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162章 前厂长李建国,如今的“明星企业家”

###

林默走出那栋破败的居民楼时,已是黄昏。

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身后斑驳的墙壁上,像一个沉默的誓言。他怀里抱着那个锈迹斑斑的铁盒,用外套紧紧裹着。盒子不重,但林默觉得,自己像是扛着一座山。

山上,有万宝路耗尽半生的心血与荣耀,有会计老张无声的冤魂,有红星厂上千名职工失落的饭碗,还有……李建国那张看不见的、用权力和金钱织成的滔天大网。

“也能让你死。”

万宝路最后那句话,没有丝毫恐吓的意味,平静得像是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林默知道,这不是危言耸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真相脆弱得如同一张纸。而他现在,就是那个揣着这张纸,却要走向焚化炉的人。

他没有直接回宿舍,而是在街边找了个不起眼的小饭馆,点了一碗面。

面条在滚烫的汤里舒展,热气氤氲,模糊了林默的眼镜片。他摘下眼镜,慢慢擦拭着,思绪却在沸腾。

那本账册,是炸药。但光有炸药不够,你得知道敌人的碉堡修在哪里,有多坚固,火力点分布如何,指挥官又坐在哪个位置。直接抱着炸药冲上去,唯一的下场就是粉身碎骨,连一声响都听不见。

他需要情报。

关于李建国,关于那个“江州建国机械配件公司”的现在。

吃完面,林默没有回省委大院,那里人多眼杂,他抱着这个铁盒子回去,无异于在头上写了“我有问题”四个大字。他找了一家最普通的快捷酒店,用自己的身份证开了个房间。

房间狭小,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林“默将铁盒小心翼翼地放在床上,像是在安放一件神圣的祭器。他没有急着打开,而是先去洗了把脸,让冰冷的水流驱散心头的燥热。

镜子里,是一张年轻、斯文,甚至有些稚气未脱的脸。可那双眼睛里,却沉淀着与年龄不符的冷静与深邃。

他回到桌前,拿出笔记本电脑,连上酒店不甚稳定的无线网络。

搜索引擎的界面单调而冰冷。林默深吸一口气,在搜索框里,一字一字地敲下了那个名字——“江州建国机械配件公司”。

按下回车。

跳出来的结果寥寥无几,大多是些陈旧的工商黄页信息,最新的记录也停留在了十几年前。公司状态显示为:已注销。

林默并不意外。狡兔三窟,一条蛇蜕一次皮,就会变成另一副模样。李建国这种人,绝不会让自己的发家史如此轻易地被追溯。

他换了个思路。他没有再去搜公司,而是开始搜索“李建国”这个名字,同时加上了“江州”、“机械”、“企业家”等关键词。

这一次,屏幕上瞬间被海量的信息淹没。

置顶的,是一条半个月前的财经新闻,标题醒目得有些刺眼——《建国重工集团董事长李建国载誉归来,荣膺“全省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新闻配图上,李建国站在聚光灯下,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头发梳得油亮,脸上挂着成功人士特有的、自信而谦和的微笑。他手中捧着一座晶莹剔透的水晶奖杯,正与身旁一位笑容可掬的省领导亲切握手。

那位省领导,林默认识,是分管工业和经济的副省长。

林默的目光,在那张春风得意的脸上停留了足足十秒。这张脸,比十几年前的档案照片上要胖了一些,也多了一些上位者的气度,但那双眼睛里的精明与野心,丝毫未变。

建国重工集团。

林默的指尖在触摸板上滑动,点开了这家公司的官方网站。

网站设计得气势恢宏,首页巨大的横幅上,是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化厂房和自动化生产线。宣传片里,一艘万吨巨轮的船体上,巨大的螺旋桨缓缓转动,镜头特写给到船尾,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格外醒目——“建国”。

“建国重工,国之重器,承载民族工业的希望与未来。”

这句宣传语,就悬浮在视频之上。

林-默面无表情地看着,点开了“集团介绍”一栏。

“建国重工集团,前身为江州建国机械配件公司,由董事长李建国先生于1998年白手起家创立。二十年来,李建国董事长以其非凡的魄力与远见卓识,带领企业披荆斩棘,先后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盘活了包括原红星机械厂、江东第一拖拉机厂在内的多家濒危省属国企,为数万名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岗位,被誉为‘国企改革的先行者’、‘点石成金的商业奇才’……”

“目前,集团核心业务涵盖大型船舶动力系统、精密机床、特种工程机械等领域,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垄断……”

林默的视线,死死地钉在那句“核心业务涵盖大型船舶动力系统、精密机床”上。

这不正是当年红星厂最核心、最优质的资产吗?

