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 第1章 少小藏奸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第1章 少小藏奸

作者:孤鹤啸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9:58:20

郁林王风华外美,众所同惑。伏情隐诈,难以貌求。立嫡以长,未知瑕衅,世祖之心,不变周道。既而愆鄙内作,兆自宫闱,虽为害未远,足倾社稷。《春秋》书梁伯之过,言其自取亡也 ;十愆有一,无国不失。郁林负荷,弃礼亡律。—— 萧子显《南齐书》

建康城的月光,总带着些暧昧的脂粉气。

南郡王萧昭业站在王府后门的阴影里,烦躁地扯了扯身上的锦袍。身后传来脚步声,侍书胡天翼佝偻着身子追上来,花白的胡须在夜风中颤抖:“殿下,夜深露重,太子若是知晓您又……又……”

“又怎样?”萧昭业转过身,脸上早已没了白日里的恭顺。十六岁的少年,眉眼间已有了几分俊朗,只是那双眼睛里,总藏着与年龄不符的阴鸷:“我父亲在东宫搂着美人饮酒时,怎么不见你们去劝谏?”

胡天翼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他与同是七十高龄的师史仁祖,受太子之命监管这位皇孙,可这差事远比想象中难办。眼前的少年,白天是循规蹈矩的储君继承人,将《论语》背得滚瓜烂熟,对师长恭敬有礼;可到了夜里,就成了秦淮河畔最放纵的浪荡子。

“殿下,老奴是为您好啊。”史仁祖不知何时也跟了出来,苍老的声音里满是恳求:“您是未来的国之储君,若被御史得知这些事……”

“得知又如何?”萧昭业嗤笑一声,从怀中摸出一锭银子丢给身后的僮仆,说道:“去,告诉画舫上的翠烟姑娘,本王今晚要听新做的《玉树后庭花》。”

僮仆接了银子正要跑,却被史仁祖一把拉住。老臣红着眼睛看向萧昭业:“殿下可知,那些为您借贷的富绅,已在联名写诉状了?您一月之内,挥霍的钱财够寻常百姓过十年!”

萧昭业的脸色沉了下来:“一群商贾,也敢置喙本王的事?”他逼近两步,声音压得极低:“史侍书,您年纪大了,该颐养天年了。明日我便向父亲进言,让您回府养老如何?”

这句话像把刀子,戳中了史仁祖的软肋。他世代受萧家恩惠,若被皇孙记恨,不仅自己晚节不保,全家都可能遭殃。老人张了张嘴,最终只是重重叹了口气,松开了拉着僮仆的手。

画舫在秦淮河上轻轻摇晃,琵琶声混着酒香飘在水面。萧昭业搂着名妓翠烟,看着满桌的珍馐佳肴,忽然觉得索然无味。他抓起一只玉杯摔在地上,清脆的碎裂声让喧闹的船舱瞬间安静。

“都下去!”他挥了挥手,待众人退下后,才对翠烟说:“你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像祖父那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翠烟是个伶俐人,她知道眼前少年的分量,柔声道:“殿下是天命所归,迟早会登上九五之尊。到那时,整个天下都是您的,何况这点小事?”

萧昭业眼中闪过一丝狂热。他从怀中掏出一张黄纸,上面用朱砂写着几行字,赫然是给翠烟的哥哥封官的许诺。“你且收着。”他得意地笑着说道:“等我登基那日,就让你哥哥做丹阳尹。”

这样的黄纸,他已经写了不下几十张。给陪他斗鸡的仆役,给替他望风的宦官,甚至给了秦淮河畔的船夫。这些空头支票,像撒出去的网,网住了一群渴望攀龙附凤的人。

直到三更时分,萧昭业才带着一身酒气回到王府。刚进卧房,就看到史仁祖和胡天翼跪在地上,面前摆着一堆空酒瓶和几张青楼的账单。

“殿下。”史仁祖的声音带着绝望:“老奴等看管不力,愿领受责罚。只求殿下迷途知返,莫要再……再毁了自己。”

