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衣盗 > 第21章 黄惜才家书递京

白衣盗 第21章 黄惜才家书递京

作者:囹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6:23:24

晨光熹微,驱散了长夜的最后一丝阴霾,却难以照进李致贤心头的凝重。他几乎一夜未眠,反复摩挲着那块刻有猫鹰标记的青砖碎片,思绪纷乱如麻。张世荣的凌厉手段,茂儿爷这突兀而诡异的“传信”,都像沉重的枷锁,箍得他喘不过气。那枚冰冷的印信揣在怀里,非但没能带来丝毫暖意,反而更像一块烙铁,提醒着他此刻身处漩涡中心的灼热与危险。

衙门里气氛依旧压抑。少了马庸的圆滑周旋和赵龙、赵虎的干练身影,整个中枢令衙门仿佛被抽走了主心骨,剩下的官吏差役们行事愈发谨慎,眼神躲闪,生怕与这位新任却似已被架空的李大人有过多牵扯,引火烧身。李致贤尝试着询问了几桩与茂儿爷案相关的琐碎线索,得到的回应要么是含糊其辞,要么便是直接推说相关卷宗或负责人“恰巧”不在。

他坐在冰冷的公廨内,感觉自己像一头被困在透明琉璃罩中的兽,看得见外面的世界,却被无形之力隔绝,动弹不得。袖中的砖块碎片棱角分明,硌在皮肤上,带来轻微的刺痛感,仿佛茂儿爷那双藏于面具后的眼睛,正在某个暗处无声地催促。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寂中,李府的老管家李安,捧着一封书信,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李安年纪与李福相仿,是李家的老人,面容敦厚,眼神里却藏着历经世事的通透。

“老爷,”李安将书信呈上,低声道,“是静水县来的,黄惜才黄先生托人捎来的家书。”

静水县?黄惜才?李致贤微微一怔,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那个破败的茅草屋,那张吱呀作响的三腿椅,那个怯生生又透着聪慧的黄菡,还有黄李氏那混合着泼辣与无奈的面容……这一切,与他眼下所处的波谲云诡的京城官场,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接过信。信封是廉价的毛边纸,封口处粘得有些歪斜,上面是黄惜才那手勉强算得上工整,却透着寒门书生窘迫的笔迹:“李贤兄亲启”。没有官职称谓,只用旧时在静水县的化名称呼,透着几分小心翼翼的亲近,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这封突如其来的家书,像是一滴清水,落入了滚沸的油锅,瞬间在他心湖中激荡起层层涟漪。他几乎立刻意识到,这或许不仅仅是简单的问候。

挥退李安,李致贤拆开信封,抽出里面薄薄的信笺。信纸同样粗糙,上面的字迹却比信封上的要显得从容了一些,显然黄惜才是斟酌了许久才下笔的。

“李贤兄台鉴:

自静水一别,倏忽数月。兄台赠银之恩,没齿难忘,弟与拙荆、犬子皆感念五内。托兄之福,家中境况稍得改善,已迁至县城边缘一处略为齐整之瓦房,犬子黄菡亦得以蒙学,虽清贫如故,然免于饥寒冻馁之忧,已是万幸。兄台高义,如同再造……”

开篇是例行的感谢与近况禀报,语气恭敬而真挚。李致贤能想象出黄惜才写下这些字句时,那混合着感激与自尊的复杂神情。他快速浏览下去,信中提及黄惜才依旧偶尔说书,但谨慎了许多,不敢再妄议“神妖”,只讲些才子佳人、忠臣良将的老套故事,混口饭吃。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小人物在命运稍稍改善后,愈发如履薄冰的生存智慧。

然而,信件的后半部分,笔触渐渐发生了变化。

“……近日县城之中,亦多闻京中‘茂儿爷’之事迹。街谈巷议,毁誉不一。有言其乃梁上君子,扰乱纲常;亦有感其劫富济贫,称其为‘义盗’者。弟偶于茶肆听闻,心中不胜唏嘘。忆及当日与兄台论及‘神妖’之分野,在于心而非形,今观此盗之行径,虽形类妖邪,然其心……或未可知也。”

李致贤的目光在这段文字上停留了许久。黄惜才果然敏锐,他身在静水,仅凭市井流言,竟也能隐约触摸到此案的一些关键。这“心而非形”之论,与自己面圣时所言的“固本清源”,隐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老秀才,虽困于市井,其见识却未必浅薄。

他继续往下看,信的最后,笔迹变得轻快了些,甚至带上了几分孩童的稚气。

“……犬子黄菡,顽劣如故,然蒙学之后,似稍开窍。日前听闻‘茂儿爷’故事,尤对其所留‘猫鹰’标记甚感兴趣。小儿无知,竟以木炭于家中墙壁涂鸦,摹画那猫鹰之形,言道此鹰‘眼神亮亮,像夜里帮娘亲找针线的老猫,又像能抓坏老鼠的大鸟,是个好爷爷’……童言稚语,唐突之处,望兄台勿怪。临书仓促,言辞潦草,唯愿兄台京中诸事顺遂,身体康健。弟惜才顿首再拜。”

信到此戛然而止。

李致贤放下信纸,久久无言。窗外,阳光正好,几只麻雀在枝头叽喳跳跃,一派安宁景象。然而,他的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黄菡!那个只有一面之缘,眼神清澈透亮的孩子!

