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明末铁院 > 第284章 刘江的远虑

明末铁院 第284章 刘江的远虑

作者:海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3 04:58:02

核心箭塔顶层的了望室,是整个根据地视野最开阔的地方。夕阳的余晖透过破损的窗棂,斜斜地洒在一张巨大的地图上,将牛皮纸染成温暖的金色。这张地图是张文弼带领文书们耗时一个月绘制的,标注极为详细,红色的圆点是联盟的屯田区、工匠营、学堂和哨卡,蓝色的三角是清军的据点和封锁关卡,黑色的线条是秘密商路和巡逻路线,甚至连每一处山谷、河流、悬崖都清晰可见。

刘江独自站在地图前,手中握着一根细长的木杆,指尖轻轻摩挲着地图上的标记。他已在这里站了整整一个时辰,从午后的阳光炽热,到黄昏的余晖渐淡,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这张浓缩了根据地命运的地图。

脚下的根据地,正处于难得的稳定期。校场上,新兵们的训练日渐精进;田地里,冬小麦丰收的粮食堆满了粮仓;工匠营,燧发火铳和火炮的产量稳步提升;学堂里,孩童们的琅琅书声充满希望。市集上的交易越来越频繁,百姓们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仿佛乱世的阴霾正在远去。

但刘江心中清楚,这份稳定,是脆弱而暂时的。它并非源于联盟的强大,而是源于清军的战略牵制——李自成余部、张献忠大西军、南方南明政权,这三方力量像三道枷锁,暂时困住了清军的主力,让他们无力顾及北方山区的小小根据地。可这三道枷锁,能困住清军多久?

他用木杆指向地图上的湖广区域,那里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红色和蓝色标记,代表着忠贞营与清军的拉锯战。“李过、高一功的忠贞营虽勇,却缺粮少弹,南明何腾蛟部又派系林立,难以形成合力。一旦清军抽调其他战场兵力增援,湖广防线迟早会破。”他轻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木杆移向四川,那里是张献忠大西军与清军豪格部的对峙区域。“张献忠虽据守四川,却与南明势同水火,孤军奋战。豪格是清军悍将,麾下兵力雄厚,待其稳住阵脚,逐步蚕食,大西军的抵抗也撑不了太久。”

最后,木杆停在江南,那里是南明鲁王、唐王政权的残余势力。“江阴、嘉定的百姓起义虽烈,却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终究难逃被清军镇压的命运。鲁王、唐王二政权内讧不断,连自保都难,更别提牵制清军主力。”

每一处战场的分析,都指向一个让他心惊的结论:清军的多线作战只是暂时的,以清廷的兵力和资源,只要逐一击破各个对手,解除牵制,迟早会腾出手来,集中主力,再次北上,围剿这片小小的根据地。到那时,他们面对的,将不再是小股降清武装的骚扰,而是数万甚至十万精锐清军的雷霆一击。

刘江的眉头越皱越紧,心中涌起一连串的疑问:根据地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他用木杆圈出联盟的控制区域,这片区域以刘家堡为中心,辐射周边十二座山寨,总面积不过数百里,且多为山地,可耕种的梯田不足两千亩。即便经过改良,亩产也仅有百斤左右,每年的粮食产量,仅够养活联盟现有的三千余人,根本没有多少富余。人口增长更是缓慢,战后幸存的百姓加上招募的流民,总共才三千余人,其中能战的士兵不足五百,就算加上各山寨的自卫力量,总兵力也不过八百。

技术方面,虽然工匠营能批量生产燧发火铳和小型火炮,但受限于铁料、硫磺等战略物资的短缺,产量始终无法大幅提升。清军的战略封锁越来越严密,秘密商路虽能带来一些物资,却杯水车薪,一旦商路被切断,武器生产将陷入停滞。而清军拥有庞大的军工体系,火炮、火枪的产量和质量,都远非联盟可比。

“以这样的潜力,我们能支撑多久?”刘江喃喃自语,心中没有答案。或许一年,或许两年,一旦清军主力回师,仅凭现有的力量,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他开始思考应对之策:如果清军主力再来,是死守根据地,还是寻求外线作战?