萧昭业懒得理会,径直走向内室。他知道这两个老头不敢真把事情捅出去,他们担不起“教导无方”的罪名。

可他没看到,两个老人看着他的背影,眼中最后一点光亮也熄灭了。

三日后,王府的下人在史仁祖家中发现了两具尸体。两位须发皆白的老臣,肩并肩躺在地上,桌上还摆着两只空酒杯,嘴角残留着苦杏仁的味道。

消息传到萧昭业耳中时,他正在给新买的猎鹰喂食。“死了?”萧昭业挑了挑眉,语气里没有半分惊讶,反而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知道了。按礼制安葬吧,别让人说闲话。”

猎鹰扑棱着翅膀,啄走了他手中的肉块。萧昭业抚摸着鹰爪上锋利的弯钩,忽然笑了:这下,再也没人能管着他了。

西州城的女巫杨氏,住在最破败的巷子深处。可她的门前,却总停着华丽的马车。

萧昭业掀开黑布帘,一股混合着草药和香灰的气味扑面而来。杨氏正坐在昏暗的油灯下,对着一个扎满银针的草人念念有词。那草人穿着太子常穿的锦袍,胸口用朱砂写着萧长懋的生辰八字。

“如何了?”萧昭业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紧张。

杨氏转过身,脸上的皱纹在灯光下像沟壑纵横的老树皮:“殿下放心,符咒已生效。不出三月,必有应验。”

萧昭业松了口气,从袖中摸出一锭金子放在桌上。他最近总觉得父亲的病有些蹊跷,明明只是风寒,却日渐沉重。杨氏说这是天意,可他更愿意相信,是这些符咒在起作用。

“若真能如你所说。”萧昭业盯着草人,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本王将来定封你为‘天师’。”

杨氏干瘦的脸上露出笑容,露出几颗发黄的牙齿:“老妪不求封赏,只求殿下将来善待百姓。”这话听着真诚,却不知她昨夜刚从太子的侍妾那里得了好处,许诺要让某位皇子继承东宫。

萧昭业回到王府时,却见管家慌慌张张地跑来:“殿下,宫里来人了,说……说太子殿下病危,请您即刻入宫!”

他的心猛地一跳,竟不是悲伤,而是难以抑制的狂喜。他强压着嘴角的笑意,故意踉跄了几步,撞在门框上:“快!备车!”

东宫的寝殿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萧长懋躺在床上,脸色蜡黄得像张旧纸,呼吸微弱得几乎看不见。萧昭业扑到床边,一把抓住父亲的手,眼泪瞬间涌了出来:“父亲!儿臣来了!您一定要撑住啊!”

他哭得撕心裂肺,肩膀剧烈地抽动,连侍立一旁的太医都红了眼眶。可只有萧昭业自己知道,他的指尖正感受着父亲越来越凉的体温,心中想的却是,杨氏的法术,果然灵验。

“昭业……”萧长懋艰难地睁开眼,浑浊的目光落在儿子脸上,气若游丝的说道:“为父……怕是不行了……你要……要好好辅佐祖父……”

“父亲别说胡话!”萧昭业哽咽着,将头埋在父亲的被子上,声音含糊不清:“儿臣只要父亲好起来,儿臣什么都不要……”

萧长懋似乎被感动了,枯瘦的手微微动了动,像是想抚摸儿子的头。可他的力气实在太弱,最终只是无力地垂落。

半个时辰后,太医摇了摇头,退到了殿外。萧昭业猛地抬起头,脸上的悲伤恰到好处,既不过分夸张,又足以让人动容。他看着父亲渐渐失去生气的脸,心中竟异常平静。他知道,自己离那个位置,又近了一步。

