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 第5章 齐亡梁立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第5章 齐亡梁立

作者:孤鹤啸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9:58:20

南齐朝堂本就混乱不堪,幸得萧懿扶大厦于将倾,当年平定崔慧景之乱,让南齐才暂得喘息。后来论功行赏时,萧宝卷将他留在都城,破格提拔为尚书令,让他总揽朝政,一时之间,萧懿成了朝中唯一能稳住局面的支柱。

可这份倚重,没持续多久就引来了灾祸。萧懿的弟弟萧衍时任雍州刺史,早看透萧宝卷的昏庸,曾暗中派人劝说萧懿:“如今主上荒淫无道,社稷危在旦夕,兄长手握大权,不如趁机废了他,另立新君,方能保南齐安稳。”可萧懿生性忠直,始终念着君臣名分,断然拒绝了弟弟的提议。

他的刚正与威望,却成了宠臣们的眼中钉。茹法珍、王之等人本就靠着谄媚掌权,见萧懿处处制衡他们,生怕他日后会清算自己,便开始在萧宝卷耳边不断进谗言。一日,几人又凑到萧宝卷面前,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陛下,萧懿如今权倾朝野,私下里正密谋废黜您另立他人,再不下手,您的性命恐怕就难保了!”

萧宝卷本就昏聩多疑,听了这话竟连查证都懒得做,当即下令让茹法珍去诛杀萧懿。消息很快传到萧懿的幕僚徐曜甫耳中,他急得团团转,连忙找到萧懿,劝道:“大人,如今形势危急,您快逃往襄阳,留得性命才能再做打算啊!”

萧懿却神色坦然,望着窗外叹道:“自古以来,人终有一死。我身为尚书令,受朝廷重任,岂能因一己安危就叛逃?”说罢,便挥手让徐曜甫退下,依旧像往常一样处理政务。

茹法珍怕夜长梦多,当天就带着诏书,直奔萧懿所在的尚书省。见到萧懿,他也不废话,直接宣读了赐死的圣旨。萧懿接过毒酒,脸上没有丝毫留恋,只是对着传旨的宦官轻声叹息:“我死不足惜,只是我弟弟萧衍在雍州,他若知道我蒙冤而死,恐怕会为朝廷带来忧患啊。”话音落下,他仰头将毒酒一饮而尽,当场自尽。

一代忠良,就这样死于昏君宠臣之手,而他临终前的担忧,很快就成了南齐覆灭的开端。

茹法珍除掉萧懿前,顾忌他弟弟萧衍手握雍州兵权,是个隐患。为永绝后患,他暗中派直后将军郑植前往雍州,伺机刺杀萧衍。可谁料郑植到了雍州,见萧衍治军严明、深得民心,竟动了恻隐之心,非但没动手,反而将朝廷的密令和盘托出,把茹法珍的毒计全告诉了萧衍。

没过多久,萧懿被赐死的噩耗就传到了雍州。萧衍得知兄长蒙冤而死,当即面朝建康方向跪倒,痛哭不止,泪水浸透了衣襟。哭罢,他眼中的悲戚化作刺骨的寒意,萧宝卷昏庸至此,南齐已无药可救。当天夜里,他便召集张弘策、吕僧珍等心腹幕僚,在府中密议,决定起兵东征,直捣建康,废黜萧宝卷,为兄报仇,也为天下除害。

此时,荆州刺史萧颖胄也看出南齐气数将尽,打算拥立年仅十三岁的南康王萧宝融为主,效仿“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旧例。他一边在荆州点将调兵,整顿军备,一边派人给萧衍送去密信,约定来年二月,两人同时出兵,会师建康。

可萧衍早有夺取帝位的野心,怎甘心屈居人下,做萧颖胄的“盟友”?他接到信后,根本没跟萧颖胄商量,当即决定提前起兵,既然要争天下,便不能落于人后。没过几日,萧衍便在雍州竖起反旗,率领大军东进,一路上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沿途州县的官员要么开城归降,要么望风而逃,大军推进得异常顺利。

