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 > 第157章 蔡文姬的抱负,为天下育才

夜,依旧深沉。

书房内的烛火,却比先前更亮了几分,像是被主人心中燃起的火焰所映照。

卫觊呆呆地站在原地,脑中还回响着蔡文姬那句石破天惊的宣告。大汉教育部?他看着书案上那四个风骨凛然的大字,只觉得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陌生的力量,仿佛要从竹简上挣脱出来,重塑这间屋子,乃至整个天下。

他张了张嘴,想问些什么,却发现自己所有的学识,所有的规矩,在这一刻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史馆改教育部,这是何等离经叛道之事?传出去,不知要引来天下士人何等的口诛笔伐。

可蔡文姬没有给他提问的机会。

“卫觊。”她的声音再次响起,平静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明日天亮之前,我要这间正堂所有的史料,全部移入西厢房,封存归档。将正堂清空,搬入十套桌案。”

“啊?哦!是!”卫觊本能地应道,随即反应过来,“大家,这……这可都是前朝的孤本,还有您父亲的心血……”

蔡文姬的目光从那份写着“教育总长”的帛书上移开,落在了卫觊年轻而困惑的脸上。她的眼神很复杂,有疲惫,有决绝,还有一丝近乎怜悯的温和。

“我父若泉下有知,看到他毕生所学的屠龙之术,能有机会教给天下每一个执剑的少年,想必只会含笑九泉。”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史书,记录的是过去。而我们,要亲手开启未来。未来,没有地方给这些旧东西挡路。”

说完,她不再理会卫觊,而是径直走到那面画着“a、o、e”的羊皮纸前。她伸出纤长的手指,轻轻拂过那些鬼画符般的符号,像是在触摸一件稀世珍宝。

这就是董卓给她的武器。

不是刀剑,不是权谋,而是一种足以撬动整个文明基石的工具。

她深知,汉字之难,难于上青天。一个寒门子弟,纵有天纵之才,穷尽一生,若无名师指点,家学渊源,也未必能窥其门径。知识,因此成了一道天堑,牢牢地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而眼前这些简单的符号,却像一座桥,一座可以横跨天堑的桥。它将最复杂的发音,拆解成了最简单的组合。只要掌握了这套方法,一个目不识丁的孩童,便能通过拼读,自己敲开识字的大门。

天才!不,这已不是天才可以形容。这简直是神迹!

一个被天下人唾骂为粗鄙武夫的男人,却拿出了这样一件足以改变万民命运的神器。这种极致的矛盾,让蔡文姬的心脏再次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中飞速运转。

有了方法,还需教材。那《新编蒙学三百篇》的开篇,简单直白,摒弃了所有华而不实的典故与对仗,只求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最真实的世界。这显然与传统的启蒙读物背道而驰,却也正是它最厉害的地方。它不需要老师皓首穷经地去讲解微言大义,只需要老师能照着念,学生能听得懂。

这就大大降低了对“师资”的要求。

想到“师资”,蔡文姬的眉头又微微蹙起。董卓那番“抓来、绑来、饿饭的喂饱”的粗暴言论再次回响在耳边。她知道,这是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但她内心深处,仍对“士”抱有一丝最后的尊重。

她拿起笔,在一张新的竹简上,开始书写。她要连夜制定出一份详细的章程。

其一,师资来源。分三等。上等,以利诱之,重金礼聘海内名士,为各学府之“博士”,负责编撰教材,研究高深学问。中等,以名动之,招纳家道中落或有志于教化的寒门士子,授以“教习”之职,官府供其衣食,并许其绩优者可入仕途。下等,以威逼之,将那些空谈误国、不事生产的清谈客,以及犯了事的罪官文人,尽数投入“劳动改造营”,每日习读新学,合格者方可出营,担任蒙学“助教”,以劳役抵罪。

其二,学制规划。分两级。初级蒙学,为期三年,以拼音、算术、自然、人文四科为主,旨在扫盲。凡董卓治下,年满六岁之孩童,无论男女,不分贵贱,皆需入学。学费全免,书籍由官府统一印发。高级郡学,为期五年,在蒙学基础上,择优录取,分设文、法、工、农、医、武等专科,为朝廷培养专门人才。

