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白衣盗 > 第9章 权臣张府夜宴请

白衣盗 第9章 权臣张府夜宴请

作者:囹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6:23:24

马庸带来的西山茶农血泪口供,以及那关于第二鸿玉佩可能牵连宫闱的模糊暗示,如同两团浓重的迷雾,交织在李致贤心头,让本就错综复杂的“茂儿爷”案更添了几分诡谲。他正凝神梳理着这些线索,筹划着次日如何敲打钱福、暗查茶园,书房外却传来一阵沉稳而陌生的脚步声,并非衙门中人惯有的节奏。

“大人,”值守衙役在门外禀报,“张尚书府上派人送来请柬。”

张尚书?李致贤眸光一凝。当朝权臣张世荣?他与自己素无往来,甚至可说是分属不同派系,此时突然下帖,所为何来?

“呈上来。”

一名衣着体面、神态恭敬的中年管家双手捧着一份泥金大红请柬步入,躬身道:“小的参见李大人。我家老爷备下薄宴,特命小的来请大人过府一叙,说是为大人新任中枢令接风洗尘,还望大人赏光。”说罢,将请柬高举过顶。

李致贤接过请柬,触手是上好的缂丝封面,打开一看,里面是工整遒劲的行楷,措辞客气周到,言明是“私宴小酌”,时间就在今晚。

私宴?接风洗尘?李致贤心中冷笑。自己到任已有些时日,此时才来接风,未免太过“后知后觉”。这张世荣在朝中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与宰相一系素来明争暗斗。自己由宰相举荐而来,在他眼中,恐怕早已打上了“相党”的标签。此番邀请,宴无好宴。

是拉拢?是试探?还是警告?

瞬间,李致贤脑中闪过无数念头。拒之不去,显得自己怯懦或无礼,徒然授人以柄。贸然前往,则如羊入虎口,不知对方布下何种局面。

然而,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这张世荣权势滔天,其府邸亦是京城各种信息的交汇点之一。或许,能借此机会,近距离观察这位权臣,甚至能从其或旁人的口中,窥得一丝与茂儿爷案、与第二鸿玉佩相关的蛛丝马迹?

“回复张尚书,本官多谢盛情,今晚必准时赴约。”李致贤神色平静,将请柬置于案上。

“是,小的这就回府禀报。”管家恭敬行礼,退了出去。

待书房门再次关上,李致贤沉思片刻,唤来一名绝对亲信的随从,低声吩咐了几句,命其先去张府周围暗中察看一番。随后,他换上一身较为正式的常服,并未多做修饰,只佩了代表身份的鱼袋,便只带了两个贴身护卫,乘轿前往位于京城权贵云集之地的张府。

张府的气派远超李致贤的想象。朱门高阔,石狮威严,门楣上悬着御赐匾额。虽是夜晚,府内却灯火通明,宛如白昼。轿子直接抬入府门,穿过几进庭院,方才在一处极为宽敞华丽的厅堂前停下。早有数名衣着光鲜的仆役垂手侍立等候。

“李大人到——!”唱喏声悠长。

李致贤整了整衣冠,缓步走入厅堂。只见厅内装饰极尽奢华,名人字画、古玩玉器陈列四周,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地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名贵檀香与酒菜混合的气息。宴席已然设下,却是分餐制,每人一席小案,案上摆着精美的银餐具和琉璃盏。

主位之上,端坐着一位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深邃的老者,正是当朝尚书张世荣。他并未着官服,只穿一件暗紫色锦缎常袍,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见李致贤进来,他并未起身,只是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看似温和的笑意:“致贤来了,不必多礼,快请入座。”

“下官李致贤,参见张尚书。”李致贤依礼参拜,然后在下首为他预留的客席坐下。他目光快速扫过厅内,除了张世荣,还有三四位作陪的客人,皆身着便服,但观其气度,显然都是朝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其中一人李致贤认得,是御史台的一位副都御史,素以张世荣马首是瞻。

“致贤年轻有为,深得圣上器重,出任中枢令,肩负京畿治安重任,实乃朝廷之福啊。”张世荣端起酒杯,开场便是官场套话,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多情绪。

“张尚书过誉了,下官才疏学浅,唯恐有负圣恩,还需尚书大人多多提点。”李致贤举杯还礼,应对得滴水不漏。

酒过三巡,菜肴如流水般呈上,皆是山珍海味,极尽精致。席间,张世荣并未急于切入正题,只是与众人谈些朝野趣闻、风花雪月,气氛看似轻松融洽。但李致贤却能感受到,那几位陪客的目光,时有若无地落在自己身上,带着审视与探究。

终于,张世荣仿佛不经意地将话题引到了茂儿爷案上。

“致贤近日忙于那茂儿爷的案子,想必十分辛劳。”张世荣放下象牙筷,用雪白的丝巾擦了擦嘴角,“此獠猖狂已久,搅得京城不宁,致贤有何进展?”

