。”

都总制使府内,李成桂读完密报,脸色瞬间惨白,双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他抬头看向王梦,声音干涩:“王佥事,这……明军当真已攻破捕鱼儿海,生擒伪帝?”

王梦冷笑:“千真万确。李将军,现在知道与天朝作对的下场了吧?”

李成桂扑通一声跪下:“下国小臣岂敢!下官这就点兵,将那些暗中勾结残元的逆贼一网打尽!另精选良马千匹,即刻送往辽东!”

“很好。”王梦满意地点头,“记住,吴王殿下喜欢听话的人。”

当夜,高丽王京掀起新一轮腥风血雨。李成桂亲率精兵,突袭了几处疑似仍与残元有联系的部落,砍下首领的头颅悬挂城门。郑道传则连夜赶制《颂圣录》,极尽谄媚之能事,并下令全国寺庙道观诵经,庆祝大明胜利。

捕鱼儿海的硝烟尚未散尽,但这场胜利的涟漪,已经开始改变整个东北亚的格局。帝国的意志,如同这冬日凛冽的北风,席卷着每一个角落。

寒风呼啸,旌旗猎猎。南返的队伍如同一条巨龙,在漠南苍茫的大地上缓缓移动。队伍最前方,是神策军的精锐骑兵,清一色的深蓝色军服和精锻胸甲,在冬日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他们手持长矛,腰佩马刀,警惕的目光扫视着道路两侧的每一个起伏。

紧随其后的是几辆特制的囚车,粗大的原木栅栏内,关押着此战最珍贵的“战利品”——北元伪帝脱古思帖木儿和他的核心大臣们。脱古思帖木儿蜷缩在囚车一角,曾经华丽的龙袍早已换成粗布囚衣,头发蓬乱,面容枯槁,眼神呆滞。

偶尔有押送的士兵经过,他都会不自觉地瑟缩一下,仿佛害怕随时会落下的鞭子。知院捏怯来被关在另一辆囚车里,神情相对平静,但眼中的恐惧和忧虑同样无法掩饰。

囚车之后,是连绵不绝的马车队,装载着从捕鱼儿海缴获的珍宝:金银器皿、珠宝玉石、名贵毛皮、典籍文书……每一辆车都有专人看管,登记造册。再往后,是浩浩荡荡的俘虏队伍,普通元军士兵和牧民被绳索串联,在明军押送下蹒跚前行。队伍两侧,神策军的击发枪兵和速射炮分队时刻保持警戒,防止任何可能的骚乱或劫囚。

朱栋骑着那匹通体雪白的骏马“玉狮子”,行进在中军位置。他身披御赐的赤色织金斗篷,内着亲王常服,面容沉静,目光深邃。墨羽、墨友谦和高勇等心腹将领紧随左右。

“殿下,前方三十里就是兴和卫了。卫指挥使已派人迎候,备好了热食和干净营房。”一名鹗羽卫探马飞驰而来,滚鞍下马禀报。

朱栋微微颔首:“传令,加速行进。今晚在兴和休整,明日卯时出发。”

“遵命!”

随着队伍接近兴和卫,道路两旁开始出现三三两两的百姓。他们有的挎着篮子,里面装着煮熟的鸡蛋、面饼;有的提着水壶,冒着热气;更多的是空着手,只为亲眼目睹这支传奇的凯旋之师和传说中的“伪皇帝”俘虏。

“看!那就是神策军!听说他们的火器能喷雷吐火,百里外取人性命!”

“快看囚车!那个就是伪帝吗?怎么像个乞丐似的……”

“呸!胡虏也有今天!我爹就是被他们害死的!”

“大明万胜!吴王殿下千岁!”

欢呼声、议论声、咒骂声交织在一起,人群越聚越多。地方官员带着衙役拼命维持秩序,为车队开辟通道。

朱栋抬手示意队伍暂停。他翻身下马,走向路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那老者拄着拐杖,身边跟着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正颤巍巍地想要跪下。

“老人家不必多礼。”朱栋上前扶住老者,温和地说。

老者泪流满面,声音哽咽:“殿下……小老儿的两个儿子,都死在胡虏手里……今日得见伪帝被擒,死也瞑目了……”说着就要拉孙子磕头。

朱栋制止了他们,从怀中掏出几块洪武重宝银币递给男孩:“拿着,好好读书习武,将来报效国家。”在周围百姓的惊叹和赞美声中,他重新上马,下令继续前进。这个小小的插曲,通过百姓的口口相传,很快演变成“吴王仁德爱民”的佳话,进一步提升了朱栋的声望。

兴和卫的欢迎仪式更加隆重。卫指挥使率全卫官兵出城十里相迎,城内张灯结彩,如同节日。朱栋严令部队不得扰民,神策军纪律严明,夜宿城外预设营地,只有少数将领入城赴宴。宴席上,朱栋婉拒了各种珍馐美味,只要了简单的面饼和羊肉汤,与将士同食,再次赢得一片赞誉。

夜深人静时,朱栋的营帐依然亮着灯。他正在审问知院捏怯来。与白天的温和形象不同,此刻的朱栋目光如刀,语气冰冷,浑身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捏怯来,你是个聪明人。该说的都说了,但本王知道你还藏着什么。”朱栋把玩着一把精致的匕首,刀刃在烛光下泛着寒光。

捏怯来冷汗涔涔,跪在地上不住磕头:“殿下明鉴!罪臣不敢有半点隐瞒!”

