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技术献策,预防事故
北风卷着零星的雪沫,敲打着轧钢厂车间高大的玻璃窗,发出细碎而持续的声响。厂房内,巨大的天车在头顶轨道上缓缓移动,发出沉闷的轰鸣,各式机床的切削声、锻锤的撞击声、以及钢铁摩擦碰撞的尖锐噪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粗犷而充满力量的工业交响。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金属味、机油味和煤烟味,工人们穿着沾满油污的工装,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呵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温热而浑浊的空气里。
钟浩裹紧了棉大衣,穿行在嘈杂的车间过道上。他今天是来三车间跟进一批特殊规格螺丝的使用情况,这是之前他费了些力气才从协作厂协调过来的紧缺物资。解决了龙门铣床故障之后,他在三车间的待遇明显不同了。工人们见到他,不再是以前那种对待普通科室人员的客气中带着疏离,而是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热情。
“钟采购来啦!”
“钟工,忙着呢?”
“多亏了您上次想的法子,那‘老奶奶’现在干活可带劲了!”
不时有相熟的工人跟他打招呼,钟浩也一一笑着点头回应。他能感觉到,一种基于技术能力而非职位高低的无形威信,正在这里慢慢建立起来。这比他采购员的身份,更能赢得这些一线工人的认可。
他找到车间主任赵国栋,说明了来意。赵国栋正为生产任务忙得脚不沾地,但见到钟浩,还是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计,热情地迎了上来。
“钟浩!正想找你呢!你那批螺丝可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走,我带你去看看使用情况!”赵国栋嗓门洪亮,拉着钟浩就往里走。
两人边走边聊,来到了那几台正在使用特殊螺丝的设备旁。工段长详细介绍了使用效果,总体反馈不错,只是有个别工位反映螺丝的强度似乎略有不足,在承受极限扭矩时偶尔会出现滑丝现象。钟浩仔细听着,记在心里,准备回去跟协作厂再沟通一下工艺。
事情办得差不多,钟浩正准备离开,目光无意间扫过车间角落里一台正在运行的老式卧式车床。那台车床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漆皮剥落,露出里面暗红色的底漆,运转时发出的声音也带着一种沉闷的、不那么和谐的杂音。
若是以前,钟浩可能不会太在意。老旧设备运行噪音大些,在这个年代的工厂里是常态。但此刻,融合了【机械传动系统常见故障与修理基础】和【金属疲劳检测简易指南】等系统知识后,他的耳朵仿佛被赋予了某种特殊的过滤能力,能从那一片嘈杂中,精准地捕捉到一些不寻常的细节。
那台车床主轴箱传来的声音里,夹杂着一种极其细微、但频率固定的“咔哒”声,像是某个齿轮的齿牙在啮合时,遇到了微小的阻碍。而且,整台机床在完成一个切削循环,负载变化的瞬间,会有一种几乎难以察觉的、短暂的振动滞后感。
钟浩的脚步停了下来,眉头微微蹙起。这种声音和现象,结合他脑海中的知识库,迅速指向一个可能——主轴箱内某个关键齿轮,很可能出现了疲劳裂纹,并且裂纹可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影响了传动的平稳性。
金属疲劳!这是机械设备,尤其是长期承受交变载荷的传动部件,潜在的“隐形杀手”。在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初期,设备往往还能勉强运行,但性能和安全性会持续下降,一旦裂纹扩展到临界尺寸,就可能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发生瞬间断裂,造成设备严重损坏,甚至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赵主任,”钟浩转向赵国栋,语气变得严肃起来,“那台C620车床,是谁在操作?运行多久了?”
赵国栋顺着钟浩指的方向看去,愣了一下:“哦,那台老伙计啊,是王师傅在开。用了有些年头了,是厂里的功勋设备了,就是年纪大了,毛病多点。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我听着它主轴箱的声音有点不对劲,”钟浩没有把话说得太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且负载变化时有点振动滞后。我怀疑……可能是里面传动齿轮的疲劳问题,最好能停机检查一下。”
“疲劳问题?”赵国栋的眉头也皱了起来。他不是技术小白,知道金属疲劳的厉害,但那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平时全靠老师傅的经验听声辨位,准确性很难保证。而且现在生产任务这么紧,一台关键设备说停就停,万一检查下来没问题,耽误了生产,责任可不小。
他看了看那台依旧在“轰隆”运行的车床,又看了看一脸认真的钟浩,心里有些犹豫。钟浩上次修好龙门铣床确实展现了不凡的技术眼光,但那次是机器已经趴窝,死马当活马医。这次机器还在转,只是“听起来”有点问题,就要停机检查?
“钟浩,不是我不信你,”赵国栋斟酌着词句,“你也知道,现在任务重,这台车床干的又是关键工序的粗加工活儿。王师傅是厂里的老师傅了,他都没说有问题,咱们贸然停机……万一没事,这耽误的产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