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 第3章 三后并立

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 第3章 三后并立

作者:孤鹤啸九天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9:58:20

平阳城的梧桐叶落尽时,刘聪的后宫已成了**的漩涡。刘英、刘娥相继离世,后宫之中,刘殷那四位孙女便成了最惹眼的存在。这四人本就凭借美貌分得几分恩宠,如今见后位空悬,个个都动了心思,想尽办法在刘聪面前争妍斗艳,盼着能继承皇后之位,一步登天。

刘聪对这四位美人本就时常临幸,眼下没了刘英姐妹的专宠,便索性按她们的长幼次序来:年纪最大的被封为左贵嫔,稍次些的为右贵嫔,剩下两位依旧为贵人,待遇虽有差别,却都比从前更受瞩目。

只是这皇后之位,刘聪却迟迟没有定下。他每日周旋于四女之间,享受着她们的殷勤侍奉,对谁都带着几分暧昧,可真要谈及册立皇后,却总以各种理由推脱,让这后宫的储位之争,平添了几分焦灼与悬念。

一日,刘聪应中护军靳准之邀,去靳宅赴宴。靳准的府门前悬着十二盏鎏金宫灯,照得青石板路亮如白昼。刘聪掀帘下辇时,酒气还未散尽,却被一阵环佩叮当之声绊住了脚步。两个少女从垂花门后转出,月白的裙裾扫过满地落英,似两团浮在人间的月光。年长的那个眼波流转,笑时梨涡浅现;年幼的那个眉如远黛,垂首时发间的珍珠步摇晃得人心慌。

“陛下,这是臣的两个小女。”靳准躬身作揖,声音里藏着三分得意:“月光、月华,取的便是‘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意思。”

刘聪的目光黏在靳月光脸上,喉结滚动两下:“抬起头来。”

两个少女仰起脸,肌肤白得近乎透明,鼻尖上还沁着细汗,像是刚从荷塘里摘下的新荷,刘聪只觉一阵热浪从脚底窜上头顶。

“妙啊!”他突然拍案而起,震得案上的酒盏跳了三跳,笑道:“朕今日方知,什么叫‘闭月羞花’!”他踉跄着上前,伸手要摸靳月光的脸,却被靳准笑着拦住:“陛下若不嫌弃,臣愿将二女献与宫中。”

当夜,宣阳殿的烛火长明,博山炉里沉水香氤氲成雾,将三人的影子揉在金砖上。刘聪居中斜倚胡床,左边是靳月光,右边是靳月华。烛芯爆响,映得靳月光眼波流转,她指尖绕着刘聪的胸口画圈,声音甜得发腻:“陛下可知,臣女从小便在宫中长大?”

刘聪的手在她的身上游走,触到一片温软,喉结滚动两下:“你既在宫中长大,怎的今日才得见朕?”

“臣女原在长乐宫侍奉太后。”靳月光咬了咬他的耳垂,温热的吐息扫过他颈侧:“可太后总说,待字闺中的姑娘要守规矩……”

话音未落,右侧的靳月华忽然轻咳一声。刘聪伸手将她拉到怀中:“月华,你姐姐说守规矩,你倒说说,你这规矩守了多少年?”

靳月华抬头,眼尾微挑,比姐姐多了几分冷艳:“陛下若问规矩,臣女倒记得太后曾说,宫中女子当以德行为重。可德行再重,终是比不过陛下一句‘可怜见儿’。”

靳月光笑道:“陛下您瞧,月华这丫头,倒比臣女还会说话。”

“姐姐说笑了。”靳月华垂眸掩住眼底的暗芒:妹妹不过是替姐姐补个话头,太后当年管着姐姐,如今姐姐管着妹妹,倒是一脉相承。”

刘聪大笑,双手在两人腰间游移,忽然将靳月光的手按在靳月华腕间:“你们这对姐妹花,倒像朕的两尾锦鲤,游来游去都离不了这金缸。”他望着靳月光泛红的耳尖,又转向靳月华微冷的眉峰:“不过……朕倒想看看,你们谁能先把这缸游活。”

殿外忽有夜风吹过,烛火噼啪爆了个灯花。靳月光借着火光,见刘聪的目光在两人脸上游移,忽然凑到他耳边轻语:“陛下若嫌我们规矩多,不如...我们姐妹给陛下跳支胡旋舞?”