“是吗?”朱栋冷笑,“那为何鹗羽卫报,贺兰山以西还有三个大部落未提及?王保保的妻小藏在何处?漠北的几处秘密马场位置在哪?”每一个问题都如同一记重锤,砸在捏怯来心上。

捏怯来面如死灰,终于崩溃:“罪臣……罪臣确实知道一些……求殿下开恩……”

“说!”朱栋一声厉喝。

在死亡的威胁下,捏怯来如同竹筒倒豆子,将自己知道的漠北残余势力、部落分布、资源据点等情报和盘托出。一旁的文书官飞速记录,墨友谦则不时插话询问技术细节,如水源、道路状况等。

审问持续到三更天才结束。朱栋揉了揉太阳穴,对墨友谦道:“将这些情报与缴获的地图、文书对照,整理成册,定名《漠北方略》。明早派鹗羽卫快马送回应天,务必亲手交到太子殿下手中。”

“臣明白。”墨友谦领命而去。

接下来的行程,每到一处大城,朱栋都会重复类似的场景:白天展现亲民仁德的一面,安抚百姓,接见士绅;夜晚则化身冷酷的情报头子,榨取俘虏身上的每一滴有价值信息。同时,通过鹗羽卫的庞大网络,这些信息被源源不断地送回后方,为大明下一步经略漠北提供坚实的情报基础。

当队伍抵达北平时,这座北方重镇沸腾了。北平留守官员出城十里相迎。城门到府衙的道路两旁,挤满了欢呼的百姓,许多人热泪盈眶,高呼“大明万胜”。脱古思帖木儿的囚车被特意安排在队伍最显眼的位置,任由百姓围观、唾骂。这位曾经的“大元皇帝”,此刻蜷缩在囚车角落,面对铺天盖地的辱骂和嘲笑,只能捂住耳朵,瑟瑟发抖。

朱栋在北平停留了五日。他检阅了北平守军,对表现优异者给予赏赐;接见了北方士绅代表,宣示朝廷“永靖北疆”的决心;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十余个残元部落使者的请降。这些部落听闻捕鱼儿海大捷和伪帝被擒的消息,纷纷遣使来表示归顺。朱栋按照朱元璋预先授权,灵活处置:对诚意归顺者,赐予首领官职,允许互市贸易;对态度暧昧者,则严词警告,限期纳贡。这种分化瓦解的策略,进一步削弱了漠北残元的凝聚力。

与此同时,捕鱼儿海的善后工作也在朱棣的主持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位年轻的亲王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才干。

他妥善安置了数万俘虏,将精壮者编入军屯,老弱者分发口粮、遣返原籍,组织士兵扑灭余火,清理战场,掩埋尸体;将缴获的牛羊部分宰杀犒军,部分发还归顺部落。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严令禁止明军士兵侮辱元军俘虏妻女,违者严惩不贷,赢得了“燕王仁厚”的美誉。徐达在给朱元璋的奏报中特别褒奖朱棣“处事公允,颇得人心”,为朱棣日后就藩北平、经略北疆埋下伏笔。

应天方面,准备工作已进入**。奉天门外广场上,一座高大的献俘台拔地而起,通体漆成朱红色,饰以金色龙纹,庄严肃穆。礼部官员日夜排练仪程,确保万无一失。

太子朱标事无巨细,亲自过问每一个环节:从禁军仪仗的站位,到献俘时的赞词;从各国使节的座次,到百姓观礼的区域划分。他的案头堆满了来自朱栋的《漠北方略》和前线其他奏报,常常批阅至深夜。

麟趾学宫内,朱雄英、朱同燨、朱同燧等皇子皇孙在刘基的指导下,反复练习着迎接凯旋之师的礼仪。年幼的朱同燧悄悄问哥哥:“父王他们真的抓住了胡人的皇帝吗?他是不是长着三个脑袋六条胳膊?”惹得众人忍俊不禁。

整个大明帝国,从北疆到南国,从朝堂到乡野,都沉浸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胜利带来的喜悦和振奋中。帝国的威望,如同这冬日里难得一见的暖阳,照耀着每一寸土地。

而这场盛典的主角——吴王朱栋和他的神策军,正带着无上的荣耀,向着帝国的核心,向着那个等待他们的盛大舞台,稳步前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