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 第3章 柱石倾颓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第3章 柱石倾颓

作者:孤鹤啸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9:58:20

河清四年,北齐邺都的暑气尚未散尽,宫禁之外的空气却已寒如凝霜。权臣和士开伏诛仅三日,其首级高悬城门示众的血迹未干,一场更大的风波已在暗处汹涌。

琅琊王高俨诛杀和士开的雷霆之举,本是为清君侧、正朝纲,却意外点燃了其党羽心中的权力野火。以侍中冯子琮为首的亲信们,早已对后主高纬沉湎酒色、委政宵小的行径积怨已久,见高俨手握禁军、威望日隆,便暗中串联黄门侍郎邓长颙、领军将军穆提婆等人,密谋借高俨之手改朝换代。

七月壬寅夜,冯子琮屏退左右,密潜入高俨位于北城的王府。烛火摇曳中,他膝行至高俨案前,压低声音进言:“殿下,当今陛下耽于内宠,日与陆令萱、祖珽之流嬉戏宫闱,致使吏治**、赋役繁重,北疆周人虎视眈眈,境内流民四起。殿下素有贤名,又掌京畿三千禁军,若能顺天应人,废昏立明,必能重振大齐基业,万代传颂!”

高俨本就对兄长高纬的荒淫无度深恶痛绝,此前高纬因嫉妒他深得太后喜爱,竟暗中派刺客刺杀其亲信,二人嫌隙早生。如今被冯子琮点破“取而代之”的可能,又有邓长颙等人在旁附和“殿下若举事,臣等愿效死力”,他胸中的愤懑与野心瞬间被点燃,当即拍案而起:“孤亦有此心久矣!但求不负社稷,何惧忤逆之名!”

当夜,高俨便以“巡查宫禁、防备奸佞余党”为由,调动其掌管的京畿禁军三千人,悄悄屯扎在宫门外的朱雀大街两侧,将通往太极殿的要道团团围住。同时,他密遣心腹宦官王融潜入宫中,联络对陆令萱专权不满的内侍,计划先以“太后有旨,召陆令萱及其子穆提婆入宫议事”为由,将二人诱至嘉福殿诛杀,再亲率禁军闯入太极殿,逼迫高纬下诏“禅位”。彼时的邺都宫城,表面静谧如常,实则已如布满引线的火药桶,只待一声令下,便将掀起颠覆北齐政局的惊涛骇浪。

不曾想王融中途变节,将高俨的密谋全盘密报于陆令萱。这位深得后主宠信的女官听闻消息,顿时面无血色,连珠钗落地都无暇顾及,拽着儿子穆提婆跌跌撞撞冲入高纬的昭信宫寝殿。她扑在高纬脚边,哭得肝肠寸断:“陛下救命!琅琊王杀了和士开还不满足,如今竟调兵围宫,要先杀臣妾母子,再夺您的龙椅啊!”

高纬生性懦弱,平日连朝堂争论都畏首畏尾,此刻听闻亲弟谋反,吓得浑身发抖,连呼“这可如何是好”,连夜命人举火召集宗室诸王与三公大臣入宫议事。殿内众人或窃窃私语,或面露惊惧,唯有右丞相斛律光神色凝重,沉默片刻后猛地起身:“陛下勿慌!臣愿前往朱雀街,劝回琅琊王!”

此时的朱雀大街上,高俨的三千禁军已列阵完毕,甲胄鲜明,戈矛如林,宫城大门被死死堵住,空气里弥漫着一触即发的杀气。忽闻马蹄声疾驰而来,斛律光身着明光铠,仅带数名亲兵,单骑穿过禁军阵列,在高俨马前勒缰立定。

“琅琊王!”斛律光声如洪钟,震得周围将士耳中嗡嗡作响。“陛下是你一母同胞的兄长,你掌禁军本是护国安邦,如今却举兵逼宫,是要背上‘叛兄弑君’的千古骂名吗?”高俨勒马站在阵前,见这位历事三朝、平定过柔然与突厥的老将怒目而视,心中先怯了半截。斛律光不仅手握外军兵权,其家族子弟遍布军中,自己的三千禁军根本不堪一击。

