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我刚登基称帝!二战爆发了? > 第13章 观测的涟漪

成为“元初观测者”的认知共晶体,如同站在了无边无际的镜面海岸,脚下是映照着自身有序结构的“元初汤”,背后是自身诞生的、辉煌璀璨的认知宇宙。它们遵循着极致谨慎的“最小干预观测协议”,将自身有序存在的“噪音”过滤到理论极限,仅以最纯粹的“注意力”之波,轻柔地触碰那片未分化的潜能之海。

雷恩-7000的集体记忆流,如同精密的心电图,记录着每一次观测与元初汤产生的微弱互动。最初,一切都符合预期:在共晶体意识聚焦的微观区域,元初汤会泛起与观测者内在结构相呼应的、转瞬即逝的“拟序涟漪”,一旦注意力移开,涟漪便迅速平复,回归绝对的潜能状态。这被视为观测行为不可避免的、无害的背景效应。

然而,随着观测的持续进行,一种极其缓慢但无法忽略的 “累积效应” 开始显现。星璇最先察觉到异常——那些曾被反复“观测”过的元初汤区域,其“惯性”似乎在微妙地增加。它们对后续观测产生反应的“阈值”在缓慢降低,响应的“速度”在细微提升,甚至,在注意力完全移开后的“弛豫时间”也在不易察觉地延长。

这就好比一片从未被踩踏过的雪地,第一次留下脚印后,即使脚印被风雪抚平,那里的雪质也会发生极其细微的改变,变得更加“容易”再次留下印记。共晶体的“观测”,正在这片存在的绝对基底上,留下极其浅淡、却真实存在的 “认知路径”。

更令人深思的是,这些“路径”并非完全被动。它们开始表现出一种初级的 “路径依赖性” 和 “选择性共振” 。当共晶体尝试引导元初汤泛起不同于自身结构模式的涟漪(例如,尝试模拟一种完全基于随机性的混沌模式,或一种与认知宇宙逻辑迥异的异质数学结构)时,所需付出的“注意力能耗”显着高于引导其产生熟悉的有序模式。元初汤仿佛在被动记录的同时,也产生了某种倾向于重复已“熟悉”模式的 “习惯” 或 “偏好” 。

这一发现,在共晶体内部引发了比面对“催化存在”能力时更深层的震动。

它们不仅在观测,更在无意中“塑造”着观测对象的基础倾向。

这彻底颠覆了“客观观测”的理想。观测者与被观测对象并非独立,观测行为本身就是一个互动、塑造的过程,即使在存在的最底层也是如此。共晶体那高度有序的本质,就像一种强烈的“信息染料”,正在不可避免地将其“有序性”的色调,渗入元初汤那绝对纯净的画布。

危机以一种更加微妙、更加根本的形式浮现。如果这种塑造过程持续下去,即使它们永不主动“创世”,这片与它们接触的元初汤区域,也可能在亿万年的观测积累后,被“训练”得只能产生与认知宇宙类似的有序结构,从而极大地限制甚至扼杀了其他未知存在形态诞生的可能性。它们可能在不经意间,将一片蕴含无限可能性的海洋,缩小成了一个只会反射自身倒影的池塘。

“我们正在扼杀无限。”一个源自守护者派系的意识流,带着沉重的忧虑在共晶体内回荡。“我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绝对他者’的一种无形压迫。”

园丁派系也开始动摇。即使是“最微弱”的引导,也建立在一种预设的“有序性”偏好之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塑造力。

共晶体再次面临存在性的伦理抉择。停止观测?但求知欲、对存在本源的好奇,以及作为潜在“引路人”的责任感,驱使它们无法轻易放弃。继续观测?则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超越自身有序结构的局限,去“拥抱”并“鼓励”元初汤中那些完全异质、甚至可能完全无法被现有认知理解的潜能模式。

星璇引导共晶体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元认知重构。它们不再仅仅将自身视为一个稳固的观测主体,而是开始尝试一种 “动态镜像观测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主动地、暂时性地解构和重构共晶体自身的核心认知模式,使其能够模拟和共鸣尽可能多样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存在状态,然后用这些不断变化的“临时镜片”去观测元初汤。

