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衣盗 > 第17章 账本牵出案中案

白衣盗 第17章 账本牵出案中案

作者:囹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6:23:24

皇帝御书房内那场带着雷霆之怒的召见,以及“十日缉凶”的严旨,如同两道无形的枷锁,沉重地扣在了李致贤的肩上。退出宫门时,初夏的阳光已有些刺眼,落在他官袍之上,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反而映照出额角细密的冷汗和眼底深藏的疲惫。

十日。

只有十日。

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茂儿爷行踪诡秘,来去如风,京城内外搜寻多日尚且毫无头绪,如今要在十日内将其缉拿,无异于大海捞针。更何况,此案背后牵扯的势力盘根错节,张世荣一党必然暗中阻挠,甚至可能借机发难。

回到中枢令衙门,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属官衙役们垂手肃立,目光躲闪,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难临头的惶恐。谁都明白,若十日之期一到,未能擒获茂儿爷,李致贤罢官免职在所难免,他们这些下属也难免受到牵连。

李致贤挥退了多余的人,只留下马庸和几名绝对亲信。他面色沉静,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陛下的旨意,尔等皆已知晓。十日之期,看似紧迫,却也是我等戴罪立功之机。茂儿爷再是狡诈,也非真能飞天遁地。从即刻起,衙门上下,取消一切休沐,全力投入此案!”

他迅速下达一连串指令:加派明哨暗探,对京城所有可能藏匿罪犯的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严密监控各处当铺、黑市,尤其是可能销赃的渠道;重新梳理所有与茂儿爷有过节的苦主社会关系,寻找可能存在的寻仇线索或内部漏洞;甚至,他动用了部分军方关系,请求在京畿要道增设关卡盘查。

一时间,整个中枢令衙门如同一架被强行上紧发条的机器,疯狂运转起来。一队队衙役、兵丁奔走于京城的大街小巷,气氛紧张,人心惶惶。市面上关于茂儿爷和曹胜安案的议论虽被官方强力压制,但暗地里的流言蜚语却愈发汹涌。

李致贤本人更是如同陀螺般连轴转。白日里,他坐镇衙门,听取各方汇报,分析海量信息,做出判断指挥;夜晚,他则埋首卷宗之中,反复推敲茂儿爷每一次作案的细节、手法、目标选择,试图从中找出其行为规律或性格弱点,常常熬到东方既白。

然而,三天过去了,进展微乎其微。茂儿爷仿佛真的从人间蒸发了一般,没有留下任何新的踪迹。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劳民伤财,却收效甚微,反而引来了一些朝臣关于“扰民”、“无能”的非议。压力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张世荣那边倒是异常安静,没有任何动静,但这种沉默反而更让人不安,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

第四日午后,李致贤正在书房对着京城地图苦苦思索,一阵熟悉的、略带沙哑的说书声,隐约从衙门外远处的街市方向随风飘来。那声音…似乎是黄惜才?

他心中一动,走到窗边侧耳细听。果然是黄惜才!他正在讲述一段前朝忠良蒙冤的故事,言辞恳切,引人唏嘘。李致贤这才想起,自己之前曾派人送银两接济黄家,并暗示他们可来京城暂避或谋生。看来,黄惜才是带着家眷到京城来了?是因为静水县待不下去,还是…别有缘由?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涌上心头。在这个焦头烂额、四面楚歌的时刻,听到故人的声音,竟让他感到一丝莫名的慰藉。黄惜才那双看透世情的眼睛,和他那套“神妖论”,或许能在这迷雾重重的困局中,给他带来一丝不一样的启发?

他唤来一名机灵的亲随,低声吩咐道:“你去外面街市上,寻一个叫黄惜才的说书先生,就说…故人李贤邀他茶楼一叙。注意,不要声张,悄悄将他请至后门。”

“是,大人。”

约莫半个时辰后,亲随引着黄惜才从衙门后门悄然入内。多日不见,黄惜才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儒衫,但气色比在静水时好了不少,只是眉宇间仍带着那份惯有的落拓与谨慎。他见到一身官服、不怒自威的李致贤,连忙就要下拜。

“黄先生不必多礼。”李致贤上前扶住他,引至旁边偏厅坐下,屏退了左右,“一别多日,先生一切可好?怎会来到京城?”