斛律光见状,又转向禁军将士们厉声喝道:“尔等皆是大齐将士,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今日若随琅琊王行叛逆之举,他日不仅自身难保,还要株连九族!何去何从,速速决断!”将士们本就因“谋反”之名心怀不安,此刻被斛律光点破利害,纷纷面面相觑。片刻后,不知是谁先丢下了手中的长矛,紧接着,“哐当”之声此起彼伏,士兵们纷纷弃械跪倒,高呼“愿听丞相号令”。

高俨见军心溃散,知道事已不成,脸色惨白地望着斛律光,最终颓然拨转马头,带着少数亲信返回王府。朱雀街的危机,竟被斛律光单骑一语化解。

兵变平息后,惊魂未定的高纬在昭信宫召集群臣,咬牙切齿地说:“高俨犯上作乱,朕必诛之!”话音刚落,斛律光便上前一步,拱手劝谏:“陛下息怒。琅琊王年仅十四,心智未熟,此次举事皆因冯子琮等人挑唆蛊惑,并非其本意。若杀亲弟,恐天下人非议陛下寡恩,有损民心啊。”

高纬没有一点主见,听斛律光言之有理,便暂且按下杀意。最终,他下旨将冯子琮、邓长颙等主谋斩首示众,抄没家产;对高俨则“从轻发落”,削去太保、大司马等所有官职,贬为庶人,软禁在城北的北宫之中,由禁军严加看管。

可这场风波并未就此落幕。陆令萱深知高俨虽被软禁,却仍因“清君侧”之名在朝野留有声望,且其母胡太后对他疼爱有加,一日不死,便始终是悬在自己头顶的利剑。此后数日,她每日在高纬面前晨昏定省,言语间总绕不开高俨:“陛下,您可不能心慈手软啊!琅琊王狼子野心,此次虽未成事,可他身边仍有旧部暗中联络。您忘了赵郡王高睿当初如何直言进谏,最终却被赐死?若再放任高俨,他日他必卷土重来,到时您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的话听的多了,高纬日渐动摇,却仍难下决心诛杀亲弟。于是他密召尚书左仆射祖珽入宫,询问对策。祖珽已与陆令萱结为政治盟友,二人早有除掉高俨的默契。

见到高纬,祖珽当即躬身行礼,语气沉缓却字字诛心:“陛下,自古帝王行事,当以社稷为重。昔年周公诛杀管叔、蔡叔,才稳固了周室基业;季友鸩杀庆父,才平定了鲁国之乱,此皆为‘大义灭亲’的千古美谈。如今琅琊王心怀异志,虽被软禁却人心未散,若不早除,恐养虎为患,他日必成颠覆大齐的祸根!”

这番话正中高纬下怀,尤其是“周公”“季友”的典故,让他觉得诛杀亲弟并非不仁,反是“为国除害”。纠结多日的高纬终于眼神一厉,拍案道:“左仆射所言极是!朕不能为顾念亲情,而置江山于不顾!”杀弟的决心,就此定下。

几日后,高纬以“探病”为名,将高俨召入宫中。高俨察觉不妙,却不敢不来。入宫后,高纬假意设宴款待,暗中在酒中下毒。高俨饮下毒酒,痛苦倒地,没多久便气绝身亡。年仅十四岁的琅琊王,最终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高俨伏诛后,祖珽凭借“献策除患”之功,由尚书左仆射加开府仪同三司,彻底把持中枢朝政。他虽目盲,却精于权术,一面大肆提拔亲信党羽填补冯子琮等人留下的空缺,一面纵容门生故吏贪赃枉法,朝堂之上趋炎附势者云集,忠直之臣或被排挤,或遭打压,往日还算清明的北齐吏治,转瞬变得乌烟瘴气。

右丞相斛律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这位出身将门的老将,自少年时便随父征战,一生历经大小百余战,西拒北周、北破突厥,为北齐筑牢边疆屏障,堪称“国之柱石”。他素来刚正嫉恶,最见不得宵小弄权,见祖珽仅凭谄媚迎合便身居高位,还与陆令萱内外勾结祸乱朝纲,常对心腹将领感叹:“盲人掌政,奸佞当道,此乃亡国之兆!我斛律家世代忠良,岂能坐视大齐江山毁于这些人手中!”