“眼神亮亮,像夜里帮娘亲找针线的老猫,又像能抓坏老鼠的大鸟,是个好爷爷……”

这纯属孩童视角的、充满想象力的描述,像一道闪电,骤然劈开了李致贤脑海中萦绕多日的迷雾!他一直觉得茂儿爷的标记透着古怪,那线条简练的猫鹰,似乎不仅仅是某种象征或挑衅,其构图本身,就隐藏着某种他未能参透的玄机。

此刻,经由黄菡这无心之语的“翻译”,他猛地醒悟过来!

那猫鹰图案,远看,或许根本就不是一只具体的动物!那锐利的“眼睛”,那勾勒出头部和喙部的线条,那展开的“翅膀”……如果换一个角度,将其视为一张抽象化的人脸呢?一张……老人的脸!

“猫鹰”……“貌儿爷”?!

难道,“茂儿爷”这个名号,并非源自其行动如猫般敏捷、如鹰般凌厉,而是谐音“貌儿爷”——意指“有着老人貌的爷”?或者说,其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位长辈、一位导师?那位在茂山地区传说中,教化手下劫富济贫,后神秘消失的“老土匪”?!

这个推论石破天惊,让李致贤瞬间汗毛倒竖!

如果这个猜测成立,那么茂儿爷就并非一个孤胆英雄,他的背后可能站着一个经验丰富、智慧超群的老者。这也能解释为何茂儿爷的行动如此周密,目标选择如此精准,对官府的动向似乎也了如指掌!那位“老土匪”,或许才是真正的幕后主导,而茂儿爷,可能是其继承人,或者最重要的执行者!

黄惜才的这封家书,看似平淡无奇的家常问候,却在不经意间,为他提供了一个颠覆性的调查方向!这绝非巧合。是黄惜才凭借其敏锐的观察和曾经的“神妖论”积淀,隐约察觉到了什么,才借儿子之口,委婉地传递出来?还是说,这真的只是一个孩童无心的呓语,却恰巧点破了天机?

无论如何,这封信的价值,远超千金。

李致贤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折好,收入怀中,紧贴着那枚砖块碎片和皇帝赐予的印信。这三样东西,分别代表着他此刻面临的三种力量:皇帝的默许与考验,茂儿爷的警告或提示,以及来自民间最底层,却可能最接近真相的智慧。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目光穿透庭院的围墙,仿佛要望穿这重重迷雾。张世荣的封锁与压制固然令人窒息,但真相的线索,却可能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从最不起眼的角落浮现。

黄菡的童言,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激活了他几乎陷入僵局的思路。他不能再被动地困守在这衙门之内,等待对手一步步收紧绞索。

他必须主动出击。

而突破口,就在那“貌儿爷”三个字上,就在那可能存在的“老土匪”身上。茂儿爷留下的砖块碎片,是否正是在暗示与这位“老貌”相关的地点?那废弃的档案库,后院马厩,还是……别的,与“年老”、“旧貌”相关之处?

李致贤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他唤来李福,低声吩咐道:“去查,京城之内,可有地名、店铺名、或者废弃宅院,名称或别称中带‘老’、‘翁’、‘叟’、‘旧貌’等字眼,尤其关注西城旧城区一带。要快,但要隐秘。”

李福虽不明所以,但见主人神色凝重,立刻领命而去。

书信的墨香仿佛还萦绕在鼻尖,孩童稚嫩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李致贤知道,他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条路,是屈服于张世荣编织的无形大网,最终碌碌无为,甚至身败名裂;另一条路,则是抓住这微弱的星光,冒险深入更深的迷雾,去触碰那可能颠覆一切的真相。

他选择后者。

然而,就在他心思电转,谋划着如何借助这新的线索破局之时,他没有注意到,衙门对面街角的茶楼二楼,一扇半开的窗户后面,一双阴鸷的眼睛,正透过袅袅茶烟,冷冷地注视着他官廨的窗户。那目光,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冰冷,黏腻,充满了算计与恶意。

黄惜才的家书,带来了希望的微光,却也仿佛无形中,牵动了某根敏感的丝线,引来了更深的窥视。前方的迷雾,似乎更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