那台被以“废铁价”处理的德国镗床,如今正在为建国重工生产着高精度的船用发动机缸体;那些被“报废”的特种钢材,摇身一变成了建国重工“自主研发”的耐磨齿轮;那个被以一块钱“转让”的专利,现在成了建国重工每年带来数千万利润的核心技术。

他不是在盘活国企,他是在分食国企的尸体。

他不是什么商业奇才,他只是一个最高明的窃贼。

林默关掉网站,又点开了一篇对李建国的深度专访。

专访的标题是:《李建国:我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那些老工人》。

文章里,李建国的形象被描绘得有血有肉,情深义重。

“记者:李总,很多人都说您有‘点石成金’的魔力,能把一个烂摊子变成金疙瘩,您的秘诀是什么?”

“李建国(点上一支烟,眼神深邃地望向窗外):秘诀?我没什么秘诀。如果非要说有,那就是两个字:良心。当年我接手红星厂的时候,那是个什么样子?工资发不出,人心惶惶,几千号人等着吃饭。我当时就对自己说,李建国,你可以不赚钱,但不能让跟着你的这帮老兄弟没饭吃。他们都是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的人,我们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

“记者:我们了解到,您重组红星厂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补发了所有拖欠的工资和医药费,当时您的资金压力应该很大吧?”

“李建国(苦笑一声,弹了弹烟灰):压力?何止是压力。我把自己的房子都抵押了,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借钱。那段时间,我爱人都跟我开玩笑,说我们家一夜回到了解放前。但我觉得值。看到那些老师傅拿到钱时眼里的泪花,我觉得我做的这一切,都值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不就体现在这种时候吗?”

林-默看到这里,嘴角不受控制地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他想起了万宝路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想起了那句平静得可怕的“后来他出车祸死了”,想起了账本上那一笔笔触目惊心的“资产处置”。

房子抵押了?恐怕是靠着那三十万“废铁价”买来的八百万马克的设备,从银行套取了上千万的贷款吧。

社会责任?他的责任,就是把国有资产变成自己的,再用下岗工人的血泪,为自己镶一道金边。

林默继续往下看。

“记者:您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李建国(语重心长):现在的年轻人,有文化,有冲劲,这是好事。但有时候,容易好高骛远,总想着一步登天。我想说,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踏踏实实,把手上的事做好,比什么都强。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讲究一个‘匠心’,一个螺丝钉,也要把它拧到最标准。这种精神,现在不多了,很可惜。”

“匠心”……

林默的脑海里,浮现出万宝-路在昏暗的灯光下,用颤抖的手,打磨着一个比米粒还小的齿轮的画面。

一股难以言喻的恶心感,从胃里翻涌上来。

他关掉了网页,靠在冰冷的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整个局势,已经清晰得不能再清晰。

李建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偷偷摸摸做假账的厂长。他现在是省里的明星企业家、人大代表、领导们的座上宾。他用十几年的时间,成功地为自己披上了一层由金钱、权力和荣誉编织成的、刀枪不入的铠甲。

他把自己塑造成了“国企改革”的英雄和样板。

动他,就等于在质疑省里这十几年来国企改革的路线和成果。

动他,就等于在打那位与他亲切握手的副省长的脸。

动他,就是在挑战一个由无数利益共同体构成的、盘根错节的堡垒。

万宝路说得没错,他的根,扎在钢筋水泥里。

林默睁开眼,目光落在那只静静躺在床上的铁盒上。

那不是炸药。

那是一枚核弹。

一旦引爆,天崩地裂。而他,林默,就是那个离爆心最近的人。

就在这时,电脑屏幕上,一则刚刚弹出的本地新闻推送,吸引了他的注意。

《省委政策研究室莅临建国重工,就“深化国企改革”课题展开调研》。

林默的心,猛地一跳。

他点开新闻,照片上,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满脸堆笑地与李建国握手。

那人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正是他的顶头上司,综合调研处处长——韩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