刘聪眼睛一亮,拍手道:“好!朕今日便要看你们跳!”说着便拽着两人起身。

三人不着寸缕,在殿中转起圈来。靳月光的舞姿如风中弱柳,腰肢轻摆间尽是娇憨;靳月华却跳得极稳,眼尾的泪痣随着旋转忽明忽暗。刘聪看得入神,酒气上涌,伸手将两人的手都攥进自己掌心:“好!好!你们比朕后宫的那些嫔妃强多了!”

靳月光借势贴近他耳边:“陛下若喜欢,臣女们天天跳给陛下看。”靳月华却退后半步,垂眸道:“陛下若倦了,臣女们便安静侍奉。”刘聪摸着下巴笑道:“各有各的妙处,朕都喜欢。”

烛火渐弱时,三人歪在软榻上。靳月光伏在刘聪胸口,靳月华倚在他的怀里,替他解着龙纹玉带的盘扣。刘聪望着两人不同的模样,忽然感慨:“朕从前总觉得,后宫女子不过是摆设。如今才明白……你们是朕的酒,是朕的糖,是朕这孤独帝王心里的……月亮。”

靳月光抬头,眼波里漾着蜜:“陛下若真当我们是月亮,便莫要总让月亮沾了尘埃。”靳月华却垂眸轻笑:“尘埃落了,擦干净便是。陛下只需记得,这月亮...永远在您头顶亮着。”

刘聪大笑着将两人都揽进怀里,六只手,三颗心,都缠在这团暧昧的夜色里,像两株菟丝花,将根须深深扎进了帝王的血脉。

翌日,刘聪便册封靳月光、靳月华为贵嫔。靳月光比妹妹靳月华更为妖冶娇媚,凭一身风情迷得刘聪魂不守舍,被视若珍宝。仅过月余,刘聪便将她立为继后。

此前深受宠爱的左右两位刘贵嫔,见刘聪独宠靳月光,对自己多年情分弃之不顾,终日备受冷落,不禁满腹怨怼,暗自垂泪。刘聪为安抚二人,又下旨册封左贵嫔刘氏为左皇后,右贵嫔刘氏为右皇后,同时给靳月光加尊号为上皇后。

陈元达闻听此事,又冒死上书。刘聪捏着那道奏疏的手青筋暴起,墨迹未干的“三后并立,必生祸乱”八个字,在烛火下泛着刺目的光。他猛地将奏疏掷于案上,玉杯里的酒液溅在“陈元达”三个字上,将“达”字晕成一团血渍。

“陈元达!”刘聪霍然起身,龙袍扫落案上的茶盏,怒道:“朕前日才饶你一命,你倒敢再犯天威?”

陈元达抬头,目光如刃:“陛下若要杀臣,尽管动手。只是这‘三后并立’的诏书若颁下去,怕是要让天下人看笑话。汉家的宫闱,何时成了民间勾栏?”

“放肆!你当朕是在乎天下人笑话?朕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朕的宫里,想立几个皇后就立几个!你不过是个谏官,也配管朕的家事?”

陈元达退后半步,脊背抵着殿柱。他望着刘聪发红的眼尾,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左国城,刘渊握着他的手说:“元达啊,你是我汉国的镜子。”可如今这面镜子,照出的却是龙袍下的荒淫与暴戾。

“当年高祖皇帝宫中只设一位皇后,非是高祖不想多宠,是怕坏了礼法,失了民心。如今陛下立三后,明日或许便要立五后、十后……到那时,百姓会怎么说?史书会怎么写?”陈元达的声音发颤,却字字铿锵。

刘聪一拍桌案:“传旨!陈元达聒噪不休,着调为右光禄大夫,夺其谏职!”