萧颖胄在荆州得知萧衍抢先出兵,又惊又怒,生怕功劳被抢。他也不再犹豫,立刻在江陵拥立萧宝融即位,是为齐和帝。随后,他仿照建康的旧制,在江陵设立宗庙,任命朝廷百官,摆出了“正统”的架势。萧宝融登基后,按照萧颖胄的意思,封萧颖胄为尚书令,萧衍为左仆射、都督征讨诸军,同时下旨废黜萧宝卷为涪陵王,大赦天下,但茹法珍、梅虫儿等祸国殃民的宠臣,不在赦免之列。

又过了几日,萧宝融又传下一道敕令,授予萧衍“黄钺”。这黄钺乃是皇权的象征,持钺者可代表皇帝统领天下兵马,生杀予夺皆可自主。萧衍正发愁自己虽有兵权,却缺乏统领各州军队的名分,见朝廷送来黄钺,当即欣然领命。

自此,萧衍凭着“黄钺”的授权,名正言顺地统领起各路人马。他的兵势愈发强盛,声威也传遍了江南。大军一路东进,攻城略池如探囊取物,无论是江州还是郢州,都挡不住萧衍的兵锋,真正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离建康越来越近。

萧衍率领的大军如黑云般滚滚而来,建康城中萧宝卷却依旧沉溺于温柔富贵乡中,整日醉生梦死,丝毫察觉不到死亡的威胁已悄然而至。

萧宝卷做出了一件让朝野上下瞠目结舌的荒唐事,他竟把原本用于操练兵马、直接关乎国家军事防务的阅武堂,拆得片瓦不留。

这片本该回荡着将士呐喊、充斥着肃杀之气的军事要地,被他一声令下,改成了一座极尽奢华的芳乐苑。无数工匠昼夜赶工,耗费的钱财如流水般逝去,可萧宝卷对此毫不在意,仿佛百姓的血汗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然忘了这劳民伤财的举动,正一点点掏空南齐的根基。

走进芳乐苑,入眼之处尽显荒诞与奢靡。苑里的每一块山石都被精心涂上了五彩斑斓的颜色,远远望去,宛如一幅怪异的画卷。池塘四周,密密麻麻地筑起了雕梁画栋的水榭,这些水榭造型各异,却尽显浮夸。假山的顶端,还矗立着一座高耸的楼阁,仿佛要刺破天空。而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楼阁和水榭的墙壁上,画满了**男女的猥亵图景,那些姿态放荡的画面,让人不忍直视,完全没有了皇家园林应有的庄重与威严。

萧宝卷又突发奇想,下令在苑中遍种奇花异树。可当时正值盛夏,烈日如火,无情地炙烤着大地。那些刚种下的树竹,还没来得及扎根生长,当天就蔫了枝叶,没过多久便纷纷枯萎死去。面对如此情形,萧宝卷不但没有丝毫心疼人力物力的意思,反而强令宫人去民间疯狂搜刮。只要百姓家里有长势良好的树木、品相俱佳的竹子,无论人家是否愿意,他都要据为己有。为了得到这些花木,他甚至不惜拆了百姓的院墙、毁了他们的房屋,强行将花木挖出来运进苑中。

然而,盛夏的酷热岂会轻易饶人,大多花木还是早晨刚栽下,到了晚上就枯死了。宫人无奈之下,只能连夜拔除枯木,第二天再去民间强行征集。一时间,通往宫城的道路上,运送花木的队伍络绎不绝。百姓们的家园被肆意破坏,他们敢怒却不敢言,只能在私下里怨声载道,对萧宝卷的荒唐行径充满了愤怒与不满。

更荒唐的闹剧还在后头。萧宝卷竟在芳乐苑里仿照市井街巷,一一设下店铺与酒肆,要把皇宫变成“热闹集市”。他让宦官扮成店主吆喝叫卖,宫妾们装作跑堂端茶送水,还特意封潘贵妃为“市令”,让她掌管苑中“买卖”的大小事务,自己则心甘情愿当起“市吏录事”,跟在潘贵妃身后打杂跑腿,活像个普通小吏。

