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大明执政官 > 第198章 海风入京华(上)

大明执政官 第198章 海风入京华(上)

作者:超凡脱俗的许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22:21:12

正德七年的春意,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

运河解冻,漕船北上的同时,一艘悬挂着月港市舶司旗帜的官船,也逆着水流,驶入了通州码头。

船头立着一人,年近五旬,面容清癯,风霜刻痕深重,唯有一双眼睛,锐利沉静,仿佛能洞穿烟波,正是阔别京师数年、以太子少保、右都御史身份总督漕运、提督月港开海事的文贵。

他此番奉旨回京述职,轻车简从,但消息灵通的朝野上下,无不将目光投向了这次非同寻常的召见。

谁都知道,这位陛下亲手擢拔、在外独当一面的能臣,他的归来,必将在这已不平静的朝堂湖水中,再投入一颗巨石。

他撩开车帘一角,望着窗外既熟悉又略显陌生的街景,心中感慨万千。

离京时,陛下尚在全力整顿京营。

如今归来,京营已能在西南山地扬威,而他所经手的月港,更是已成为帝国南疆一颗璀璨的明珠,岁入堪比一省。

这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

马车并未前往官署或驿馆,而是经西苑侧门,直接入了禁苑。

早有内侍在此等候,恭敬地引着文贵及其夫人,穿过层层宫禁,来到一处临水的精舍之前。

此处并非正式宫殿,陈设雅致,氛围轻松,正是皇帝平日休憩、召见心腹近臣之所。

“文先生,一路辛苦。”一个清越而带着笑意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文贵抬头,只见皇帝梁正一身常服,玉冠束发,正亲自站在精舍门口相迎,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愉悦笑容。

他身旁,夏皇后凤冠常服,雍容含笑。

更令人惊讶的是,皇后身侧,还站着两个粉雕玉琢的孩童,男孩穿着杏靛蓝色的小袍,女孩着浅绯色宫装,正好奇地打量着他们。

文贵与夫人见状,心中一震,连忙疾行几步,便要行大礼:“臣文贵(臣妇),叩见陛下、皇后娘娘,参见皇子、皇女殿下!”

“哎,免了免了!”

梁正快步上前,亲手托住文贵的手臂,阻止他行大礼。

“今日是家宴,不论国礼。朕与皇后,还有堃儿、宁安,就是等着给你们接风洗尘。”

他语气真诚,动作自然,让文贵夫妇心头涌起一股暖流。

尤其是那声“文先生”,更是让文贵恍惚间仿佛回到了当年离京时,与这位年轻君主私下畅谈的时光。

进入精舍,分宾主落座。内侍奉上香茗点心后,便悄然退下,只留王岳在远处伺候。

梁正并不急于问政,而是先关切地问起文贵夫妇一路行程,身体可还安好,又笑着对一双儿女道:“堃儿,宁安,这位是文先生,是为大明管理大海和运河的重臣,本事大得很。快见过先生。”

皇子朱载堃虽只五岁虚龄,却已有几分沉稳气度,他像模像样地拱手,声音清脆:

“载堃见过文先生。”

目光清澈,带着探究。

皇女朱宁安则更活泼些,跟着哥哥行礼,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盯着文贵,奶声奶气地问:“先生从海上来吗?海里真的有比房子还大的鱼吗?”

童言稚语,顿时让气氛更加轻松。文贵夫人笑着接过话头,柔声向宁安描述起海上的见闻,引得小皇女惊叹连连。

寒暄过后,梁正才将话题引向正事,他啜了口茶,语气随意却目光专注:“文先生,月港奏报,朕每每细览。然纸上得来终觉浅,朕想听你亲口说说,开海这些年,最深的体会是什么?好的,坏的,都想听。”

文贵放下茶盏,神色一正,他知道,真正的述职现在才开始。

他略一沉吟,没有立刻报出一连串辉煌的数据,而是从最根本处说起:“陛下,臣最深之体会,在于‘利’与‘患’皆远超臣等当初预料。”

“哦?”梁正身体微微前倾,露出感兴趣的神色,“细细道来。”

“先说‘利’。”

文贵条理清晰。

“其一,税赋之利,奏报已有,臣不再赘述。其二,民生之利,远超税赋。闽浙沿海,以往地瘠民贫,多以渔、盐为生,时有饥馑。如今,造船、修船、织帆、制绳、搬运、乃至为海商提供食宿补给,依附海贸为生者,不下十万户!百姓家中有余粮,市面可见繁华,此乃臣亲眼所见,绝非虚言。”

梁正缓缓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系统性”成果,不仅仅是国库进了多少银子,更是对整个区域经济的拉动。“继续说。”

“其三,信息之利。”

文贵目光炯炯,“以往我朝对南洋、对泰西,多靠商人只言片语或前朝旧闻。如今,市舶司设有专人,记录每艘外来商船所述之航线、物产、风土、乃至各国纷争。陛下,世界之大,远超我等想象!佛郎机人(葡萄牙)已据满剌加(马六甲),其船坚炮利,野心勃勃。而南洋诸岛,香料遍地,土邦林立,并非铁板一块……”

他带来了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机遇与威胁的外部世界图景。

“然,‘患’亦随之而来。”

文贵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

“其一,水师力量仍显不足。‘镇海’级战舰虽利,然数量太少,仅能保障月港周边主航道。外海广阔,李獠牙残部犹在,新的海盗亦在滋生,更有佛郎机人等虎视眈眈,需更强之水师方能震慑。”

“其二,管理之难。海商追逐利益,走私、夹带、以次充好,甚至与海盗暗通款曲之事,时有发生。市舶司人手有限,法规尚有漏洞,如何有效管理这般庞大的船队和贸易,需不断摸索完善。”

“其三,便是朝中非议。”

文贵坦然道。

“臣在南方,亦听闻朝中对此番设立‘实务学堂’争议极大。开海与新政,皆触动了旧有之利,阻力和风言风语,从未停歇。”

他毫无隐瞒,将成就与困难,和盘托出。

梁正听得极其认真,不时发问,问题都切中要害:“水师扩建,以你之见,是应优先造大舰,还是多造中小快船?”“管理海商,除了严刑峻法,可否引入商会自治,让其互相监督担保?”“朝中非议,你认为根源在何处?是理念不合,还是利益使然?”

这些问题,完全不像一个深居九重的皇帝所能问出,更像是一位精于实务、深谙管理之道的封疆大吏在探讨工作。

文贵对皇帝的风格早已熟知,并不惊讶,一一认真作答。

君臣二人,就在这精舍之内,一问一答,时而沉思,时而争论,竟浑忘了时间。

夏皇后在一旁安静倾听,偶尔为二人续上茶水,看向丈夫的目光中,带着欣赏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而坐在一旁,看似在玩耍的朱载堃,实则竖着小耳朵,将父皇与文先生的对话,一字不落地听了进去。

当听到文贵描述巨舰航行于波涛、异邦商人带来奇珍时,他的眼中,闪烁出远超年龄的专注与神往。

这顿接风宴,在夕阳西下时方告结束。梁正亲自将文贵夫妇送至精舍外,用力拍了拍文贵的肩膀:“文先生,今日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朕心中更有底了。你好生休憩几日,朝会上,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文贵躬身:“臣,定不负陛下期望。”

他知道,皇帝口中的“硬仗”,不仅仅是指他个人的述职,更是要借他月港的成功,为那正处在风口浪尖的“实务学堂”,也为整个帝国的改革方向,注入一剂最强的强心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