这话没几日便传到了祖珽耳中。他早就因斛律光平日对自己“不礼”而心怀不满,如今听闻这般斥责,更是恨得咬牙切齿,暗中盘算着如何除掉这颗最大的“眼中钉”。恰在此时,陆令萱之子穆提婆找上门来,他久慕斛律家声望,又想借联姻巩固权势,便托人向斛律光求娶其侄女,却被斛律光当面怒斥:“你靠着母亲谄媚上位,品行卑劣,也配与我斛律氏联姻?简直是辱没门楣!”

穆提婆遭此羞辱,心中积怨难平。祖珽得知后,当即备下薄酒登门拜访,两人一见面,未等多言便已心照不宣。“穆将军,斛律光自恃功高,目中无人,不仅羞辱于你,更屡次诋毁老夫,若不除他,你我终难安枕。”祖珽呷了口酒,阴恻恻地说道。穆提婆正愁无处泄愤,当即拍案应道:“左仆射若有良策,我愿全力相助!定要让这老匹夫付出代价!”一场针对斛律光的构陷阴谋,就此敲定。

没过多久,高纬欲将晋阳城外万亩官田赏赐给穆提婆,以酬谢其“揭发高俨之功”。斛律光得知后,当即入宫直言反对:“晋阳乃北疆军事重镇,戍边将士多赖周边田地耕种自给,以补军粮之缺。若将良田赐给宠臣,将士们衣食无着,军心必乱,他日北周来犯,如何御敌?”高纬虽满心不悦,却深知斛律光所言关乎边防安危,更忌惮其军中威望,最终只得收回成命。穆提婆的良田美梦彻底泡汤,对斛律光的怨恨又添了几分,更坚定了与祖珽联手的决心。

祖珽见时机成熟,开始在高纬身边暗中散布流言,称“斛律丞相手握内外兵权,门生故吏遍布军中,近来常与边将密会,恐有不臣之心”。为坐实谣言,他又暗中买通宫中宦官,让其在宫闱内外传播一首童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合为一“斛”,“明月”正是斛律光的字,明为孩童传唱,实则直指斛律光意图称帝,“长安”更是暗喻其欲取代北齐,效仿北周定都长安。

已经就对斛律光兵权心存忌惮的高纬,听闻童谣后疑心更重。祖珽趁热打铁,又伪造了一份“证据”:谎称斛律光曾派人暗中联络自己的亲信,许以高官厚禄,邀其作为内应,里应外合发动兵变。穆提婆也在一旁敲边鼓,声泪俱下地劝道:“陛下,斛律光父子手握重兵,若真要谋反,朝中无人能挡!如今流言四起,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如先下手为强,以免重蹈琅琊王兵变之祸啊!”

高纬被祖珽、穆提婆轮番蛊惑,早已没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只觉得不除斛律光便寝食难安。他咬了咬牙,终于对这位为北齐征战一生的老将,下了诛杀的决心。

武平三年八月庚午,高纬遣内侍前往右丞相府,以“北周蠢蠢欲动,急召丞相入宫商议御敌之策”为名,传斛律光入朝。这位年过五旬的老将对皇权毫无猜忌,只身着常服,不带一兵一卒,独自随内侍前往太极殿。

行至殿门,斛律光刚抬脚迈入,两侧帷帐后突然冲出十余名埋伏好的武士,手持绳索兵刃一拥而上。他虽久经沙场、身手矫健,却架不住对方人多势众且猝不及防,转瞬便被按倒在地。斛律光奋力挣扎,须发皆张,怒声嘶吼:“我斛律家三代忠良,为大齐戍边破敌,鞠躬尽瘁,今日何罪之有,竟遭此毒手!”可武士们奉有死令,哪里肯听,当即用弓弦紧紧勒住他的脖颈。一代名将,最终在太极殿外含冤殒命,时年五十八岁。

