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红楼林姐护黛玉,开局三气贾老太 > 第166章 见贾母

红楼林姐护黛玉,开局三气贾老太 第166章 见贾母

作者:高海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19 17:06:58

王熙凤闻言,连忙将大姐的生辰八字一五一十报给刘姥姥,又细细说起孩子的情况。

“她平日里倒不挑嘴,就是脾胃弱,吃多了容易积食。作息也规矩,可这阵子总睡不安稳,夜里时不时哭闹,有时还发低热,太医说是什么‘虚火内扰’,开了些安神的药,吃了也不见效。”

刘姥姥一边听,一边皱着眉细细琢磨,手指无意识地掐算着,半晌才舒展开眉头,对着王熙凤道:“奶奶别担心,依我看,姐这不是什么大病,许是冲撞了什么,又或是屋里的气息太盛,压得孩子受不住。”

王熙凤眼睛一亮,连忙追问:“那可有法子化解?”

“有倒是有,”刘姥姥笑着点头,“乡下的法子虽土,却管用。您找块红布,缝个小布袋,里面装些五谷杂粮,再放一枚用了多年的旧铜钱,让姑娘贴身带着,能压惊安神。”

“另外,平日里多带姐去院子里晒晒太阳,别总闷在屋里,乡下的孩子野惯了,多沾沾地气才结实。还有,夜里睡觉时,在姐枕头底下放一小把晒干的艾叶草,能睡得安稳些。”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最重要的是,别总给姐吃那些精细的糕点补品,不如偶尔给她吃点粗粮,养养脾胃。孩子小,身子娇嫩,太补反而容易积滞。”

王熙凤听得连连点头,连忙让身边的平儿记下来,脸上的愁容散去不少:“多谢姥姥!这些法子我这就去安排,若是真能管用,您就是大姐的救命恩人!”

刘姥姥连忙摆手:“奶奶客气了,不过是些乡下的土办法,能帮上忙就好。”

说着,又拉过一旁的板儿,“这孩子也是,前些日子也闹过几天毛病,就是用这法子调理好的。”

板儿被提到,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小手攥着衣角,眼神却好奇地看向屋内精致的摆设。

王熙凤看着板儿老实的模样,又想起方才听闻贾琮要留他做伴读的事,笑着道:“姥姥好福气,板儿看着就机灵,往后跟着琮哥儿读书,将来定有出息。”

刘姥姥笑得合不拢嘴,连连道谢,心里对贾家的感激又深了几分。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王熙凤留刘姥姥和板儿用了午饭,还备了些布匹和银钱,让他们带回乡下,刘姥姥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再三道谢。

刘姥姥开始分拣瓜果,分完正打算跟着平儿去偏院歇歇脚便离开,王熙凤却忽然按住她的手:“姥姥且慢走,按规矩得先去回禀太太,我陪您过去。”

二人刚走到穿堂,就见荣庆堂的丫鬟鸳鸯急匆匆迎出来,对着王熙凤道:“二奶奶可算来了,老太太今儿心里烦闷,见了府里人就烦,正念叨想找个外人唠唠新鲜事,刚听说刘姥姥来了,立马让请过去呢。”

刘姥姥一听这话,脸都白了,连连往后缩:“二奶奶,这可使不得!老身一个乡下粗婆子,哪敢去见老太太?要是失了规矩,可不是闹着玩的!”她这辈子见的最大的官就是村头的里正,哪见过国公府的老封君。

王熙凤忙笑着拉住她,拍了拍她的手背安抚道:“姥姥别怕,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还夸乡下老人实在呢。有我陪着您,保准没人敢挑错,只管放宽心便是。”

说罢不由分说,半扶半搀地带着刘姥姥和板儿往荣庆堂去。刘姥姥无奈,只得硬着头皮跟上,心里七上八下的。

刚掀开门帘,荣庆堂里的气派就唬得刘姥姥差点迈不动步。

上首的楠木宝座上高坐着一位老贵妇,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身着织金锦缎袄,领口滚着一圈珍珠,周身围着七八个伶俐丫鬟,正小心地捶背奉茶,正是贾母。