若是“顾客”之间为了“生意”争执,全凭潘贵妃判断是非,该打该罚都由她一言说了算。哪怕萧宝卷自己犯了“小过错”:或是算错了“账目”,或是“调解纠纷”没劝好,潘贵妃也会端坐主位审讯他。有时罚他长跪在地认错,有时甚至让宫女拿棍子杖责。可萧宝卷半点不恼,反而像吃了蜜糖般觉得浑身痛快,把皇帝的威严抛得一干二净。

没过多久,萧宝卷又突发奇想,让人在芳乐苑里挖渠道、筑水坝,还特意在水坝上搭了间铺子,竟要开一家“水上肉铺”。水坝刚建成,他就迫不及待地亲自划着小船,摇摇晃晃到“肉铺”里,扯着嗓子吆喝“卖肉”,还跟假扮“顾客”的宫妾装模作样讨价还价,那副故作市井的模样,滑稽得让人不忍直视。

都城百姓很快就听闻了这些荒唐事,义愤填膺,私下里编了首歌谣传唱:“阅武堂,种杨柳,至尊卖肉,潘妃酤酒。”歌谣里满是对昏君的嘲讽,可萧宝卷听到后,非但没有半分羞耻,反而越发得意。他天真地以为自己这是在体验“市井风雅”,把百姓的唾骂当成夸赞,只觉得这事有趣又新奇,全然不管民间的怨怒、不顾国家的危亡,依旧在苑中醉生梦死。

萧宝卷对潘贵妃的讨好,早已越过常理,荒唐到了愚孝的地步。潘贵妃曾生下一女,可孩子刚满百日便夭折,萧宝卷竟亲自换上粗布孝衣,连贴身内衣都用粗布缝制,连续十多天不准宫中奏乐;宠臣们来“吊丧”时,他不坐席位,反倒盘腿坐在地上,只吃蔬菜米饭,装出一副悲痛欲绝的模样。直到王宝孙等人送来山珍海味,谎称“为天子解素换口味”,他才肯动荤腥。

潘贵妃的父亲潘宝庆,借着女儿的权势,与茹法珍等宠臣狼狈为奸。他们肆意诬陷都城的富人犯罪,抄没其家产据为己有,还故意牵连亲邻,弄得许多家庭家破人亡。可对这些恶行,萧宝卷始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过问半句。

可他又生性贪淫,见潘贵妃的几个姐妹容貌出众,便借着同游芳乐苑的名义,暗中勾引私通。这事很快被潘贵妃知晓,她当即召萧宝卷入宫,命宫女拿棍子杖责。挨了打的萧宝卷,非但不反思,反而怕再受“凌辱”,竟下令让侍臣不准将荆条、木棍等物件带进后宫,荒唐行径再无底线。

萧宝卷在宫中日日荒唐作乐时,萧衍的大军已悄然兵临江宁,眼看就要兵逼建康。此前萧坦之、陈显达等人的叛乱都被平定,萧宝卷竟因此自大起来,觉得萧衍的军队也不过是乌合之众,只随意命人储备了百日粮草,还对茹法珍满不在乎地说:“等叛贼真打到城门外,再跟他们决一死战也不迟!”

直到探马来报,说衍军已抵近江宁,他这才慌了手脚,仓促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可他想的不是如何整军备战,反而做了两件荒唐事:一边派李居士率军迎战,一边竟把民间供奉的蒋子文神封为“灵帝”,将神像迎入宫中大肆祭祀,指望靠神灵保佑击退敌军。

可神灵终究救不了昏君。李居士率军与衍军交战,屡战屡败,江宁城很快就被攻克;萧宝卷不甘心,又派征虏将军王珍国率领数万精兵出战,还让宠宦王宝孙手持象征皇权的白虎幡督战,试图提振军心。结果王珍国的军队依旧一败涂地,溃不成军,连王宝孙都吓得扔了白虎幡,独自逃回宫中。

外城将领见萧衍大军势不可挡,要么开城投降,要么弃城而逃,萧衍顺势突破外城,将宫城围得水泄不通。此时宫城里仍有七万兵士,可萧宝卷依旧不务正业,把守城大事抛到九霄云外。

