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 > 第156章 全国推广官学,教育改革的序幕

大殿之内,死一般的寂静。

那一声狂放不羁的笑声还在梁柱之间回荡,余音绕梁,却像是某种宣告,将现实与虚幻的边界彻底砸碎。那个男人已经坐回了玉榻,重新抓起了油腻的鸡腿,仿佛刚才那一番足以颠覆乾坤的言论,真的只是一个酒后狂言,一个粗鄙武夫心血来潮的玩笑。

可蔡文姬知道,不是。

她缓缓地、用颤抖的手,捡起了脚下那份质地粗糙的帛书。

入手很轻,却又重若千钧。

上面没有繁复的官样文章,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龙飞凤舞的三个大字——“教育总长”,以及下面一行更小的字:“为万世开太平。”

字迹张扬,笔锋锐利,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霸道,仿佛要透过这薄薄的绢帛,刺穿千年的时光。

她的心,在狂跳。

一半是源于那句“吊在城门上”的森然威胁,那是来自权力巅峰最**的恐惧,让她四肢冰冷。另一半,却是前所未有的、足以将她整个人点燃的激动。那是一种被时代洪流选中,亲手去拨动历史走向的战栗。

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话,是历代圣贤大儒毕生追求的终极理想,是无数读书人悬梁刺股、皓首穷经也未必敢触碰的梦想。可现在,这个梦想,被一个天下人眼中的“国贼”,用一种最粗暴、最直接、甚至带着血腥味的方式,扔到了她的面前。

她看着那个重新变回粗鄙模样的肥胖身影,第一次发现,自己根本看不透这个男人。

他究竟是救世的圣人,还是灭世的魔王?

或者,他两者都是?用魔王的手段,行圣人的事业。

蔡文姬缓缓直起身,手中的帛书被她攥得死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她深吸了一口气,那混杂着酒肉与熏香的空气呛入肺中,却让她混乱的头脑清醒了些许。

她没有说“民女遵命”,也没有说“谢相国恩典”。

她只是抬起头,清冷的目光直视着那个看似慵懒的身影,问出了一个最实际,也最致命的问题。

“相国欲让天下童稚皆可识字,敢问,师从何来?”

一句话,如冷水泼入沸油。

老师从哪里来?

这不仅是师资问题,更是根基问题。大汉的知识,传承有序,皆有师承。想教人读书,必先有饱学之士。而天下的饱学之士,九成九都出身世家,他们会愿意去教一个屠夫的儿子,一个农夫的孙女?他们会将自家的不传之秘,授予这些他们眼中的“黔首”?

这一个问题,就足以让那“为万世开太平”的宏伟蓝图,变成一句空话。

正在大口咀嚼的陈默,动作微微一顿。

他抬起眼皮,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好个蔡文姬,果然没选错人。一针见血,直接就戳到了最核心的痛点上。换做旁人,此刻不是磕头谢恩,就是被吓得魂不附体,只有她,在恐惧与激动的交织中,还能保持着一个学者的冷静与理智。

当然,他内心是这么想的,嘴上却不能这么说。

“师从何来?”陈默把啃得干干净净的骨头往盘子里一扔,发出一声脆响。他打了个饱嗝,满不在乎地用油腻腻的手指点了点蔡文姬,“咱家让你当这个‘教育总长’,不是让你来问咱家问题的!咱家只管杀人,不管教书!人从哪来,那是你的事!”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这话说得还不够“董卓”,又粗声粗气地补充道:“长安城里,不是有很多自诩饱读诗书,天天在背后骂咱家的酸儒吗?把他们都给咱家抓起来!谁不肯去教书,就让他去修城墙!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再去拿教鞭!”

“还有,那些家道中落的破落户,读了点书又考不上官的穷鬼,有一个算一个,都给咱家弄来!告诉他们,来当老师,管饭!一天三顿,顿顿有肉!”

这番话,粗暴、蛮横,毫无道理可讲。

可蔡文姬听着,那双美丽的眸子里,却亮起了一道光。

她明白了。

董卓的方法,简单到近乎无赖,却又精准得可怕。

威逼与利诱。

对于那些有风骨的士人,用苦役相逼,不怕他们不低头。对于那些为生计所迫的寒门学子,用最实际的饱腹之利相诱,不怕他们不心动。

以雷霆手段,行霹雳之事。这确实是他的风格。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了李儒的脚步声。他显然是得了命令,快步走入殿中,躬身行礼。

“主公。”

“文优,来得正好。”陈默指了指蔡文姬,又指了指殿门外广阔的夜空,“咱家刚才跟蔡大家商量了一下,觉得这天下的百姓太蠢了,得教教他们。咱家决定,在长安,不,在咱家治下的所有郡县,都开办官学!”

李儒的眼中,瞬间爆发出狂热的光芒。

又是神来之笔!

主公平抑粮价,是安其身;北击匈奴,是安其家;如今广开官学,是要安其心!安身,安家,安心!这分明是上古圣王才能做到的不世之功!

他立刻五体投地,声音都因为激动而颤抖:“主公高瞻远瞩,泽被苍生!此乃万世之基业,文优……文优替天下万民,叩谢主公!”

