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猪崽出栏,黑市变现
时令已过惊蛰,北京城的冻土开始变得松软,墙角背阴处残存的冰雪终于消融殆尽,空气里弥漫着泥土苏醒的腥甜气息。但一九五八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沉重一些。大跃进的号角吹得震天响,可普通人家的米缸和面袋,却并未因此而变得充盈,反而因为各种“卫星”放出去,实际的物资调配更显捉襟见肘。
四合院里,人们脸上的菜色并未因春天的到来而有所改善。阎埠贵算计着最后那点粮食如何撑到夏收;刘海中依旧挺着肚子,却少了些过年时的油光;贾家的棒梗似乎因为那次“腊肉事件”留下了心理阴影,安分了不少,但贾家的饭桌上,肉眼可见地更加清汤寡水。唯有傻柱,因为和秦淮茹闹了别扭,饭盒送得不再那么勤快,自家的伙食倒是略微改善了些。
钟浩的生活,却仿佛与院里的普遍焦虑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这屏障,便是他意识深处那片神奇的“整活暴富系统”空间。
此刻,他反锁了房门,意识沉入空间。与外界初春的料峭不同,空间里依旧维持着令人舒适的恒温。最引人注目的,不再是那片已经收获过一茬玉米的黑土地(如今已种上了速生白菜和萝卜,长势喜人),而是旁边那个用简易木栅栏围起来的小型牧场。
牧场里,那两只当初用系统奖励和黑市换来、只有十几斤重的小猪崽,经过空间内时间流速加成和充足高品质玉米饲料的喂养,如今已然膘肥体壮,个头翻了好几番,目测每头都超过了一百五十斤!它们正哼哧哼哧地拱着食槽里最后一点玉米糊糊,圆滚滚的肚皮几乎要拖到地上,皮毛油光水滑,显得极为健康。
而那两只母鸡,也愈发精神,每天雷打不动地贡献两枚硕大饱满的鸡蛋,已经成为钟浩日常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是时候了。”钟浩的意识体(或者说他的注意力焦点)站在牧场围栏外,满意地打量着这两头即将出栏的肥猪。继续养下去,饲料消耗大,增长也会变慢,不如及时变现。在这个猪肉凭票供应、每人每月只有几两肉票的年代,这两头一百五十多斤的肥猪,意味着巨额的财富和硬通货。
他不可能把整头猪扛到院里或者厂里,那无异于自找麻烦。唯一的出路,依然是那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场所——黑市。
接下来的几天,钟浩开始有条不紊地做准备。他先是利用休息时间,骑着自行车,将北京城几个规模较大、也相对隐蔽的黑市地点又重新摸排了一遍,重点关注猪肉的交易情况、价格波动以及潜在的买家。他需要找到一个出货量大、价格合适且相对安全的渠道。
同时,他也在系统空间里,开始进行“屠宰”准备。当然,他不可能亲自动手。系统提供了便利——只需消耗少量整活值,就可以进行“意识引导分解”。他选择将两头猪分解成适合黑市交易的部分:前后腿、五花肉、里脊、排骨、猪头、下水(心肝肚肺等)以及板油。猪血和某些无法处理的部位则被系统自动“回收”处理。分解过程干净利落,仿佛有无形的手在精准操作,得到的肉块整齐,品相极佳。
他将分解好的猪肉,按照部位分别用厚实的、不透油的荷叶和粗麻纸包裹好(这些包装材料是他提前准备的),然后存放在系统储物区。储物区时间静止的特性,完美地解决了猪肉保鲜的问题。
时机选择在了一个月色昏暗的夜晚。钟浩换上一身半旧不新、毫不起眼的深色衣裤,戴了顶破旧的帽子,稍微佝偻着背,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为生活所迫、偶尔铤而走险的普通市民。他没有骑那辆显眼的“凤凰”二八大杠,而是提前将几大包处理好的猪肉从系统空间转移到一个大号的、看起来有些破旧的麻袋里,趁着夜深人静,徒步走向城南一个以大宗物资交易闻名的黑市。
这个黑市隐藏在一片待拆迁的破旧胡同深处,地形复杂,七拐八绕。虽然已是深夜,但这里却另有一番“热闹”。人影绰绰,低声交谈,手电筒的光柱偶尔划过,照亮一张张警惕而焦灼的脸。空气中混杂着各种物资的味道——粮食、油脂、布匹,甚至还有淡淡的机油味。
钟浩没有贸然进入核心区域,而是在外围观察了片刻。他很快锁定了一个看起来像是个“二道贩子”的中年人,那人穿着棉猴,抄着手,眼神精明地扫视着来往的人,身边放着几个空筐,显然是在收货。
钟浩压低帽檐,凑了过去,用刻意改变的、带着点沙哑的嗓音低声问道:“老板,收肉吗?新鲜的。”
那中年人警惕地打量了他一下,目光在他那个鼓鼓囊囊的麻袋上停留片刻,同样压低声音:“什么肉?多少?”
“猪肉,后腿、五花、排骨都有,下水、板油也齐全。”钟浩言简意赅。
中年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现在能拿出这么齐全猪肉货色的可不多见。他示意钟浩跟他走到一个更僻静的墙角。“看看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