来了。李致贤心中警惕,面上却不动声色:“回尚书大人,此案确实棘手。贼人狡诈,行踪莫测,下官正在梳理卷宗,多方查访,尚无突破性进展,惭愧。”

“诶,不必过于自责。”张世荣摆了摆手,语气依旧温和,“这茂儿爷非寻常毛贼,背后是否有人指使,其目的为何,都尚未可知。查案嘛,有时欲速则不达,尤其是牵扯复杂之时,更需谨慎,讲究个水到渠成。”

这话看似宽慰,实则暗藏机锋。“背后有人指使”、“目的为何”、“牵扯复杂”、“谨慎”,每一个词都意有所指。

那位副都御史接口道:“张公所言极是。下官听说,那茂儿爷专挑些有头有脸的人家下手,诸如第二鸿、钱福之流,坊间竟还有些愚民为其叫好,称其什么‘义盗’,真是是非不分,混淆视听!李大人查案时,切莫被这些虚妄之言所惑,需牢牢把握朝廷法度为准绳。”

李致贤心中明了,这是在敲打他,不要同情茂儿爷,更不要深究那些“有头有脸”人家可能存在的污点。他微微一笑:“大人提醒的是。下官职责所在,自当以律法为准,缉拿元凶,追缴赃物,还京城一个安宁。”

张世荣点了点头,忽然话锋一转,目光似无意地扫过李致贤:“说起第二鸿,他那枚失窃的玉佩,据说是祖传之物,颇为珍贵。致贤可曾细查过此物?”

李致贤心头一跳,面上却依旧平静:“卷宗中确有记载,下官亦询问过第二员外郎,只知是传家之宝,样式古朴。尚书大人莫非对此物有所了解?”

张世荣呵呵一笑,眼神却深邃难测:“老夫也只是听闻,似是与前朝旧制有些关联,具体也不甚了了。只是觉得,此等古物失落,甚是可惜。致贤若能将此玉佩寻回,不仅是破了案,也是保全了一件古宝,功德无量啊。”

他话语轻松,但李致贤却敏锐地捕捉到那一闪而过的探究之意。张世荣为何单独提及玉佩?他是真的关心古物,还是…他也知晓些什么?

宴席继续,张世荣不再谈论公事,转而问起李致贤在静水县的政绩,言语间颇多赞许,甚至表示曾在陛下面前为其美言。这看似亲切的拉拢,却让李致贤更加警惕。糖衣之下,往往藏着炮弹。

期间,有美艳歌姬入内献舞,丝竹悦耳,舞姿曼妙。但李致贤却注意到,张世荣虽然看似在欣赏,眼神却始终清明,偶尔掠过他这边时,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

酒宴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方才散席。张世荣亲自将李致贤送至厅堂门口,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道:“致贤啊,京城不比地方,水深浪急。你年轻,有锐气是好的,但也要懂得审时度势。有些案子,能破则破,若实在难破,也不必过于执着,保全自身,方是长久之道。日后若遇难处,可随时来府中寻我。”

这番话,看似关怀体贴,实则充满了暗示与警告。“审时度势”、“不必过于执着”、“保全自身”,几乎是在明示他不要在茂儿爷案上深究,尤其可能不要触及某些敏感区域。

“多谢尚书大人教诲,下官谨记。”李致贤躬身行礼,态度恭谨,心中却是一片冰冷。

乘轿离开张府,行驶在寂静的街道上。夜风透过轿帘吹入,带着凉意。李致贤靠在轿壁上,闭目回想着今晚宴席上的每一幕,每一句对话。

张世荣的拉拢与警告,陪客们的旁敲侧击,以及对第二鸿玉佩那看似无意实则刻意的提及…这一切都表明,茂儿爷案绝非孤立的刑事案件,它已经触及了京城权力格局的神经。张世荣显然不希望案子查得太深,尤其可能不希望对第二鸿这类与他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善人”进行深挖。

那么,茂儿爷针对这些人的行动,是否在无意中,或者说有意地,触动了张世荣的利益网?

回到中枢令衙门书房,已是深夜。亲信随从前来回报,称张府今晚并无其他异常宾客,但府邸守卫极其森严,暗哨遍布,可见张世荣其人之谨慎。

李致贤挥退随从,独自坐在烛光下。案头,是马庸带来的茶农口供,是记载着“伪善”失主们的卷宗,还有那份泥金请柬。

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网,似乎正向他笼罩而来。网的一端,是神秘莫测的茂儿爷;另一端,是权倾朝野的张世荣;而他自己,则站在网中央,手握着一堆看似杂乱却可能致命的线索。

下一步,该如何走?

是听从张世荣的“劝告”,明哲保身,敷衍了事?还是顶着压力,继续深挖下去,揭开那可能震惊朝野的真相?

窗外,传来一声凄厉的猫头鹰啼叫,划破夜的寂静,仿佛某种不祥的预兆。

李致贤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那份关于第二鸿玉佩的卷宗,眼中闪烁着挣扎与决断的光芒。

悬念,如同这深沉的夜色,浓得化不开。而风暴,似乎才刚刚开始积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