下首坐着两位姑娘,左边一位穿大红撒花绫裙,眉峰微挑,一派爽朗之气。

右边那位着半旧藕荷色绫袄,脖子上带了一沉甸甸的金锁,面如银盆,眉眼温顺娴静,

刘姥姥暗自打量:这两位姑娘虽生得周正,却终究少了些灵气,比起听竹轩蒹葭姑娘的飒爽、黛玉姑娘的清雅,可差远了。

她的目光扫到旁边,见一个穿大红箭袖的少年,面若傅粉,眉眼带着几分娇柔,一时竟没分清男女,愣了愣才反应过来是位少爷,赶紧收回目光不敢再看。

(宝玉本来昨天半夜被吓了一下 ,便被贾母接到荣庆堂与她住在一起。)

“给老寿星请安!”刘姥姥连忙拉着板儿“扑通”跪倒在地,声音带着颤音。板儿也跟着学样跪下,小腰弓得像虾米,头埋得死死的。

贾母在外人面前素来和蔼,见状忙笑着抬手:“快起来,都是老人家,不用多礼。”又吩咐身边的琥珀,“琥珀,扶姥姥和孩子起来,搬两张凳子来。”

琥珀连忙上前扶人,搬来矮凳放在角落。刘姥姥谢了座,只敢沾着凳沿坐下。

这时,下首穿水红衫子的湘云凑到那位红装少爷宝玉身边,两人脑袋抵着脑袋叽叽咕咕,眼神时不时往她这边瞟,带着几分好奇。

这宝玉纯粹的没心没肺,刚刚还在和二女诉苦,这会看见刘姥姥要开始得瑟。

方才穿藕荷色衣服的姑娘则端坐在那里,双手交叠放在膝上,安静听着,嘴角带着得体的笑意,正是宝钗,一派端庄大方的模样。

贾母喝了口茶,笑着开口:“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在乡下平日里都忙些什么?”

她特意叫了声“老亲家”,既点了亲戚情分,又显得亲切妥帖。

刘姥姥见贾母和气,便顺着话头往下说:“托老夫人的福,我今年七十五了。乡下日子闲不住,春天种瓜点豆,田埂上的野菜刚冒芽就摘来尝鲜。”

“夏天守着瓜田看夜,听着虫鸣乘凉,秋天最忙,收玉米摘棉花,夜里还得搓麻绳。”

“冬天就围着火塘做针线,给娃们缝棉袄。”

她故意说得鲜活有趣,还学着村里老辈人的腔调添了两句俏皮话,果然引得贾母笑出了声。

堂内气氛渐渐热闹起来,贾母又问起乡下的趣闻,刘姥姥便捡着新奇的讲,说村头王老汉种出比磨盘大的南瓜,说小娃子们偷烤玉米被爹娘追着打,说得绘声绘色。

可她心里门儿清,眼角的余光早瞥见贾母笑意未达眼底,看她的眼神就像看个逗乐的玩意儿,哪里是什么真的惜老怜贫?

那和蔼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排场,骨子里的尊贵和轻视藏都藏不住。

刘姥姥心里冷笑,面上却越发恭谨,加倍打起精神凑趣,连语气都放得更憨实,专捡贾母爱听的话说。

一旁的湘云和宝玉听得兴起,凑在一起小声嘀咕,湘云还捂着嘴笑:“你看她说话的样子,倒像女篾片先生。”

宝玉也跟着点头,眼神里带着几分戏谑,全然没把这祖孙俩放在眼里。

只有宝钗始终端坐着,偶尔给贾母添茶,脸上的端庄笑容分毫不差,仿佛眼前的热闹与她无关。

又说了约莫半个时辰,贾母打了个哈欠,鸳鸯立刻上前道:“老太太怕是乏了,不如让刘姥姥祖孙先下去洗漱歇息,晚膳时再过来?”

贾母点头,挥了挥手:“也好,鸳鸯你带着他们下去,找间干净屋子,再备些吃食。”

刘姥姥一听,心里顿时松了口气,只想趁机赶紧离开这让人不自在的荣庆堂。

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贾母没说放她走,王熙凤还在一旁看着,她一个乡下婆子哪敢主动提走?

只能顺着话茬起身道谢:“多谢老夫人体恤,给您添麻烦了。”

鸳鸯上前引路,刘姥姥拉着依旧拘谨的板儿跟在后面,走出荣庆堂的那一刻,才悄悄松了口气,只盼着这顿晚膳能顺顺利利,早些脱身回乡下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