黄惜才拱手道:“托李大人…哦不,托李兄的福,家中暂得温饱。只是…静水地小,之前又因说书惹了些麻烦,便想着来京城碰碰运气。没想到…刚来就听闻李兄…不,李大人高升中枢令,正在督办惊天大案…”他话语中带着敬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李致贤苦笑一声,摆了摆手:“什么高升,如今是坐在火山口上罢了。先生来得正好,我如今正是进退维谷,心中困顿,想听听先生的见解。”他没有提及十日之限,只是将茂儿爷案的大致情况,特别是其“劫富济贫”、“专惩伪善”的特点,以及目前缉拿的困境,以请教的口吻说了一遍。

黄惜才仔细听着,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听完后,他沉吟良久,方缓缓道:“大人所困,在于以官法绳墨,去丈量一个…或许本就不在绳墨之中的存在。”

“哦?先生此言何解?”

“依小老儿愚见,”黄惜才捋了捋稀疏的胡须,“这茂儿爷,行事虽类盗,然其心其行,却暗合古之‘侠’道。侠者,不拘于法,而重于义。其眼中之善恶,或与官府律法所定之善恶,并非全然一致。大人以缉盗之法寻他,犹如缘木求鱼,或许…需换个思路。”

“换个思路?”

“正是。”黄惜才点头,“大人可曾想过,此人屡屡得手,消息何以如此灵通?其对目标阴私了如指掌,绝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其背后,或有庞大的消息网络,这网络中,或许就有深受其‘恩惠’的市井小民、贩夫走卒。大人派官差明查,这些人必然噤若寒蝉。但若…”

他话未说尽,但李致贤已然明白。若要打破僵局,或许需要放下身段,真正深入到那些茂儿爷可能存在的“拥护者”中间去,用非常规的手段获取信息。但这谈何容易?他身为中枢令,目标太大,一举一动都受人关注。

就在这时,偏厅门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和孩童清脆的嗓音:“爹——爹——你看我捡到了什么!”

帘子一掀,一个虎头虎脑、眼睛亮晶晶的小男孩跑了进来,正是黄菡。他手里举着一块不知从哪儿捡来的、画着歪歪扭扭图案的小石子,兴奋地跑到黄惜才面前。

“菡儿!不可无礼!快见过李大人!”黄惜才连忙呵斥。

黄菡这才看到端坐一旁的李致贤,缩了缩脖子,怯生生地行礼:“李…李叔叔好。”

李致贤看到黄菡,冷峻的脸上不禁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是菡儿啊,长高了不少。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黄菡见李致贤态度亲切,胆子大了些,将石子递过去:“街上捡的,上面画了只大鸟,眼睛圆圆的,像猫儿一样,可神气了!”

李致贤接过石子,目光随意地扫过那稚嫩的涂鸦,起初并未在意。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那个简笔画出的、圆眼展翅的飞禽图案时,心脏猛地一跳!

这图案…虽然画得歪斜粗糙,但那神韵,那圆睁的双眼,那展翅的姿态…竟与茂儿爷留下的那个诡异的猫鹰标记,有着惊人的神似!

他强压下心中的震动,尽量用平静的语气问黄菡:“菡儿,这图案…你是在哪里看到的?是谁画的?”

黄菡眨巴着大眼睛:“就在那边街角墙上看到的呀!好多地方都有呢!不过这个是我自己学着画的,没那个好看…那个是用…用红石头画的,亮亮的!”

红石头画的!墙上!多处都有!

李致贤的呼吸几乎停滞。难道…这竟是茂儿爷或其同伙用来联络的暗号标记?而天真的黄菡,竟然无意中指出了这个可能的关键线索!

他不动声色地将石子还给黄菡,夸奖了他几句,然后对黄惜才道:“黄先生,我忽然想起还有紧急公务要处理,今日暂且别过。你们初到京城,若有难处,可随时来衙门寻我。”说罢,他匆匆起身,甚至顾不上全礼,便疾步离开了偏厅。

黄惜才看着李致贤突然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儿子手中那块画着“怪鸟”的石子,浑浊的眼中掠过一丝了然与深意。他摸了摸黄菡的头,轻声道:“菡儿,你或许…帮了李叔叔一个大忙啊。”

而此刻,李致贤已快步回到书房,心脏仍在狂跳。他立刻铺开京城详图,根据黄菡模糊的指向,圈定了几个可能的街角区域。

“来人!”他沉声下令,“立刻派人,便装前往这几个地方,仔细查看墙上、柱子上,是否有用红色矿石粉末画出的、类似猫头鹰或鹰隼的图案!若有发现,切勿惊动,立刻回报其精确位置和周边环境!”

如果这真的是茂儿爷的联络标记…那么,顺着这些标记,是否能找到他的藏身之处?或者,至少能摸清其活动范围的规律?

绝望的僵局,似乎因为一个孩童无意间的稚语和涂鸦,透出了一丝裂缝中的微光。

李致贤站在地图前,目光灼灼。十日之期已过近半,时间依旧紧迫,但至少,他找到了一条新的、或许能直指核心的路径。

而这条路径的尽头,等待着他的,将会是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