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技术革新,小试牛刀露峥嵘
许大茂“红脸事件”的余波,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荡漾了几圈涟漪后,终归渐渐平息。四合院表面重归往日的“平静”,但那是一种更加紧绷和诡异的平静。禽兽们看钟浩的眼神,除了原有的嫉妒和怨恨,又增添了几分难以言喻的忌惮和困惑。他们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每次想找钟浩的麻烦,最后倒霉的总是自己?难道这小子真有什么邪门的运气护体?
这种无形的威慑,反而让钟浩过了几天清静日子。阎埠贵不敢再明目张胆地算计那点肉和钱,只是眼神里的幽怨更深了。贾家婆媳的咒骂声也低了许多,转为更加隐蔽的窃窃私语。许大茂更是如同霜打的茄子,蔫了好几天,见了钟浩都绕着走,显然那次当众出丑对他的打击不小。
钟浩乐得如此。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轧钢厂和自身的“基本建设”上。
空间牧场运转良好。两只母鸡几乎每天都能贡献一枚新鲜的鸡蛋,虽然不大,但蛋黄橙红,味道浓郁,远非后世饲料鸡蛋可比。钟浩每天早上都会给自己煮一个,或是用一点点猪油炒得喷香,补充营养。那三平米的玉米地更是给了他巨大的惊喜,在时间流速和营养液的双重加持下,竟然提前抽穗结棒了!一个个饱满的玉米棒子裹在翠绿的外衣里,预示着不久后的丰收。他甚至已经开始规划,收获的玉米除了自己吃和喂鸡,或许还能磨些玉米面,或者……尝试酿点原始的玉米酒?
厂里那边,他的地位愈发稳固。机修车间的老师傅们,尤其是那位孙师傅,在经过最初的别扭和震惊后,对钟浩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开始真正把钟浩当成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甚至需要请教的技术能手。钟浩也不藏私,对于一些不影响大局、又能切实提高效率的小技巧、小改进,他会“无意间”透露出来,往往能解决老师傅们头疼许久的问题。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分享,让他迅速赢得了基层技术人员的真心尊重。
赵主任更是三天两头找他“探讨”技术问题,恨不得把他拴在裤腰带上。厂领导也在非正式场合表扬过他几次,认为他代表了青年工人又红又专的方向。
然而,钟浩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深处。他满足于解决一些零敲碎打的问题,或是等待别人发现问题再去“神兵天降”。他需要主动出击,拿出更有分量、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东西,真正在这个数万人的大厂里打下不可撼动的根基。
他的目标,锁定在了厂里那些真正制约生产效率、让老师傅们无可奈何的“老大难”设备上。而首选,就是那台他曾经立功的550中型轧机!
这台苏制老古董,虽然经过紧急维修恢复了生产,但它固有的设计缺陷和老化问题并未根除:能耗巨大、噪音惊人、轧制精度不稳定、需要经验极其丰富的老师傅时刻紧盯调整,否则极易出废品,维护成本高昂。它是轧钢车间产能提升的一个巨大瓶颈。
钟浩利用工作之便和赵主任的信任,多次深入轧钢车间,近距离观察这台庞然大物的运行。他带着问题,反复研读脑海中的苏联图纸和李爱国笔记,结合来自未来的机械理念,寻找着改造的突破口。
【设备故障预判】直觉让他能敏锐地捕捉到设备运行中那些不和谐的振动和异响背后的根源。【初级机械加工技能】的知识让他能理解每一个部件的功能和磨损极限。【初级物资鉴定】则帮他评估着哪些部件可以修复,哪些必须更换,用什么材料替代性价比最高。
渐渐地,一个大胆的、系统性的改造方案在他脑中逐渐清晰、成型。它涉及传动系统的优化、轴承座的加固、冷却系统的改进,甚至还包括一套相对简易却有效的精度微调机构!这套方案一旦实施,他有信心让这台老设备的效率提升至少百分之二十,能耗降低百分之十五,废品率大幅下降!
但这方案太过惊人,也必然触动某些固有的利益和保守的观念。他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以一种稳妥的方式抛出来。
这天下午,机会来了。赵主任愁眉苦脸地找到正在废料库“淘宝”的钟浩。
“小钟啊,又得找你想想办法了。”赵主任搓着手,一脸晦气,“还是那台550!真是块烫手山芋!厂里刚接了个紧急任务,要求一批高精度的特种钢材,公差要求严得很!可这老家伙今天又闹脾气了,轧出来的东西忽厚忽薄,孙师傅他们调整了一上午,屁用没有!眼看交货期要到了,这要是耽误了生产,可是重大责任!李主任(生产科长)刚才把我叫去狠批了一顿!”
钟浩心中一动,脸上却露出关切的神色:“问题出在哪里?还是老毛病?”
“就是精度不稳!主传动齿轮磨损有点厉害,间隙大了,一动起来就有微小的窜动,这玩意儿精得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可要换整套齿轮,先不说有没有备件,就算有,停机拆装没有三五天根本下不来!任务等不了啊!”赵主任急得嘴角起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