太尉范隆等大臣看穿了刘聪架空陈元达的心思,便一同上书,称愿将自身职位让与元达。刘聪迫不得已,只得改任陈元达为御史大夫,授仪同三司之衔。

重掌谏官之职的陈元达,依旧秉持往日的刚直,严密监察宫廷动向,遇有当谏之事便直言不讳。没过多久,他竟然查出了上皇后靳月光的秽乱行径。

原来那靳月光水性杨花,风骚淫荡,而刘聪又奔忙于群妃之间,不能常寝中宫。独守空闺的靳月光,难耐寂寞煎熬,竟背着刘聪,与一名丰神俊朗的年轻男子暗通款曲。她多次设法将这少年悄引入宫,两人私下幽会,行径放荡,全然不顾礼义廉耻,肆意寻欢作乐。

然世间之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随着时日迁延,这桩隐秘丑事终究还是遮掩不住,渐渐浮出水面。

陈元达查知上皇后靳月光的不端行为后,秉持“有犯无隐”的古训,以一篇言辞犀利、证据确凿的奏章,上疏弹劾靳月光的秽乱之举。

刘聪览过陈元达的奏疏,虽说心底对靳月光宠爱有加,但见此情形,亦是怒从中来。他即刻匆忙赶往靳月光的宫殿,对着她便是一顿厉声呵斥,盛怒之下,将陈元达的原奏径直扔到她跟前,喝令她自行查看。

温室殿的烛火被穿堂风卷得忽明忽暗,靳月光跪在青石板上,发间的金步摇晃得像两滴将落未落的泪。她的裙裾沾着未干的酒渍,那是方才刘聪摔碎的玉杯泼的,琥珀色的酒液混着她的眼泪,在地上洇出团暗红的花。

“陛下……臣妾知错了……”她的声音发颤,指尖抠着金砖的缝隙。

刘聪站在殿中央,龙袍下摆沾着她方才挣扎时扯下的金线,冷冷的看着靳月光。

“陛下饶命!臣妾再也不敢了……臣妾愿替陛下抄经百日,愿替陛下磨墨万次……”靳月光突然膝行至刘聪脚边,发间的步摇晃得人眼花。

刘聪一脚踹在她肩头,靳月光撞在汉白玉柱上,痛得倒吸冷气,却不敢吭声。刘聪抓起案上的翡翠镇纸砸向她:“你当朕是三岁孩童?似你这等脏东西,也配留在宫里?”

镇纸擦过她的鬓角,碎玉扎进头皮。靳月光捂着伤口,血珠顺着指缝滴在龙纹地毯上,像朵开败的红梅。她望着刘聪甩袖而去的背影,伏地痛哭。

靳月光见刘聪决然离去,丝毫没有饶恕自己的意思,料想自己此番必定在劫难逃。越想心中越是恐惧,整夜都沉浸在无尽的悲泣之中。就这样哭了整整一夜,待到黎明破晓时分,她满心绝望,最终选择仰药自尽,香消玉殒。

内侍慌忙将靳月光服毒自尽的消息禀报刘聪。刘聪闻报,过往的宠爱与情分涌上心头,他急忙赶至上皇后宫中,只见靳月光仰卧榻上,尸身已僵,紧锁的眉头、微阖的双眼间仍带着几分凄楚惨容。刘聪悲恸难抑,抱着她的尸体恸哭一场,才命宫人入殓安葬。

经此一事,刘聪由悲转愤,对屡次进谏的陈元达生出深深的嫉恨。此后无论陈元达再有何规劝,他都置若罔闻。不仅如此,刘聪比往日更加沉溺荒淫,终日在后宫与美人纵欲寻欢,只任命长子刘粲为丞相,便彻底不理朝政。

刘聪沉溺酒色的日子愈久,对后宫的迷恋便愈发不可收拾。他整日流连于脂粉堆中,数月不曾踏足朝堂一步,朝臣们即便有天大的急事,也只能通过宦官辗转传递消息。更荒唐的是,但凡遇上稍有姿色的新宠,他便不假思索地赐封皇后之位,到后来,后宫之中佩带着皇后玺绶的女子,竟已有七人之多。

