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春明送宝
四月的北京,杨花柳絮开始如同无根的雪,漫天地飘洒,黏在行人的衣襟鬓角,也钻进敞开的门窗,给这躁动不安的春天又平添了几分烦扰。大跃进的浪潮在轧钢厂里卷得正酣,土高炉日夜不息,烟尘比杨絮更密,带着一股焦灼的金属味。
钟浩刚协调完一批紧急的炼钢辅料,嗓子都有些沙哑。他推着自行车,正准备回采购科喝口水,却在厂门口被一个熟悉的身影拦住了。
是韩春明。
半年多不见,这小子似乎又窜高了些,虽然依旧瘦削,但眉眼间的机灵劲儿更足了,穿着一身洗得发白但还算干净的旧学生装,肩膀上挎着一个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帆布包,鼓鼓囊囊的,不知道装着什么。他看到钟浩,眼睛一亮,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带着那种混合着讨好和精明的笑容。
钟大哥!韩春明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可算等到您下班了!
钟浩对这个未来可能成为收藏巨鳄的少年颇有好感,停下脚步,笑了笑:春明?你怎么跑这儿来了?找我有事?
韩春明左右看了看,压低了些声音:钟大哥,我前阵子又跑了几个地方,收了点……嗯,有点意思的小玩意儿。我瞅着有个东西,您可能感兴趣,就给您送来了。 他说着,拍了拍自己那个鼓囊囊的帆布包。
钟浩心中一动。他知道韩春明所谓的小玩意儿,多半是些不起眼的老物件。上次那个鼻烟壶,虽然不算顶级,但也让他小赚了一笔(人情和实际好处)。看来,这韩春明的事业,一直在默默进行着。
哦?什么东西?钟浩表现出适当的兴趣。
韩春明神秘兮兮地拉开帆布包的一个口子,从里面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物件。那是一个看起来灰头土脸、毫不起眼的陶罐,约莫一尺来高,罐身沾满了干涸的泥巴,还有些磕碰的痕迹,造型古朴,甚至可以说有些粗笨。罐口用一块破布塞着。
就这个,韩春明把陶罐递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是从南城一个快要塌了的旧宅子地基里扒出来的,跟一堆碎砖烂瓦埋在一块儿。我看着这罐子样式有点老,就花了……花了两毛钱从捡破烂的那儿买下来了。我洗了洗,里面倒是干净,就是这外面……看着实在不咋样。不过,我总觉得它有点……有点不一样。
钟浩接过陶罐,入手沉甸甸的,手感粗糙。他仔细打量起来。这罐子确实其貌不扬,泥巴和污垢掩盖了它原本的色泽。但当他用手指摩挲罐身,感受那略显粗粝但质地紧密的胎体,以及罐底那若隐若现、几乎被磨平的圈足时,心里微微一动。这种厚重感和朴拙的造型,似乎不像是近现代的东西。
他不动声色,意识却悄悄沟通了系统。系统虽然不能直接鉴定古董,但对于物品的材质、年代有一个基础的扫描分析功能。
【物品:粗陶罐】 【材质分析:高岭土、石英……烧制工艺分析……年代初步判断:具有一定年份,非近代工业化产品。】 【备注:底部有微弱能量残留及人工刻痕迹象,建议进一步清理探查。】
具有一定年份?底部有刻痕?
钟浩心中有了几分猜测。他脸上依旧平静,看向韩春明:你小子,眼光倒是越来越毒了。这东西……看着是有点年头。怎么,想转给我?
韩春明嘿嘿一笑,露出两排白牙:钟大哥,您要是看得上,就留着玩儿。上次您给我的那些粮票,可帮了我家大忙了!我娘一直念叨着要谢谢您呢!这就是个玩意儿,不值什么钱,您别嫌弃就行。
他话说得漂亮,既表达了感谢,又显得自己不是来做生意的,姿态放得很低。
钟浩知道,这小子精明着呢,这是在放长线钓大鱼。他也不点破,沉吟了一下,说道:既然是您一番心意,那我就收下了。不过,不能白要你的。 他从口袋里掏出五块钱(相当于一个学徒工几天的工资),塞到韩春明手里,这钱你拿着,就当是跑腿费和本钱。以后要是再碰到这种有意思的东西,还给我留着。
韩春明看着手里的五块钱,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惊喜和一丝不好意思:钟大哥,这……这太多了!那破罐子哪值这么多……
让你拿着就拿着。钟浩摆摆手,我看重的是你这份眼力和心思。好好干,以后说不定有你发财的时候。
韩春明这才把钱紧紧攥住,用力点了点头:哎!谢谢钟大哥!您放心,以后有啥好东西,我第一个给您送来!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最近常在琉璃厂那边转悠,认识了几个人,听说……听说有些老宅子要拆,里面可能有点老东西……我多留意着。
嗯,自己机灵点,注意安全。钟浩叮嘱了一句。他知道,那个疯狂的年代尚未到来,但一些苗头已经显现,这些散落在民间的老物件,未来的命运难测。韩春明能在这个时候就开始积累,确实是个人才。
又寒暄了几句,韩春明才欢天喜地地走了,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