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乘胜追击,技术蓝图惊厂方
阎埠贵的倒台,如同在四合院这潭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死水里,投入了一块千斤巨石。激起的不仅仅是巨大的浪花,更是彻底改变了水下的生态格局。持续多日的“倒阎风波”渐渐平息,但余震却深远而持久。
院里变得异常“安静”。那种各家各户关门过日子、却又彼此竖着耳朵、时刻准备着占便宜或看笑话的“日常”氛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小心翼翼、甚至带着点惶恐的观望。禽兽们看钟浩的眼神,彻底变了。以往的嫉妒和怨恨还在,但都被一层厚厚的忌惮和畏惧所覆盖。
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这个平日里不声不响、只是关起门来过自己日子的年轻人,一旦被触怒,反击起来竟是如此狠辣凌厉,不动则已,一动便是雷霆万钧,直接能将人打入万丈深渊,连“三大爷”的身份都护不住!这种认知,让所有心里还有点小九九的人,都不寒而栗。
阎埠贵一家彻底蔫了,如同过了火的白菜,见了人恨不得贴着墙根走。阎埠贵本人更是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往日那精光四射、时刻算计的小眼睛里,只剩下灰败和躲闪,再也看不到丝毫“算盘精”的神采。三大爷的位置空了出来,易中海和刘海中试探性地提了几个人选,但院里人心浮动,谁也服不了谁,此事便暂时搁置,成了悬案,也无声地提醒着众人挑战钟浩的下场。
贾家婆媳罕见地安静如鸡,连指桑骂槐都省了,只是那偶尔瞟向钟浩小屋的视线里,怨毒之色更深。许大茂更是彻底老实,甚至有点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征兆,远远看到钟浩就下意识绕道,生怕那邪门的“运气”再次降临到自己头上。
易中海和刘海中这两位大爷,威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被阎埠贵当枪使的经历,让他们在院里说话都有些底气不足。尤其是易中海,他感觉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道德秩序”和“养老蓝图”,被钟浩这匹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野马,冲撞得摇摇欲坠。他看钟浩的眼神更加复杂,忌惮、焦虑、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
对于这种变化,钟浩乐见其成。他需要的就是这种“清净”。禽兽们的暂时蛰伏,为他赢得了宝贵的、不受干扰的发展时间。
他充分利用这份清净,一方面继续巩固空间牧场的产出,享受着新鲜鸡蛋和偶尔煮食的玉米带来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则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轧钢厂那边,开始真正亮出獠牙,展露峥嵘。
经过“弹性张力补偿装置”的成功小试牛刀,他在技术科和机修车间的声望如日中天。赵主任几乎把他当成了“技术副手”,遇到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而钟浩也不负所望,总能提出一些令人眼前一亮、却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那台老旧的550轧机,依旧是他心头最想啃下的硬骨头。那套完整的改造方案,已经在他脑海中反复推演、完善了无数遍,每一个细节都烂熟于心。
这天,机会终于来了。
厂部召开了一个关于下半年生产效率提升的研讨会,各车间主任和技术骨干参加。赵主任硬是把钟浩也拉了过去,美其名曰“让年轻人多见见世面”。
会议上,生产科长李怀德照例先讲了一番鼓舞士气却又空洞无物的套话,然后让各车间汇报困难和需求。轮到轧钢车间时,赵主任自然大倒苦水,重点就是那台550轧机如何拖后腿,如何影响产能和质量,如何需要更新换代,但申请新设备的报告打了无数次,上面总是批复“克服困难,挖掘潜力”。
其他车间的负责人也纷纷附和,老旧设备确实是普遍性难题。
李怀德听得眉头紧锁,但也无可奈何:“厂里的困难大家也知道,外汇紧张,新设备不是说买就能买的。还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现有条件下多想办法嘛!老赵,你们机修车间要多发挥作用,搞好维修保养,挖掘潜力!”
赵主任一听就急了:“李主任!潜力都快挖到地心了!那550真是没办法了!除非……”
“除非什么?”李怀德问道。
赵主任一咬牙,看了一眼身旁气定神闲的钟浩,像是下了某种决心,提高声调说道:“除非能对它进行彻底的技术改造!而我们车间的小钟同志,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已经初步拿出了一套可行的改造方案!”
“哦?”李怀德和在场的所有干部、技术员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聚焦在了钟浩身上!
这个年轻人,最近可是厂里的风云人物!难道他又有什么惊人之举?
钟浩感受到众人的目光,从容不迫地站起身。他今天特意穿了一身干净整洁的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显得格外精神干练。【初级心理学应用】技能让他能清晰地捕捉到台下众人目光中的好奇、怀疑、期待等复杂情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