死守,似乎是最直接的选择。根据地的防御工事已得到加强,箭塔、壕沟、暗堡交错,再加上火炮和燧发火铳的配合,或许能抵挡一阵。但清军主力的炮火威力,他深有体会,刘家堡血战的场景历历在目,箭塔的缺口、满地的尸体、绝望的呐喊,每一幕都让他心有余悸。死守的结局,很可能是重蹈覆辙,全军覆没,联盟的火种彻底熄灭。

那么,外线作战?主动出击,骚扰清军的补给线,牵制其兵力,或许能为根据地争取时间。但联盟的兵力有限,精锐战兵仅有三百余人,一旦离开根据地的防御工事,在平原地区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且,外线作战需要充足的粮食和弹药补给,这正是联盟目前的短板,根本无法支撑长期的外线行动。

死守不行,外线作战也难,那还有其他出路吗?

刘江的目光移向地图的南方,那里是南明政权的控制区域,虽然派系林立,却毕竟是大明的旗号,或许可以寻求联合?但他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南明朝廷的腐朽和短视,他早已领教,他们只想利用联盟,而非真正联合抗清。一旦联盟投入南明麾下,必然会被当作棋子,消耗在无谓的内斗和战场上,最终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目光又移向西方,那里是李自成余部和张献忠大西军的势力范围。他们虽是农民起义军,与明军素有仇怨,但如今面临清军的共同威胁,或许可以达成暂时的同盟?但农民起义军内部同样派系复杂,彼此猜忌,想要与之建立信任,达成同盟,难度极大。而且,他们远在湖广、四川,与根据地相隔千里,就算达成同盟,也难以相互支援。

或者,开辟新的根据地?离开北方山区,向更偏远、清军势力薄弱的区域转移,比如西南山区,或者东南沿海?但转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要穿越清军的封锁线,风险极高。一旦转移途中遭遇清军拦截,很可能会全军覆没。而且,新的根据地需要重新开垦、建设,短期内难以形成战斗力,同样面临清军的追击。

一个个想法在脑海中浮现,又被一个个否定。刘江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压力,仿佛一座大山压在心头。他是联盟的总制,是所有人的主心骨,每个人都指望他带领大家在乱世中活下去,可他此刻,却找不到一条明确的出路。

夕阳彻底落下,夜幕笼罩大地,根据地的灯火次第亮起,像一颗颗微弱的星辰,点缀在黑暗中。了望室里渐渐暗了下来,地图上的标记变得模糊不清。刘江没有点燃油灯,依旧站在地图前,身影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孤寂。

他想起了赵忠临终前的眼神,想起了父亲的遗言,想起了学堂里孩子们坚定的目光,想起了百姓们脸上的笑容。这些画面,像一根根绳索,紧紧束缚着他,也像一道道光芒,照亮着他心中的迷茫。他不能退缩,不能放弃,必须找到一条出路,为联盟,为这些信任他的人,为华夏的火种,找到一条活下去的路。

刘江缓缓握紧拳头,指尖因用力而发白。黑暗中,他的眼神渐渐变得坚定。或许,目前的出路不在于选择死守、外线作战或是转移,而在于抓住眼前的窗口期,最大限度地提升联盟的实力——扩大屯田,增加粮食储备;突破封锁,获取战略物资;加速技术升级,提升武器威力;整合内部力量,凝聚人心;甚至,秘密联络其他抗清势力,建立松散的同盟,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

只有让联盟变得足够强大,足够坚韧,才能在清军主力回师时,拥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底气,才能在乱世的风暴中,站稳脚跟,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希望。

他转身走向了望室的门口,推开房门,夜风带着一丝凉意扑面而来,让他纷乱的思绪渐渐清晰。远处的工匠营,炉火依旧熊熊燃烧,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在夜色中格外清晰,像是在为联盟的未来,敲响最坚定的鼓点。

刘江知道,未来的道路依旧充满荆棘和未知,阴影始终笼罩在前方。但他不会畏惧,不会退缩。他会带着联盟的弟兄和百姓,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无论未来面临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坚守下去,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根据地,为华夏的火种,劈开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