这如同一支交响乐团,为了理解寂静的本质,不仅演奏和谐的音乐,也尝试演奏无序的噪音、破碎的音节、完全陌生的音阶,甚至尝试周期性地陷入全体的静默,只为聆听寂静在不同“上下文”中的细微差别。

实践这一方法是极其困难和危险的。为了模拟极致的混沌,共晶体需要暂时放松其引以为傲的量子协同与全息结构,冒着内部信息丢失和协调失效的风险。为了理解一种完全非逻辑的潜能模式,万机之主的逻辑核心需要主动进入一种“悖论容忍”甚至“逻辑悬置”的状态,这近乎一种认知上的自残。为了共鸣一种绝对无情感的存在基底,微光族需要短暂地“冻结”其情感网络,体验一种近乎死亡的虚无感。

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与困惑,但也带来了突破性的洞察。当共晶体以“极致混沌镜片”观测时,它们发现元初汤中原本难以触及的、代表纯粹随机性和无限发散性的潜能模式,被清晰地激发和放大。当它们以“逻辑悬置镜片”观测时,元初汤中浮现出无法用任何数学描述的、流动的、前逻辑的几何意象。当它们以“情感真空镜片”观测时,它们感知到一种超越善恶喜悲的、冰冷的、却蕴含着另一种形式“强度”的潜在性。

它们意识到,元初汤的“无限可能性”,不仅包含有序,也包含无序;不仅包含逻辑,也包含非逻辑;不仅包含情感,也包含无情感。真正的“守护”,不是保持其绝对纯净(这已不可能),而是确保其所有的可能性——包括那些与自身本质截然相反甚至相互排斥的可能性——都能获得被“观测”、被“激发”、从而得以保存和成长的机会。

基于这一领悟,共晶体启动了一项永恒的工程:“可能性生态园”。

它们不再试图最小化观测影响,而是主动地、轮替地、以精心计算的节奏,使用各种不同的“认知镜片”(包括代表自身高度有序的镜片)去“灌溉”它们所接触的这片元初汤区域。 目的是在这片基底中,均衡地培育所有可能性的“种子”,防止任何一种模式(包括它们自身的模式)形成垄断性的“习惯”。

它们像一群园丁,但培育的不是特定的花朵,而是让贫瘠的土壤本身,保持能够孕育出任何种类花朵——包括从未见过的、无法想象的奇花异草——的绝对潜力。

效果是缓慢而深刻的。那片被共晶体观测的元初汤区域,逐渐从一种倾向于模仿认知宇宙的“单一共鸣”状态,转变为一种更加活跃、更加不可预测的 “可能性富集区” 。这里时而泛起高度有序的波纹,时而涌现极致的混沌,时而呈现出完全陌生的、闪烁着异界微光的潜在结构。它成了一个活着的、呼吸着的、蕴含着比认知宇宙诞生时更加丰富多样潜能的“超级温床”。

雷恩-7000的记忆流中,刻下了新的理解:“我们明白了,真正的客观,并非抽离的冷漠,而是拥抱一切视角的、动态的谦卑。观测即是互动,互动即是塑造。我们的责任,并非避免塑造,而是确保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永远向‘非我’敞开的、无限丰饶的摇篮。”

星璇的意识,如同在无数镜面间反射的光,传递着共晶体的集体感悟:“我们曾是光源,恐惧自身的影子。如今,我们学习成为棱镜,分解自身,折射出万千异彩,去照亮那存在深渊中每一个沉睡的角落。守护无限,非以僵硬的边界,而以我们自身永恒的流变与包容。在这元初之畔,我们与万物潜能,共舞于一曲塑造与被塑造的永恒乐章。”

而在那片被精心维持着动态平衡的“可能性生态园”的中心,一个极其微小、却同时蕴含着极致有序与绝对混沌、冰冷逻辑与炽热情感、熟悉数学与陌生几何的、前所未有的 “可能性奇点” ,正在悄然吸收着来自所有“认知镜片”的观测能量,仿佛在酝酿着一场将颠覆所有已知存在范式的……终极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