梧桐叶在秋风里簌簌作响,像极了齐武帝萧赜案头那卷未写完的《起居注》。这位南征北战半生的帝王,此刻正枯坐在东宫偏殿,指尖划过鎏金铜炉上雕刻的云纹,鼻息间却尽是挥之不去的奢靡气。

三天前,太子萧长懋暴毙的消息像块巨石砸进建康宫,五十七岁的萧赜一夜白头。可当他踏入这座承载着帝国未来的东宫时,丧子之痛竟被一股怒火烧得七零八落——珊瑚树在博古架上折射出刺目的光,西域进贡的波斯地毯铺满了本应铺设青毡的地面,连梁柱上都缠着锦绣绸缎,那些本该出现在宗庙祭祀的礼器,此刻竟被随意丢在酒桌旁。

“放肆!”萧赜的拐杖重重捣在金砖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随侍的内侍们齐刷刷跪倒,额头抵着冰凉的地面不敢抬头。这位以节俭着称的帝王,曾因御座上的螺钿装饰过于华丽而下令刮去,此刻看着太子寝宫里嵌着珍珠的夜壶,气得手指都在颤抖。

“传朕旨意!”齐武帝的声音带着寒意:“东宫所有逾制之物,尽数焚毁!凡经手采办者,杖三十,永不录用!”

火焰在东宫庭院里熊熊燃起,锦绣绸缎烧出的焦糊味飘出数里。萧赜站在火光前,看着那些象征着奢靡的物件化为灰烬,眼角的皱纹里却藏着更深的忧虑。他想起太子遗书写着“皇太孙昭业,性纯良……”。那时只当是父亲对儿子的偏爱,此刻想来,竟有些坐立难安。

宫人们私下里都说,太孙萧昭业是个孝顺孩子。太子病重时,这十五岁的少年衣不解带地守在榻前,眼眶熬得通红,端药喂水从无半分懈怠。可只有跟着萧赜多年的老宦官知道,帝王昨夜翻看密报,上面写着,南郡王萧昭业常于深夜溜出王府,在秦淮河畔的画舫里通宵宴饮。

“陛下,太孙求见。”内侍的通报打断了萧赜的沉思。

萧昭业穿着素色丧服,步履踉跄地走进来,刚到殿中就跪伏在地,肩膀剧烈地抽动着:“祖父……父亲他……”话未说完便泣不成声,额头在地上磕得砰砰作响,很快就渗出血迹。

萧赜看着孙儿单薄的身形,心头的疑虑渐渐消散。他走上前扶起少年,触到的却是一片滚烫的肌肤——这孩子,竟是悲伤到病了吗?

“昭业。”齐武帝的声音软了下来,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你父亲去了,还有祖父在。记住,我萧家子孙,当以社稷为重,不可沉溺于儿女情长。”

萧昭业抬起头,泪水模糊的脸上满是孺慕之情:“孙儿谨记祖父教诲,定当……定当以祖父为榜样,勤俭持国。”

看着少年眼中闪烁的“真诚”,萧赜轻轻叹了口气。他不会知道,此刻跪在面前的孙儿,袖中还藏着昨夜从青楼带回的翡翠耳坠;更不会想到,这句“勤俭持国”的誓言,将在数年之后,化为一场席卷南齐的荒诞风暴。

出殡那天,萧昭业穿着粗麻布的丧服,跪在灵前哭了整整一天。哭到最后,几乎晕厥过去,被侍从抬回府中。可刚进王府大门,他就一把扯掉头上的孝布,唤来僮仆说:“去,把翠烟她们叫来,今晚本王要设宴庆祝。”

僮仆愣了一下:“殿下,这恐怕不妥……”

“有什么不妥?”萧昭业踹了他一脚,高声道:“我父亲死了,难道我就要守一辈子孝?快去!”

当南郡王府再次响起丝竹之声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场荒诞的闹剧,才刚刚拉开序幕。

永明十一年的春天,建康城的桃花开得正盛,可齐武帝萧赜的病,却一日重过一日。

萧昭业跪在龙床前,看着祖父苍老的脸,眼中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祖父,您一定要好起来啊!孙儿还没好好孝敬您呢!”

