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红楼林姐护黛玉,开局三气贾老太 > 第167章 王熙凤认干亲

这边王熙凤没有多逗留,先回了住处,现在贾母看她也是有诸多不顺眼的地方。

那边鸳鸯领着刘姥姥祖孙出了荣庆堂,脚步没停,径直往西侧耳房去,一边走一边回头安抚:“姥姥莫急,先去梳洗干净,换身舒服衣裳,咱们再做计较。”

到了耳房门口,她唤来两个平日里最是妥帖的婆子,叮嘱道:“你们仔细着些,给姥姥和小哥儿好好梳洗,多用些热水,别冻着了。”

说着,又转身回自己住处,找出一套半旧的月白细布褙子,连带一身干净的细布里衣,还特意找了件浆洗得平整的青布小褂和长裤,那是她托人给乡下侄子做的,还没送过去,正好给板儿穿。

捧着衣裳回来时,刘姥姥刚被婆子伺候着擦完脸,见鸳鸯进来,忙要起身道谢,被鸳鸯一把按住:“姥姥快坐着,这点小事不值当客气。”

待板儿也梳洗妥当,鸳鸯把衣裳递过去,笑着道:“这衣裳都是干净的,您和小哥儿先换上,总比穿着赶路的衣裳自在。”

等两人换好衣,她才凑到刘姥姥身边,声音压得极低,带着几分恳切:“姥姥,我知道您心里发慌,这府里规矩大,看着吓人,但您别怕。”

“老太太今儿不过是闷得慌,想找个人解解闷,您只要顺着她的心意,不顶撞、不违逆,她断不会为难您。有我在呢,若是真有什么不妥,我会帮您圆着,保准不让您受委屈。”

刘姥姥闻言,眼圈竟有些发热,忙攥着鸳鸯的手道:“姑娘这般心善,真是老身的福气,多谢姑娘体恤了。”

鸳鸯笑了笑,又打发身边的小丫头:“你去荣庆堂问问老太太,看姥姥祖孙今晚安置在何处。”

小丫头跑得快,不多时便回来回话:“回姐姐,老太太说今儿乏了,让您送刘姥姥祖孙去二奶奶院里歇一晚,明儿再领去逛大观园呢。”

刘姥姥心里咯噔一下,瞬间就明白了——这哪是逛园子,分明是要拿她这乡下婆子做筏子,显摆贾府的富贵呢。

可她嘴上不敢说,只低着头应着。鸳鸯也瞧出她的心思,却不好点破,只道:“姥姥放心,明儿我陪着您,保管不让人怠慢了。”

说着,便亲自引着二人往王熙凤院里去。刚到院门口,就见王熙凤正站在廊下张望,看见鸳鸯领着人来,忙笑着迎上来:“鸳鸯姐姐可算来了,快请进来。”

两人眼神交汇的瞬间,无需多言,彼此都懂了对方的意思。

王熙凤转头就吩咐身边的小红:“快带姥姥和板儿去偏屋用晚膳,拣那实在的、软烂的菜上,多备些主食,别让姥姥和小哥儿饿着。”

到了偏屋,小红刚要留下伺候,却被王熙凤打发走了:“你们都下去吧,这儿不用伺候,让姥姥和小哥儿自在吃些,别拘着。”

待丫鬟们都退下,只剩下祖孙俩,刘姥姥才松了口气,看着满桌的菜,有炖得软烂的肘子,有油亮亮的烧鸭,还有几样清爽的时蔬,比家里过年还丰盛。

如今乡下日子好了,板儿又进了私塾跟着先生学了礼仪,倒不像上次那般狼吞虎咽,拿起筷子规规矩矩地夹菜,虽不如府里的公子小姐讲究,却也透着几分斯文。

刘姥姥见他这般,心里也宽慰,自己也慢慢吃着,也吃了个饱足。

晚膳过后,板儿终究是个孩子,熬不住困意,扒着桌子就睡着了。

王熙凤见状,忙让丫鬟把板儿抱到里间的小床上歇着,转头拉着刘姥姥到外屋坐下,给她倒了杯热茶。

王熙凤才轻声道:“姥姥,今儿累着了吧?我跟您说说明日的事,到了园子里,老太太若是问什么,您只管照实说,拣那有趣的讲,她老人家就爱听新鲜的。若是宝玉和姑娘们打趣,您也别往心里去,都是些孩子心性。”

刘姥姥连忙点头:“二奶奶放心,我晓得分寸,定不会给您添麻烦。”

正说着,大姐的奶娘急匆匆从外面进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意,对着王熙凤福了一福:“二奶奶,大喜啊!姑娘今儿听了姥姥的法子,竟睡得安稳极了,从傍晚到现在,没哭闹一声,连低热都退了,睡得正香呢!”