其三,经费来源。除官府拨款,官吏“乐捐”外,另设“教育商行”,将官学印发的新式书籍、文具,如那“黑板”“粉笔”,乃至更精良的纸张笔墨,向治下富户甚至敌对诸侯治下的地区高价贩售。以商养学,方能源源不绝。

……

一条条,一款款,在她的笔下逐渐清晰。她将董卓那狂放不羁的构想,用自己严谨的学识,编织成了一张切实可行的、巨大的网络。这张网,一旦铺开,将笼罩整个天下。

当窗外透进第一缕晨曦时,蔡文姬终于停下了笔。她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竹简,眼中布满了血丝,精神却异常亢奋。

卫觊一夜未睡,他带着几个小吏,真的将那如山一般沉重的史料,一卷卷地搬去了西厢。此刻,他揉着酸痛的腰走进来,看到蔡文姬面前的成果,再次被深深震撼。

一夜之间,一个全新的体系,便从无到有,跃然于竹简之上。

“大家……您……”

“去,备车。”蔡文姬没有看他,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我要去相国府,见李儒李大人。”

半个时辰后,相国府。

李儒同样是一夜未眠。他正指挥着下人,将一箱箱的金银财宝从库房中搬出,准备作为开办官学的启动资金。主公的命令,他向来是当做圣旨来执行,而且要超额完成。

见到蔡文姬前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账簿,脸上堆起了热情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一种同道中人的激赏。

“蔡大家,文优正想派人去请您,没想到您自己来了!主公的宏图伟业,我等定要办得妥妥当当!”

蔡文姬没有与他客套,直接将一卷竹简递了过去。“李大人,这是我连夜草拟的章程,请您过目。”

李儒恭敬地接过,展开一看,眼神立刻就变了。从最开始的欣赏,到惊讶,再到最后的惊骇与狂喜。

他本以为,主公只是提出了一个天才的想法,具体执行还要靠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慢慢摸索。可他万万没想到,蔡文姬竟在一夜之间,就将主公的想法,细化到了如此恐怖的境地!

尤其是那“以商养学”和师资分三等的策略,简直是闻所未闻,却又妙到毫巅!

“妙!妙啊!”李儒一拍大腿,看向蔡文姬的眼神,已经不再是看一个弱女子,而是看一个能与他并肩,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他的顶级谋士,“蔡大家之才,不下于萧何、张良!主公得您相助,何愁天下不定!”

这番夸赞,发自肺腑。

“李大人谬赞了。”蔡文-姬神色平静,“纸上谈兵终是虚妄,此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第一步——人。”

“我明白!”李儒眼中精光一闪,“长安城南的‘槐树巷’,盘踞着百十号自命清高的穷酸。他们平日里不是喝酒骂街,就是聚在一起非议朝政,早就该治治了!我这就带兵,把他们全‘请’到太平观去!”

“不。”蔡文姬却摇了摇头,“李大人,此事,我想亲自去。”

李儒一愣,“蔡大家,那些人冥顽不灵,言语粗鄙,恐会污了您的耳朵。还是让文优代劳吧。”

“威逼,是最后的手段。在此之前,我想先以‘礼’和‘利’,试一试。”蔡文姬的目光清澈而坚定,“他们是士,我也是士。有些话,由我去说,或许比刀剑更有用。当然,若他们敬酒不吃,那便只能请李大人,为他们满上罚酒了。”

李儒看着她,沉默了片刻,随即朗声大笑:“好!好一个‘先礼后兵’!文优今日,就给蔡大家当一回护卫!”

一个时辰后,长安城南,槐树巷。

这里是长安城里最破败的角落之一,巷口的老槐树掉光了叶子,歪歪扭扭地伸着枝丫,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空气中弥漫着廉价的酒酸味和垃圾的腐臭味。

数十名身披重甲的西凉铁骑,如一堵黑色的铁墙,无声无息地封锁了巷口,引得周围的百姓纷纷探头,却又不敢靠近。

在铁墙之前,一辆朴素的马车缓缓停下。

李儒翻身下马,亲自为蔡文姬掀开了车帘。

蔡文姬一袭素衣,缓步走下马车。她看着眼前这条泥泞肮脏的小巷,听着从巷子深处传来的、夹杂着酒嗝的狂放诗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清冷的脸上,没有丝毫嫌恶。

她知道,她的第一场仗,就要在这里打响。这不是兵戈相见的战场,却比任何战场都更加凶险。她要征服的,是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