萧赜费力地抬了抬手,示意他靠近些。老皇帝的声音嘶哑得像破锣:“昭业……咳咳……祖父知道自己……不行了……”

“祖父别这么说!”萧昭业握住那只枯瘦的手,眼泪滴在龙袍上,散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太医说了,您只是操劳过度,好好休养就能痊愈。”

萧赜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欣慰。这半年来,太孙的表现无可挑剔——每日早晚请安从未间断,处理东宫事务井井有条,甚至还拒绝了地方官送来的贡品,说要效仿祖父勤俭治国。这样的孙儿,确实没辜负他的期望。

“朕若去了……”萧赜喘了口气,接着说道:“国事……五年之内……你要多听宰相的……五年之后……”

“祖父!”萧昭业打断他,哭得更凶了:“您不会有事的!孙儿已经请了最好的大夫,还……还求了神佛保佑!”

他说的“神佛”,此刻正在东宫偏殿里作法。女巫杨氏围着香炉跳着诡异的舞蹈,嘴里念叨着谁也听不懂的咒语,地上摆着的草人,赫然穿着帝王的衣冠。

萧昭业每天都要去看望杨氏,询问“进展”。当他得知祖父的病情日益严重时,竟偷偷给远在西州的妻子何婧英写了封信。信纸上没有多余的话,只在正中央画了个大大的“喜”字,周围密密麻麻写满了三十六个小“喜”字,像撒了一地的金豆子。

何婧英是个比他更不安分的女人。收到信的当晚,就带着几个面首在王府里通宵宴饮,还让人编了首曲子,名叫《登基乐》,预备着将来庆祝。

而在皇宫里,萧昭业依旧扮演着孝子贤孙的角色。他每天穿着最素净的衣服,带着熬好的汤药去侍疾,听着祖父断断续续的嘱托,时而点头,时而落泪,演技精湛得连最资深的伶人都自愧不如。

“昭业……朕看你……有仁德之心……定能……负荷大业……”萧赜的呼吸越来越微弱。

萧昭业哽咽着说:“孙儿不敢当……只求祖父平安……”

老皇帝缓缓闭上了眼睛,像是累极了。萧昭业屏住呼吸,直到感觉到手中的手彻底失去温度,才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哭喊:“祖父!”

这哭声传遍了整个皇宫,连侍立在外的禁军都红了眼眶。谁也没看到,在垂下的衣袖里,萧昭业的手指正悄悄蜷缩起来,抑制着那份几乎要冲破胸膛的狂喜。

三天后,萧昭业身着丧服,在太极殿主持国丧。文武百官看着新君跪在灵前,腰杆挺得笔直,脸上是恰到好处的哀戚,都暗暗点头,看来,南齐有了位靠谱的新天子。

可他们不知道,就在昨夜,这位“哀戚”的新君,已经开始在老皇帝的后宫饮酒作乐了。他们更不知道,当灵柩被抬出皇宫时,萧昭业借口“身体不适”返回寝宫,立刻传召了所有乐伎,让她们奏起最欢快的乐曲,庆祝自己终于登上了权力的巅峰。

丝竹之声从后宫飘出,越过宫墙,传到了秦淮河畔。有人说,那乐曲里,竟夹杂着《杨婆儿歌》的调子——那是萧昭业专门让人谱写,用来歌颂女巫杨氏的。

站在宫殿的高台上,萧昭业想起了西州城的月光。那时他还需要偷偷摸摸地溜出王府,而现在,整个天下都是他的了。

他挥了挥手,示意乐师们奏得再响亮些。在震耳欲聋的乐曲声中,这位年仅二十岁的新君,露出了几年以来第一个真实的笑容,那笑容里,藏着的是压抑多年的放纵,和即将席卷整个南齐的风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