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白话文:三命通会全集 > 第253章 功夺造化

白话文:三命通会全集 第253章 功夺造化

作者:陈缘字长青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22:04:16

年柱、月柱、日柱和胎元(四柱)都处于五行之气衰绝枯竭的状态(即五行在「十二长生」中处于「死」「绝」等衰颓位置),而时柱恰好落在五行之气自然生长旺盛的方位,这就是所谓的「功夺造化」格局。

例如:

若本命纳音属金(如甲子乙丑海中金),年、月、日、胎四柱均无金气(即四柱干支纳音不属金或金气衰绝),但时柱为「癸酉」(纳音剑锋金),因酉为金之帝旺位,故属于金气自旺之地。

若本命纳音属火(如丙寅丁卯炉中火),时柱为「戊午」(纳音天上火),午为火之帝旺位,属于火气自旺之地。

若本命纳音属水(如丙子丁丑涧下水),时柱为「丙子」(纳音涧下水),子为水之帝旺位,属于水气自旺之地。

若本命纳音属土(如庚午辛未路傍土),时柱为「庚子」(纳音壁上土),子为土之旺地(土寄旺于子,与水同宫),属于土气自旺之地。

若本命纳音属木(如庚寅辛卯松柏木),时柱为「辛卯」(纳音松柏木),卯为木之帝旺位,属于木气自旺之地。

此外,像时柱为「辛巳」(纳音白蜡金,巳为金之长生位)、「丙寅」(纳音炉中火,寅为火之长生位)、「己亥」(纳音平地木,亥为木之长生位)、「甲申」(纳音泉中水,申为水之长生位)、「戊申」(纳音大驿土,申为土之长生位)等,均属于纳音五行的「自生之地」(即五行处于「长生」状态的方位)。

在推算命局时,若大运、小运或流年太岁的五行之气,能与时柱的生旺之气相互助益,则可据此衡量命主的吉凶祸福。

这是因为命局中若没有五行生旺之气的支撑,便难以成就人生的福运,正如自然万物若无生气滋养则无法生长繁茂一样。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三命通会》中的“功夺造化”是一种特殊的命理格局,主要探讨八字命局中五行气数的极端配置与命运转化的关系。

其核心思想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定义与核心逻辑

“功夺造化”指年月日胎四柱干支处于死绝无气之乡(如五行临官十二运中的“死”“绝”状态),但时柱恰好位于自生自旺之地(如纳音五行的“长生”“帝旺”之位)的特殊组合。

这种配置通过时柱的“自旺”弥补其他柱的衰颓,形成“绝地逢生”的转机,从而突破常规命局的限制,实现命运的逆转。

二、具体表现与案例

1. 五行纳音的关键作用

万民英以纳音五行为核心,强调时柱需落在“自生”或“自旺”之地。

例如:

本命属金,若年月日胎无气,但时柱为癸酉(纳音剑锋金,自旺于酉),则可化解衰颓。

属火者得戊午(天上火,自旺于午),属水者得丙子(涧下水,自旺于子)等,均符合此格。

2. 实际命例分析

癸卯日辛酉时:癸水生于卯月,本属衰微,但时柱辛酉金生水,形成“五行相生循环”,命主往往聪明过人、贵人运佳,可成上等命格。

韩信命造(乙卯日乙酉时):虽七杀攻身,但食神制杀有力,配合大运助火,成就千古名将之位,暗含“绝地逢生”的造化之机。

三、理论依据与哲学内涵

1. 五行生克的动态平衡

万民英认为,五行之气的“生旺”与“死绝”并非绝对,时柱的“自旺”可通过纳音五行的特殊性(如“互换归旺”)激活全局,形成“功侔造化”的格局。

例如,庚申辛酉石榴木虽干支纯金,但纳音属木,若得城头土为基、水运为辅,则能“脱去本性而互换归旺”,主大贵。

2. 时柱的特殊地位

时柱代表“归宿”与“晚年成就”,其重要性在“功夺造化”中被凸显。

万民英强调,此格需以时柱为核心,结合大运流年的生扶,方能“较量灾福”。

例如,若时柱为辛巳(纳音白蜡金,自生之地),则需行东南木火运以助其旺气。

3. 命理与德行的辩证

尽管“功夺造化”强调先天命局的特殊性,万民英仍主张“命理需结合德行”,认为人的主观努力可部分修正先天不足。

例如,八字中金旺者若能修德养性,可避免“锋芒毕露”的祸患,发挥格中优势。

四、历史影响与学术评价

“功夺造化”作为《三命通会》中的重要变格,体现了万民英对传统命理学的系统化总结。

其理论融合了纳音五行、神煞配置与大运流年的动态分析,成为后世研究特殊命局的典范。

清代《四库全书》评价此书“总汇诸家,兼收并蓄”,而“功夺造化”正是这种学术包容性的体现。

五、争议与局限性

1. 纳音五行的复杂性

纳音五行的推演规则较为晦涩,且不同流派对“自生自旺”的界定存在差异,导致实际应用中易生歧义。

2. 宿命论与自由意志的冲突

尽管万民英强调“修德可移”,但“功夺造化”仍以先天命局为基础,其对“人力改变天命”的论证较为薄弱,反映了传统命理学的局限性。

总结

“功夺造化”是《三命通会》中极具特色的命理概念,其核心在于通过时柱的“自旺”激活全局五行,实现命运的逆转。

这一理论既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如五行生克、纳音流转),也暗含了“绝地逢生”的哲学智慧。

尽管其方法论存在争议,但其对特殊命局的探索为后世命理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至今仍具学术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