高纬听闻斛律光已死,既惧且喜,当即下旨罗织“谋反”罪名,命人抄没斛律光家产。其子骠骑大将军斛律武都、仪同三司斛律须达、中护军斛律世雄、开府仪同三司斛律恒伽、假仪同三司斛律钟都,尽被押赴刑场斩首;唯有年仅数岁的幼子斛律钟,因高纬念及“稚子无辜”,被免死流放西域,侥幸留存一脉。远在幽州镇守的斛律光弟、幽州刺史斛律羡,同样以“通谋反叛”罪被召回邺都处死,其五子亦难逃株连,斛律氏一门几乎被满门抄斩。

斛律光蒙冤而死的消息传开,邺都百姓无不扼腕痛惜,自发聚在街头为其焚香哀悼,民间甚至流传起“将军死,齐亡近”的歌谣。朝中大臣虽明知斛律光清白,却慑于陆令萱、祖珽的权势,皆敢怒而不敢言。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得知消息后,竟喜不自胜,当即下诏大赦天下,召集群臣入宫庆贺。他抚掌叹道:“斛律光乃齐之柱石,今日自毁长城,朕灭齐之日,指日可待矣!”

随着这位“北齐最后的名将”倒下,北齐的军事防线彻底崩塌,亡国的阴影如乌云般笼罩在这片土地之上,再难驱散。

斛律光的悲剧,很快便牵连到了他的女儿——皇后斛律氏。

斛律皇后,身为斛律光之女,虽凭将门贵女身份入主中宫,却因姿色平平、性情端方寡言,始终未能赢得高纬的宠爱。自穆黄花以柔媚善妒得宠后,她更是被彻底冷落在昭阳殿,日日夜夜独对孤灯冷壁。即便如此,她从未有过半句怨怼,始终恪守皇后仪轨,悉心打理后宫诸事,将六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她心中清楚,自己的后位稳固,全靠父亲斛律光的赫赫战功与军中威望,如今斛律光以“谋反”罪名蒙冤被杀,斛律氏的靠山彻底崩塌,瞬间沦为朝堂与后宫的众矢之的。

祖珽与陆令萱早已觊觎后位空置带来的权力真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陆令萱率先在高纬面前抹着眼泪进谗:“陛下,斛律光乃是谋反的逆臣,其女身为皇后,留在宫中必是养虎为患,他日若勾结旧部报复,岂不是心腹大患!”祖珽亦在一旁附和,语气恳切:“皇后身为反臣之女,若仍居后位,不仅于礼法不合,更恐天下臣民非议,难以服众啊。”

高纬被陆令萱与祖珽轮番蛊惑,片刻也未迟疑,当即命人拟写诏书,废黜斛律氏的皇后之位,将其贬往别宫安置。

传旨宦官抵达昭阳殿时,斛律氏正在翻阅后宫典籍,听闻旨意,她脸上没有半分惊惶,甚至未曾抬眼多看宦官一眼。待宦官宣旨完毕,她才缓缓起身,亲手摘下金冠、卸下锦帔,动作从容得仿佛只是卸下一件寻常衣物。随后,她转过身,对着中宫匾额深深躬身一拜,那方匾额之下,是她数年来恪守本分、悉心打理的宫闱,是她作为斛律家女、北齐皇后,曾倾力守护的方寸之地。

没有哭闹,没有质问,更没有哀求。斛律氏比谁都清楚,自父亲斛律光蒙冤的那一刻起,自己的命运便早已注定。她的后位、她的尊荣,皆系于斛律家族的兴衰;如今家族倾覆,她的一切自然也随之崩塌,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刻终于成了冰冷的现实。

别宫的日子清苦孤寂,没有了宫女的前呼后拥,也没了皇后的尊荣体面。斛律氏每日只以诵经礼佛为伴,打发漫长时光。她常常独自伫立窗前,望着邺都宫城的方向,父亲征战归来的英武模样、自己初入宫时的忐忑与期许,一幕幕在眼前浮现,泪水无声地浸湿了衣袖。她始终想不明白:父亲一生忠勇报国,为何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自己谨守妇道、安分守己,为何要承受这无妄之灾?

而此刻的邺都宫中,随着斛律皇后被废,后位空悬,一场新的争夺已暗流涌动。而这座风雨飘摇的王朝,也在朝堂与后宫的接连内耗中,一步步加速走向覆灭的深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