王熙凤一听,猛地站起身,脸上满是惊喜,握着她的手道:“姥姥!您这法子可太管用了!真是大姐的福气!”

说着,她忽然顿住,眼神里多了几分恳切,“姥姥,既是您的法子救了大姐,不如您再帮个忙,给大姐起个小名吧!您是个有福气的人,借借您的福气,也压一压她的命数,往后定能平平安安的。”

刘姥姥心里早有计较,她初见大姐时就隐约猜到生辰不妥,只是王熙凤不说,她也不敢贸然点破。

如今对方开口相求,她便叹了口气,如实说道:“二奶奶,我也不怕您嗔心,姑娘的生辰是七月初七,在我们乡下,这日子确实不算太顺。”

见王熙凤有些惊慌,刘姥姥忙拍拍王熙凤的手。

“乡下有个说法,‘贱名好养’,越是普通的名字,越能镇住福气,像什么狗剩、铁柱、石头,虽不好听,却能保孩子平安。”

“姑娘生辰占了个‘七’,又是个金贵的姑娘家,用太粗的名字不妥,不如用个‘巧’字压一压——‘巧姐’,既应了七月初七的‘巧’,也盼着她能逢凶化吉,巧逢贵人,往后顺顺遂遂的,您看如何?”

王熙凤反复念着“巧姐”二字,眼睛越发明亮,拍着手道:“好!太好了!这‘巧’字正好!既压住了八字里的不足,又透着吉利,就叫巧姐!”

她立刻唤来平儿,吩咐道:“你记好了,往后姑娘的小名就叫巧姐,府里上下都这么称呼,不许错了!”

平儿应下后,王熙凤又转回头,紧紧拉着刘姥姥的手,语气越发真挚:“姥姥,您与巧姐这般有缘,又是她的救命恩人,不如我们认个干亲吧!”

王熙凤眼眶微红“我母亲去得早,若是能认您做干娘,往后也能有个疼我的长辈;巧姐有您这么个有福气的干姥姥护着,往后定能无灾无难。您看行吗?”

刘姥姥吓得连忙摆手,站起身就要推辞:“二奶奶使不得!使不得啊!我就是个乡下粗婆子,哪配做您的干娘?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

“有什么配不配的,又有什么可笑话的?”王熙凤笑着把她按回座位上,语气带着几分执拗,“这是咱们私下里认的亲,不往外声张,旁人谁也不知道。我就想认您做干娘,巧姐就想有您这么个干姥姥,您就应了吧!”

话说到这份上,刘姥姥再也推脱不得,眼圈泛红,点了点头:“既然二奶奶不嫌弃,我……就却之不恭了。”

认了亲,刘姥姥心里却不安稳,总觉得该给干闺女送份见面礼,可她翻遍了随身的小包裹,除了几件换洗衣裳和一点乡下的干果,竟没什么像样的东西。

她急得满头汗,忽然摸到手上那枚小小的银戒指,那是当年成亲时,老头子特意给她打的,虽不值钱,却戴了好些年,磨得发亮。

她连忙摘下来,双手捧着递给王熙凤:“干娘没什么好东西,这枚戒指是一点心意,您别嫌弃,当个念想,往后我再给巧姐做双虎头鞋送来。”

王熙凤看着那枚旧银戒指,非但不嫌弃,反而笑着接过来,立刻戴在自己手上。

又握着刘姥姥的手道:“干娘这礼物比什么都金贵,这是您的心意,巧姐能穿着您给的东西,才是真的有福气。”

见她这般,刘姥姥悬着的心才彻底落了地。

这一夜,王熙凤让丫鬟收拾了干净的厢房,却拉着刘姥姥在自己屋里说了半宿体己话。

从乡下的春耕秋收,说到府里的人情往来,从板儿的学业,说到巧姐的身子。

刘姥姥把乡下的处世道理细细说给她听,王熙凤也把心里的委屈和难处悄悄讲给刘姥姥听。

两人越说越投缘,倒真像一对亲母女。

王熙凤从刘姥姥的话里,悟出了不少其他人不会教、也不愿说的俗世智慧,心里敞亮了不少。

直到夜深了,窗外的梆子敲了三下,两人才恋恋不舍地分开歇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