他听巫师说穿黑衣戴黑帽能“驱邪破敌”,便日日身着黑衫黑帽,率千余人的仪仗队在宫城内外虚张声势;又在华光殿里与宫妇假装打斗,故意装出受伤倒地的模样,让人用木板抬着“游殿”,说是能诅咒萧衍兵败;甚至身披镶满孔雀羽的金银铠甲,骑着马在宫殿里乱窜,依旧昼眠夜起,和平时一样寻欢作乐。

王珍国几次率军出城迎战,每次都惨败而归,士兵们早已斗志全无。茹法珍实在看不下去,恳请萧宝卷拿出国库银钱赏赐将士,提振军心,可萧宝卷却突然吝啬起来,嘴硬道:“贼军来犯,难道是只杀我一人吗?为何偏偏要我出赏钱?”

后堂仓库里堆着大批木材,本可用来加固城防,他却固执地说要留着战后建宫殿;还特意召来三百名工匠,让他们连夜赶制奢华仪仗、雕镂金银器物,说等平定萧衍之乱后,要用来出游享乐。宫城危在旦夕,他却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奢靡生活,彻底寒了将士的心。

宫城内的将士们早已怨声载道,看着萧宝卷沉迷享乐、不顾死活,军心彻底涣散,连拿起兵器的力气都没了。可梅虫儿、茹法珍这两个奸佞,非但不想着安抚军心,反而又给萧宝卷出了个馊主意,劝他“诛杀罪臣以振军威”,想用百官的性命平息将士的不满。

这话很快传到了军中,王珍国、张稷两人本就因屡战屡败心有惶恐,听闻要“杀罪臣”,更是怕灾祸落到自己头上。两人私下里一合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他们暗中派心腹偷偷出城,联络上萧衍,表明愿意刺杀萧宝卷,打开宫门献城归降。

得到萧衍的默许后,王珍国、张稷立刻开始谋划:一面密令兖州参军冯翌、张齐潜入宫城行刺,一面暗中买通了萧宝卷身边最信任的贴身护卫钱强、丰勇之,让他们做内应,确保行刺时能畅通无阻。一场针对昏君的刺杀计划,就这样悄然铺开。

当天晚上,夜幕沉沉,宫墙内的含德殿却依旧笙歌不断。萧宝卷正搂着潘贵妃饮酒,丝竹声、嬉笑声混着酒气,弥漫在殿内各个角落,全然不知死神已悄然逼近。

被买通的贴身护卫钱强、丰勇之,悄悄挪开云龙门的门栓,将冯翌、张齐等刺客引入宫城。两人在前引路,脚步轻得像猫,一路避开巡逻的卫兵,直扑含德殿。

殿内的宴席刚撤,萧宝卷喝得酩酊大醉,正歪在寝榻上昏睡。直到兵士持刀闯入的脚步声惊醒了他,他才猛地坐起,酒意瞬间醒了大半。眼看寒光闪闪的刀逼近,萧宝卷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逃向宫殿北门,想往后宫投奔潘贵妃,可伸手一推,才发现宫门早已被钱强等人锁死。

他正惊慌失措地原地打转,宦官黄泰平突然从暗处冲出,手中长刀直刺而下,精准扎中他的膝盖。萧宝卷惨叫一声,重重摔在地上,膝盖处的鲜血瞬间浸透了衣袍。他疼得浑身抽搐,却还不忘嘴硬,对着黄泰平破口大骂:“你这奴才,竟敢造反!”

可这咒骂没能救他性命。张齐快步上前,手起刀落,一道寒光闪过,萧宝卷的头颅便滚落在地,双目圆睁,似乎还没看清是谁终结了他荒唐的一生。不久后,这颗头颅被王珍国派人装在匣中,当作投名状,送到了萧衍的军营里。

萧宝卷死时年仅十九岁,在位仅三年。萧衍入宫后,将茹法珍、梅虫儿、王宝孙等四十一名宠臣全部处斩,又托宣德太后诏令,追废萧宝卷为“东昏侯”,太子宫妾贬为庶人,潘贵妃被勒令自缢。不久后,萧衍废齐主萧宝融为巴陵王,改国号为梁,南齐就此灭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