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食堂小改革
四月的轧钢厂,仿佛一个被架在火炉上的巨大蒸笼,每一寸空气都灼烧着大跃进带来的狂热与压力。车间的机器轰鸣声比往日更加刺耳,土高炉昼夜不息喷吐的黑烟,将天空染成一种病态的灰黄色。与之相比,食堂里弥漫的蒸汽和食物味道,反倒显得有几分人间烟火的真实感。
钟浩端着铝制饭盒,随着下工的人流走进第三食堂。空气中混杂着熬白菜、窝头的味道,以及一股汗水和钢铁混合的疲惫气息。队伍排得很长,工人们脸上大多带着倦容,沉默地等待着一天中最重要的能量补充。
轮到钟浩时,窗口后面站着的是脸色不太好看的傻柱。自从和秦淮茹闹掰后,傻柱在食堂干活明显少了些往日的混不吝,多了点沉闷。他瞥了一眼钟浩,没像以前那样故意抖勺,但也没什么好脸色,舀了一勺寡淡的熬白菜,又扣了个黄澄澄的玉米面窝头进钟浩的饭盒,动作机械,透着敷衍。
谢了,何师傅。钟浩接过饭盒,语气平淡。
傻柱了一声,算是回应,目光已经转向下一个打饭的工人。
钟浩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饭盒里的熬白菜几乎看不到油花,几片发黄的菜叶在清汤里漂浮着,窝头倒是实在,但干巴巴的,剌嗓子。这样的伙食,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来说,只能算是勉强果腹,远远谈不上营养和满足。也难怪工人们私下抱怨不少,士气也难免受到影响。
他慢慢吃着,耳朵里听着周围工友的牢骚。
天天就这老几样,熬白菜,窝窝头,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知足吧你,好歹管饱!我听说有的车间自己搞小食堂,连油腥都见不着!傻柱这手艺也退步了,这白菜熬得跟猪食似的……唉,凑合吃吧,下午还得接着抡大锤呢……
钟浩听着,心里却在盘算。改善全厂食堂的伙食,这不是他一个采购小组长能决定的,涉及到粮食定量、副食供应、资金预算等等一大堆问题。但是,在现有的框架内,是不是能做点小小的、不引人注目的改进呢?既能稍微改善一下工人们的伙食,提升点士气,也能给自己积累点人望,顺便……或许还能给傻柱找点正经事做做,省得他整天琢磨些有的没的。
他想起之前空间里收获玉米时,产生了不少玉米芯和碎秸秆,这些东西粉碎后,混合上麸皮或者少量粮食,其实是很好的猪饲料。而厂食堂每天产生的泔水、菜帮烂叶数量可观,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起来……
一个食堂-养殖小循环的想法,在他脑中初步成型。当然,大规模养猪不现实,目标太大。但如果能小范围地、隐蔽地搞一点,比如养几头猪,那么后续就能给食堂提供一些猪肉、猪油,哪怕只是偶尔给熬白菜里加点油渣,或者用猪骨熬点汤底,那对工人们来说,也是天大的改善。
关键有两点:一是启动的猪崽来源和初始饲料;二是如何保密,以及如何将合理地输送到食堂。
猪崽和初始饲料,对他来说不是问题。空间里玉米充足,完全可以再兑换两头小猪崽,用空间产的玉米和粉碎的玉米芯喂养一段时间,等稍微大点再想办法弄出来。保密和输送,则需要一个合适的中间人和操作流程。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口后面那个闷头打菜的傻柱。傻柱是厨子,对食材有天然的接触权,而且他性格虽然浑,但讲义气,如果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参与进来并保守秘密,并非不可能。更重要的是,傻柱在食堂有一定的话语权,能配合将来路不明的肉食合理化。
当然,这事不能急,需要一步步来。
第二天,钟浩没有直接去找傻柱,而是先去找了食堂主任老赵。老赵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为人还算圆滑,对改善伙食也有想法,但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钟浩没提养猪的事,而是换了个角度。他拿着饭盒,找到老赵,苦着脸说:赵主任,咱们这食堂的伙食,工友们意见不小啊。这天天熬白菜,工人们干活都没劲儿,影响了生产进度,李科长那边都过问了好几次了。
老赵一听涉及到生产,也皱起了眉头:小钟啊,我也知道!可有什么办法?粮食定量就那么多,油啊肉啊更是稀缺!我总不能凭空变出来吧?
变是变不出来,钟浩话锋一转,但咱们能不能想想办法,在现有的东西上做点文章?比如,这熬白菜的汤底,能不能想想办法弄得厚重点?哪怕有点荤腥味儿也行啊。
老赵叹了口气:说得轻巧,哪来的荤腥?除非有猪油或者骨头……
猪油骨头没有,钟浩压低声音,但咱们食堂每天那么多泔水、烂菜叶,就这么倒掉也太可惜了。我听说啊,郊区有些生产队,就用这些东西,掺上点麸皮糖渣什么的,能养鸡鸭鹅,甚至还能养一两头猪!虽然长得慢点,但好歹是块肉啊!
老赵眼睛眯了眯,似乎被说动了,但随即又摇头:厂里搞养殖?这……这不合规矩吧?而且哪来的地方?谁去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