这七位皇后中,靳月华虽被立为正皇后,名义上位居六宫之首,可刘聪的心思早已不在她身上。自从靳月光自尽后,他总觉得心中空落,直到遇见宫人樊氏,才又找回了当初的痴迷。这樊氏本是刘聪生母张太后的侍婢,自幼入宫,生得一副妖媚入骨的模样,眼波流转间尽是勾魂摄魄的风情。刘聪初见她时便动了心,起初还碍于名分,只敢暗中与她偷欢,可日子一久,那份迷恋竟如野火般燎原,索性不顾朝野非议,直接下旨封樊氏为上皇后,明摆着要让她顶替靳月光的位置。靳月华纵然心中不忿,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从正皇后沦为屈居人下的角色,整日对着樊氏的仪仗暗自垂泪。

后宫之中骤然挤满了七姓皇后与无数宠妾,朝堂之上便如藤蔓缠树般,衍生出盘根错节的势力网。每位皇后的宫门前,都簇拥着一群趋炎附势的宦官,这些被净身入宫的权阉,深知自己的荣华全系于主子的恩宠,便个个成了攀附的好手。

这些权阉的手,早已越出了宫墙的界限,尤其是樊皇后身边的内侍。地方官想调任京职,得先给王沈的私库塞足银两;边关将领要粮草补给,须托宣怀在刘聪耳边多吹几句好话。有回雍州刺史弹劾当地豪强兼并土地,奏章刚送抵宫门,就被樊氏的心腹宦官截下,反手便罗织了个“诽谤宗室”的罪名,将刺史全家流放三千里。朝臣们看在眼里,却多半敢怒不敢言,谁都清楚,这些宦官的身后,站着的是那位数月不临朝的天子。

外戚们更是借着裙带之风,刮起了一场“鸡犬升天”的狂潮。樊氏的兄长樊荣,本是长安城里有名的泼皮,靠欺行霸市混日子,如今竟穿着大将军的紫袍,堂而皇之地站在禁军大营里发号施令。他不懂兵法,却偏要学着古人“校场点兵”,将士兵们折腾得半死,自己则搂着抢来的民女在帐中饮酒作乐。京城里的百姓见了樊家的车马,都得远远绕着走,生怕被这些仗势欺人的恶奴拖去当街鞭打。靳月华的弟弟靳康也不甘示弱,借着姐姐“正皇后”的名分,强占了洛阳城里半个坊市的商铺,只消说一句“这铺子皇后要了”,便能将商户们扫地出门,连官府都不敢过问。

更可怕的是,宦官与外戚早已拧成了一股绳。王沈在宫里替樊荣打探消息,樊荣在宫外为宦官铲除异己,连朝堂上的官员,也多半成了他们的党羽。有回吏部尚书想提拔几个寒门才子,刚把名单递上去,就被宣怀拦了下来。尚书气得拍案,却被反咬一口,说他“结党营私”,没过三日便被罢官归乡。

刘聪并非全然蒙在鼓里。有时醉酒醒了,他也会瞥见案头堆积的弹劾奏章,只是那些字里行间的血泪控诉,在他眼里不过是“大臣们小题大做”。有位老臣颤巍巍跪在宫门外,哭着说“再不管管,天下就要乱了”,他却搂着樊氏笑道:“乱不了,有朕在呢。”甚至有宦官故意在他耳边念叨:“那些大臣就是见不得娘娘受宠,故意挑事。”他听了竟点头称是,转头便把进谏的老臣贬去了蛮荒之地。

日子一久,朝堂上渐渐没了直言的声音。正直的官员要么装病辞官,要么索性闭上嘴,看着宦官与外戚们在眼前翻云覆雨。他们知道,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早已积满了干柴,只待一个火星,便能燃起滔天大火。而那火星,或许就在宦官们愈发膨胀的野心里,在权臣们暗中磨亮的刀刃上,更在无数被压迫者心中积压的怒火中,随时都可能烧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