陈默看着李儒这副随时都能为自己去死的狂热模样,嘴角抽了抽,强忍住吐槽的**,继续用董卓的语气说道:“行了,别拍马屁了,干活!咱家给你三天时间,把城南那座废弃的‘太平观’给咱家清出来,改成长安第一官学!里面的那些牛鼻子老道,愿意还俗教书的,留下;不愿意的,打包扔出去,让他们自己找地方修仙去!”

“再者,传咱家的令,城中所有官吏,俸禄在两百石以上的,每家必须捐出藏书十卷,钱五千,作为办学之用!谁敢不交,或者拿些破烂玩意儿来糊弄,你亲自带人去他家里‘坐坐’!”

“还有,去找城里最好的工匠,告诉他们,咱家要造一种叫‘黑板’和‘粉笔’的东西,图纸待会儿让蔡大家给你。一个月内,咱家要看到一千套!钱不够,就从咱家的库房里拿!”

一条条命令,从陈默的嘴里流水般地吐出。

每一条,都简单粗暴,不容置疑。

李儒听得是心潮澎湃,连连叩首,口中不断重复着“主公英明”,仿佛看到的不是一个粗鄙的武夫,而是一位正在规划着全新世界蓝图的神明。

蔡文姬站在一旁,默默地听着。

她发现,这个男人看似粗枝大叶,实则心思缜密到可怕。从校舍、经费、书籍到教学用具,他几乎在片刻之间,就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的框架。

尤其是那个“官吏捐书”的命令,简直是神来之笔。这不仅解决了书籍来源的问题,更是将整个长安的官僚体系,都强行绑在了他这辆名为“教育改革”的战车上。

谁捐了钱和书,谁就是这项政策的支持者。日后若有士族反对,这些官吏为了自保,也必须站在董卓这一边。

一石数鸟,狠辣至极。

“行了,都滚吧,别耽误咱家喝酒。”陈默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将两人赶了出去,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当殿门缓缓关上,隔绝了那奢华与粗鄙后,蔡文姬和李儒站在殿外的夜风中,相顾无言。

李儒的脸上,是亢奋的潮红。

而蔡文姬的内心,却是翻江倒海。

“蔡大家,”李儒对着蔡文姬,态度前所未有的恭敬,他微微躬身,“主公大业,万事开头难。今后但有所需,文优万死不辞。”

蔡文姬回了一礼,没有多言。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自己平静的治学生涯,彻底结束了。

她没有回家,而是直接让李儒派人,将她送往了史书编纂处,也就是她现在的居所。

当她推开书房的门时,那名叫做卫觊的年轻小吏还在尽职尽责地整理着竹简,看到她回来,连忙迎了上来。

“大家,您回来了。相国大人他……没有为难您吧?”卫觊的眼中满是担忧。

蔡文姬摇了摇头,径直走到自己的书案前。

她将那份任命她为“教育总长”的帛书,小心翼翼地展开,平铺在桌案上,仿佛那是什么神圣的法旨。

然后,她从怀中,又取出了一卷小小的、被体温捂得温热的羊皮纸。

这是刚才离开时,董卓身边的卫士,趁李儒不注意,悄悄塞到她手里的。

卫觊好奇地探过头来。

只见蔡文姬缓缓展开那卷羊皮纸,上面画着一些他从未见过的、鬼画符般的符号。

“a…o…e…”

蔡文姬看着那些符号,以及旁边用汉字标注的读音,口中无意识地、生涩地念了出来。

这些符号,简单、怪异,却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魔力。

在羊皮纸的另一侧,还写着几行字,是《新编蒙学三百篇》的开篇:

“天地分,宇宙洪。日月悬,星辰布。风雨雷电,自然之景。山川河岳,大地之貌。”

文字简单直白,远不如《千字文》那般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可卫觊只是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因为他发现,这些他从未见过的句子,竟然每一个字他都认识,连在一起,意思也清晰明了,完全不需要老师讲解。

“这……这是……”卫觊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蔡文姬没有理会他,她的目光,落在了羊皮纸的最后。

那里,画着一幅小小的图。

图上,是一个穿着开裆裤的孩童,手中拿着一根小木棍,正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个符号。

那个符号,是“a”。

孩童的脸上,带着一种专注而喜悦的笑容,仿佛他写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

蔡文姬的指尖,轻轻地抚过那张笑脸。

她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无数个这样的孩童,在田间,在巷口,在学堂里,用稚嫩的嗓音,念着“a、o、e”,用粗糙的小手,学着写自己的名字。

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从她的心底涌起,瞬间冲散了所有的恐惧与犹豫。

去他娘的世家风骨!

去他娘的史笔清誉!

若能让天下孩童,皆有这般笑容,便是身负万古骂名,又有何妨!

“卫觊。”她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晚生在!”

“传我之令,将所有史料归库封存。从今日起,此地,不再是史馆。”

蔡文姬顿了顿,拿起桌上的毛笔,在一卷全新的空白竹简上,写下了四个大字。

“此地,为大汉教育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